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的指南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人 口: 1949年:5.42亿,2013年:13.61亿,2.51倍 城镇化: 1949年:10.64%,2013年:53.7%,增长43.06%
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将有3亿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研究表
明,城镇人均生活能耗是农村人均水平的1.54倍,未来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 百分点,将增加生活垃圾1200. 万吨、生活污水11.5亿吨,消耗8000万吨标煤。
政府主导、全民共建 因地制宜、 彰显特色
根据地方实际,确定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
.
编制依
据
A
法规条例
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 指导性文件
党和国家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
规划指标
E
.
指导思 想
以珠海为例
战略高度、思路清晰、特色鲜明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 发展理念”为引领
以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保障生态安全为根本, 确立生态环境为基础、 生态经济为核心、生态 人居为目标、生态文化 为灵魂、生态文明制度
为保障的建设方略
紧紧围绕 “生态文明新 特区、科学发 展示范市”的
.
环境污染严重
➢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只有73个城市达标; ➢大江大河总体较好,饮用水源地基本有保障;全国地表水 特别差和特别好的水体都在减少,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 14个富营养化湖库无明显改善 ➢16.1%土壤点位不达标;19.4%耕地土壤点位超标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全文)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全文)发改委网站12月13日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
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不超过2个地区,并排出顺序,超过2个的不予受理),做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14年2月17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根据各地申报情况,确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名单。
以下为方案全文: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要求,为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有法律、制度、政策尚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不够严格,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也亟待加强。
选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环境禀赋、不同主体功能要求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结有效做法,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实践经验,提炼推广模式,完善政策机制,以点带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

附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二〇一五年六月为指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施方案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规划编制应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环发〔2014〕12号,以下简称《指标》)为导向,优化乡镇空间布局、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文化制度,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二)基本原则——明确定位,做好衔接。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升级版,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细胞工程。
规划指标要与《指标》衔接。
——简便易行,注重实效。
简化规划编制程序,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
规划编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乡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以创建目标为导向,明确规划重点任务。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依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尊重农村乡土文化,尽可能保留乡村的自然风貌。
二、规划编制工作程序(一)确定任务乡镇人民政府可委托相关单位,或组织自身技术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具体编制要求。
(二)调研与资料收集规划编制单位应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背景或现状资料,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行业发展规划。
(三)规划编制按照规划编制提纲(附后)所列内容编制规划。
(四)规划审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或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审查。
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报批稿。
(五)规划报批和实施规划报批稿报乡镇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报规划审查单位备案。
三、规划内容与要求(一)总则说明规划的任务由来、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时限等。
最新生态村镇建设申报管理、指标解读及申报材料编制

约束性
100
6
≥60
指导性
≥95
7
bjhk
≥75
约束性
≥85
17
生态乡镇创建指标解读
类别 序 号 8 指 标 名 称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率(%) 省级 省级指 指标 国家级西部要求 标性质 要求 ≥80 指导性 ≥95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环境 污染 9 (%) 防治 农村公共卫生厕所
使用清洁能源 11 的居民户数比 例(%) 生态 保护 与建设
≥40
约束性
≥50
乡镇(街道) 所在地人均公 12 共绿地面积 (m2/人)
≥10
人均公共绿地 指导性 面积(m2/人) ≥12 主要道路绿化 约束性 普及率(%) ≥95
19
bjhk
主要道路绿化、 13 硬化普及率 ≥75 (%)
生态乡镇创建指标解读
14
生态乡镇创建指标解读
类别 序号 指 标 名 称 省级 省级指标要 国家级西部要 指标 求 求 性质 100 约束 性 100
集中式饮用水水 源地水质达标率 (%)
1 环境 质量
农村饮用水卫生 合格率(%)
≥95
约束 性
100
地表水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规 达到环境功能 约束 2 空气环境质量 划或环境功 区或环境规划 性 能区要求 要求 声环境质量
≥45
≥60
有
/
20
申报程序
申报省级生态村须由所属乡镇(街道)人 民政府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级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获批准,经州 (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 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审批。
bjhk
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我县创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进程,现依据X,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绿色开展、生态修复、环境爱护〞三篇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统领,以创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主线,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文明亮点,扎实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立工作。
二、工作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立目标。
依据x,结合县域实际情况,深刻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立工作,按照关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立工作统一部署,如期创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目标。
连续推动环保督察反响意见整改,对全县目前到达序时进度要求仍需分阶段推动的整改任务,确保按进度整改到位;对已完成整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响意见整改事项,加强检查稳固,预防死灰复燃。
三、工作任务〔一〕完善生态制度体系1.定期组织召开生态文明建设专题会议,加强对国家、湖北省、黄冈市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中央生态环境爱护督察与各类专项督察问题,以及县域内生态文明建设突出问题的研究部署;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立工作的统一部署、协调、督办、验收等工作;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动态治理,督办各责任单位规划年度分解任务完成情况。
2.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英山县党政目标治理实绩考核范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20%;加强对政府部门和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3.深刻实施河长制,连续做好河〔库〕长巡河、河库“清四乱〞、小微水体水环境整治、河库及水利工程划界等相关工作,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4.按照x等相关要求,做好生态环境信息和企业强制性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加强政府官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专栏建设,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到达100%。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

5.乡风文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邻里和睦, 勤俭节约,反对迷信,社会治安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 件。历史文化名镇(村)、古街区、古建筑、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乡镇政务公开、管理民主。
类别
序号
指标
7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
8 生活污水处理率
9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生态良好
林草覆盖率
山区 10 丘陵区
平原区
11 河塘沟渠整治率 12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生活富裕 村风文明
13 农民人均纯收入
14
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比 例
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16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的农户比例
—6—
(二)建设指标
表 2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建设指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
1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 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2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生产发展
4 农药施用强度
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6 农膜回收率
7
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综 合利用率
8
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 业通过审核比例
9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10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 标率
11 生活污水处理率
1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单位
%
折纯, 千克/公顷 折纯, 千克/公顷
% %
%
%
%
%
% %
指标值 ≥60 ≥0.6 <220 <2.5 ≥98 ≥90 100 100 100 100 ≥80 ≥95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编制指南(讨论稿)二〇一五年元月目录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1(一)总体思路1(二)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1(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二、规划编制工作程序2(一)确定任务2(三)规划大纲2(四)规划编制2(五)规划审查2(六)规划报批和实施3三、规划内容与要求3(一)总则3(二)创建现状与问题5(三)规划目标与指标5(四)重点任务6(五)重点项目10(六)效益分析10(七)保障措施11(八)规划附图12附录:13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是统筹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的一项基本条件。
为指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可参照本《指南》。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以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发展特色优势生态产业、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文化制度体系为抓手,大力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乡镇“生产发展美、生态环境美、生活富裕美、乡风人文美”。
(二)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简便易行,注重实效。
简化规划编制程序,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
规划编制要与其他规划相衔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
以问题、目标为导向,明确规划重点任务。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规划编制依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尊重农村乡土文化和自然风貌,尽可能保留乡村原有的文化传承、自然风貌。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关于规划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问题。
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2.关于规划定位的问题。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

附件1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规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申报、技术评估、考核验收、公示、公告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本规程适用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乡镇的创建工作管理。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的创建,按照过程统一规范、程序适当简化的原则,参照本规程执行。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的管理办法委托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制定。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条环境保护部鼓励各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创建工作坚持国家引导,地方自愿;党政组织,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持续推进,注重实效。
对于创建工作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达到相应建设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的市、县、乡镇,环境保护部按程序—3—授予相应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第二章规划和实施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和规划编制指南。
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市、县、乡镇(以下简称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参照规划编制指南,组织编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乡镇根据实际情况也可编制建设方案。
第五条市创建规划由环境保护部或委托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论证;县创建规划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论证;乡镇创建规划(方案)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或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委托市或县级环境保护部门(地市级环境保护局的派出机构)组织审查。
市、县创建规划通过论证后,创建地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议本级人民政府将规划(草案)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后颁布实施,并于3个月内将规划报送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保护部备案。
乡镇创建规划(方案)报乡镇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报规划审查单位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创建规划编制指南
二〇一五年六月
为指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施方案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
(一)总体要求
规划编制应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环发〔2014〕12号,以下简称《指标》)为导向,优化乡镇空间布局、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文化制度,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二)基本原则
——明确定位,做好衔接。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升级版,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细胞工程。
规划指标要与《指标》衔接。
——简便易行,注重实效。
简化规划编制程序,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
规划编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乡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以创建目标为导向,明确规划重点任务。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依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尊重农村乡土文化,尽可能保留乡村的自然风貌。
二、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一)确定任务
乡镇人民政府可委托相关单位,或组织自身技术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具体编制要求。
(二)调研与资料收集
规划编制单位应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背景或现状资料,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行业发展规划。
(三)规划编制
按照规划编制提纲(附后)所列内容编制规划。
(四)规划审查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或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审查。
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报批稿。
(五)规划报批和实施
规划报批稿报乡镇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报规划审查单位备案。
三、规划内容与要求
(一)总则
说明规划的任务由来、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时限等。
1.任务由来
简述编制规划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2.编制依据
按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相关文件等分类给出编制依据。
重点可参照以下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
(3)《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3〕121号)
(4)《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环发〔2014〕12号)
(5)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规划、专项规划。
3.规划范围
乡镇(涉农街道)所辖行政区域,包括行政村数量、乡镇面积等。
4.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原则上以规划编制的前一年为规划基准年。
规划时限:根据乡镇创建工作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指标之间差距,确定创建周期,划分创建阶段。
(二)现状与问题
1.乡镇概况
乡镇的自然概况、经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等情况。
2.创建基础
近年来生态乡镇、生态村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作进展
情况。
3.存在问题
对照《指标》有关要求,从空间布局、生产发展、环境质量、人居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等方面,分析乡镇在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形势分析
分析乡镇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能源消耗、资源利用、污染排放、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情景预测。
(三)规划目标与指标
1.规划目标
根据现状与创建目标的差距,提出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指标的具体年份,可分为近期和远期2个规划时限,制定不同阶段的规划目标。
2.规划指标
对照《指标》中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指标表中的指标值,进行规划指标差距分析,明确已达标指标、易达标指标和难达标指标。
将难达标指标作为创建工作重点。
(四)重点任务
重点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本地重点任务。
1.优化乡镇空间布局
包括落实县级以上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明确乡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行政区内的森林、草地、湿
地、河流和湖泊,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等。
2.发展特色优势生态产业
可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优势生态产业的措施,包括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
3.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针对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提出水体、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
4.统筹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镇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道路、用水、用电、用气、通讯、卫生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开展村容镇貌的整治。
5.完善生态文化制度
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建设的措施,包括弘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制定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村规民约等。
(五)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以附表形式附后,包括建设内容、实施地点、实施期限、责任单位等内容。
根据项目投资概算方法,参照已建同类项目经费投入情况,进行重点项目的经费测算,并按照重点项目类别汇总项目个数和资金预算。
(六)效益分析
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等3个方面分析规划实施后效益。
1.环境效益
从节能减排、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分析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环境效益。
2.经济效益
从乡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分析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
从政府管理、乡风文明、增加就业等方面,分析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
(七)保障措施
提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组织领导、目标考核、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公众参与等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包括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健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加强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等。
要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项目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年度计划。
2.强化目标考核
包括建立规划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对象,落实责任主体;制定规划任务分解落实的年度实施方案;把规划执行情况作为乡镇人民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3.完善资金机制
创新投入方式,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
包括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鼓励农民投工
投劳,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
4.建立管护制度
包括明确管理主体,建立管护制度,成立专业队伍,加强技术指导等。
5.引导公众参与
包括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尊重当地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等。
(八)规划附件
(1)规划附图
各乡镇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附图,以下规划附图仅供参考: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产业空间布局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图等。
图件比例尺大小要合适,能够清晰反映图件的主要内容。
(2)规划附表
规划附表主要包括重点项目清单一览表等。
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附表。
附录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提纲
1.总则
1.1任务由来
1.2编制依据
1.3规划范围与时限
2.创建现状与问题
2.1乡镇概况
2.2创建基础
2.3存在问题
2.4形势分析
3.规划目标与指标
3.1规划目标
3.2规划指标
4.重点任务
4.1优化乡镇空间布局
4.2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4.3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4.4统筹基础设施建设
4.5完善生态文化制度
5.重点项目与投资5.1重点项目
5.2项目投资
6.规划效益分析6.1环境效益
6.2经济效益
6.3社会效益
7.保障措施
7.1加强组织领导7.2强化目标考核7.3完善资金机制7.4建立管护制度
7.5引导公众参与
8.规划附件
8.1规划附图
8.2规划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