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建设指标
生态建设示范区申报考核指标

生态建设示范区申报考核指标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考核方式:查阅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
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生活饮用水质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计算公式: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村域内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全村总户数包括外来居住或临时居住的户数(下同)。
考核方式:查阅全村总户数名册和饮用水达标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户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全村总户数×100%。
(1)建有卫生公共厕所且卫生公厕拥有率高于1 座/600 户,公共厕所落实保洁措施;(2)卫生厕所应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包括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栅格化粪池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
各地可根据改水改厕要求,选择适宜类型;(3)草原牧区经其省级卫生部门或环保部门认可的其它不污染环境的各种方式也可算作卫生厕所。
考核方式:查阅卫生厕所使用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1)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箱、池);(2)定期清运并送乡镇或区县垃圾处理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3)有卫生责任制度,有专人负责全村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
(4)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在开展垃圾“户分类”的基础上,对不能利用的垃圾定期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他垃圾通过制造沼气、堆肥或资源回收等方式,按照“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并得到及时清运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全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100%。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全村生活垃圾资源利用量/全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100%。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一、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含县级市、区)建设指标(一)基本条件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人大审议并颁布实施 4 年以上;国家和上级政府颁布的有关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实施系列区域性行业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和全社会共同遵循的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生态文明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2.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
所辖乡镇(涉农街道)全部获得国家级美丽乡镇命名。
辖区内国家级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0%以上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县级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总量控制考核指标达到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
矿产、森林、草原等主要自然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安全监管等达到相应考核要求。
严守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生态红线。
4.环境质量(水、大气、噪声、土壤、海域)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
当地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环境信访得到有效解决,近三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区域环境应急关键能力显著增强,辖区中具有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实现无害化处理。
新建化工企业全部进入化工园区。
生态灾害得到有效防范,无重大森林、草原、基本农田、湿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海岸线等人为破坏事件发生,无跨界重大污染和危险废物向其他地区非法转移、倾倒事件。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或持续好转。
5.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并严格遵守。
严格执行规划(战略)环评制度。
区域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产业结构及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绿色发展程度的标准和指标,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则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标准和指标,它主要关注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方面。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1. 环境质量。
衡量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指数、土壤质量评价等。
2. 资源利用效率。
衡量资源利用效果和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指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物资利用率等。
3. 生态修复与保护。
衡量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情况,包括湿地保护面积、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4. 低碳经济。
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程度,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比重等。
5. 循环经济。
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循环经济产值占比等。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1. 生态环境质量。
衡量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包括生态系统健康度、水土保持状况等。
2. 生态保护与修复。
衡量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措施,包括湿地保护面积、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3. 生态建设。
衡量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园区划定等。
4. 生态公益性工程。
衡量生态公益性工程的开展情况,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
5. 生态经济。
衡量生态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
这些指标和标准被用于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表现,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指导他们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同时,这些指标体系和考核目标体系的制定和应用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衡量和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水平和进展情况,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指导。
2020年继续教育答案-生态文明建设读本-97分

单选题1.截至2017年8月29日,38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中,审议并通过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关文件多达()份,涉及到全部()类生态文明制度。
(1.0分)A.40,6B.46,8C.48,6D.50,102.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对GDP与气温变化关系的分析结论是,气温处于约()时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温度”。
(1.0分)A.13℃B.15℃C.17℃D.21℃3.()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绿色发展规划。
(1.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4.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1.0分)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5.()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1.0分)A.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B.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C.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分)A.5000亿吨B.6000亿吨C.7000亿吨D.8000亿吨7.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1.5℃。
(1.0分)A.2025年B.2030年C.2035年D.2050年8.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
(1.0分)A.生态科技B.能源类型C.市场D.资本9.()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并以“铁腕”承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

附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二〇一五年六月为指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施方案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规划编制应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环发〔2014〕12号,以下简称《指标》)为导向,优化乡镇空间布局、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文化制度,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二)基本原则——明确定位,做好衔接。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升级版,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细胞工程。
规划指标要与《指标》衔接。
——简便易行,注重实效。
简化规划编制程序,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达性。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
规划编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乡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以创建目标为导向,明确规划重点任务。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依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尊重农村乡土文化,尽可能保留乡村的自然风貌。
二、规划编制工作程序(一)确定任务乡镇人民政府可委托相关单位,或组织自身技术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具体编制要求。
(二)调研与资料收集规划编制单位应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背景或现状资料,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行业发展规划。
(三)规划编制按照规划编制提纲(附后)所列内容编制规划。
(四)规划审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或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审查。
规划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报批稿。
(五)规划报批和实施规划报批稿报乡镇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报规划审查单位备案。
三、规划内容与要求(一)总则说明规划的任务由来、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时限等。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情况调度表

附件1: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情况调度表
表2 未达标情况表
注:请各部门进一步将相关佐证材料收收集、完善,待通化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推进组核查。
附件2: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工程基本情况表
表3 已完成工程项目表
(二)蓝天行动重点工程
(三)碧水行动重点工程
(四)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工程
表4 正在推进工程项目表(二)蓝天行动重点工程
注:请各部门进一步将相关佐证材料收集、完善,待通化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推进组核查。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考核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考核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它不仅关乎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子孙后代的未来。
而要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关键在于明确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指标,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首先,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指标之一。
这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质量等方面。
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呼吸健康,清新的空气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
具体的考核指标可以是PM25、PM10 的浓度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水质状况同样至关重要,比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含量等指标,能够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土壤质量方面,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是关键的考核点,良好的土壤质量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资源利用效率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指标。
在当今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万元 GDP 用水量来衡量,这能反映出一个地区或行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节约程度。
能源利用效率则可以用单位GDP 能耗来考核,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能源的消耗情况。
此外,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很重要,比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耕地的保护情况等。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相应的指标和考核也必不可少。
森林覆盖率是一个直观的指标,它反映了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
另外,湿地保护率、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等指标能够体现对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成效。
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比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矿山生态修复面积等指标,可以评估生态修复工作的进展。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
物种丰富度、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拥有丰富的物种,并且各种生物之间能够保持相对平衡的关系。
绿色发展水平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指标。
这包括产业结构的绿色化程度,例如第三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评价体系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评价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明确其关键指标和评价体系对于衡量、指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关键指标之一。
这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呼吸健康和生活质量。
优质的空气应该具有较低的污染物浓度,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良好的水质是生命之源,衡量水质不仅要看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等常规污染物指标,还要关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长期危害的物质。
土壤质量关乎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土壤的肥力、酸碱度、重金属含量以及有机物质含量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生物多样性则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活力,包括物种的丰富度、种群数量、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
资源利用效率也是关键指标之一。
在当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能源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例如单位 GDP 能耗的降低,意味着在产出相同经济价值的情况下,消耗的能源更少。
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样不可忽视,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关键,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对于各类矿产资源,提高开采和加工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是另一个关键指标。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外界干扰,并在受到破坏后能够自我修复和恢复平衡。
这可以通过监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评估,例如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湿地面积的增减、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也是重要的手段,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废物处理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化,能够更直观地反映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在评价体系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维度和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束性指 标
11 河塘沟渠整治率
%
≥90
约束性指 标
12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13 农民人均纯收入
生活富 裕
14
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的农户比例
村风文 明
17
遵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村规民约的农户比例
18 村委公开制度执行率
%
元/年 % % % % %
≥80
约束性 指标
1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生态良
林草覆盖率
好
13 山区
%
≥95
约束性 指标
≥80 约束性
丘陵区 平原区
≥50
指标
≥20
14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 积
平方米/ 人
≥15
约束性 指标
15 居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
≥95
参考性 指标
16 农民人均纯收入
生活富 裕
17
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比 例
≥95 高于所 在地市 平均值
≥80
100
≥80
≥95
100
约束性指 标
约束性指 标
约束性指 标
约束性指 标
约束性指 标
约束性指 标
约束性指 标
100
参考性 指标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建设指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指标值 指标属性
1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 色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60
约束性指 标
2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折纯 千克/公
顷
<220
约束性指 标
生产发 3 农药施用强度 展
折纯 千克/公
顷
<2.5
约束性指 标
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8
约束性 指标
约束性 指标
6 农膜回收率
%
≥90
约束性 指标
7
畜禽养殖场(小区)粪 便综合利用率
%
100
约束性 指标
8
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的企业通过审核比例
%
100
约束性 指标
9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 标率
%
100
约束性 指标
10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指标
11 生活污水处理率
%
约束性指 标
5 农膜回收率
%
≥90
约束性指 标
6
畜禽养殖场(小区)粪 便综合利用率
%
100
约束性指 标
7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
%
100
约束性指 标
8 生活污水处理率
%
≥90
约束性指 标
9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生态良
林草覆盖率
好
10
山区 丘陵区
%
平原区
100
约束性指 标
≥80 ≥50 ≥20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建设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指标值
指标属 性
1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 色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60
约束性 指标
2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 数
-
≥0.6
约束性 指标
3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折纯 千克/公
顷
<220
约束性 指标
折纯
4 农药施用强度
千克/公
生产发
顷
展
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2.5 ≥98
元/年 %
高于所在 地市平均
值
≥60
约束性 指标
约束性 指标
18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00
约束性 指标
19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的居民户数比例
%
≥70
约束性 指标
政府菜粥节能环保产品
乡风文 20 和环境标志产品所占比 %
明
例
100
参考性 指标
指定实施有关节约资源 21 和保护环境村规民约的 %
行政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