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利益,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四个阶段: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通的限制;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
3.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1)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
1951年4月,西欧6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法国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也称《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后,西欧6国认为可以把巴黎条约的原则扩大到其它领域。
1957年3月25日,西欧6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这两个条约合在一起统称为《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同时,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罗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即内部取消各种商品的关税,对外采用统一关税;对外实行共同的贸易政策;内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安徽财贸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9
《国际贸易教程》教学幻灯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5)
6 、 完 全 经 济 一 体 化 ( 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式。完全经济一体化不仅包括 经济同盟的全部特点,而且各成员国还统一所有的重大经济 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 的政策。各成员国的税率特别是增值税率和特别消费税率基 本协调一致;它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使用统一的货币;取 消外汇管制,实行同样的汇率管理;逐步废除跨国界的金融 管制,允许相互购买和发行各种有价证券;实行价格的统一 管理等。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一般有共同的组织管理机构, 这种机构的权力以成员国的部分经济决策与管理权限的让渡 为基础。
安徽财贸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7
《国际贸易教程》教学幻灯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3)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它是指除了在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并建立对非 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还取消了生产要素流动的各自限制,允 许劳动、资本等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商品自由流动方面, 它既有对外的统一关税,又有协调间接税制度、产品标准化制 度;在资本的自由流动方面,有协调筹资制度;在劳动的自由 流动方面,有学历和技术等级的相互承认制度等。共同市场下 经济调节的超国家性质比关税同盟更进一步。 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进 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 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
安徽财贸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4 《国际贸易教程》教学幻灯片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一体化是经 济全球化的更高阶段,要达到经济一体化首先要消除生产要素 流动的一切障碍,使劳动力、资本、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 动。其次要有超越国家的权威性协调性机构,来协调一体化下 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超国家的机构真正是超然的主权 让渡。 目前看来,政治制度、生活水平、文化、信仰等差异在短期 内根本就是经济一体化无法消除的障碍。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简称RTI)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区域经济一体化按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经济联合体、货币联盟、共同市场、关税同盟等;按一体化进程可以划分为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地区性经济一体化两个层次。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上,国际上大多数学者将其分为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两种类型。
一、自由贸易区二、欧洲联盟。
欧盟( European Union)是由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发展而来的。
于1993年1月1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现有27个成员国,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和成员国众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从欧盟的发展史看,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经济联合体时期, 1957-1969年。
欧共体初步形成时期, 1957年欧共体创建后,初步实现了欧洲煤钢联营,统一了内部经济政策,使欧洲钢铁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这个时期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
( 2)政治联合体时期,1969-1979年。
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先后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和《罗马条约》,进一步巩固了欧洲货币联盟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同时在外交政策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如欧洲联合对外宣传,开辟新的战略伙伴关系等,形成了欧洲独特的大国外交模式。
( 3)经济货币联盟时期, 1979年至今。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西欧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加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了欧洲共同体与原民主德国和法国、联邦德国与意大利、荷兰与比利时之间的三角债务危机,导致了东西欧的分裂。
东西欧国家在货币问题上矛盾冲突激化,引发了政治联合体瓦解。
20世纪90年代,欧共体建立起统一货币——欧元。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成为欧盟。
三、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APEC)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个专门机构。
1991年11月成立,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
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解析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理解)
(Static Effect of Customs Unions)
• 2.关税同盟的净福利效应 • (Net Wealth effect of Customs Unions) • 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 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 • 对C国来说, 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 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 • 综上所述,关税同盟并不一定能增进福利。
总 结
• 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 区域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 程,也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但不 存在低一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向高一级区域 经济一体化组织升级的必然性。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Customs Union Theory
本节内容
•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理解) •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了解) •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了解)
• (可参阅:(美)Dominick Salvatore:“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pp. 322-326.)
问 题
• 既如此,为何有些国家还是希望结成关税同盟呢?
• 例如:我国也同样积极地加入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自2003年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迅猛发展。 • 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CEPA)、中国-东盟、中国-智利、中国-巴基斯坦、中国 -新西兰自贸区。 • 正在谈判的自贸区:中国-海合会、中国-澳大利亚、中国-冰 岛、中国-秘鲁、中国-挪威、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 • 正在研究的自贸区:中国-印度区域贸易安排、中国-韩国、 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区。 • 资料来源: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及其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特点及其影响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从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
这是市场经济一体化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国间通过协定等方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规定其特别的优惠关税。
2.单一商品的经济一体化。
是指把某一特定工业部门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管理机构控制之下。
其权力包括为所有成员国规定生产配额,为多余工人的重新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并且制定一些规则来防止不公平的竞争。
例如,欧洲煤钢共同体、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洲木材组织等。
3.自由贸易区。
是指成员国之间废除全部贸易障碍,实现贸易自由化,但各成员国享有自决权。
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
4.关税同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完全取消关税等贸易壁垒,在各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关税同盟类似于自由贸易区,前者与后者不同的是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共同关税,实行统一对外贸易政策。
例如,东非共同市场。
5.共同市场。
是指以关税同盟作为基础,不仅在成员国间消除贸易障碍,实行贸易自由化,而且还允许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流动,并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
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最典型的例子。
6.经济同盟。
各成员国间不但商品与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移动,建立对外共同关税,还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和实行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与社会政策,通过实行统一的经贸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并使之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
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7.政治同盟或完全经济一体。
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也是其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真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体化中央当局不仅统制货币与财政政策,而且还有一个中央议会,它拥有一个国家政府的全部权力。
欧洲经济共同体1988年提出在1992年实现“大市场”的目标,就是向这种一体化方向发展。
另外,还有些区域性集团组织形式,例如,东南亚联盟就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合作的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PPT 60页)

PW
L
b c dK e
M
t
DH
O
图8-2
DH
S1 S0
D0 D1
Q
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
三、自由贸易区理论
H 国的福利变动: 消费者剩余增加: a+b+c+d 生产者剩余减少: a 政府税收减少: c+e 整个社会福利净变动: b+d-e
三、自由贸易区理论
P 国的福利变动:
P 国的价格可以不变,就没有消费者剩 余的损失和负的生产效应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3. 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
指各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壁垒,实现 内部的自由贸易,并对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建立统一 的关税制度。
结盟的目的在于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关境以内 的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 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t
e
PC
O
图8-1
DA
S1 S0
D0 D1
Q
关税同盟的贸易效应
一、关税同盟理论
1. 贸易创造效应
进口量增加:S1S0+D0D1
贸易创造效应通常被视为一种正效应。
因为A国国内商品生产成本高于A国从B国进口的 商品生产成本。关税同盟使A国放弃了一部分商品的国 内生产,改为由B国来生产这部分商品。从世界范围来 看,这种生产转换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⑵ 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商品。 ⑶ 协议的国家要素比率差异不大,经济发展水 平大致相同。
第三节 世界主要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一、欧洲联盟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四、东南亚国家联盟 五、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主要特征:
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 式,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 的最终阶段。
小结: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 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也是成 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
Japan-Korea FTA
(Joint Study Group)
Expanding to Eastern Europe
Japan-Mexico EPA
EU-MEXICO FTA
(Under Negotiation)
ACP-EU
China - ASEAN FTA
(within 10 years)
Japan-ASEAN Comprehensive
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形式
本章结构
1
区域经济 2
一体化的 3
形式
4
5
1
关税同盟 2 理论 3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国家、经济体通 过达成某种协议所 建立起来的经济合 作组织。
CHINA中国
JAPAN日本
Population: 1,266 million Population: 126 million
GDP: US$ 1,080 billion GDP: US$ 4,760 billion
NAFTA
U.S.A., Canada, Mexico
Japan-Mexico EPA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欧洲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建立关税同盟
• 到1968年,欧共体6个成员国已基本消除区域内关税壁垒, 统一了对外关税税率。
• 其次,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 建立农产品共同市场,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管理;农产 品自由流通,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本地农产品优先 销售;对外来产品征收差价税;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干预 收购和出口补贴;建立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促进农 业发展。
面的权力: • (1)立法权。 • (2)对财政预算的审议权。 • (3)管理权。
2.欧盟理事会
• 欧盟理事会由各成员国首脑和欧盟委员会 主席组成,是欧盟的决策机构。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
1、欧洲共同体成立 •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 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 •舒曼计划提出后得到欧洲六国积极响应。1951年4 月18日,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 卢森堡签署《欧洲煤钢联营集团条约》,在六国间建 立起取消关税、数量限制和其他技术性歧视措施的欧 洲煤钢联营共同体,统一计划和协调各国的煤钢生产。 •1957年3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署,建 立洲原子能共同体,协调各成员国的核工业发展。
• 欧盟东扩给欧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 是在决策统一方面的挑战,更多的国家参 与将使欧盟的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对外政 策上的协调难度加大,整体行动能力受限。 其次是贫富差距问题。新成员国都是低收 入国家,将有更多的资金从老成员国转移 到新成员国家中,支持其经济发展。再次 是移民问题。如果东欧技术工人大量向西 欧输出,或者大量就业机会和资金向中东 欧转移,都可能造成一些老成员国的失业 率上升,对西欧国家的福利体系造成过大 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
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
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
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
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
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
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
5.经济同盟。
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
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
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经济一体化是关于成员间贸易壁垒的撤除和各种合作互助关系的建立。
贸易壁垒的撤除被称为一体化中"消极"的一面,合作关系的建立则被称为"积极的"一面,因为合作的建立往往要求参加者改变现有的制度或机构,或建立新的制度和机构以使一体化地区的市场能适当而有效率地运转。
在一体化的各种形式中,较初级的形式,如自由贸易区等主要是消极的一面,而较高级的形式,如经济同盟等则更充分地体现了积极的一面。
消极的形式比较易于达到,因为消除关税和数量限
制易于做到,特别是在经过长期的多边贸易谈判后许多国家的关税水平本来就已经很低。
积极的形式不易做到,因为它要求采取某种形式的共同行动,而且要求在关税以外的领域合作,而金融、货币和雇佣等方面的合作往往涉及国家主权的协调等更深一层次的问题。
但对一体化的形式的划分只能是大体上的,实际上每个组织都不可能是标准
的某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