蜜蜂蚂蚁问题导学案

合集下载

蜜蜂和蚂蚁阅读教学设计

蜜蜂和蚂蚁阅读教学设计

蜜蜂和蚂蚁阅读教学设计阅读教学设计:蜜蜂和蚂蚁引言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本文设计了一节关于蜜蜂和蚂蚁的阅读教学课程。

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互动活动,学生将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提升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

一、课程概述本节课程主要以蜜蜂和蚂蚁为主题,通过引入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蜜蜂和蚂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4. 锻炼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蜜蜂和蚂蚁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醒他们注意故事的重点内容。

(1) 信息搜索: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提示,寻找关于蜜蜂和蚂蚁的相关信息,并完成信息卡片。

(2) 细节理解:学生阅读文中的段落,回答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就蜜蜂和蚂蚁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展开合作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 互动游戏(1) 单词接龙:学生以“蜜蜂”或“蚂蚁”为关键字,进行单词接龙游戏,巩固课文中的单词。

(2) 猜谜游戏:学生互相出谜语,以蜜蜂和蚂蚁为题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故事情节,创造蜜蜂和蚂蚁的生活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和互动游戏,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引入互动游戏,增加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流程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蜜蜂和蚂蚁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教学实施(1) 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和关键词;(2) 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完成信息搜索、细节理解和合作讨论等任务;(3) 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导学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导学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导学案【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蜜蜂》,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帮助。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

2. 培养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描述蜜蜂的生活习性。

2. 分析蜜蜂的作用,感悟人类和动物间的互动关系。

四、教学准备1. 课本《语文》三年级下册。

2. 教学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同学们以“蜜蜂”为关键词,展开讨论,谈一谈大家对蜜蜂的了解和想法。

有“蜜蜂是一种昆虫”、“蜜蜂可以产蜜”、“蜜蜂有毒刺”、“蜜蜂非常勤劳”等等。

2. 学习课文《蜜蜂》(20分钟)(1)呈现课文标题,让同学们猜测课文内容。

(2)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同学们感知蜜蜂的形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师生共同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解释并讨论生词和难句。

(4)利用课文内容,引导同学们写出蜜蜂的特点、生活习性等,并进行口头表达和小组分享。

3. 拓展延伸(20分钟)(1)组织同学们观察蜜蜂的图片、视频,进一步了解蜜蜂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播放相关的动画、幻灯片,介绍蜜蜂对人类和环境的贡献,引导同学们思考人类和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3)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活动,设计海报或故事,表达对蜜蜂的思考、感悟和保护意识。

4. 课堂小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引导同学们总结课堂要点和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蜜蜂的生活习性,同时写出人类和蜜蜂之间的互动关系。

六、课后作业1. 描述蜜蜂的生活习性,至少写5句话。

2. 思考并写出人类和蜜蜂之间的互动关系。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帮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班社会活动蚂蚁和蜜蜂

中班社会活动蚂蚁和蜜蜂

中班社会活动蚂蚁和蜜蜂设计意图《小蚂蚁》是一首描述小蚂蚁们一起合作搭建舞台的歌曲,小蚂蚁是群居的动物,喜欢分工合作。

而《指南》指出,5-6岁的孩子他们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时会说明理由。

于是,就想利用这堂音乐课,培养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目标1、幼儿能识别并跟着稳定的节拍或节奏做动作。

2、幼儿描述自己的动作是如何与音乐特征联系起来的。

3、幼儿与两个或更多幼儿合作,他们会贡献自己的想法,或把他人想法纳入正在玩的游戏中。

重点难点幼儿与两个或更多幼儿合作,他们会贡献自己的想法,或把他人想法纳入正在玩的游戏中。

活动准备CD、积木、打棒、圆舞板活动过程1、节奏问好师:小朋友,下午好。

幼:肖老师,下午好。

2、森林里要举办音乐会啦,这一次的音乐会邀请了许多的小动物来参加。

蝴蝶来了,蜜蜂来了,小蜻蜓、小蚂蚁也来了。

而我们的小蚂蚁主动承担了搭建舞台的任务。

你们看,小蚂蚁是你帮我,我帮你,大家愉快地合作,一块一块的木材运到了搭舞台的地方。

那小蚂蚁是怎样来运木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理解音乐听第一遍音乐,老师跟着节奏拍腿。

问:(1)你听到了哪些都动作?(2)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么搬(推、拉、堆)呢?幼儿回答,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搬、推、拉、堆),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边做边念语词,结束前老师问木材堆完成什么?一下搭成一个大舞台。

现在你们就是小蚂蚁,我们一起来运木材吧!(播放第二遍音乐,全体幼儿跟着一起做。

)4、合作出示图片,问:“小蚂蚁是一个人在搬东西吗?对啦,小蚂蚁是一起合作完成的,它们很团结,分工也很明确,很快就把舞台搭建好了。

”“那边木材厂有很多的木材需要运到这边来搭建舞台,现在你们就是小蚂蚁,你们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把我们的木材运到这边来。

接下来有几分钟的时间,你们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商量你们如何分工,怎么来运木材。

(蜜蜂(蚂蚁)问题)导学案

(蜜蜂(蚂蚁)问题)导学案

(蜜蜂(蚂蚁)问题)导学案(一〕知识回忆:1、性别决定的方式〔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要紧分为XY型和ZW型〔2〕染色体组的数目〔即卵细胞是否受精〕决定性别,如蜜蜂、蚂蚁。

〔3〕环境、基因、激素等决定性别2.〔课本P87〕单倍体:例如,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而雄蜂的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像雄蜂如此,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二〕补充知识:1.蜜蜂指蜜蜂科所有会飞行的群居社会性昆虫,会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等。

雌蜂和雄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等方面均有区别。

蜂王雌性个体最大,专营产卵生殖,一个蜂群中一般只有一只,寿命最长约四五年;雄蜂比蜂王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未交配者寿命约22天,数量少;工蜂个体最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照料蜂王、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巢温等,寿命最长6个月,数量最多。

2.蜂王也叫“母蜂”、“蜂后”,是蜜蜂群体中唯一能正常产卵的雌性蜂。

蜂王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一部分不通过受精作用直截了当发育成雄蜂〔此种生殖称为“孤雌生殖”〕。

成熟的雄蜂给卵细胞提供精子,使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发育成幼蜂之后,少部分幼蜂能够吃到高品质的蜂王浆,继而长成蜂王;大多数幼蜂只能吃到低品质的蜂蜜,后发育成工蜂。

3.单倍体雄蜂是怎么样产生精子的呢?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别形式的减数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变化,只是细胞质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

大的细胞含有体细胞核的所有染色体,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团细胞质,一段时间后将退化消逝。

减数第二次分裂,那么是一次一般的有丝分裂:在含有细胞核的那团细胞质中,染色单体相互分开,而细胞质那么进行不均等分裂,含细胞质多的那部分〔含16条染色体〕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那部分〔也含16条染色体〕那么逐步退化。

这种特别的减数分裂称为“假减数分裂”。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教学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昆虫吗?(喜欢)是啊,每一种小小的昆虫都有着他们特殊的本能。

在昆虫的王国里,有许多奇妙而有趣的现象让我们聪明的人类都很羡慕,但又难以解释。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蜜蜂》(板书课题:蜜蜂)。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文中记录了他探寻蜜蜂是否能辨别方向的实验过程。

二、检查预习,1. 出示字词和多音字:试验证实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沿途陌生超常(多种形式读)闷了好久几乎尽管(指读,并用不同的音组词)2. 指读全文。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作者做起了试验?指名回答,师板书:听说辨别方向2、默读课文2-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3、交流作者实验的经过、结果、结论。

老师板书:经过:(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板书:捉放纸袋)(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板书:做记号)(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板书:两里外放飞)(4)、检查蜂窝。

(板书:检查蜂窝)结果:飞回来十七只(板书:十七只飞回来了)结论: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板书:靠的不是记忆力,而是无法解释的本能)4、自由组合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蜜蜂靠的不是记忆力?并从中领悟作者的优秀品质。

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教师点拨,把握要点:1)、装进纸袋:纸不透明,蜜蜂看不见去时的路。

蜜蜂蚂蚁问题导学案

蜜蜂蚂蚁问题导学案

蜜蜂蚂蚁问题导学案蜜蜂和蚂蚁是我们熟悉的昆虫,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蜜蜂和蚂蚁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也让我们产生了一些关于它们的问题。

本文将以导学案的形式,介绍蜜蜂和蚂蚁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回答一些我们常常困惑的问题。

一、蜜蜂和蚂蚁的生活习性差异蜜蜂和蚂蚁在生活习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首先,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它们生活在一个由女王蜜蜂、工蜂和雄蜜蜂组成的社会群体中。

而蚂蚁也是社会性昆虫,但它们的社会群体构成却与蜜蜂不同,由女王蚁、工蚁和雄蚁组成。

其次,蜜蜂和蚂蚁对于食物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蜜蜂主要采集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来源,它们通过采蜜行为不仅为自己提供食物,还为整个蜂群储备足够的食物以应对冬季的来临。

而蚂蚁则以各种食物为食,包括动物尸体、甜食残渣等,它们通过积攒食物维持整个蚂蚁群体的生存。

此外,蜜蜂和蚂蚁对于巢穴的建造也存在差异。

蜜蜂选择在树洞、岩石缝隙等地方建造蜂巢,利用蜂蜡搭建六边形的蜂房。

而蚂蚁则在地下或树木下方挖掘巢穴,通过土建筑巢室。

二、蜜蜂和蚂蚁的重要性蜜蜂和蚂蚁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蜜蜂是重要的传粉媒介。

蜜蜂采集花蜜时,身上会沾满花粉,当它们跳跃、飞行时,花粉会从蜜蜂身上掉落到其他花上,这就实现了植物的传粉过程,并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其次,蜜蜂还制造蜂蜜。

蜜蜂在采集花蜜后,经过咀嚼和加热的过程,将花蜜转变为蜂蜜。

蜂蜜不仅是一种美食,富含营养,还具有许多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和治疗领域。

蚂蚁也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蚂蚁是土壤的调理者,通过挖掘、搬运和混合土壤,促进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分布,对土壤肥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蚂蚁还是其他生物的干扰者。

蚂蚁喜欢吃小型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它们通过捕食昆虫和清除食物残渣,起到了一定的清洁和卫生作用。

三、蜜蜂和蚂蚁的问题解答1. 为什么蜜蜂会有“舞蹈”行为?蜜蜂通过舞蹈行为向同伴传递花蜜的位置。

《蜜蜂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蜜蜂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蜜蜂》导学案
一、课先导学
在进修本节课的内容之前,请先观看一段与蜜蜂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蜜蜂有一个初步了解。

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你知道蜜蜂的生活习性吗?
2. 蜜蜂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
3. 你知道蜜蜂的种类吗?
二、教室进修
1.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对蜜蜂有一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2. 进修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资料,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种类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3. 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个人钻研,了解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蜜蜂的繁殖和珍爱等方面的知识。

4. 思考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人类应该如何珍爱蜜蜂,以及蜜蜂对人类的影响。

5. 小结复习: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复习,稳固学生的知识。

三、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蜜蜂的进化历史和生态地位。

3. 撰写一篇关于蜜蜂的文章,包括蜜蜂的生活习性、重要意义以及珍爱方法等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蜜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珍爱认识。

同时,通过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蜜蜂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社 会行为》 导学案

《社 会行为》 导学案

《社会行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2、难点(1)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探究蚂蚁的通讯。

三、知识梳理(一)社会行为的特征1、社会行为的概念: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2、常见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蜜蜂、蚂蚁、白蚁、狒狒、象、鹿等。

3、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例如:在白蚁的群体中,蚁后是专职的“产卵机器”,雄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则专司蚁巢的保卫。

又如:在狒狒的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

“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动物的通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动物的“语言”。

例如:蜜蜂通过舞蹈来告诉其他工蜂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当一只侦察蜂发现一处蜜源时,它会飞回蜂巢,并在巢内跳“8”字形舞。

如果蜜源距离蜂巢较近,它会跳圆形舞。

2、信息交流的意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3、探究蚂蚁的通讯(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2)作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蚂蚁)问题》导学案
(一)知识回顾:
1.性别决定的方式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
(2)染色体组的数目(即卵细胞是否受精)决定性别,如蜜蜂、蚂蚁。

(3)环境、基因、激素等决定性别
2.(课本P87)单倍体:例如,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而雄蜂的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像雄蜂这样,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二)补充知识:
1.蜜蜂指蜜蜂科所有会飞行的群居社会性昆虫,会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等。

雌蜂和雄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等方面均有区别。

蜂王雌性个体最大,专营产卵生殖,一个蜂群中一般只有一只,寿命最长约四五年;雄蜂比蜂王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未交配者寿命约22天,数量少;工蜂个体最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照料蜂王、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巢温等,寿命最长6个月,数量最多。

2.蜂王也叫“母蜂”、“蜂后”,是蜜蜂群体中唯一能正常产卵的雌性蜂。

蜂王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一部分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雄蜂(此种生殖称为“孤雌生殖”)。

成熟的雄蜂给卵细胞提供精子,使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发育成幼蜂之后,少部分幼蜂可以吃到高品质的蜂王浆,继而长成蜂王;大多数幼蜂只能吃到低品质的蜂蜜,后发育成工蜂。

3.单倍体雄蜂是怎样产生精子的呢?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
一种特殊形式的减数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变化,只是细胞质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

大的细胞含有体细胞核的所有染色体,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团细胞质,一段时间后将退化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则是一次普通的有丝分裂:在含有细胞核的那团细胞质中,染色单体相互分开,而细胞质则进行不均等分裂,含细胞质多的那部分(含16条染色体)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那部分(也含16条染色体)则逐步退化。

这种特殊的减数分裂称为“假减数分裂”。

(三)知识应用:
1.从以上知识你能获得哪些启示或结论?请分条写在下面。

(可以是课本上的话)
2.请文字和箭头画出一个蜂群中三种蜂前后代的关系。

3.“孤雌生殖”属于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为什么?
4.“假减数分裂”本质上属于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为什么?
5.若一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考虑两对同源染色体),请分别画出此蜂王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它的后代雄蜂“假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示意图。

(四)高考例题
[例1](1996.上海)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 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
[例2](2005·北京·30)(22分)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

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

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蜂王、雄蜂和工蜂共同生活,各司其职,这种现象称为种内互助。

(2)未受精卵发育成雄峰,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这表明蜜蜂的性别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3)研究人员发现了工蜂清理蜂房行为不同的两个蜂群,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

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①“非卫生”蜂的工蜂行为是(显性/隐性)性状。

②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对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定律。

判断
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本实验中测交选择了作母本与的雄蜂交配。

④测交后代中纯合体的表现型是 ________ ______ ______ ,
新类型Ⅰ的表现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卫生”蜂的工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的行为属于本能 _行为。

(五)作业处理:上星期六的测试题13题的题干中有一句话有问题,请找出。

如何修改呢?。

请画出本题遗传图解。

(六)课后练习
1.已知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2n=32),根据下图回答:
(1)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 _ 条染色体,属于_______倍体。

(2)受精卵发育成蜂王的过程中,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蜂王
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形成的四分体有个。

(3)雄蜂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是。

(4)一雄蜂和一蜂王交配后产生的F1中工蜂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则亲
本的基因型分别是:父本为,母本为,F1中雄蜂的基因型为。

2..(2003·上海·30)有些动物的性别分化受温度影响。

下图是4种爬行动物的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成雌雄个体的比例,其中能表示雄性仅出现在某个很狭窄的温度范围内,而高于或低于此温度范围则出现雌性的是()
3.已知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2n=32),而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一只雄蜂和一只蜂王交配,F1中工蜂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l:l。

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32条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B.亲代雄蜂的基因型为ab,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
C.F1中雄蜂为二倍体,基因型为AaBb或aaBb
D.隐性性状在雄蜂中出现的概率比在蜂王、工蜂中出现的概率大
4.蜜蜂的体色中,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现有褐色雄蜂与纯合黑色雌蜂杂交,则子一代蜜蜂的体色为:()
A.全部是褐色 B. 褐色:黑色为3:1
C.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D. 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5.两个美国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分别放进两个玻璃瓶里,然后将玻璃瓶瓶口打开颠倒放置。

蜜蜂朝着光亮的方向不断地向上撞击玻璃瓶底,直到精疲力尽统统死去。

蜜蜂这种趋光性在生理学上称为。

6.生殖是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关于生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裂生殖的单细胞先进行细胞核的分裂,然后进行细胞质分裂
B.再生作用是生物体修复损伤的一种生理过程,再生可以产生新个体,如扦插繁殖植
物就是再生
C.蜜蜂中的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未经受精过程,故属于无性生殖
D.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适应性较无性生殖强,但无性生殖繁殖速度快
7.果园中同时种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桃树,开花时蜜蜂相互传粉,但不同的果树年年照样结出各自口味不同的果实,不会因互相传粉而改变口味。

这是因为()
A.只传粉而没有受精B.桃子的雌蕊不接受其它品种植物的花粉C.传粉受精但没有改变种子的基因型 D.传粉受精并不改变果实的果肉细胞的基因型8.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一个种群中生活着蜂王(1只)、雄蜂(少数)和工蜂(多数)。

蜂王的作用是产卵,雄蜂与蜂王交配,工蜂则负责采集花粉和花蜜、建造蜂房、饲养幼蜂、防御敌害等。

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发育成蜂王还是工蜂,主要取决于食用蜂王浆时间的长短。

而未受精的卵则发育成雄蜂。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蜂巢内的蜂王、雄蜂和全部工蜂组成一个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2)同样是受精卵,有的发育成蜂王,有的发育成工蜂(实际上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的事实说明,生物的性状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一窝将要孵化出来的幼蜂中,通常有多只可以孵化成蜂王(即所谓"王储"),但最先孵化出来的那只蜂王出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那些即将孵化出来的“王储”杀死于“襁褓”之中,这种现象从生态学角度讲,对于生物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补充阅读:[资料]
1.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蜂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

蜜蜂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表述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蜜源。

2. 蜂王可分泌多种“蜂王物质激素”(属于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它们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并且影响蜂巢内的工蜂的行为。

3.自1896年中国引进西方蜜蜂的一些优良品种如意大利蜂以来,使当地的中华蜜蜂(与西方蜜蜂属于同一科的不同种)受到严重危害,其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使山林植物授粉的总量减少,导致植物多样性减少。

[资料应用]从以上知识你还能获得哪些启示或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