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09年浙江省宁波市丹城中考模拟试卷——语文

2009年浙江省宁波市丹城中考模拟试卷——语文

2009年宁波丹城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运用(28分)1、正确工整地书写下面文字。

(2分)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 分)5·12 汶川特大地震,震hàn ()了整个中国,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离去,一座座美丽的城市顷刻变成废xū()。

但是,天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pǔ()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影显了中华民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钢铁精神。

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李强爱屋及乌,因为喜欢王菲,对王菲所在的学校也格外青睐。

B.虽然曼哈顿的大部分公司已经开门,世贸中心周围的公共交通也逐步恢复,但和原先相比,整个曼哈顿岛已黯然失色。

C.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随着我国加入WTO,他们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这下他可以安之若素了。

D.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水灾如果发生在旧社会,肯定会瘟疫流行,哀鸿遍野了。

4、根据下面的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写在横线上。

(3 分)放眼远眺,秋风劲舞,草浪翻涌;远山绰约,云雾(▲);蒙古包白影点点,散落成趣。

近看芳草萋萋,山花(▲),群鸟翻飞。

侧耳细听,山风阵阵,秋虫和鸣。

草丛中偶有几片嶙峋怪石,突兀伫立,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给这静谧而又(▲)的草原平添了几分野趣。

A、辽阔B、烂漫C、迷蒙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块钱外,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

B、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否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C、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

D、26日晚香港艺人莫文蔚在首都剧场举办演唱6、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九年级语文学业考试试题

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九年级语文学业考试试题

某某省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某某卷)语文试题卷(2009-6-11)考生须知:1.全卷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答题纸”上先填写某某和某某号。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1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17分)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mù________浴着金色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们将迎来祖国六十华诞。

六十年像一条波澜()的长河,六十年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________________。

岁月弹指一挥间,祖国已cāng()桑巨变。

中华民族像一条巨龙在(),以崭新的姿态()在世界东方!我们自豪,我们歌唱,我们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1)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2)请选出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A.壮阔腾飞屹立B.广阔腾飞矗立C.广阔起飞矗立D.壮阔起飞屹立(3)仿造波浪线上的句子,接着写一句话。

(2分)2.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6分)(1)离情别绪,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是对朋友的惜别;王勃的“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是对朋友的宽慰;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2)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把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当作人生的座右铭,把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作为理想的追求,把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视为千古绝唱。

3.下面两个语句的划线处,各有一处名著知识的错误,请选出并改正。

(2分)(1)一部《水浒》,读出一个“义”字:为了“义”,鲁达拳打镇关西;为了“义”,(A)武松醉打蒋门神;为了“义”,(B)宋江等人智取生辰纲。

浙江省宁波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省宁波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正确工整地书写下面文字。

(2分)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共和国走过了整整60年的辉(huáng)历程。

60年间,滚滚长江,滔滔黄河,聆听了祖国(áng)然奋进的脚步声;莽莽昆仑,巍巍长城,见(zhèng)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神州飞船的优美轨迹,演绎出祖国日益上升的(zūn)严;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透露出伟大民族复兴的曙光……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关爱,让人的心灵变得高尚。

关爱了生命原野的厚度,了灵魂海拔的高度,了幸福人生的广度。

①扩展②增加③提升A.②①③B.③①② C.②③①D.③②①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5.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B.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D.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6.古诗文填空。

(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6分)①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②,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③《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

”《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④古诗文中有很多与“马”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原创资料,最新最全)浙江省各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精编--积累运用专题

(原创资料,最新最全)浙江省各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精编--积累运用专题

浙江省各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精编—积累运用专题杭州市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倒坍.(tān) 匀.称(chân) 鳞次栉.比(zhì)B.枯涸.(hã) 亵渎.(dú) 分外妖娆.(.náo)C.哂.笑(xī) 孪.生(1uán) 广袤.无垠(mào)D.磐.石(pán) 涟漪.(qí) 戛.然而止(jiá)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泛滥海枯石烂沦陷语无论次B.浮燥戒骄戒躁勉励再接再厉C.取缔根深蒂固明智莫名其妙D.普及迫不急待泄气一泻千里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A.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典范)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贵的暂行规定》。

(审查)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叹为观止)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一筹莫展)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

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

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8分)1、请你用正楷或规范通行的行书在答题卷的田字格中将下面诗句抄写一遍。

(2分)内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牵挂,是一杯浓(yù) 的感情(qíong)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祝福: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dàng) ,穿越千山万水,(yíng) 绕在子女心头。

3、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大多是受了自己老师的影响,耳濡目染喜欢上老师这个职业。

B、我以为诗友之间可以相忘于江湖,但必须相濡以沫于危难之间。

C、我们都希望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件从此不再发生。

D、作品取材于日常生活,娓娓道来,看似平淡无奇,仔细咀嚼却有深意。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目前无论是计算机联机还是嵌入式指纹处理系统,其速度,精度,识别度都已达到理想水平。

B、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是一味地抱怨?还是努力地去改变呢?C、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四月春风里摇曳的青草嫩尖,柔软的扫帚草丛,① ,② 。

究竟是为什么踏上了脚下这块沉默而坚硬的土地的呢?A、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由阳光与清晨的雾气酿成的烈性美酒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B、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烈性美酒般的阳光与清晨的雾气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C、①由阳光与清晨的雾气酿成的烈性美酒,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D、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烈性美酒般的阳光与清晨的雾气②让他轻轻地漂浮,又让他深深地沉醉。

200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共114套-96

200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共114套-96

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嘉兴市卷)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二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共6页,有4大题,23小题,满分为150分。

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泛舟南湖,自有诗情画意,漫步西塘,便觉(qíe) ▲意舒适;登山临水,顿感心旷神(y í) ▲;观海听潮,体验雄(hún) ▲壮观。

走过曲径通(yūu) ▲的小巷,亲近瓜甜果香的乡村,回味吴侬软语的民风……能不醉江南?2.根据语境,把括号中的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我们期待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充分▲城市文明成果,▲城市建设经验,▲城市发展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探索新的更好的人类居住、生活、工作模式。

(传播交流展示)3.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4分)(1)在第14届省运会形象系统征集活动中,组委会收到大约600份左右的会徽、吉祥物候选作品。

(2)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大阳能产业。

4.古诗文名句填空。

(共4题,任选3题作答)(6分)(1)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倾诉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绵绵情意;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表达了“▲,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报国豪情。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

(3)《汉乐府·长歌行》告诫我们“少壮不努力,▲”;赵翼在《论诗》中鼓励我们“▲,各领风骚数百年”。

(4)我国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说明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请写出与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写出连续的两句)5.阅读相关材料,按要求答题。

(11分)九O一班的张华平(男);李珊珊(女)和罗智勇(男)三位同学一起组成综合性学习小组,开展社会调查.做了下列工作。

浙江省各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各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各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

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①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果到。

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

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

后数年,勉尉开封。

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

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

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

②白:告诉。

③审:确实。

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⑤赍(ji):携带。

⑥牒:文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白母(详细)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D.勉许.为办事(赞成)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乃.共克期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请设馔以.候之属予作文以.记之C.而于此得疾而.死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将于.北都求官欲报之于.陛下也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②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22.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4分)三(20分)19.D(3分) 20.BC(4分,各2分)21.①分别已有两年,千里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对它这样确信呢?②你给我料理完丧事,多余的银两就送给你了。

(4分,各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2.范式:履行两年前的探访约定,可见其言而有信。

2009年宁波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2009年宁波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试题涉及的相关因素:一是评分依据,二是应答方式,三是能力层次,四是测试内容。

按照应答方式,本套试题大致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8分)1.正确工整地书写下面文字。

(2分)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知识点:此题型主要考察学生文字书写水平,意在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文本内容主要讲述共和国60年的辉煌历程和这段时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让学生领会祖国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考察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但是文章截取的四个生字词相对简单,难度不大,没能反应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也没能体现出优势学生的实力。

3.词语辨别(2分)本题以关爱为主题,从关爱对人生的厚度、高度和广度着手,对扩展、增加、提升三个词进行分析辨别,很好的抓住了厚度、高度和广度三个词的特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4.标点符号的使用(2分)本题考察顿号,破折号,书名号、问号的使用方法,在平常课文的学习中,这些标点符号是使用方法均有涉及,这里主要考察问号使用的语境。

5.成语使用(3分)题目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四个成语,从成语的用法、使用的语境和褒贬程度加以区分,主要考察了学生成语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适中,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

6.古诗文填空(6分)本题唐诗、宋词、《论语》都有涉及,选取的都是名家之作,在考察学生背诵的同时也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于其中,(4)--(5)小题灵活性较大,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联想,考察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古诗词的积累,题目难度适中,能拉开分数差距。

7.修改下面划线句子,使其表意明确。

(3分)句式“杂糅”,是病句中最难改的类型,但主要是确定主语,本题的主语是儿童,只不过加一个定语。

这主要是涉及到中学语法,在中考不考语法的前提下,学生在这方面知识很欠缺,因此这方面的考察很有必要。

8.名著阅读。

(2分)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这里考察的是《水浒传》第二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
试题卷共有三个大题,26个小题。

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正确工整地书写下面文字。

(2分)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共和国走过了整整60年的辉(huáng)历程。

60年间,滚滚长江,滔滔黄河,聆听了祖国(áng)然奋进的脚步声;莽莽昆仑,巍巍长城,见(zhèng)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神州飞船的优美轨迹,演绎出祖国日益上升的(zūn)严;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透露出伟大民族复兴的曙光……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关爱,让人的心灵变得高尚。

关爱了生命原野的厚度,了灵魂海拔的高度,了幸福人生的广度。

①扩展②增加③提升
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5.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

B.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

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

D.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
....,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6.古诗文填空。

(①~③必做,④⑤任选一题)(6分)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②,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③《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

”《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④古诗文中有很多与“马”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⑤古诗文中有不少与“黄河”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7.修改下面划线句子,使其表意明确。

(3分)
《市公共汽车乘坐规则》规定:每位乘客可以携带不超过120厘米的儿童免费乘车。

8.名著阅读。

(2分)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二回这样写道: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
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
步去了。

上面文字中的“洒家”指的是谁?为什么要“痛打这厮”?
人物:原因:
9.综合性学习。

(6分)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端午风俗》手抄报,特向全班同学征稿。

有一位同学收集了下面四方面的材料:
A.“屈原含冤怒投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B.“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古老传说。

C.“幸福小区家庭包粽子大赛”、“五月五龙舟竞渡”的新闻报道图片。

D.唐“九子粽”、宋“蜜饯粽”、元“箬叶粽”、明“芦叶粽”、清“火腿粽”的介绍。

①如果要在上面四项中删除一项,你会删去的一项是【】(2分)
②请分别说明保留另外三项材料的理由。

(2分)
③请你为手抄报写一则“编后语”,要求阐明编写意图,字数40字左右。

(2分)
二、阅读理解。

(42分)
(一)
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

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
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管员也证实美国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但研究病
毒的科学家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
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②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
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③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
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④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维比说:“这种病毒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

”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⑤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是不祥之兆。

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H1N1变种,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

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D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⑦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帕勒斯说:“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

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

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⑧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1957年那场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

1957年的那场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200万人死亡。

⑨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种病毒的原因。

迄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为严重。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5月)10.科学家提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的依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2分)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2分)
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
.................(a)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
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
..(b)是可以避免的。

1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的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B.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随时突变,变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

C.“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完全相同。

D.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原因可能是对这种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13.在第④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分)
材料一: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与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

(《钱江晚报》)
材料二:2009年5月1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

患者为女性,18岁,北京人。

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089航班到达北京。

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均已查明并进行了医学观察,未发现不适症状。

(《人民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