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IS公共观察】中国“摩天”轮(摩天大楼数量与城市化率、GDP的关系)

合集下载

【免费下载】翻译材料摩天大楼指数如影随形的经济危机

【免费下载】翻译材料摩天大楼指数如影随形的经济危机

摩天大楼指数——如影随形的经济危机作为一种以巨大的经济力量为支撑的建筑物,摩天大楼常被民众和政客视为展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标志。

有些经济学家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摩天大楼的出现,特别是摩天大楼的纪录被刷新,往往预示着经济即将衰退。

Being the building supported by gigantic economic power,skyscrapers are always seen as a mark of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social progress by the public and politicians.however,some economists have oppositeopinions,they hold the idea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e skyscrapers,especially its new record ,often indicates the recession of the economy.“高楼建成之日,即是市场衰退之时”,这是德意志银行的证券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于1999年发表的判言。

2006年2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在北京召开全球经济会议,其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卢埃林向我国客户提及“摩天大楼指数”的预言:“如果全球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那很可能会在2007年或2008年。

”The market downturn on the day when the skyscrapers are finished.this is the judgment published in 1991 by Andrew Lawrence who was the german bank securities analyst.on February 15,2006, the global economy meeting was held in Beijing by Lehman company,XXX,the global chief economist of the company,predicted “skyscrapers index”to ourclients:if there any,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would happen in 2006 or 2007.雷曼的首席经济学家预见了2007年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但却不曾想到,雷曼的百年基业正是在这场危机中化为泡影。

城市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既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城市建筑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城市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城市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城市建筑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城市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繁荣。

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城市建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为城市建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条件。

例如,高速公路、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城市建筑项目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相关的经济地位。

其次,城市建筑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良好的城市建筑环境可以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促进互动交流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同时,城市建筑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便利条件,如交通运输、住房配套等,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建筑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的空间载体,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城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对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优美的城市建筑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和文化创意人才的流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其次,城市建筑对商业和办公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具有现代化建筑的城市能够为商业和办公活动提供更为便利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各类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现代化写字楼的兴建可以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办公场所,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舒适度。

此外,城市建筑还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具有独特风格和吸引力的城市建筑可以成为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进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许多城市通过修建特色建筑和景观塑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经济发展对城市建筑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建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各大城市第一高楼

中国各大城市第一高楼
中国各大城市第一高楼
目录
• 城市概览 • 中国第一高楼 • 中国各大城市第一高楼 • 高楼建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影响 • 高楼建设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01
城市概览
城市介绍
上海
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世界级的金融 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地位。
深圳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拥有世界级的科 技和创新产业。
广州
中国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强大的制造 业和商业基础。
北京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如今已 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城
市之一。
城市的地标建筑
上海
上海中心大厦,高达 632米,是中国第一高 楼,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筑之一。
深圳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高 599米,是深圳的新地 标,集办公、商业和观
光于一体。
广州
广州塔,高600米,是 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提供观光和广播电视服
改变城市风貌
高楼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对 城市原有风貌的改变,可 能会对历史建筑和古城区 造成影响。
景观与光污染
高楼的建设可能对周边景 观造成遮挡,同时高楼的 玻璃幕墙等材料可能产生 光污染。
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吸引投资
高楼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大型企业和投资项目的入 驻,能够吸引国内外资本和人才。
促进产业升级
总结词
北京第一高楼是中央广播电视塔,高度为405米,位于北京 市海淀区。
详细描述
中央广播电视塔不仅是北京最高的建筑,也是中国第五高的 建筑。这座塔是集广播电视发射、旅游观光和餐饮娱乐为一 体的综合性建筑,已成为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上海第一高楼
总结词
上海第一高楼是上海中心大厦,高度为632米,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是否应该废除高楼大厦建设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高楼大厦建设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高楼大厦建设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高楼大厦建设。

首先,高楼大厦建设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高楼大厦的建设,城市的人口密度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据统计,高楼大厦建设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隐患。

同时,高楼大厦建设还会对城市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绿化覆盖率。

其次,高楼大厦建设对城市的社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高楼大厦的建设,城市的房价也会水涨船高,导致普通市民的居住成本增加。

同时,高楼大厦建设还会导致城市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得城市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引用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李国豪的观点,“高楼大厦建设对城市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好事,应该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高楼大厦建设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高楼大厦建设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应该废除高楼大厦建设。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高楼大厦建设。

首先,高楼大厦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高楼大厦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的人口密度,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

其次,高楼大厦建设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高楼大厦的建设,城市的房地产业也会得到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时,高楼大厦建设也会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引用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李克强的观点,“高楼大厦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更加注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高楼大厦建设对城市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高楼大厦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不应该废除高楼大厦建设。

摩天大楼“魔咒”

摩天大楼“魔咒”

摩天大楼“魔咒”作者:陶良渚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09年第24期“迪拜旋转塔”以无可争议的高度,再次应验“摩天楼定律”——摩天大楼建成之时,便是危机开始之日。

自人类因为修建巴别塔而遭到上帝的惩罚开始,摩天大楼似乎就冥冥之中附着一股邪气。

它既是繁荣昌盛的体现,也是经济衰退的标志。

1908年,纽约新加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前后落成,其间金融危机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

1930年和1931年,大名鼎鼎的克莱斯勒大厦与帝国大厦先后建成。

美国随即迎来萧条期的最黑暗时代。

1973年与1974年,美国世贸中心双塔楼与Sears大厦落成。

随后,由中东战争所引发的石油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严重的经济衰退。

1998年,吉隆坡国油双峰塔楼完工,世界第一高楼的宝座首次从美国转至亚洲。

当然,亚洲人民还未来得及为之欢欣鼓舞就已经陷入亚洲金融风暴的水深火热之中。

终于在1999年,德意志银行的证券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窥探出一丝玄机。

其将各时期出现的最高摩天楼与当时的经济形势进行比对,得出惊人的巧合——世界第一摩天楼建成之日即是经济衰退之时。

安德鲁•劳伦斯由此创造出“摩天楼指数”,并将上述诡异的现象称为“百年病态关联”。

魔咒仍在应验经济界一直有人认为,摩天大楼指数或许只是一系列的巧合产物。

像其他各种可有可无的经济指数一样,它几乎被大多数人遗忘。

2004年12月31日,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厦正式启用。

“摩天楼魔咒”没有显灵,此时台湾经济平稳发展,世界经济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2008年,位于上海金融城的摩天大楼取代台北101大厦而成为新的世界第一时,新一轮世界金融危机又一次让“摩天楼魔咒”死而复生。

2009年,正当人们在期冀经济止跌回稳的时候,“迪拜塔”以无可争议的高度,再次应验“摩天楼定律”——摩天大楼建成之时,便是危机开始之日。

当高达818米的“迪拜塔”被官方宣称它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的当天,纽约股市正巧开始下跌。

随后,迪拜塔在其结构封顶后正式宣布停工一年。

警惕“摩天大楼魔咒”

警惕“摩天大楼魔咒”

警惕“摩天大楼魔咒”作者:安邦咨询来源:《投资北京》2012年第07期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转冷的时候,摩天大楼的大量涌现或许预示着巨大的风险中国的高楼建筑正在以大跃进的速度不断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87%在中国。

摩天大楼又称为超高层大楼,在中国大陆,建筑规范规定100米以上高度的属于超高层建筑。

一份由全国摩天高楼“粉丝”和建筑业、传媒业专业人士总结发布的《摩天城市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在建的摩天大楼总数已经超过200座(仅计算写字楼与酒店),相当于美国现有摩天大楼的总量。

上述报告测算,5年后中国将拥有800座摩天高楼,相当于美国今天的4倍,而其中80%将建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

动辄500米以上的高楼建筑已然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南京建设了450米的紫峰大厦,广州东塔的高度也达到了530米,武汉绿地中心、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两座高楼的高度分别达到了606米、660米。

在并非一线城市的苏州市,已建和在建的2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就达6座,最高的高度将达到450米。

更有甚者,今年6月5日,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协议,计划用7个月的时间,规划建设一座220层,高838米的综合大楼,预计建成后比迪拜塔还高10米,号称世界第一高楼。

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转冷的时候,摩天大楼的大量涌现预示着巨大的风险。

一九九九年,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Andrew Lawrence)首度提出“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的概念,因为他发现到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的前后。

宽松的政府政策及对经济乐观的态度,经常会鼓励大型工程的兴建。

然而,当过度投资与投机心理而起的泡沫即将危及经济时,政策也会转为紧缩以因应危机,使得摩天大楼的完工成为政策与经济转变的先声。

许多经济历史现象都符合这一指数描述的规律:大厦建成,经济衰退。

美国纽约胜家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1908年前后落成,接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落成,美经济出现收缩;1930年克莱斯勒大厦和1931年帝国大厦完工,纽约股市崩盘,碰上当时美国与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197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974年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相继落成后,却发生石油危机;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成为世界最高建筑之际,同样也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

通过数据和案例解读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与趋势

通过数据和案例解读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与趋势

通过数据和案例解读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与趋势1 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超高层建筑逐渐盛行。

作为现代城市中的地标,超高层建筑已表现出非凡作用,成为国家、民族以及城市经济崛起的象征。

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发展始于1990年,1990~2007年是超高层建筑的起步期,2008~2012年为超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期,2013~2018年可谓是超高层建筑的繁荣期。

以高度为依据,本文将超高层建筑分为以下4个区段:250~300m,300~400m,400~500m以及500m以上。

截止到2012年,我国共建成超高层建筑94幢,其高度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

250~30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约占建筑总数的59%;500m以上超高层建筑仅一幢;港澳台超高层建筑共计18幢,约占总数的20%。

这一阶段国内典型超高层建筑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m)和台北101大厦(509m)等。

2013~2018年,我国计划建成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共计164幢,如图2 所示。

与图1 相比,300~40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显著增多,约占总数的43%。

港澳台超高层建筑共2幢,约占总数的1.2%。

除超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外,其高度近年来也在不断刷新。

500m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增多,部分塔楼高度已突破600m,如上海中心大厦,其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7m,总高度632m。

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第一绿色摩天高楼,并与420.5m 的金茂大厦、492m 的环球金融中心共同构成浦东陆家嘴金融城的新三角。

正在设计中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塔楼桅杆顶高度将超过600m。

截止到2012年,我国已建成超高层建筑的地域分布如图3所示。

各城市超高层数量统计见表1。

我国超高层建筑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包括上海、香港、广州和深圳。

2013~2018年我国计划建成的超高层建筑的地域分布如图4所示,表2为各城市计划建成的超高层数量统计。

中国摩天大楼建设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摩天大楼建设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摩天大楼建设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研究作者:林森森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摩天大楼建造热,预计未来短时间内我国的摩天大楼数量将是世界第一。

而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的GDP增速也逐年放缓,有学者注意到历史上摩天大楼的建造热通常会伴随着经济衰退。

本文以摩天大楼和经济周期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历史上摩天大楼与经济周期上的数据,探究各个经济周期内摩天大楼的建设情况,最后建立VAR模型对我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衰退时确实会伴随着摩天大楼新建成量小范围的上升。

关键词:摩天大楼经济周期劳伦斯魔咒一、引言摩天大楼,又称作超高层建筑。

通常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把摩天大楼看作是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的标志,甚至作为国家名片代表着国家的荣耀,同时彰显了建造者和设计者的高超水平。

然而要建造如此雄伟的建筑并非易事,除了在技术上需要达到相应的条件外,异常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经济学家发现,在摩天大楼出现的不久后,特别是摩天大楼的最高纪录被打破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经济波动。

1999年,Andrew Lawrence提出了―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的概念。

大厦建成之日,经济衰退之时。

反观今日中国,近几年来我国的摩天大楼建设呈现出了―井喷‖的现象。

劳伦斯魔咒是否会在中国重演成为当下房地产业的焦点。

二、文献评述摩天大楼的建设,除了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外,往往与当地的政策、环境、文化、技术是分不开的。

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总结,暂时先剔除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当地的经济状况可能是建造摩天大楼的基础,而摩天大楼的建设也可能是为了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两者间往往存在一个互相影响的关系。

Kheir Al-Kodmany、Mir M. Ali和Tingwei Zhang认为,土地价格一直是建设摩天大楼的主要推动力,为了节省昂贵的土地成本,将大楼建的更高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