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镇墓兽”与丧葬文化
楚国丧葬文化

楚国在葬俗上与中原地区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从楚人对墓葬基址的选定、墓葬的内外部形制、葬具以及死者的头向与葬式等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出。
(一)圹茔基址的选择楚人由于受气候地理条件的制约和民族心理倾向及传统的影响,往往喜欢选择山丘高地,特别是南北走向的岗丘为墓地。
这种葬俗与中原地区盛行的在地势坦荡、气候相对干燥的平地掘穴建坟习俗迥然有别。
如目前江陵地区发现的一千余座楚墓,主要都分布在楚都郢城附近四周的山坡丘陵上,且山丘愈高处墓葬愈密愈大;而在山丘下部近平地处,则墓葬数量相对稀少,规格也很低。
又如当阳赵家湖297座楚墓中,除赵家湾墓区濒临湖区,地势较低外,“其他五个墓区都是分布在丘陵坡地之上,高程一般在20 ~30米左右”。
(二)墓葬的内外部形制楚墓的墓葬形制分为封土和无封土两种。
春秋及春秋以前的各类楚墓、战国楚平民墓,皆无冢丘;到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墓葬在周围文化影响下开始流行坟丘式,且多呈圆馒头状。
但从楚墓的内部结构来看,其圹室的构筑风习与中原地区的东周墓葬呈现出很大的不同。
首先,竖穴土坑的墓圹形制在整个楚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从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凡是楚国墓葬,无论时代早晚,位于楚境何地,有无坟丘,其圹室无一例外地皆作成土坑竖穴。
其次,从战国早期开始,大、中型及部分小型战国楚墓,带有台阶墓道。
台阶的层数及所带墓道的长短宽窄,一般取决于坑口面积的大小,即大型墓葬所带台阶多,墓道长、阔,中型墓葬次之,小型墓葬又次之。
再次,楚墓圹下部填土多为白膏泥或青膏泥。
从考古材料来看,楚墓单棺墓、一椁一棺墓和多层棺椁墓的填土,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仅填五花土或洗沙土;一是在墓圹上部填五花土或洗沙土,下部近棺椁处填白膏泥或青膏泥。
所不同的是,级别较高的墓有白膏泥或青膏泥者的比例相对要大些。
试论楚式“镇墓兽” 与东周时期楚民族的巫文化汇总

试论楚式“镇墓兽”与东周时期楚民族的巫文化丁兰(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 210093)摘要:东周时期南方楚地巫风炽盛,巫术的执行者巫觋在楚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楚墓出土的漆木器“镇墓兽”为楚国巫觋死后载魂升天法器的新说,并藉此从考古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认为战国时期楚地不仅巫文化分布范围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巫术与政治权力结合的现象。
关键词:楚式“镇墓兽”;巫觋阶层;巫文化东周时期的楚国僻处于南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其炽盛的巫文化即是其中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
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日益丰富,特别是上万座楚墓的发现和发掘,为我们进一步厘清楚民族巫文化的面貌提供了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在楚墓出土的众多丧葬器物中,楚式“镇墓兽”以其奇特的造型, 引起中外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在综合目前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楚式“镇墓兽”是楚国巫觋们死后魂升天界的法器,并据此对楚地巫文化的特征进行了考古学的分析,以求正于方家。
一、楚式“镇墓兽”为楚地巫觋死后魂升天界的法器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巫文化在楚国流行范围较广,延续时间也较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
”对此王国维先生认为:“周礼既废,巫风大兴,楚越之间,其风尤盛”1。
而且至战国时期,当中原各国巫风渐弱,理性思想走向兴盛时,楚国尚巫之风仍炽。
与巫文化相伴随,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巫觋阶层成为巫文化的执行者。
对于巫觋则以观射父之论较为全面,《国语·楚语下》观射父答楚昭王问时说:“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一般来说,先秦巫觋的职司范围为占筮、天官、医药、赛祷、祈雨、禳灾、娱神、诅呪、设蛊、算命、相面、发布预言和表演巫术性歌舞等,楚巫还从事招魂、驭鬼等职司2。
楚国的墓葬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考古看楚人的生死观与社会地位

楚国的墓葬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考古看楚人的生死观与社会地位楚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独特的墓葬文化。
通过对楚国墓葬的考古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楚人的生死观和社会地位。
本文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考古角度,探讨楚国墓葬文化对楚人生死观与社会地位的影响。
一、楚国墓葬文化的发展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七雄之一,其墓葬文化也有着丰富的内涵。
经过考古研究,我们发现楚国墓葬文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首先是早期的楚国墓葬,这时期的墓葬形式较为简单,墓主的社会地位较低。
墓室多为土坑墓,墓主人多为平民百姓,墓葬内的随葬品也相对简单。
其次是中期的楚国墓葬,这时期墓葬规模逐渐扩大,墓主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墓室的形式多样化,有些墓主人的墓室甚至采用石室墓形式,墓葬内的随葬品也更加丰富多样。
最后是晚期的楚国墓葬,这时期墓葬规模更加宏大,墓主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墓室的结构更加复杂精致,有些墓主人的墓室甚至建有多个房间和走廊,墓葬内的随葬品也更加豪华奢侈。
二、楚人的生死观楚国墓葬文化反映了楚人特有的生死观。
在楚国墓葬中,我们可以看到楚人对死亡的特殊态度和对来世的向往。
首先是对死亡的特殊态度。
楚人认为死亡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将死亡视为可怕和悲痛的事情。
在楚国墓葬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墓主人墓室内的绘画和雕刻,这些作品中充满了生机和快乐的场景,展示了楚人对死亡的积极态度。
其次是对来世的向往。
楚国人相信来世有一个美好的世界,他们希望在来世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
为了在来世有一个好的开始,楚国墓葬内的随葬品非常丰富,包括金银器、玉器、陶器等,这些随葬品旨在为墓主人在来世提供丰富的物质享受。
三、墓葬与社会地位楚国墓葬文化也反映了楚人的社会地位。
通过墓葬的规模、随葬品的丰富程度等因素,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墓主人在楚国社会中的地位。
首先是墓葬的规模,墓葬规模越大,墓室结构越复杂,说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越高。
镇墓兽的名字叫方相氏,让人不理解的是,它的原型是一个女人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种风俗,人死后在下葬的时候,常常会随葬一些长相怪异,而且看起来还十分凶狠的器物——这就是所谓的“镇墓兽”。
另外,镇墓兽的种类繁多,而且作用不一,因此小编今天就给您说说最著名的一种,叫做方相氏,而它的原型竟然是一个女人。
那么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方相氏并无固定相貌和样式,应该是每一个时代,都赋予了方相氏新的容貌,所以历朝历代的方相氏也多有差异,故此,小编只说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相氏。
首先是商周时期的代表,青铜兽面纹的面具,它是在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的方相氏,可见其双眼外突,透露着凶狠的目光,而且还张着嘴,漏出两排锋利的牙齿,似乎可以咬烂一切的东西,总之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然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方相氏壁画或漆画,是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棺木上发现的,左边是羽人(即飞天的仙人),右边是方相氏。
同样,此时的方相氏也依然十分怪异,虽然有了完整的身体,但却与真实的“人”相比,显然有着巨大的差异,即似人非人,似鬼非鬼。
最后再看秦汉时期的代表,方相氏陶俑,是在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发现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口中吐出一条长56厘米的舌头,而且一副瞪目龇牙的样子,看起来也不禁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方相氏,我们可以看出其特点都是很怪异,忒凶恶,让人感到害怕,所以这就起到了它本身的实际作用,吓唬盗墓贼。
另外,如果从丧葬文化上来说,它也起到了驱邪赶恶目的,防止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受到伤害。
那么方相氏的原型是什么呢?接着看小编给您继续揭秘。
在《周礼》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所以说方相氏原本是一个司仪官,有点像古代神话中的“巫师”,主管相关的祭祀活动。
如果再继续追根溯源的话,那就到了上古的三皇五帝时期。
从“万物有灵观”看楚国镇墓兽

新 回到过去 , 深入 了解并认 识人 类的原 始祖 先。 以此观 点来 追溯楚 人 通过其 祭 祀 陪葬 品、 物纹饰 表达 对 器
“ 的崇拜, 射出人们祈求 灵魂不死 、 神” 投 驱邪祈福 的 良好愿 望。
关键 词 : 楚 国 i 文化 ; 墓兽 巫 镇
中图分类号 : J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2 8(0 00 - 0 8 - 0 35 0 7 172 1)2 0 7 2 “ 万物有 灵观” 原始 自然宗教 的核心观念 , 是 是先 民对 外界 自然物原初 的看 法。其特点是把 客观存在 的 自然物 、 自然力加 以拟人化 或 人格 化 , 予 它 们 以人 的意 志和 生 赋 在通过 收集 资料分析研 究发现 , 镇墓兽 本身最大的特 点是纹饰 的不 固定性 , 多变性 , 每种纹饰如饕餮纹 的出现 ,
龙纹 的运用 , 都和其造 型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 系。镇墓 兽综
命。 把他们看 成同 自己一样具有 相 同生命 和思想感情 的对
合了墓主人生前所有使用过的用品的纹样, 镇墓兽也许就
代表 了墓主人本人 的一种影像投 射 , 镇墓兽 的不 同形 态和 纹样 的巨大差别 , 表 了墓 主 人 的特点 , 括性格 、 代 包 习惯 、 喜好 、 以及其 本人的外部 特征 。所有 的丧葬 品都具有 明显 的等级划分特征 , 等级越 高陪葬品越多 , 越高贵华丽 。 这也 反映在镇墓兽上 , 的不 同在 纹饰 和造 型上也会 不 同, 等级 等级越高其镇墓兽越 复杂 , 饰种类会越多 。 纹
楚人 对生命有种 至上 的态 度 , 表现在 对死 亡 的超 越 ,
人认为镇墓兽可能是“ 死神”“ 、灵魂看守者”“ 、冥府的守护
神”“ 、辟邪 物” 。 人将 镇墓 兽 安置在 墓 中 , 引导亡 魂 等 楚 是 。 永
楚国“镇墓兽”与丧葬文化

楚国“镇墓兽”与丧葬文化作者:徐美玲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8期摘要: “镇墓兽”是楚墓典型的一种随葬品。
考古学家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实践中,发现了蕴含楚文化的“镇墓兽”。
本文通过搜集文献和考古出土资料来透视“镇墓兽”对楚国丧葬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楚墓镇墓兽丧葬文化一在先秦时期的楚墓中,常见一种形状怪异的木雕兽(陶制少见),楚人在祭祀陪葬时常在头棺前放置,形状一般是头插鹿角,吐长舌,器物形态各异,纹饰丰富。
专家们称其为“镇墓兽”。
20世纪30年代至今,出土数量专家学者不可定数,但到目前为止出土量达400多件。
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河南和安徽四省,尤以楚故都纪南城为中心的江陵地区数量最多,长江次之,其它地区零星不见。
其由方座、身首和鹿角组成,凸眼、吐舌。
战国早期的镇墓兽形制简单,面部无器官,直颈直身,方座梯形而较高。
战国中期的镇墓兽形制复杂,分单头、双头两种类型,五官俱全,面目狰狞,屈颈屈身,大部分直立无肢,个别跪式有肢。
战国晚期的镇墓兽形制复杂,有的直颈直身,面部较善,接近人面,有的仍然面目狰狞。
这些镇墓兽的出土,为研究战国时期的丧葬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据公开的考古资料显示,保存较为完整、出土数量较多的墓葬群有:湖北江陵雨台山、九店、当阳赵家湖。
考古学者都有型式的分析,尤以九店墓最为细致,而雨台山的出土数量最多。
镇墓兽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模糊型。
春秋中晚期,面部无五官,圆首或近圆形首。
器底为四棱柱体,其上榫接四棱柱体身躯,没有鹿角,头部刻卷云纹、圆圈纹。
如当阳赵巷4号墓、曹家岗5号墓。
到战国早期,有鹿角,纹饰也比较复杂,如江陵雨台山楚墓划分的I式。
2.神型。
带盝顶的长方体座,座的四边均雕刻若干凹槽,盝顶之上叠置小方体,其上榫接半截身躯及圆首方面,身躯中部有小方体,有的称之为方形腰带或带状突起。
面部浮雕圆眼凸额,长舌下垂,龇牙,额部雕刻卷云纹,头顶两侧各插一鹿角。
周身饰卷云纹或几何形纹,一般为黑漆地上着红、黄彩,部分器身绘实体龙纹,多数底座下部正中的长方形、盝顶之上叠置小方体及身躯中部的小方体三处的纹饰相同,分单头、双头[1]。
试论楚墓镇墓兽的功能

以图形揭示标志 的含 义。如陈汉 民教授设计 的中国人民银行标 形中 ,“ 以人为本 ”的体 育内涵被艺术 地解析和升华 :流动 的 志 ( 图四) ,以 中国古代春秋战 国时期 流行 的布币与汉字 “ ” “ ” 曲线 中饱 含着中华 悠久文明的美丽与尊严 , 人 京 字 京字横 画设 字形象为造 型元 素 , 其基本形与 中间的负形均为 “ 字形 , 人” 三 计成展开双臂 ,意指盛情邀请 、齐聚 北京 ,也似振 臂欢 呼 ,为
各不 相同。从材料上看 ,战 国时 期的镇墓兽主要以木质和铜 质 等 角度探讨楚墓镇 墓兽 的文化内涵。
为材料 ,其中以楚墓 出土 的木 质漆器绘彩镇墓兽最为著名 ;隋 迄今 在楚 国墓葬 中发现 了数百件用于镇墓辟邪的木雕镇墓
唐时 期是 国家政治 、 经济和文化繁荣 昌盛发展的重要 历史时期 , 兽 。其形成时期为 ,从春秋 中期到战 国中晚期 :春秋 中晚期到
“ 神 ” 土 伯 ” 有 关 , 着 保 护 死 者 灵 魂 和 守 护 随 葬 明 器 的 实 际情况而 流于 想象 。从造 型上说 ,镇墓兽 一般 由鹿 角、龙 灵 、“ 等 起 作 用 。对 于 镇 墓 兽 的 分 析 ,从 学 者 们 的 观 点 ,我 们 大 致 可 以 分 身和 方座 三部分 组成 ,其头部 刻画 为龙形 ,有单 头和双 头之
一
种扩 张的动感和稳定发展 的态势 。整体地表达 了中国人 民银 结合 ,展示北 京 ,体现 中华 民族的思想与情怀 。 总之 ,在汉字标志设计 中,只有对汉字 的文化 和造 型艺术 深入研究 , 充分感悟汉字特有的艺术特征 , 同时把握时代脉搏 ,
行以人 为本的基本属性 , 突显出中国人民银行所具有的凝聚 并
力 、严 谨性 与 权 威 性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丧葬礼仪各国的丧葬风俗与仪式

春秋战国时期的丧葬礼仪各国的丧葬风俗与仪式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丧葬礼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文化水平,也展示了各个国家的丧葬风俗与仪式的多样性。
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介绍战国时期各国的丧葬风俗与仪式,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
一、齐国的丧葬风俗与仪式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之一,齐国对于丧葬礼仪非常重视。
他们认为人死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告别仪式,以确保亡者在来世得到善待。
在齐国,丧葬仪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预备、告别与安葬。
首先是预备阶段,亲属与宾客会在亡者家中进行预备工作。
他们会清理丧居,并摆放桌案、炉灶等祭祀用品。
接下来是告别阶段,亲朋好友会集中在亡者家中,为逝者送上祭祀和哀悼之礼。
这个过程中,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如焚香、燃爆竹等。
最后是安葬阶段,亡者会在齐国墓地中进行土葬,同时会有一定规模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追思。
二、楚国的丧葬风俗与仪式与齐国相比,楚国的丧葬礼仪更加隆重而庄重。
楚国人认为生者对逝者的尊重与仪式是对先人及其家族的尊重,因此他们在丧葬仪式上格外注重礼节与排场。
在楚国,丧葬仪式通常由两个阶段组成:出殡与安葬。
出殡是指把逝者的遗体送到墓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承担着犬、马等各种祭奠佣人扮演重要角色。
他们不仅要送行,还要承担祭祀的责任,以确保逝者能够得到安宁。
而在安葬阶段,楚国人会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如丰富的祭品、高耸的纪念碑等都是常见的仪式元素。
三、秦国的丧葬风俗与仪式秦国的丧葬风俗与仪式与齐、楚两国有所不同。
秦国人相信生者对逝者的敬意不在于排场与仪式,而在于内心的虔诚与感悼。
因此,秦国的丧葬礼仪更加简朴而朴实。
在秦国,一般的丧葬仪式包括出殡、安葬和祭祀三个环节。
在出殡时,亲属与宾客会送行于逝者,表达自己的哀思与追思之情。
而在安葬阶段,秦国人通常选择山地进行土葬,不涉及太多的祭祀与仪式,只有亲朋好友上山为逝者祈福并送行。
至于祭祀环节,秦国人更加注重祭祀的物品品质与内容,常常以亲手制作的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
国 “ 镇
墓 兽 " 与 丧 目 — ● J _
徐 关玲
葬
文 化
( 徽 大学 历 史 学 , 徽 合肥 安 安
200 ) 3 6 1
摘
要 : 镇 墓 兽 ” 楚 墓 典 型 的 一 种 随 葬 品 。 考 古 “ 是
满 。 如 江 陵 雨 台 山 楚 墓 划 分 的I 式 。 V
杂 , 的直 颈 直 身 , 部 较 善 , 近 人 面 , 的仍 然 面 目 有 面 接 有
狰 狞 。这 些 镇 墓 兽 的 出 土 , 研 究 战 国 时 期 的 丧 葬 制 度 为
提 供 了宝 贵 的 材料 。 据公 开 的考 古 资料 显示 , 存 较 为完 整 、 土 数 量较 保 出
凿 之 。甸 人 置 重 于 中庭 , 分 庭 一 在 南 。” 高 度 长 短 舌 , 物 形 态 各 异 , 饰 丰 富 。专 吐 器 纹
家 们 称 其 为 “ 墓 兽 ” 0 纪 3 年 代 至 今 。 土 数 量 专 镇 。2 世 0 出 家 学 者 不 可 定 数 , 到 目前 为 止 出 土 量 J 4 0 件 。 主 但 2 0多  ̄ 要 分 布 在 湖 北 、 南 、 南 和 安 徽 四 省 , 以 楚 故 都 纪 湖 河 尤
头 部 刻 卷 云 纹 、 圈 纹 。 当 阳 赵 巷 4 墓 、 家 岗5 墓 。 圆 如 号 曹 号 到 战 国早 期 , 鹿 角 , 饰 也 比 较 复 杂 , 江 陵 雨 台 山 楚 有 纹 如 墓 划分 的I 。 式 2神 型 。带 盈 顶 的 长 方 体 座 , 的 四 边 均 雕 刻 若 干 凹 . 座 槽 ,盎 顶 之 上 叠 置 小 方 体 ,其 上 榫 接 半 截 身 躯 及 圆 首 方
学 家 在 近 半 个 世 纪 以 来 的 考 古 实践 中 ,发 现 了 蕴 含 楚 文 化 的“ 墓 兽 ” 本 文 通过 搜 集 文献 和 考 古 出土 资料 来透 镇 。
4人 型 。带 盈 顶 的 长 方 体 座 , 身 , 颈 或 直 颈 , 近 . 直 曲 面
似人 形 , 见 獠 牙 , 睛 已成 一条 线 , 觉极 温 和 , 顶 两 不 眼 感 头
视 “ 墓 兽 ” 楚 国丧 葬 文化 的影 响 。 镇 对
关 键词 : 墓 楚 镇 墓兽 丧 葬文化
侧 各 插 一 鹿 角 。 座 部 分 一 般 未 雕 刻 , 分 施 彩 绘 。如 九 底 部
店 M6 7: 、 台 山 M5 5 7 1 1雨 5 :。 中 国 古 代 的 丧 葬 礼 仪 大 约 到 战 国 时期 已 经 基 本 具
多 的墓 葬群 有 : 北 江 陵雨 台 山 、 店 、 阳赵家 湖 。 古 湖 九 当 考
学 者 都 有 型 式 的 分 析 , 以 九 店 墓 最 为 细 致 . 雨 台 山 的 尤 而 出土 数量 最 多 。镇墓 兽 可分 为 以下 几个 类 型 : 1 糊 型 。春 秋 中晚 期 , 部 无 五 官 . 首或 近 圆形 . 模 面 圆 首 。 底 为 四棱 柱 体 , 上 榫 接 四 棱 柱 体 身 躯 , 有 鹿 角 , 器 其 没
四
零 星 不 见 。 其 由 方 座 、 首 和 鹿 角 组 成 , 眼 、 舌 。 战 身 凸 吐
国早 期 的 镇 墓 兽 形 制 简 单 , 部 无 器 官 , 颈 直 身 , 面 直 方
座 梯 形 而 较 高 。战 国 中期 的 镇 墓 兽 形 制 复 杂 , 单 头 、 分
双 头 两 种类 型 , 官 俱 全 , 目狰 狞 , 颈 屈 身 , 部 分 五 面 屈 大 直 立 无 肢 ,个 别 跪 式 有 肢 。 战 国 晚 期 的镇 墓 兽 形 制 复
所 出 王 子 午 鼎 铭 文 云 : … … 王 子 午 择 其 吉 金 , 自作 将 “ 鼎 ( : 字 为 上 下 结 构 ) 霄 鼎 , 享 以 孝 于 我 皇 且 文 注 原 彝 用 考 … … ” 世 刚 先 生 指 出 ,皇 且 文 考 ” 春秋 战 国时 尊 赵 “ 是 称先人 的习惯用 语 , 是 指王 子午之 父楚庄 王 . 见 . 此 可 尊称死去的长辈亲人为“ ” 祖 。综 上 所 述 , 秋 中 晚 期 流 春 行 的 人 形 可 能 是 墓 主 的形 象 。 由 于 木 雕 易 腐 烂 不 易 保 存 , 未 雕 铭 文 , 且 丧 家 对 死 者 的 尊 重 和 对 周 朝 的 丧 而 并 葬 礼 俗 的 遵 守 ,对 战 国 时 期 楚 式 镇 墓 兽 的 利 用 和 创 造 有启发作用 。
南 城 为 中 心 的 江 陵 地 区 数 量 最 多 , 江 次 之 . 它 地 区 长 其
贵 族 的 等 级 不 同 而 区 别 。郑 玄 注 :始 死 未 作 主 , 重 主 “ 以 其 神 也 。 ” 见 “ ” 用 途 是 依 附 死 者 之 神 . 且 作 为 可 重 的 并 死 者 神 灵 所 凭 依 的 形 象 用 于 整 个 丧 葬 仪 程 之 中 。 秋 春 战 国 流 行 的镇 墓 兽 与 其 同 出一 辙 。河 南 淅 川 下 寺 楚 墓
在 先 秦 时 期 的 楚 墓 中 ,常 见 一 种 形 状 怪 异 的 木 雕 兽 ( 制 少 见 )楚 人 在 祭 祀 陪 葬 时 常 在 头 棺 前 放 置 , 状 陶 , 形
一
备 , 中有 一 项 重 要 的 仪 节 就 是 设 “ ”据 郑 玄 注 《 其 重 , 礼
记 ・ 记 》 “ , 虞 而 埋 之 。” :重 , 龙 反 。” “ ” 杂 :重 既 云 “ 直 设 重 在 对 死 者 初 步 敛 衣 之 后 。据 《 礼 ・ 丧 礼 》 “ 木 , 仪 士 :重 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