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氓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氓教案2苏教版必修4 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氓教案2苏教版必修4 教案


二次备课
4、学习“婚变”部分。(男生朗读)
(1)提问:第三章在全文中的作用?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2)提问: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第四章)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结婚后的“氓”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女主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3)提问: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讨论)
明确:来自娘家兄弟的嘲笑,“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可以联想到可能母亲已去世,无人倾诉,从某个意义上说,也反映出哪个时代的人的爱情观。
(4)提问:再来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女孩子们可要注意学习了。
明确:“于嗟女兮……”提醒女孩子不要被男人的花言巧语迷住,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课题
氓 《诗经》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
授课方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研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
3、 学习“恋爱”部分。(1—2章)
(1)提问:在第一章最后的约期相别中,两人的性情已现端倪,请同学们仔细品味语言后概括一下两人的性情,详细一下他们的婚姻生活。
明确:神灵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至此,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结束。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氓课件苏教必修4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8课氓课件苏教必修4

形式 “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叹
的特点。
(一)背景链接 春秋以前,由于原始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 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 固。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制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 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等社会现象逐渐产生, 《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吹树,风 紧木落,一片凄凉。词人独上高楼,有一种苦苦寻觅、痴痴求索的 孤独和无奈。前路茫茫,天外有天,永无止境,不知道从何处起 步。同时又隐隐透着晏殊一股殷殷的期盼,希望找到出路。
繁华如梦的盛世,四海升平的朝代,却掩抑 不住一个在“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旗帜下演绎出 的一个动人动情又使人感伤感怀的传奇。他,没 有李白的狂歌痛饮,没有杜牧的青楼薄幸,没有 白居易的泪湿青衫,没有李商隐的悲伤缠绵,他 自成了一种“风流才子”的文化性格。他一头扎 进了市井歌馆里,从风华正茂的少年书 生,经过了十几个春秋。他在这里体验 着人生,施展着才华,让人震惊的是, 就在这样一个最黑暗、最让人鄙弃的角落里,他掀开了宋词史上光 辉的一页……
诗仙李白,一生好游名山,把 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把绚丽的诗 章写在天宇。他的诗像天上的云气, 灵动飞扬,豪气纵横;他的诗像原 野的奔马,自由驰骋,飘逸洒脱。 李白用诗句洗涤一切凡间的尘埃, 在诗的国度里毫无拘束地飞翔。一 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慨 叹,流传古今!
1200
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万木
解析:C项,“乘”“望”两个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美 好爱情的焦急与期盼之情。 答案:C
二、诵读课文第3~4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无与士耽 耽: 耽乐,欢爱 . (2)犹可说 也 说: 同“脱”,解脱 . (3)其黄而陨 . (4)自我徂 尔,三岁 食贫 . .. (5)女也不爽 ,士贰 其行 . . (6)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 . 陨: 落 徂: 往 三岁: 泛指多年 爽: 过失,差错 贰: 过失,偏差 罔极: 没有原则 德: 品德,德行

氓-苏教版必修四教案

氓-苏教版必修四教案

氓-苏教版必修四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理解该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分析《氓》的主题和情节。

2.研究《氓》的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

3.探讨该作品的社会反映和人性思考。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氓》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代。

2.对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人文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1.群体讨论法。

2.视听读感统一法。

3.教师示范法和学生模仿法。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导入(15分钟)1.教师介绍《氓》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引导学生谈谈民间故事在文学和文化中的作用。

第二节:学习《氓》(60分钟)1.教师讲解《氓》的情节和主题。

2.学生模仿教师慢读全文,并逐句理解。

3.学生自己朗读全文,重新整理故事内容。

第三节:分析《氓》(6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氓》的主题和情节。

2.教师以《氓》中的典型形象为例,讲解小说的人物塑造。

3.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分析《氓》的文学艺术特点。

第四节:探讨《氓》(60分钟)1.学生小组研究《氓》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思考。

2.教师就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进行讲解。

3.学生个别发言,进行社会思考和文化探究。

第五节:总结回顾(15分钟)1.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就本课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1.学生对《氓》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进行了初步了解。

2.学生对小说中的情节和主题有了深入分析和理解。

3.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进行了认识和感受。

4.学生就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和思考。

5.教学方法和过程合理、生动、有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氓》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氓》课件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非,不是。(受益匪浅 匪夷所思)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qiāng,请,愿。(《将进酒》)Leabharlann 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垝:guǐ,倒塌。以:目的连词,来。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以,用,把。 贿:财物—嫁妆
诵读要领
句内节拍,句末语气,章内节奏,篇内情调。
乘彼 垝垣,以望 复关。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 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 贿迁。
意译示例
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 换丝哪儿是真换丝,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 不是我约期又改悔,只怨你不曾请好媒。 我求你别生我的气,重订了秋天好日期。 。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 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卫风·氓
教学课件
《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卫风·氓》
叙事思路
恋爱 —婚变 —决裂
1-2节 恋爱
第三题要点
• 男子:狡黠、喜新厌旧

——负心汉
• 女子:勤劳、温柔、坚强

——为自由婚姻付出了代价,渴望能够
得到幸福的生活。
高中语文 苏教版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 你认为《氓》中的氓和那个女子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写成200 字左右的分析文字.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4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4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

4寡人之于国也◎语林撷英孟子名言集锦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诗海拾贝孟子王安石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视孟子为精神寄托、精神支柱,暗示了诗人要继承孟子的事业,推行其政治主张,实现变法革新的抱负。

最后一句,古人(孟子)视“我”为朋友,安慰“我”、温暖“我”、感动“我”,使“我”寂寞的心灵充满活力,故始终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的气魄,不屈不挠,奋斗不懈,唱出了心中最深沉的音符。

◎作者档案【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

提出“仁政”的口号,同时又主张“民为贵,社稷【作品】《孟子》是孟子与弟子合著而成,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走近孟子穿越时间的河流,你依然被世人敬仰,两千多年亦不曾改变。

历史的漩涡中,闪亮的是你那思想的光芒。

都说乱世出枭雄,你就是思想上、政治上的枭雄。

战国时期,一个混乱的时期,一个无主的时期,一个嗜杀的时期,只有你才提出“人性本善”这一主张,只有你才会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只有你才会说人人都可以行“不忍人之政”。

该说你太善良呢,还是天真呢?善良是肯定的,但天真也是有的,不然为什么会游历各国,而且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氓课件苏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氓课件苏教版必修4

李煜
1.理解词中形象,领悟情感内涵。 2.学习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 手法。
课序 题 目 15 蝶恋花 16 雨霖铃
17 声声慢
作者学习 目标
晏殊
1.分析诗歌意象,体会作品情感。 2.品味作品语言,赏析艺术手法。
柳永 李清照
1.分析作品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的手 法。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晓古今 词语 例 句
古义
至于 至于顿丘 到
以为 秋以为期 把……当作 三岁 三岁食贫 泛指多年 泣涕 泣涕涟涟 眼泪
今义
①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②表示另提一事 认为 人的年龄 眼泪和鼻涕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5.辨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其黄而陨(变黄) (2)数词作动词 二三其德(经常改变) 6.记特殊 (1)氓之蚩蚩(定语后置)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宾语前置,以秋为期) 7.积名句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目标二】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1.诗歌的三、四两章的开头部分运用了比兴手法,请分析比兴运 用的好处。 提示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所插 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起了暗示和过渡作用。内容上,比兴句的运用 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用女子熟悉的桑树作比,富于生活气息,同时 暗示了她的勤劳。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每课一法
2.一体两面对比。 把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理说得更透彻、 更全面。如: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们是那样爱,充 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对比的修辞作用,总的来说是揭示对立意义,使事理和语言色彩 鲜明。不同类型的对比,作用又各有特点。两体对比,揭示好同坏、 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体两面对比, 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 们全面地看问题。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 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确有互相对立的关系, 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专题三 第8课 氓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专题三 第8课 氓
听其言.而观其行__言_语______ 言既遂.矣___实_现_____ (4)遂寻向所志,遂.迷_终_于__,_竟____ 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_通__,_达_____
4.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夙.兴夜.寐__名_词__作_状__语_,__夙_:__在_早__上_;__夜_:__在_夜__里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活用 三岁食贫.___形_容__词_作__名_词__,_贫__苦_的__生_活___________________ 其黄.而陨____形__容_词__作_动__词_,__变_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必信,行必果。民无信不立。——《论语》 3.诚信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4.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关汉卿
2自主高效预习
一、音形辨识
1.注字音
蚩蚩.(chī) 垝.垣.(ɡuǐ)(yuán) 咎.言(jiù) 桑葚.(shèn) 咥.其笑矣(xì)
愆.期(qiān) 尔卜尔筮.(shì) 于.嗟.(xū)(jiē) 徂.尔(cú) 隰.则有泮.(xí)(pàn)
至于顿丘。 匪 我 愆 期, 子 无良媒。 一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呀。
子:你,古代男子的通称。与上文“氓”、下文“士”
均指“那个人”。愆qiān期:耽误时间,拖延期限。
将子无怒,秋 以为期。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当作我们的婚期吧。
将:愿,请。无:不要。
以为:把……当作。
二、背景资料 春秋以前,由于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 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 固。到了春秋时期,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社会现象逐 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 创伤。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 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苏教版必修四《氓》课件

苏教版必修四《氓》课件

语气 差错
但男子行为上有过失。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男子的品行却不专一) 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
无 准则 三心二意
在他的品德上三心二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多年来作为你的妻子,
wéi 作为 没mǐ有 家务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 (家中的劳作没有不干的)。 早起晚睡,
早sù起
一日,一天 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风:多是各地民歌;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赋、比、兴是诗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要三 种表现手法之一。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熹 的 解
释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 死何为?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不是我有意拖延日期, 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来求婚。
qiāng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你不要生气,
把……当做 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 愿,请
chéng guǐ yuán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那垮塌的土墙,
登上
连词,表目的,来 来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没有看见复关,
zài 眼泪泪流不断的样我子的眼泪不断掉下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 无衣》
补充(成语) 1、二三其德 时而二,时而三。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二三:没有定准) 2、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3、白头偕老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赞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
4、总角之交 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指代幼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本课话题——与命运抗争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中的女子,没有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在氓违反了誓言后,她曾怨恨悲痛、伤心绝望;但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与命运抗争,勇敢决绝,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在坐上轮椅之前,幼时因一场事故失去双腿的云南女孩钱红艳只能套在爷爷切开的半个篮球里用手“走”出家门。

但她不愿沉沦,她与命运抗争,没有办法用双腿追求陆地速度,她就转换人生的新赛道,靠努力与毅力追求水中速度。

2016年,她不再是“篮球女孩”,而是残奥会中国军团的泳将。

这个总是眯着眼笑的姑娘说,不再仰视他人,自己已经到了更广阔的地方来看这个世界。

与命运抗争,让钱红艳化茧成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

——贝多芬2.命运是一个乔装打扮的人物,没有比这张脸更会欺骗人了。

——雨果3.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

——契诃夫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荀子5.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克劳狄乌斯6.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咥.( )蚩.蚩( ) 愆.期( ) 靡.室( ) 垝垣..( )( ) 咎.言( ) 渐.车( ) 罔.极( ) 汤.汤( )晏.晏( ) 其黄而陨.( ) 自我徂.尔( ) 夙.兴夜寐.( )( ) 将.子无怒( )尔卜尔筮.( ) 隰.则有泮.( )( )【答案】 xì chī qiān mǐ ɡuǐ yuán jiù jiān wǎnɡ shānɡ yàn yǔn cú sù mèiqiānɡ shìx í pà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匪来贸丝( ) (2)犹可说也( ) (3)信誓旦旦( ) (4)隰则有泮( ) (5)士贰其行( )【答案】 (1)“匪”同“非” (2)“说”同“脱”,解脱 (3)“贰”同“忒”,过失,偏差 (4)“泮”同“畔”,边界(5)“旦旦”同“怛怛”,诚恳迫切的样子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将⎩⎪⎨⎪⎧将子无怒(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宫使驱将惜不得( )上使外将兵( )(2)载⎩⎪⎨⎪⎧载笑载言( )怨声载道( )千载难逢( )(3)贰⎩⎪⎨⎪⎧士贰其行( )且贰于楚也( )(4)靡⎩⎪⎨⎪⎧靡室劳矣( )望其旗靡,故逐之( )(5)遂⎩⎪⎨⎪⎧言既遂矣( )遂迷,不复得路( )功成名遂( )(6)以⎩⎪⎨⎪⎧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 )以其无礼于晋( )固以怪之矣( )籍何以至此( )【答案】 (1)动词,愿,请/动词,扶,持/名词,将领/助词,无实义/动词,带领,率领 (2)语助词,乃,就/动词,充满,满/名词,年,岁 (3)同“忒”,过失,偏差/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4)动词,无,没有/动词,倒下 (5)动词,实现,遂顺/副词,终于/动词,成功,实现(6)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介词,因为/副词,通“已”,已经/介词,凭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三岁食贫.( )__________ (2)其黄.而陨( )__________ (3)二三..其德( )__________ (4)夙.兴夜.寐( )__________【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 贫困的生活 (2)形容词作动词 变黄 (3)数词作动词 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4)名词作状语 早,晚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至于..顿丘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2)秋以为..期 古义:今义:认为。

(3)三岁..食贫古义:今义:是三岁的年龄。

【答案】 (1)到,到达。

(2)指两个词,“以”,把;“为”,当作;合起来就是“把……当作”。

(3)泛指多年。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译文:(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译文:(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译文:【答案】(1)判断句其实并不是真的来买丝,而是到我这里来是商量婚事的。

(2)宾语前置句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定为我们的婚期吧。

(3)主谓倒装句应为“其德二三”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三心二意,反复无常。

[识作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探背景]春秋以前,由于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固。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等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巧识文]四言诗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

盛行于西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东汉以后,五言诗占据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氓》是一首弃妇的怨愤诗,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婚姻破裂的经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

①【答案】②清醒、刚烈士贰其行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抱布贸.丝贸:买B.子无良.媒良:好的C.乘彼垝.垣垝:墙D.泣涕.涟涟涕:泪【解析】C项,垝:倒塌的。

【答案】C2.下列对第1~2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中乍看上去很憨厚的“氓”借上门换丝来与“我”约会,给女主人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B.第一节中女主人公送恋人送过一条河,一直送到顿丘,一边送一边情话绵绵,安慰他不要急躁生气,要他耐心等到秋天来迎娶。

C.第一节中对女主人公送别与安慰这两个细节的描写饱含深情,塑造了一位温柔体贴的少女形象。

D.第二节中写女主人公一是等待,一是出嫁。

写等待简笔带过,写出嫁时细节刻画心理,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等待以细节刻画心理:分别后日思夜想心上人,泣涕涟涟度时光,终于盼到心上人,才破涕为笑,滔滔不绝地讲着别后的思念。

出嫁非抒情重点,简笔概述带过。

【答案】D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桑之.未落②士之.耽兮③士贰其.行④二三其.德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解析】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代词,他的。

【答案】B4.婚后男女主人公各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答案】男主人公: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主人公: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三、阅读课文第5~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言既遂.矣遂:实现,遂顺B.咥.其笑矣咥:大笑的样子C.及尔偕.老偕:共同D.静言.思之言:说话【解析】D项,言:句中助词。

【答案】D 6.“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句流露出女主人公对男子的一种什么态度?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流露出女主人公对男子决绝分离的态度。

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话题:《氓》是一首弃妇诗,通过记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深刻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

请你思考,诗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最终被遗弃呢?学生甲:我认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是造成她被遗弃的主要原因。

最初女主人公年轻貌美,所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心生爱慕之情;“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我的观点:【答案】我认为是“士”变心了。

情节中“不见复关”对此有所暗示;“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也显示了这一点。

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女主人公最终被遗弃的关键原因。

氓 之 蚩 蚩,抱 布 贸丝。

匪 来 贸那个人嘻笑着,拿着布匹来换蚕丝。

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丝, 来 即 我 谋。

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

⎣⎢⎡氓:民。

之:助词,不译。

蚩蚩:嘻笑的样⎦⎥⎤子。

抱:抱着,拿着。

贸:交换,交易。

匪:通“非”,不是。

即我:到我这里。

即,就。

谋:商量,计议,这里指商议婚事。

送子涉 淇, 至于顿丘。

匪 我 愆 期,子 无 良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

媒人呀。

⎣⎢⎡子:你,古代男子的通称。

它与上文的“氓”,下文的“士”均指“那个人”。

涉:渡过。

淇:淇水,在现在河南境内。

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

⎦⎥⎤顿丘:本指高土丘,这里指卫国的地名在淇水之南。

愆期:过期,指拖延婚期。

愆,过。

良:好的。

媒:媒人。

将 子 无怒,秋 以 为 期。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

⎣⎢⎡将:愿,请。

怒:生气。

⎦⎥⎤以为:把……当作。

期:这里指婚期。

乘彼 垝 垣,以望 复关。

不 见复关,泣 涕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

没有看见复关,我的眼泪涟 涟。

既见复 关,载 笑载言。

簌簌地掉下来。

终于看见了复关,我就又说又笑。

⎣⎢⎡乘:登上。

彼:那。

垝垣:倒塌的墙壁。

垝,毁坏,倒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