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建设大通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思考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背景介绍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试验区之一,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给试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问题1. 试验区位于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景,需要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 长期以来,资源开发过度,环境破坏严重,尤其是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1.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一直是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农田面源污染、农业化学品过度施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需要加强规划管理、科技指导和政策扶持,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1. 试验区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二者之间做出平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2. 需要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政府管理体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1. 试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而现阶段政府管理体制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不足。
2. 需要改革政府管理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协调,推动生态环境监督和保护工作的有序推进。
六、建议与展望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利益机制,推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 加强法治建设,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提高违法成本,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3. 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 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环境保护职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通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建设协同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设对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宁市 7成 的生 产 生活 用 水 来 自大通 , 彰
显 了大通林业 涵 养省 城 水 源 的战 略 地位 , 同 时大 通县 水源涵 养 的优劣 , 也 直接 成为检 测西 宁 水质
业县中有较强 的代表性 。近年来大通县域经济 发 展较 快 , 综 合 实力不 断 提高 。
1 基 本情 况
益林 保护 等 重 点 工程 , 全 县 森 林 面 积 不 断增 加 。
大通 回族 土 族 自治 县 ( 以下 简 称 大 通 县 ) 位
多 年来 , 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 2 . 8 1 X 1 0 h m , 封 山育 林 2 . 9 6×1 0 h m , 天 然林 保护 工 程 实施 面 积
了建 设 对 策 。 关键词 : 大 通县 ; 工业化 ; 城镇化 ; 生 态环 境
中图分类号 : s 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9 9 6 7 ( 2 0 1 3 ) 0 1 — 0 0 4 8— 0 3
Pr o b l e m a nd Co u nt e r me a s u r e s o n I nd us t r i a l i z a t i 0 n.U r ba n i z a t i o n a n d Ec o l o g i c a l En v i r o nm e n t Co n s t r u c t i o n De v e l o pm e n t Da t o n g Co un t y
青海 农林 科技
・ 问 题 探 讨 ・
2 0 1 3年第 1期
大通县工业化 、 城镇化进程 与生态环境建设协 同 发 展存 在 问题 与建 设 对 策
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与前景展望

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与前景展望摘要:阐述了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展望了新时期水土保持的前景,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水土保持的建议。
关键词: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展望大通县地处黄河中上游青海省东部干旱山区,是西宁市的重要水源和生态屏障。
被喻为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的“水塔”和“后花园”。
20多年来,大通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创新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和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坚持不懈地狠抓水土保持工作。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领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1区域概况大通县土地总面积3 090km2,水土流失面积1 978km2。
四季不分明,雨热同期,受地形影响,山区气候差异较大,海拔2 280~4 622m,多年平均降水量352.50mm;土壤侵蚀模数平均6 400t/(km2·a),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浅山地区。
境内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野生资源。
修建在宝库河的黑泉水库为西宁市的主要水源地,县内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为我县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工业反哺农业创造了条件。
我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洋芋、蚕豆等,植被覆盖度24.30%。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2.1综合治理效益显著长期以来,大通县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08年7月底,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4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9.44km2,完成水保造林30 575hm2,种草10 510hm2,围栏封育5 087hm2,修建梯田22 781hm2,建成治沟骨干工程26座,中小型淤地坝128座,土(石)谷坊748座,沟头防护155座,田间道路303条(长516.20km),雨水集流5 203眼,修筑防洪堤519km、塘坝2座、涝池7座,解决了38 848人、28 189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发展庭院经济52.08 hm2,大田补灌397.89 hm2。
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大通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升级

文明共建SheHui社会责任编辑/杜玉丹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大通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升级■文/宋晨曦省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我省生态资源大县之一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一直以来,立足区位优势,凭借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全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面对新挑战和发展新机遇,大通县要顺应时代脉搏,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全委会精神和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从县域独有的生态资源特点和禀赋出发,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大生态效应,培育新的竞争和发展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升级。
以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工业经济仍然是大通县的主体经济、强县经济,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的主线,大通县必须要不失时机地建立环境约束倒逼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一是推进产业布局集聚化。
把分散的工业企业集中到北川工业园区发展,实现工业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文明共建SheHui社会责任编辑/杜玉丹园区由“百货公司”向“专卖店”的转变,就是由综合性园区向专业化园区转变,这既有利于推动产业配套协作,也有利于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
要把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二是推进产业层次高端化。
一方面是抓招商引资促进增量的高端化,按照高技术、高成长性、高税收和低污染、低耗能、低成本这一“三高三低”的项目选择路径,主攻“大、好、高”项目。
另一方面是抓结构调整促进存量的高端化,推进产品研发设计、现代营销模式、企业组织结构等创新发展,扶持企业上市和开展资本运作,实施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思考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思考作者:王成军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4年第04期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原生态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
建设生态文明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万源是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绿色宝库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限制开发区,有基础、有条件把良好的生态作为万源最大的后发优势、最宝贵的发展资源、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名片。
因此,万源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定生态优先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路径,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全力构建自然生态体系、特色产业体系、城乡建设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五大”支撑体系,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强劲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自然生态体系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环境立市”战略,全力构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自然生态体系。
一是强化生态资源保护。
加强天然林保护,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加强低产林改造,全面提升森林质量。
同时,强化河道保护,提升河道生态环境。
严格耕地保护,推进土地综合整理,节约集约用地。
二是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加强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遗产项目、八台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生态项目建设。
积极创建蜂桶山、野人坪、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黑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三是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严格环境准入、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切实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控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强化饮用水源保护。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处理好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有所不为原则,凡是影响生态的项目一律不上,凡是破坏环境的行为一律禁止,努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我国在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是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关键。
这需要政府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保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
其次,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一方面,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如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科技创新,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式,推动生态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再者,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大对森林、湿地、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开发活动。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此外,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也是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环境保护法如何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环境保护法如何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保护法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它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和任务,使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有法可依。
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了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强调了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和义务。
这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避免了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首先,环境保护法强化了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
政府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环境保护法要求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
例如,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规划,并确保规划的严格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防止企业违法排污,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
在环境保护法的约束下,政府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
其次,环境保护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企业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同时,企业要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企业,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甚至关闭等。
这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再者,环境保护法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
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我为先行区建设献一策研讨发言材料

我为先行区建设献一策研讨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为我国的先行区建设献上一份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行区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先行区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因此,如何加快先行区建设,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看来,要想加快先行区建设,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对先行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为先行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为先行区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制定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到先行区发展。
3.加强法律保障。
政府可以加强对先行区建设的法律保障,为先行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人才引进人才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们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为先行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先行区发展。
2.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可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3.加强人才交流。
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人才交流,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先行区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先行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
2.加强规划设计。
政府可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提高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3.加强维护管理。
政府可以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保障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产业协同产业协同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们需要加强对产业协同的引导,为先行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 o l o g i c a l Ci v i l i z a t i o n i n Da t o ng Co unt y
LI U Gu o- q i a n g , CUI We n - l i ng , GAO Guo - x i o n g
( 1 . X i n i n g C i t y Q i n g h a i P r o v i n c e F o r e s t r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X i n i n g Q i n g h a i 8 1 0 0 0 0 , C h i n a ;
关键词 : 大通县 : 生态文明; 建设 ; 思考 中图分类号 : X 1 7 1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9 9 6 7 ( 2 0 1 5 ) 0 3— 0 0 6 7— 0 5
Re l f e c t i o n s o n P r o mo t i o n C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F i r s t Di s t r i c t o f Na t i o n a l
大通
8 1 0 1 0 0 ; 3 . 西 北农林 科技 大学 , 陕西
要: 本文结合青海省大通县城 乡绿பைடு நூலகம் 建设 实 际, 分析 了生 态文明 建设 存在 的 问题 , 提 出 了发挥 林业
主体作用 、 推 动 生 态 文 明 先 行 区建 设 的 思 路 、 原则、 目标 和 措 施 , 为 大通 县 生 态文 明建 设 指 明 了发 展 思路 。
C o u n t y Q i n g h a i P r o v i n c e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uc r t i o n w e r e a n l a y z e d , t h e i d e -
青海农林科技
・ 问 题 探 讨・
2 0 1 5 年第 3 期
关 于 推 进 建设 大 通 县 国家 生 态 文 明 先 行 区 的 思 考
刘 国强 ,崔 文玲 , 高国雄
( 1 . 青 海省 西 宁市林 业科 学研 宄所 , 青海 2 . 大通县林 业 工作站 , 青海
摘
西宁
8 1 0 0 0 0 ; 杨凌 7 1 2 1 0 0 )
连续 , 人 工林 主要 分 布 在北 川 河及 其 各 支 流 两 岸
来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 明建设 纳入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事业 “ 五位 一 体 ” 的总 体 布局 中 , 明确 提
e c o l o g i c l a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i n Da t o n g Co u n t y . Ke y wo r ds:Da t o n g Co u n t y; E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Co n s t uc r t i o n; Co n s i d e r a t i o n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f i r s t d i s t r i c t c o n s t uc r t i o n, t h a t p o i n t e d o u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t r a i n o f t h o u g h t or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a s , p r i n c i p l e s , o b j e c t i v e s a n d m e a s u r e s w 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t o d e v e l o p t h e f o r e s t r y r o l e a n d p r o m o t e e c o l o g i c l a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是 功 在 当代 , 利 在 千 秋 的 事 业 。建设 生 态 文 明 , 关 系人 民福 祉 , 关 乎 民族 未
均, 森林 生态 系统 整 体 功 能不 强 。全 县 天 然林 主
要 分布在 北 川 河 支 流 宝 库 河 、 东 峡河、 黑 林 河 流 域 的 山地 阴坡 及娘 娘 山一 带 , 多呈 片状 分 布 且 不
2 D a t o n g C o u n t y F o r e s t r y S t a t i o n , D a t o n g Q i n g h a i 8 1 0 1 0 0, C i n a ; 3 . N o  ̄ h w e s t A & F U n i v e r s i t y , Ya n g l i n g S h a n x i 7 1 2 1 0 0 , C h i 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