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单相高阻接地故障的和阻抗继电器研究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设计应用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郝会锋(广东电网汕头濠江供电局,广东汕头随着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配电网故障的快速预防和处理技术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由于我国的配电网覆盖面广,所以配电网故障率也相应较高,其中80%以上都为单相接地故障。
随着城市电缆配网规模的日益扩大,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因其可以有效抑制过电压而变得越来越普遍。
但在这种接地方式下,金属性接地短路可能将产生较大的零序电流,从而会导致断路器跳闸,这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研究小电阻接地系统电缆线路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短路的基本规律,介绍了某供电企业电缆小电阻接地方式下的两起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分析了故障发生后的处理过程和可能导致故障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预防性建议,从而加强了配电电缆线路;配电网;短路故障分析;单相短路;金属性接地Analysis of Single Phase Ground Fault in 10 kV Low-resistance GroundingSystem and CountermeasuresHAO Hui-fengShantou Hao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Telecom Power Technology经小电阻接地,此举的目的是保证中性点电压不发生偏移,所以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不倍相电压,从而降低了系统的绝缘设备而对于电缆线路而言,由于电缆线路的电抗小于架空线路,所以其载流容量较大,且电缆线路的最,因此,电倍额定电压的情况下稳定可靠工作。
因此,为了保证电缆线路的安全性,我国部分10 kV 配电网电缆线路也会采用大电流接地的方式。
本文所电缆线路对应母线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的后各电气分量变化情况。
具体分析如下。
图意图。
健全线路的三相对地分布电容;障线路的三相对地分布电容;为母线。
线路单相高阻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动作分析

线路单相高阻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动作分析作者:牛艳利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线路发生单相高阻接地故障的故障相电流较小,故障电压无明显的跌落,这为保护装置甄别故障信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对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一起220kV线路发生的单相高阻接地故障进行分析,提出高阻接地故障时,目前使用的保护装置在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的故障识别方面值得继续研究。
关键词:线路单相高阻接地故障保护原理1 故障现象2013年4月13日13时21分,吕梁电力公司220kV袁岚线岚县侧257、袁家村侧234发生A相永久接地故障,线路保护快速动作,单跳单重后三跳。
此次故障中,220kV袁岚线岚县侧257、袁家村侧234两侧保护中RCS931AMV保护动作,而PSL602UM保护启动后未动作,这与实际运行中,线路发生故障时,两套保护应共同动作的情况不符,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2 线路保护装置的保护原理2.1 纵联距离保护距离方向元件按回路分为ZAB、ZBC、ZCA三个相间阻抗和ZA、ZB、ZC三个接地阻抗,每个回路的阻抗又分为正向元件和反向元件。
阻抗特性如图1所示,由全阻抗四边形与方向元件组成,当选相元件选中回路的测量阻抗在四边形范围内,而方向元件为正向时判定正向故障,若方向元件为反向时判定反向故障;当选相元件选中回路的测量阻抗在四边形范围外时,判定没有故障发生。
2.2 零序电流保护零序方向元件的电压门坎取为固定门坎(0.5V)加上浮动门坎,浮动门坎根据正常运行时的零序电压计算。
动作范围如下,灵敏角在-110度:3 故障录波分析由于线路两侧纵联保护RCS931AMV均动作,且PSL602UM保护启动后均未动作,所以以一侧袁家村侧故障数据进行故障录波分析。
3.1 220kV线路故障录波图分析在2013年04月13日13时21分29秒984ms线路发生A相接地故障后,A相故障电流为0.54A,零序电流为0.27A,A相故障电压为59.139V,故障电流太小且故障电压无明显跌落,电压较高,基本维持在正常电压水平,故障为高阻接地故障。
线路单相高阻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动作分析

线路单相高阻接地故障保护装置动作分析摘要:线路发生单相高阻接地故障的故障相电流较小,故障电压无明显的跌落,这为保护装置甄别故障信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对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一起220kV线路发生的单相高阻接地故障进行分析,提出高阻接地故障时,目前使用的保护装置在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的故障识别方面值得继续研究。
关键词:线路单相高阻接地故障保护原理1 故障现象2013年4月13日13时21分,吕梁电力公司220kV袁岚线岚县侧257、袁家村侧234发生A相永久接地故障,线路保护快速动作,单跳单重后三跳。
此次故障中,220kV袁岚线岚县侧257、袁家村侧234两侧保护中RCS931AMV保护动作,而PSL602UM保护启动后未动作,这与实际运行中,线路发生故障时,两套保护应共同动作的情况不符,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2 线路保护装置的保护原理2.1 纵联距离保护距离方向元件按回路分为ZAB、ZBC、ZCA三个相间阻抗和ZA、ZB、ZC三个接地阻抗,每个回路的阻抗又分为正向元件和反向元件。
阻抗特性如图1所示,由全阻抗四边形与方向元件组成,当选相元件选中回路的测量阻抗在四边形范围内,而方向元件为正向时判定正向故障,若方向元件为反向时判定反向故障;当选相元件选中回路的测量阻抗在四边形范围外时,判定没有故障发生。
2.2 零序电流保护零序方向元件的电压门坎取为固定门坎(0.5V)加上浮动门坎,浮动门坎根据正常运行时的零序电压计算。
由于小接地电流系统缺乏对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能力,系统的运行性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系统熄灭接地电弧能力低;受消弧线圈全补偿谐振过电压的限制,接地点仍有残流,并使接地电弧依然存在;发生人身单相感电时人员不能快速脱离电源,对地电容电流的长时间作用下,会引发人身伤害事故;如果接地是间歇性的,会引发系统过电压,发生烧毁电气设备的事故;GIS组合电器内部发生单相接地时,如果发现不及时,电弧在内部长时间燃烧,箱体会产生很大压力,其后果非常可怕;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系统,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使线路的跳闸次数大大增加,使供电的可靠性下降;故障点的查寻比较困难,故障排除不能及时准确的查找到故障点。
10kV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10kV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分析及处理摘要:随着架空绝缘导线在配电线路中的广泛应用,由雷电过电压造成的绝缘导线断线事故频频发生。
线路断线后掉落在柏油路面、水面等非理想导电介质上,形成高阻接地故障。
一般中性点经小电阻的10kV系统零序电流保护只能切除过渡电阻100Ω以下的接地故障。
若配电线路发生高阻接地故障则往往长时间无法被切除,曾发生线路掉入池塘几乎将水烧开的事件。
更为严重的是,配电线路掉落地面后,易因跨步电压或接触电压危害人身安全。
另外,变电站同一母线的两回及以上馈线如果同时或先后发生高阻接地故障,由于线路零序保护未动作,使该段母线失压,扩大停电范围,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配电线路;小电阻接地;高阻接地;检测引言对于10kV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查找一直困扰着线路管理人员。
10kV线路一般为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接地点流过的电流很小,不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但中性点电压升高为相电压,非故障相线路电压升高为线电压,相位改变。
这种情况就要求电气设备对地的绝缘足够高,否则处理不及时会演化为短路事故,危害配电设备,从而引发长时间、大面积停电。
因此,及时准确地锁定故障点,能够提高区域电网的稳定运行,保护配电设备和保障人身安全。
1接地故障原因分析接地故障原因主要有以下10个:①树障引发线路接地。
因为树障清初工作不彻底,线路通道未达到规定要求,村民砍树导致树木倒在导线上,引发线路接地。
高山地区也发生过树木被冰雪压断、被大风吹断后倒在导线上引起线路接地事故的情况。
此外,还有因线路边坡滑坡造成树木倒在线上引发接地的情况。
②雷击闪络造成的线路接地。
导线在遭到雷击情况下会发生瓷瓶闪络,导线通过电弧、横担接地。
除了瓷瓶炸裂会形成永久性接地故障外,一般情况下,因雷击瞬时单相接地线路会自行恢复绝缘,两相或三相雷击闪络线路会跳闸。
③劣质瓷瓶或老化瓷瓶绝缘击穿、炸裂造成接地。
运行中出现过悬瓶、针瓶在电网电压正常、天气晴好的情况下绝缘击穿或炸裂的事故,其原因是瓷瓶质量差。
一起高阻接地故障及相关改进措施的分析

一起高阻接地故障及相关改进措施的分析发布时间:2023-01-30T05:55:38.427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8月16期作者:石珂[导读] 继电保护是在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石珂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摘要:继电保护是在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快速、准确反应并隔离、切除故障的重要手段。
尤其针对故障电流小、三相电压变化不明显等故障特征不明显的高阻接地故障,探究如何提高保护对其的判别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对220kV线路发生高阻接地故障且开关拒动导致故障范围扩大造成多个变电站失压的事故进行分析,深层剖析事故过程及保护动作逻辑,从保护定值、外接电抗设备、跳闸逻辑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法,降低了因高阻故障而导致的停电范围扩大,最大程度上保证一次设备正常运行,从而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高阻接地故障;故障分析;优化措施0 引言是当对故障电气设备发出保护跳闸命令而断路器拒动时,利用该元件的保护动作信息与电流判据信息组成对断路器失灵的判别,从而较短时限内切除其余设备,隔离故障的一种保护。
在电网中隔离并切除故障起到重要作用。
日常生活中,由于山火、闪络、树枝间接触而发生,因故障电流很小且三相电压变化不大,难以被传统保护检测并发出跳闸命令,往往给日常保护分析带来困难。
本文旨在对一起发生高阻接地故障且开关拒动的事件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失灵保护整定值优化建议,并给出主变后备保护跳闸逻辑修改理由,最大程度上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缩小停电范围,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 事件简述某220kV线由于山火导致C相发生高阻接地故障,重合成功后,再次发生C相故障,因开关合闸保持掣子铸件支架开裂、转动主轴弯曲,导致C相分闸掣子未正常脱扣,开关拒动。
与此同时,主变后备保护中零序过流保护启动,#1、#2号主变跳三侧开关,电网结构发生变化,失灵保护启动,跳开母上所有间隔形成区域电网孤网运行并失稳。
2 保护过程情况2.1第一阶段A站:220kV线发生C相故障,0ms主一保护启动,最大差流为0.19A,C相电流差动保护动作出口跳C相,1496ms重合成功。
110kV线路单相电阻接地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110kV线路单相电阻接地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本文主要针对110kV线路单相电阻接地的故障及解决措施展开了分析,对故障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在分析了存在故障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线路单相;电阻接地故障;解决措施随着如今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给电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由于110kv线路故障发生率较高,将会直接影响用户供电。
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对110kv线路的建设,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线路存在的故障问题,特别是单相电阻接地的故障。
基于此,本文就110kV线路单相电阻接地的故障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故障基本情况1.1 系统运行方式某220kV站110kV系统为双母线并联运行,2#主变110kV侧中性点直接接地;110kV133#线路运行于该站110kVII段母线,处于空载运行;110kVNH站、CJ站通过该220kV站110kVI段母线形成单侧电源环网供电。
此环网运行方式的考虑因素是,当B、C、D线路中任一线路发生故障时,不造成110kVNH站和110kVCJ站任一变电站停电。
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1.2 相关保护配置情况133开关采用为某RCS-941D型线路保护装置,配置三段式接地和相间距离保护,四段方向零序过流保护等;方向零序过流I段保护未投,重合闸启用。
134#、151#开关采用PRS-753D型线路保护,配置光纤分相纵差保护、三段式接地和相间距离保护,四段方向零序过流保护等;方向零序过流I段保护未投,重合闸停用。
135#、112#开关采用CSC-163A型线路保护,配置光纤分相纵差保护、三段式接地和相间距离保护,四段方向零序过流保护等;方向零序过流I段、II段保护未投,重合闸停用。
1.3 故障原因某日中午12点40左右,因一市政施工单位在电力线路附近施工时,现场安全措施及监督管理不到位,其吊车臂误触正在运行的110kVA线路(图中K处,线路接地点实际位置距220kV站2.8km左右),造成线路C相对吊车臂放电,最终形成单相接地。
浅析提高配网20kV线路保护耐单相高阻接地能力的措施

浅析提高配网20kV线路保护耐单相高阻接地能力的措施发表时间:2017-04-06T15:40:00.9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期作者:夏晴[导读]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对人工接地试验结果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保护存在单相高阻接地时的拒动作原因。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浙江嘉兴 314000)摘要:一些供电局逐步实施10kV升压至20kV的改造工程,并且中性点都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其主要的原因在于:1)确保能跳开故障线路。
2)能够有效降低电气设备的耐绝缘水平,从而节约电缆出线成本。
3)为使得10kV中性点的非有效接地系统能够直接升压到20kV,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升压前的对应的相关一次设备。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对人工接地试验结果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保护存在单相高阻接地时的拒动作原因。
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线路保护耐单相高阻接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线路保护小电阻接地系统仿真分析 1 单相高阻接地问题1.1整定值选取原则1)电缆出线发生的故障一般为低阻接地,故障电流比较大,因此定值的灵敏度基本没有任何问题,定值的选取主要是考虑区外单相接地时避开被保护线路中的电容电流。
2)架空线路或者电缆与架空混合的线路,因为各种外部原因可能会碰断架空线使其掉到地面,因此出现单相高阻接地故障几率大,定值的选取主要考虑能够尽量确保高阻接地时的灵敏度。
当发生单相高阻接地时,一般是通过由零序过流保护或零序功率方向保护以实现保护跳闸。
假若选用零序过流保护,零序II段过流定值可按确保躲过本线路电容电流来进行整定;假若选用的是零序功率方向保护,零序电流定值可按躲正常负荷的最大不平衡电流来进行整定。
1.2整定值差异1)无论是电缆出线还是混合出线,系统接地时电容电流都是较大的。
一般来说,单一断路器所带电缆长度都应该限制在15km以下,如果选用电缆的导体截面积是3×630平方毫米,且单位长度电容值是0.416uf/km,则计算所得的电容电流在22.6A以下。
一次110kV线路发生高阻接地跳闸的保护分析及对策

一次110kV线路发生高阻接地跳闸的保护分析及对策摘要:西南地区电网多跨越森林地带,易发生高阻接地故障,通过改进保护逻辑程序,提高保护动作可靠性。
关键词:高阻接地;差动保护;零序保护联络C站和D站的某线路AB线发生一起高阻接地故障(C站为电源侧,D站为负荷侧),具体动作情况如下:12点24分26秒,AB线发生A相接地故障,12点24分47秒D站AB线分相差动动作出口,1.5秒后重合成功。
C站侧AB线保护未动作,12点24分59秒C站1号主变中零序过流I段出口跳开母联110断路器,299ms后1号主变中零序过流II段出口跳开1号主变三侧断路器。
本次AB 线接地故障中,C站AB线差动保护、零序保护一直未动作。
我们梳理整个启动过程如下。
1、12点AB线发生故障事件流程图2 保护动作分析(1) C站零序IV段未动作分析: 12点24分26秒773毫秒,AB线发生A相接地故障,截止到12点24分59秒529毫秒故障消失,AB线共发生17次接地故障,具体持续时间(毫秒)如下:从上表格可以看出,17次接地故障,只有12点24分55秒865毫秒开始发生第17次故障时到达2.7秒时间定值,但于12点24分55秒096毫秒TA断线异常告警已发出,将其零序IV闭锁,导致零序IV段未能动作。
图1 C站AB线发生A相接地故障录波特征图(2)C站接地距离保护未动作分析:分析保护装置小录波,在主变跳闸前,AB线最小接地电抗为7.094Ω,电阻75.5Ω,虽然接地电抗达到定值(8.57Ω),但接地距离电阻未达到定值(21.2Ω),如图2所示,故障点在多边形外,故接地距离保护均未动作。
(3)C站分相差动保护未动作分析:在12点24分发生A相接地故障时,D站侧没有提供短路电流,完全依靠C站侧提供短路电流,因此C站故障电流即是差流值。
在12点24分39秒777毫秒前差动电流达到最大,即0.638A,未能达到分相差动定值(0.67A),而在12点24分39秒777毫秒时刻,C站AB线报A相长期有差流,定值抬高至2.5倍分相差动定值(1.67A),随后A相故障电流最大只达到0.8A,故C站分相差动保护未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L ,NB = Z SN ,直线 AP、BQ 为平行于 R 轴的直线。
由于测量阻抗变化轨迹的作图法已较为经典,参考文 献 [1]中有详细步骤,此处只列出相关的重要结论: Z AM 的轨迹为以 FO 为弦、 2 ∠OAP 为圆心角的圆弧
资助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71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发展计划项目(973 计划) (2009CB219700);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 012FFA075)。
[1]和序分量距离继电器[1,7]都属于全分量原理的保护,
其带过渡电阻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近些年涌现 出一系列具有自适应动作特性的距离继电器 [8-14],它 们大多在电压平面上被研究,性能优于阻抗平面上得 到的继电器,但由于工作电压或极化电压使用了记忆 量或突变量,这些继电器只能瞬时动作。还有学者提 出距离保护新算法[15],同样提高了距离保护的耐过渡 电阻能力。然而,各类距离继电器归根结底都是基于 单端量的,信息量的不足导致其先天性地较难应对故 障特征较弱的单相高阻接地故障,尤其是线路受端存 在的“同相问题”难以解决[13-14]。 事实上,阻抗平面可以直观地反映线路两端距离 元件的测量阻抗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测量阻抗这一 桥梁方便地实现对线路两端信息的有效整合,这是电 压平面所无法实现的。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利用阻抗 平面提出了和阻抗的概念,其值在正常运行和区外故
M N
(1) (2)
Z AN
& & U U NA = = NA & & & I NA + KI N0 I NA
在阻抗平面上作出 RG 由 0→∞变化时 Z AM 与 Z AN 的变化轨迹,如图 2 所示。图 2 中,AM = Z SM ,MN =
&和I & 分别表示相电压和相电流,电流取 其中, U
& +I & =0 I MA NA & −I & Z =U & U MA MA L NA
综合式(1)~(4)有: Z AM + Z AN = Z L
(3) (4) (5)
FGO ; Z AN 的轨迹为以 FO 为弦、2( π − ∠OBQ )为圆 心角的圆弧 FG ′O ;线段 FO 即为阻抗 Z F 。 此时,若假设式 (5)成立,且 RG ≠0,则根据式 (6) (7)有 CΣM = −CΣN 。但由于 CΣM 、 CΣN 均为正实数, CΣM 不可能等于 −CΣN ,故线路发生非金属性接地时,式(5)
1 引言
单相接地故障是高压输电线路上发生概率最高的 故障。不同于相间短路的电弧电阻,接地故障的过渡 电阻可以高达数十乃至数百欧姆, 故障特征不再显著, 可能导致保护拒动,引发严重事故[1-3]。因此,针对单 相高阻接地故障的保护是继电保护领域长期关注的问 题。 距离保护凭借其灵敏度高、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 小、兼具测距功能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高压输电线 路[1,4]。但由于要躲避负荷,距离保护同样面临着高阻 故障时灵敏度不足的问题。为了提升距离保护的带过 渡电阻能力,国内学者提出了大量的改进方法和新原 理。其中,零序电抗继电器[5-6]、多相补偿距离继电器
2 和阻抗概念的提出
& E M
F ′′ M
F
& U M & I M & U N
N
F′
& E N
RG
ZSM
Z LM
ZL
Z LN
& I N
ZSN
图 1. 双端电源系统模型
图 1 中,M 为送端,N 为受端, F 、 F ′ 、 F ′′ 均 为单相接地故障点,故障相为 A 相, RG 为过渡电阻。 为便于分析,假设系统各处阻抗角均相等,零序阻抗 与正序阻抗之比均相等, 且不考虑线路分布电容影响。 阻抗元件分别安装于母线 M、 N,系统各处阻抗标示 如图中所示。
必不成立,圆弧 FGO 与 FG ′O 也必不重合。
由式(5)可知,在正常状态的系统中,线路两侧测 N-530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 29 届学术年会,湖北宜昌:三峡大学,2013
Z AM =
B
jX N
R′
θN
Q
C
θM
& U MA & & I MA + KI M0 & U NA = ZL + & + KI & I
MA
(11)
M0
= Z L − Z AN
此时,两侧测量阻抗保持了式 (5)中的关系,故 Z AN 的变化轨迹与 Z AM 的变化轨迹重合,均为以 F ′O 为弦、2 θ M 为圆心角的劣弧。 若令故障发生在 F ′′ ,即故障点位于 M 处保护的 反向、N 处保护的正向,通过同样的分析可以发现, 式(5)仍然成立, Z AM 的变化轨迹与 Z AN 的变化轨迹重 合,均为以 F ′′O 为弦、2 θ N 为圆心角的优弧。
N-530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 29 届学术年会,湖北宜昌:三峡大学接地故障时不为 零且数值较大。进而提出了和阻抗继电器的原理:该 继电器采集线路两端距离元件的测量阻抗来计算线路 的和阻抗值, 并设置了仅和线路参数相关的动作门槛, 因此保护可以延时动作,作为对单相高阻接地故障的 后备保护。该继电器弱化了对本地信息的处理要求, 且对数据同步要求低,容易实现。EMTDC/PSCAD 数 字仿真验证了和阻抗继电器对区内故障的高灵敏度及 对区外故障的可靠性。
Z AN 满足式(5)的关系时,二者将在阻抗平面上重合。
2.2 线路内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两端测量 阻抗关系
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在 F 时,M 处元件和 N 处元件 的测量阻抗分别为: & R 3I 0k G Z AM = Z LM + R & +I &F + I & + KI & I
M1 M1 M2 M0
F
G
O
M
θN
A
R
2.4 和阻抗的定义
定义线路的和阻抗为:
θM
jX ′
C′
P
ZP = ZM + ZN − ZL
(12)
Z M 和 Z N 分别为 M 侧和 N 侧接地距离继电器的测
量阻抗。结合 1.1~1.3 的分析可知,当系统处于正常 状态或者接地故障位于线路 MN 之外时, Z P =0;而当 线路 MN 上发生非金属性接地故障时, Z P ≠0。因此, 有可能利用 Z P 的故障特征构成针对非金属性接地故 障的保护。
MA M0 MA
CΣN 分别为与 M 侧、N 侧电流分布系数有关的系数, CΣ = C1 + C2 +(1+ K ) C0 ;Z kΣ 为从故障端口观察复合序 网的等值阻抗, Z R 表示测量阻抗附加分量, Z F 为利
用故障前 F 处电压电流计算所得的阻抗值,其值为: & + ( Z +Z ) E & ( Z +Z ) E SM LM N Z F = SN LN M (8) & −E & E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 29 届学术年会,湖北宜昌:三峡大学,2013
应对单相高阻接地故障的和阻抗继电器研究
何山 1,徐琛 1,邵冲 1,林湘宁 1,张锐 1,李正天 2
1 2 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Email: hs708885971@, 851558154@
Research on Summation Relay with Ability to Identify High-Resistance Ground Fault
He Shan1, Xu Chen1, Shao Chong1, Lin Xiangning1, Zhang Rui1, Li Zhengtian2
摘 要: 针对单相高阻接地故障的保护是继电保护领域长期关注的问题。由于高阻接地的故障特征不 明显,传统距离保护无法应对;而自适应距离保护使用了记忆量,只能瞬时跳闸,无法作为单相高阻 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本文在阻抗平面上分析了线路两端测量阻抗之间存在的关系,提出了和阻抗的 概念;构建了使用全分量且判据简单的和阻抗继电器,它对单相高阻接地故障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 作为后备保护。 关键词: 和阻抗;和阻抗继电器;单相高阻接地故障
量阻抗之和等于线路正序阻抗。 为在同一图中分析两侧测量阻抗的变化情况,可 以在阻抗平面上分别以母线 M 和母线 N 为坐标原点、 坐标轴方向与各自的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相对应建立坐 标系 I:R-M-jX 和坐标系 II: R′ -N- jX ′ 。这样, Z AM 为坐标系 I 中的点,Z AN 为坐标系 II 中的点; 当 Z AM 和
式(6)(7)中,下标 1 、 2 分别表示正、负序分量; 上标 R 表示正常状态分量, F 表示故障分量; CΣM 、
2.1 系统正常状态下的两端测量阻抗关系
双端电源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时,线路 MN 上无零 序电流,M 处与 N 处保护的测量阻抗分别为: & & U U MA Z AM = = MA & & & I + KI I
Z AN
⎡ ⎤ 1 = Z LM + Z F ⎢1 − ⎥ (6) ⎣ 1 + 3RG ( CΣM Z F + Z kΣ ) ⎦ = Z LM + Z RM & R 3I 0k G = Z LN + R & +I &F + I & + KI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