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课题:唱歌综合科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教具准备:电子琴、小鼓、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其旋律优美、歌词朴实便于传唱,深受老百姓所喜爱,因凤阳流传最早而出名,所以称之为《凤阳花鼓》。

《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属“广东音乐”,是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

描述了我国南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情境,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唱《凤阳花鼓》,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赛龙夺锦》,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受音乐作品。

2、欣赏乐曲《赛龙夺锦》,了解广东音乐的代表乐器。

知识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凤阳花鼓》2、指导学生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唱歌曲当中的衬词,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1.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引出切分音,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由鼓引出课题《凤阳花鼓》通过微视频了解凤阳花鼓。

三、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作品介绍3.哼唱歌曲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5.为歌曲填词演唱。

解决切分音、衬词的知识点。

6.完整演唱歌曲。

7.分组演唱巩固歌曲。

8.指导学生进行唱谱,讲解鱼咬尾,观看微视频,讲解五声调式。

9.背唱歌曲10.组建小乐队表现歌曲。

11.创编旋律的练习——旋律接龙,引出《赛龙夺锦》四、欣赏《赛龙夺锦》1.初听乐曲2.作品介绍3.欣赏讲解4.为乐曲编配动作,感受乐曲。

五、拓展提升欣赏其他地区的民歌六、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

凤阳花鼓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朴实的像山间的一缕清风,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赛龙夺锦》给予我们团结向上的力量,这些民间音乐是我们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展下去,让它们焕发出新的光彩!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中国汉字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唱歌时要多关注韵母,比如“方”—fang,在演唱时声母f要短促,快捷地过渡到ang上,这就是声乐中的归韵。
(1)聆听歌曲回答问题:歌曲的旋律风格是什么样的?表达了什么情感?优美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注:学生的答案相近即可,老师多用合理的评价性语言,以鼓励为主
(2)再次聆听感受歌词的意境
(2)培养(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四.重点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问题设置:歌词是如何描写姑娘的美?第一二段歌词和三四段歌词有什么不同?
(意图:歌词解析,通过歌曲中“非音乐因素”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3)演唱
A、学生自主识谱
(意图:在熟悉简谱的同时,发现难点“#”升记号,从而解决难点)
问题设置:作者为什么用“#4”而不是“4”?
“4”和“#4”的对比聆听——“#4”更加细腻委婉,更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课程导入,让优秀通俗音乐走进课堂,贴近时代,引起学生共鸣
欣赏歌曲,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歌曲情绪,并初步了解歌曲旋律

神州音韵 四 教案

神州音韵 四 教案

神州音韵四教案教案标题:神州音韵四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音韵文化,认识神州音韵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神州音韵中的四个音韵要素。

3. 培养学生对音韵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神州音韵的概念和意义。

2. 四个音韵要素:声、调、韵、字。

3. 神州音韵的传统乐器和演奏方式。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音韵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神州音韵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音韵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3. 分别讲解四个音韵要素:声、调、韵、字,并给予具体的例子和解释。

4. 介绍神州音韵的传统乐器,如古琴、古筝等,并简要介绍其演奏方式。

实践活动:5. 给学生分发乐器模型或制作简易乐器,让学生亲自体验演奏的过程,感受音韵的美妙。

6. 组织学生进行声音模仿练习,让他们通过模仿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变化和表达方式。

巩固练习:7.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词语中的音韵要素。

8.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并互相交流和学习。

拓展活动:9.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和演奏的成果。

10.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中国传统音韵文化的相关知识,如民歌、戏曲等,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评价:1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音韵要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中国传统音韵文化。

2. 乐器模型或制作简易乐器的材料。

3. 练习题和讨论题的复印件。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自己的音韵才艺。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用音韵要素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以上是针对“神州音韵四教案”的一个示例,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具体的教案撰写还需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学科要求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设计。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音乐教课方案《在那遥远的地方》----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一、教材剖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第一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公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育学生感觉、体验我国不一样地域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认识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从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剖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拥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采纳了有浓烈中国少量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

培育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着重谨慎的咬字吐字以及气味控制,提升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课前学生采集资料,相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自体验。

三、教课目的1、感情态度价值观(1)感觉中国少量民族地域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育学生成立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心。

(2)演唱、倾听优异音乐作品,成立正确音乐审雅观,培育学生可以甄别平时生活中参差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1)采纳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联合,指引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觉乐曲中的韵律。

(2)培育学生以踊跃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术(1)用有气味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领会歌曲优美、连接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术与实践能力相联合,学生能张口唱,能演唱。

四、要点与难点要点:演唱歌曲时气味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联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联合与掌握。

五、教课过程( 一) 新课导入老师演唱《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

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学生自由讲话,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 ?学生再次讲话,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

第_4章__神州音韵(四)_第_1节欣赏课-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_4章__神州音韵(四)_第_1节欣赏课-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学科: _音乐__ _八__年级主备人日期:2019__年 1 月 27 日章节题目:第_4 章__神州音韵(四)_第_1节第 1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疆民族音乐中混合拍子的音乐特点,记住这种特殊拍子所带来的音乐韵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辨析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及其与前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并能准确演唱。

3.知识与技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教学难点:练习拍击八七拍伴奏型,为视唱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主题旋律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情景创设】1、导入: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原歌名为《草原情歌》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一首青海民歌,歌词的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请同学们朗读歌词,并分析歌词抒发的情感。

2、完整欣赏歌曲录音,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它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3、老师范唱歌曲。

4、学生轻声随老师一起试着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注意仔细聆听老师演唱的旋律的音准。

5、学生观察歌曲旋律中出现的变音记号,并想一想: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与意义是什么?6、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伴奏视唱歌曲的旋律,演唱时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7、老师提问: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中描绘了姑娘的哪些特征来表现她的美丽?【组内研学】8、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注意刚才视唱时练习的变化音的音准,同时要运用原来学习过的发声方法来演唱。

9、老师提问:歌曲中出现的最高音是什么?10、老师讲解唱歌中的咬字和吐字的问题11、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势和高音处的咬字与吐字。

12、朗读歌曲第三、四段歌词,并分析后两段歌词与前两段歌词的不同之处。

13、随着老师的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神州音韵(四)音乐教案

神州音韵(四)音乐教案

神州音韵(四)音乐教案神州音韵(四)为《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音乐采用劳动个体裁形式,通过塑造船夫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赞扬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和勇于胜利的品质。

【教学内容】1、了解民歌;2、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受着受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西北民歌的喜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模仿学唱中初步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3、知识与技能:准确学唱《黄河船夫曲》,感受陕西民歌特点与风格;了解“重复”这种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民歌,感受陕西民歌特点;准确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了解音乐创作中的“重复”手法;2、教学难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黄河船夫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诗歌,请同学朗读并提问:这几首诗词都是在描绘什么的?(黄河)《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出示地图,简单介绍黄河。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

世界第五大长河之一(非洲尼罗河、南美洲亚马逊河、中国长江、北美洲密西西比河、中国黄河),中国第二长河。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给延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20世纪20年代,贫瘠落后的黄河之滨,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李思命,从自己一生的搬船生涯中总结出了代表中国穷苦人民的纯朴语言,唱出了震惊中外的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二、新课教学1、初听歌曲,回答问题。

师:接着咱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歌,并且思考一下这首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这首歌曲描绘了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

表达了黄河岸边的水手豪放、乐观的性格和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

2、简单介绍民歌?民歌定义师:刚刚我们也提到了这首歌是哪里的民歌?生:陕北民歌。

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四

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四

第十课时神州音韵(四)(3)教学内容:1、唱歌《牧歌》;2、欣赏《大漠之夜》。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乐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演唱《牧歌》;3、了解无伴奏合唱的音乐形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演唱《牧歌》。

教学难点:对无伴奏合唱的音乐形式的尝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提问:这首乐曲的名称和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二、唱歌《牧歌》(一)聆听歌曲录音,思考:这首歌曲有哪些特点?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二)教师简介曲相关知识:《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绵延起伏、节奏缓慢自由。

歌词简谱形象,极富有诗情画意,生动地描写了蓝天白云绿草羊群牧人,展现了辽阔草原的美丽与安静,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气和诗情的草原放牧图。

(三)学生边看谱边聆听老师唱歌,熟悉歌曲的旋律。

(四)视唱歌曲曲谱。

(五)老师讲解教材学练提示中提到的一种演唱呼吸方法——缓吸缓呼。

做这种练习时,可以设想去闻花的芳香,你会感觉胸廓自然而然地向前、向上抬起,腰部同时向外扩张;在呼气时也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吸气、叹气的状态去唱歌。

(六)发声练习。

要求:缓慢吸气,保持两秒钟,缓慢用“嘶”或者“哈”音出气;小腹控制,像蚕吐丝那样均匀,越长越好。

(七)用“u”来唱一下歌曲的旋律,注意运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式。

(八)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式,以及长音的保持。

(九)根据歌词的已经为歌曲设计力度的变化。

(十)随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十一)教师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提问:这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给你带来什么不同感受?(十二)老师讲解“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

三、欣赏《大漠之夜》。

(一)聆听音乐,思考:演唱形式?音乐情绪?描绘的画面?给你印象最深的音调?(二)教师讲解混声合唱的概念。

(三)聆听音乐,记录这首歌曲的节奏。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神州音韵《彝山彝水等你来》教学设计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唱彝族民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建立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

采用民族服装和听唱法引入,引导学生积累对音乐的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聆听具有不同地域音乐特色的歌曲,通过学唱和律动,在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

3.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科学的发声,演唱歌曲《彝山彝水等你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4.了解彝族乐器、音乐文化、风土人情。

感知表现手段和民族艺术形式特征。

教学内容:神州音韵----《彝山彝水等你来》教学目标: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通过学习彝族歌曲,了解民歌的地方特色,民族音乐文化,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1.民歌的基本特点2.如何唱好歌曲《彝山彝水等你来》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科学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神州音韵,了解我们的民歌。

(播放音乐引子部分)同学们听到的这一小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大家能听出来表现了什么吗?(生)旋律优美------,用方言唱的等等(师)这个民族能歌善舞,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唱的是什么呀?引子部分:“阿其古策古幺,莫嘞摸过,阿其扎扎次嘛嘞黑觉,巴甲古咦古嘛莫嘞莫过,阿其扎扎次嘛嘞嗨角”引子部分的彝族方言引起同学们很大兴趣。

请同学们分析歌曲的情绪?表达了什么感情?2.教唱: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出示图片,正确的歌唱姿势。

腰部直立,面带微笑,下巴放松。

讲解呼吸方法:缓吸缓呼,做这个练习,可以设想闻花香,感觉胸廓自然扩张,在呼气过程中也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吸气,叹气的状态去歌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在那遥远的地方》《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二、课时目标1、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风格等。

2、聆听《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学唱乐曲主题,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3、了解混合拍子,练习击打八七拍子,随乐合拍,感受这种特殊拍子的韵味。

三、教学重点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好歌曲的音准、节奏、风格。

2、学唱乐曲主题,了解混合拍子,能击打八七拍子并随乐合拍四、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营造课堂氛围。

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杭张老师,很高兴和大家共同走进音乐课堂,在美中享受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美。

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节目,同学们想不想看?生:···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歌曲名是什么?作者是谁?生:《青春舞曲》,王洛宾师:回答的非常准确,《青春··》是王洛宾先生根据维吾尔族地区民歌整理创作的。

同学们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王洛宾先生吗?代表作品有什么?生:···师:有点生疏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出示课件2)人们冠以王洛宾先生“西部歌王”的称号,因为在王洛宾先生长达60年的音乐生涯里,他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

代表作品有:《在那···》、《青春···》、《掀起你的···》等。

师:同学们,现在想起来了吗?生:想起来了。

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师: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洛宾先生一首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在聆听这首歌曲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出示课件3, 板书:在那···)1、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美的执着追求。

2、歌曲的旋律、节奏方面有什么特点?(优美、抒情、节奏舒展)歌曲简介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在那···》是王洛宾先生在1940年根据我国青海地区民歌改编而成的一首草原情歌。

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旋律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出示课件4)随琴学唱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生:···师:同学们学唱的真认真!这首歌曲,四段歌词都是一样的旋律,让我们填上歌词来演唱一唱。

生:···师:同学们唱的不错,但老师觉得不够整齐,我们一起来找找,到底哪个部分难倒了我们好不好?生:歌曲开始部分、变化音、最后一句。

师:老师与同学们的感觉基本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课件5)师:这首歌曲是弱起的,在前奏最后一小节的第四拍进入歌曲部分,中间出现了变化音,为了统一,老师把歌曲的演唱顺序稍作调整,在第二段后插入间奏,间奏与前奏是一样的,歌曲的最后一句第三拍与第四拍之间有一个7度大跳稍微难一点,请同学们用假声轻轻的唱“身”的音高。

另外,为了统一,我们把这边的延长记号唱成3拍,我们一起来唱唱最后一句。

老师先唱一遍,请同学认真听。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遍。

···师:其实,同学们的音色很漂亮,大胆一些,相信我们是最棒的!现在我们完整来唱一遍,请同学们注意我们刚刚讲到的难点处的演唱方法!生:···赛歌会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老师有个想法,我们来个赛歌会怎么样?生:···(分组)师:A组第一段和第三段B组第二段和第四段,结束句共同来唱。

生:···(出示课件6)师:同学们觉得哪一组唱的比较好?生:···师:老师觉得两组同学唱的都非常的棒,都唱出了各自的心声,演唱是不分上下。

同学们能彼此给大家一些掌声吗?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击拍练习:师:唱完优美动人的情歌,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拍子,老师先给同学们示范一下,请同学们认真听。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请同学们坐好,把双手放在左右腿上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来打拍子。

(出示课件7)左右右左右左右(老师示范→互动学习)···同学们做的非常棒!下面老师问一个问题:这组拍子有几个拍点,出现了几个强拍?生:7个拍点,3个强拍师:非常正确,这位同学的乐感真棒,掌声送给他!师:这是一组7/8拍子的律动节奏。

同学们了解7/8拍子吗?生:不了解(出示课件8)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这里的7/8拍子是由一个3/8和两个2/8组合而成的一种拍子,这种由不同的单拍子按照次序组合而成拍子叫混合拍子。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旋律,听一听,你能否听辨出这段旋律是几拍子?(出示课件9)···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给予打拍哼唱提示)生:这段旋律是八七拍的。

师:非常正确!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琴声一起来哼唱一遍这段旋律,请注意旋律中的变化音和装饰音(波音)。

(出示课件10)···师评价、纠错师:同学们音色还是不错的,这条旋律中有个装饰音,同学们注意到了吗?生:波音记号···师:这个装饰音应该怎么唱呢?生:···师:忘记了,没关系,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波音记号上面有一个升记号我们应该把这个音唱成“4#5 4”。

同学们可以用4的母音代唱,唱成“4a4”。

师:同学清楚了吗?现在我们再来唱一遍,同学们可以一边唱,一遍尝试轻轻的打拍。

如果能够把声音亮出来一些就更好了。

生:···师:这一遍同学们唱的好多了,我们课堂时间很宝贵,这条旋律我们就先唱到这边,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完善这条旋律。

下面,我们继续来欣赏一段乐曲,并思考(出示课件11)1、是否在这段曲子中听到与我们刚刚唱的相同或相似的旋律,如果有,出现了几次?师:同学们听到了熟悉的旋律吗?生;听到了,出现了两次(高低八度各一次)2、在这段乐曲中你听到了几种乐器声音?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伴奏乐器是什么?生:乐器王后——小提琴独奏,乐器之王——钢琴伴奏3、这段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优美抒情纵情高唱(出示课件12)师:同学们听的很仔细,这段旋律是作曲家陈钢根据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以及新疆塔吉克族的音乐素材而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其中的一部分。

同学们知道陈刚吗?生:···师:突然这么一问,同学们可能比较生疏,老师给同学们哼唱几句他另外一部作品的旋律,同学们就应该知道了。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老师哼的曲子名称是什么?生: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师:这是陈钢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求学期间,与何占豪合作创作的。

生:···师:刚才我们聆听了《阳光···》这首乐曲的其中一部分,我们接下来欣赏乐曲的另外一个部分,听一听这部分节奏和情绪与之前那部分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13)播放第二部分主题生:热烈欢快、描绘了载歌载舞的场面。

师:同学听的很认真,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富于变化,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出示课件14)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钢琴伴奏把这条旋律也唱一遍,同时注意反复记号,以及变化音和装饰音(颤音)。

这边颤音记号的演唱方法跟我们刚刚学的波音记号演唱方法类似,唱成“232”。

同学们也可用2的母音代唱,唱成 “2e2”。

(G调)···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这么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它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师:老师用钢琴来弹奏两组音阶,请同学们选择属于塔吉克族的一条。

生:第二条,第三个音出现了变化……(出示课件15)师:很好,这就是塔吉克音乐特点之一,塔吉克调式也叫哈贾兹库尔德调式,核心音是3,还出现了一个变化音#5。

师:了解了塔吉克民族音乐的特点,我们一同来完整欣赏这首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在这首作品中,作者充分运用了小提琴的双音、和弦、拨奏、跳弓等技法,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如果听到熟悉的旋律可以轻轻的随音乐一边打拍一边哼唱。

(出示课件16)课堂小结这首曲子我们先欣赏到这,这节课我们通过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同感受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多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让我们将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扬!这节课上到这边,谢谢大家,下课!(出示课件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