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第二幕——肺癌
肺癌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
02
定期影像检查可以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一旦发现异常,
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评估治疗效果
03
影像检查可以对比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为后
续治疗提供参考。
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放疗靶区勾画
01
影像检查可以辅助放疗靶区的勾画,提高放疗的准确
PET-CT在肺癌中的应用
主要用于肺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制定以及疗效评估等方 面。
03
肺癌影像特征分析
肺部肿块影像特征
01
肿块形态
多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边缘 毛糙,可有短细毛刺。
02
肿块密度
密度多不均匀,内部可出现偏 心性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
凹凸不平。
03
肿块周围改变
肿块周围有时可见血管集束征 、胸膜凹陷征等继发性改变。
评估手术可行性及风险
影像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心脏功能等,判断手术可行性及风险,有助于医生制 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辅助术前定位
对于较小的肺结节或肿瘤,影像检查可以辅助术前定位,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术后随访及复发监测
术后恢复情况评估
01
通过影像检查可以观察术后肺部恢复情况,如肺部炎症、积液
MRI检查
肺部MRI
对于肺部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 要价值,尤其对于纵隔淋巴结肿大与 血管关系的判断更为准确。
功能MRI
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 成像(PWI)等,可提供肿瘤代谢、 血流灌注等信息,有助于肺癌的早期 诊断和疗效评估。
PET-CT检查
PET-CT融合图像
将PET的功能代谢信息与CT的解剖结构信息融合在一起,可 更准确地判断肺部病变的良恶性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肺癌的诊断与治疗(0)(1)

(三)对影像学上最小径>1cm的纵隔淋巴结,建 议行经颈纵隔镜检查 以纵隔淋巴结大小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与否,仍 然是目前CT诊断的主要方法。大量的研究已发现,CT 在判断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上的假阳性率为40%,对 于cN0-1的病人,纵隔镜并不会对所有这些病人的完全 性切除率、N2检出率和N2病人的完全性切除率产生有 意义的影响。但对于cN2病人,因涉及治疗策略的重大 改变,因而,建议经颈纵隔镜检查以明确分期决定治 疗策略。 在肺癌的纵隔淋巴结分布图中,气管旁淋巴结(2、 4组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1、3组淋巴结)和隆突下淋 巴结(7组淋巴结)均可经颈纵隔镜检查确定是否转移。 主动脉窗淋巴结、升主动脉淋巴结(5、6组淋巴结)可通 过胸骨旁纵隔镜确定是否转移,而下纵隔淋巴结(8、9 组淋巴结)则为纵隔镜检查的盲区。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利川市人民医院 赵 文 胜
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肺癌的诊断包括肺内病变的定位 定性诊断和肿瘤的分期两大步骤。 肺癌的临床诊断必须依据临床表 现和各种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但 最后 的确诊必须取得细胞学或病理组 织学的证据.任何没有细胞学或病理组 织学的证据的诊断,都不能视为最后的 诊断。 在综合选择使用各种诊断手段 时,应依据先简单到复杂、先无创到 有创的原则进行。
肺癌的基本Leabharlann 断步骤(一)肺癌的基本诊断措施
肺癌的基本诊断措施,包括病史和体 检胸部正侧位片、全血细胞检查和生化 检查。
1. 年龄>45岁,吸烟指数>400的男性,为肺 癌的高危人群。职业环境、 家族史。 2. 咳嗽伴血丝痰的病人,应高度怀疑肺癌的 可能。 咳嗽(70%)、血痰(58%)、胸痛(39%)、 发热(32%)、气促(13%)是肺癌常见的五大 症状,其中最 常见的症状为咳嗽,最有诊断意义 的症状为血痰。 3. 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原发病灶的部位和大小、 转移灶的部位以及副癌征的出现等。 肺癌的症状 学没有特异性,凡是超过两周经久不愈的呼吸道症 状尤其是痰血、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发生改 变,要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
肺癌诊断肺癌诊断2讲课文档

现在一百零六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病
史
:
直
F 77岁血便1月余,肠镜病理证实
肠
直肠腺癌,胸部直接增强,盆腔平 扫+增强
癌
肺
转
移
现在一百零七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现在一百零八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现在一百零九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粘连性肠梗阻,肺转移瘤
病
史
:
现在十四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现在十五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病
史
:
m:62 原诊断双上肺结核随诊复查,发现右上肺病灶 进行性增大。
腺癌
现在十六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现在十七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右上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
病
史
:
男性 63岁 两月来右下颈部肿痛,在外院胸片发现纵隔增宽,咳嗽。
现在十八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现在四十九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现在五十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肺结节病
病
史
:
女 27岁 XCT171474 住 院 号 263575 胸闷不适1 月 余 , 院 外 MR 发 现纵膈肿瘤。
现在五十一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现在五十二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现在五十三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结节病
现在九十三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鼻咽癌肺转移。
病
史
:
男性,52岁, 鼻咽癌放疗后4 月征象:双肺尖
部可见不规则片
状影,右上纵隔
可见大小约 1.0×1.0cm 结 节 影。
现在九十四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现在九十五页,总共一百一十一页。
肺癌CT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中 央 型
2020/3/28
PPT交流学习
9
中心型肺癌的病理及相应CT表现
CT表现:
1.支气管腔内或肺门肿块
2.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3.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4. 胸膜及远处转移
2020/3/28
PPT交流学习
10
支气管腔内肿块
2020/3/28
PPT交流学习
11
支气管壁浸润
2020/3/28
PPT交流学习
1、肺内肿块 2、 肿块的大小:<2cm生长较慢,>3cm发展迅速 3、 倍增时间:肿块直径增加1.25倍,体积增
加一倍,所需时间即之。 肿瘤为1.8~10个月 <30天常为炎症 > 490天无变化为良性
2020/3/28
PPT交流学习
26
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及相应CT表现
CT表现:
4、边缘:分叶征 纵隔窗观察 毛 刺 肺窗观察 棘状突起 纵隔窗观察 血管纠集征 胸膜凹陷征
• 显示肺癌的更多征象 • 发现隐蔽部位的肺癌 • 发现肿瘤对周围器管的侵犯 • 发现淋巴结转移
• 病变定性诊断 病变定位诊断
病变定量诊断(分期诊断)
2020/3/28
PPT交流学习
4
肺癌的病理及分类
发生于支气管上皮、腺体及细支气管肺泡的恶性肿瘤。
一、按组织类型分型
鳞癌: 常见 多发肺门区 易坏死 发展慢 转移晚 腺癌:常见 多发生于肺外围 易发生转移 小细胞癌: 少见 发病年龄轻 早期易转移 大细胞癌:少见 早期易转移 细支气管肺泡癌:少见 发生外围 发展较快
PPT交流学习
45
肺癌的临床分期与 CT的作用
CT可显示肿瘤直接侵犯邻近器官 CT可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 显示肿瘤侵犯胸膜 发现远处转移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肺癌的诊断(1)X线:重要和首选的手段,临床表现:肺部有椭圆,类圆的阴影一般提示周围型肺癌,空洞多为偏心性空洞。
中心型的肺癌早期X线无异常。
(2)CT:使用连续薄层横断面扫描,可以重建冠状位、矢状位组织结构图像,显示病变与正常组织差别,对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便于TNM分期。
(3)痰细胞学检查:目前诊断肺癌简单方便无创的方法。
(4)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心型肺癌可以做确诊,首选。
对于肺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
(5)周围型:确诊用经胸壁穿刺活检(6)肿瘤标志物:CEA——见于晚期肺癌。
NSE——小细胞肺癌首选标志物。
CYFRA21-1——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标志物。
(7)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纵膈镜检查,超声检查,骨扫描,胸水检查,剖胸检查。
2.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的区别(1)中心型:阳性率高;无异常征象;X线可见肺门阴影。
(2)周围型:经胸壁穿刺活检阳性率高。
肺野周围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块影,块影轮廓不规则,常呈现小的分叶或切迹,边缘模糊毛糙,癌肿中心部分坏死液化,可见厚壁偏心性空洞,内壁凹凸不平,很少有明显的液平面。
3.鉴别诊断(1)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发展缓慢,多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X线片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稀疏透光区和钙化点,肺内常有散在结核病灶。
(2)支气管肺炎:发病急,感染症状较明显。
X线片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密度不均匀,不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
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吸收也较快。
(3)肺脓肿:急性期有明显感染症状,大量脓痰,X线片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常有液平面,肺脓肿周围的肺组织或胸膜常有炎性变。
(4)纵隔淋巴肉瘤:临床上常有发热,生长迅速,身体浅表淋巴结亦肿大。
X线片表现两侧气管旁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对放、化疗高度敏感。
【呼吸系统疾病】结核性胸膜炎1.病因——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
新整理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考点速记-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考点速记: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肺癌的诊断: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对40岁以上人员定期进行胸部X线普查;对中年人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或X线检查发现肺部块影者,应考虑肺癌的可能,进一步作周密检查。
诊断肺癌的主要方法1.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
中心型肺癌的X线表现,在早期可以无异常征象。
当癌肿阻塞支气管,远端肺组织发生感染,受累的肺段或肺叶出现肺炎征象。
支气管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后,可以产生相应的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
在断层X线片上可显示突入支气管腔内的肿块阴影、管壁不规则、增厚或管腔狭窄、阻塞。
肿瘤侵犯邻近肺组织和转移到肺门纵隔淋巴结时,可见肺门区肿块,或纵隔阴影增宽,轮廓呈波浪形,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有时呈分叶状。
纵隔淋巴结压迫膈神经时,可见膈肌抬高,透视可见膈肌矛盾运动。
气管隆凸下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可使气管分叉角增大,相邻的食管前壁也可受压。
晚期病例还可看到胸膜积液或肋骨破坏。
周围型肺癌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肺野周围孤立性园形或椭园形块影,直径从1~2c m到5~6c m或更大。
块影轮廓不规则,常呈现小的分叶或切迹,边缘模糊毛糙,常发出细短的毛刺。
少数病例在块影内偶见钙化点。
周围肺癌长大阻塞支气管管腔,可出现节段性肺炎或肺不张。
癌肿中心部分坏死液化,可见厚壁偏心性空洞,内壁凹凸不平,很少有明显的液平面。
结节型细支气管肺癌的X线表现,为轮廓清楚的孤立球形阴影;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表现为浸润性病变,轮廓模糊,从小片到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类似肺炎。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 T)可显示薄层断面图象避免病变与正常肺组织重迭,密度分辨率高,可发现一般X 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膈上、脊柱旁、心后、纵隔等处)的早期肺癌,对明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很有价值,并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磁共振(M R I):又称核磁共振,其优点是容易区别纵隔,肺门血管与肿块及淋巴结,且多面成象,能更好确定肿瘤范围及血管受累情况,对比分辨率好。
肺癌ppt课件

肺癌的发病机制
吸烟
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约80%的肺癌与吸烟有关。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石 棉等有害物质也可增加肺癌的发病 风险。
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肺癌易感基因,遗传 因素在肺癌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肺癌的症状与体征
01
02
带血或 咯血。
胸痛
胸部疼痛,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
肺癌ppt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肺癌概述 • 肺癌的诊断 • 肺癌的治疗 • 肺癌的预防与控制 • 肺癌的康复与护理
01 肺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部支气管上 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 见的癌症之一。
分类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绝大多数 。
健康饮食
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 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理疏导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手 段,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03
02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肺癌相关知识 ,提高认知水平。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04
生活指导
戒烟限酒
劝诫患者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 颗粒物。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 息。
控制措施
规范诊疗流程
建立规范的肺癌诊疗流程,提高肺癌的诊断 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肺癌病例分析

肺癌病例分析
简介
肺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吸烟人群。
本文将对一位患有肺癌的病例
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等方面。
病史
患者为一名男性,60岁,长期吸烟史超过30年。
近期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常感到乏力,食欲减退。
就诊时主要抱怨呼吸困难严重,全身乏力。
临床表现
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气促明显,体温正常,心率增快,胸部透听呼吸音
减弱,右下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诊断过程
1.根据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怀疑可能患有肺癌。
进行相关检查,
如胸部CT、纵隔CT、肺功能检查、血液检查等。
2.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右肺下叶出现肿块,且转移
至纵隔淋巴结,同时检查血液标志物显示肺癌相关标志物升高,最终确诊为晚期肺癌。
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为晚期肺癌,手术治疗已不适用,考虑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包括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放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控制肿瘤生长,化疗则可减轻肿瘤负荷,靶向治疗可针对肿瘤的具体靶点进行干预。
预后
晚期肺癌患者预后较差,治疗主要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
治疗的进行,密切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都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肺癌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肿瘤,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患者要保持规律的体检,避免吸烟和其他致癌因素,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以上是对一位患有肺癌的病例进行的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也提醒大家重视自身健康,预防肺癌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肺癌的伴随症状
肺性肥大性骨性关节病:多见于腺癌。表现为大关节疼痛、 杵状指、趾。 类癌综合征:多见于小细胞肺癌。表现为腹痛腹泻、面部 潮红、支气管痉挛等。 男性乳房发育:多见于小细胞肺癌。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的 乳腺发育。
肺癌的TNM分期
TNM系统 T→肿瘤原发灶 N→区域淋巴结 M→远处转移 TNM分级体系特点 TNM分期系统独立地基于疾病解剖学程度 其他如临床症状或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因素不包括在内
Frank C et al, The new lung cancer staging system, Chest, 2009,136:260-271
IASLC 淋巴结图谱 (2)
主动脉淋巴结 AP区 5 主动脉下 6 主动脉旁(主动脉升部或横膈膜) 纵膈淋巴结下 嵴下区 7 嵴下 下部 8 食管周围(龙骨下) 9 肺韧带
(一)肺癌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症:为Ⅰ、Ⅱ期及部分Ⅲa期(T3N1M0)NSCLC。 对SCLC己打破了以往认为不适于手术治疗的观点,Ⅰ期 SCLC先行手术切除已得到国内外共识,Ⅱ期SCLC术前化疗 的观点有所不同,仍于研究中,而对期别较晚的Ⅲ期SCLC 应以化疗为主、为先,如化疗成功,病员年龄较轻、全身 情况良好,可继以手术治疗。 2、手术术式:以肺叶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为首选术 式。其他术式包括全肺切除术、肺局部切除术、扩大性肺 切除术、气管支气管或/血管成型肺切除术。肺癌的手原 则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 3、手术禁忌症:①胸外淋巴结(锁骨上、腋下)转移。② 远处转移,如脑、骨、肝等器官转移。③广泛肺门、纵隔 淋巴结转移。④胸膜转移,癌肿侵入胸壁和肋骨,虽然可 以与病肺一并切除,但疗效不佳,肺切除术应慎重考虑。 ⑤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情况差的病人。
(二)外侵与转移症状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为肺癌直接侵犯或上纵隔淋巴结转 移压迫上腔静脉所致。 贺纳综合症:为肺癌或转移淋巴结累及第7颈椎至第1胸椎 外侧旁的交感神经所致。 潘冠综合征:多见于Pancost’s瘤,是肿瘤侵犯破坏第1、 2肋骨和臂丛神经,引起上肢疼痛。 其他:如声嘶、脑转移症状、骨转移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 等。
肺癌治疗方案设计
非小细胞肺癌 Ⅰ,Ⅱ, Ⅲa N0N1期: 手术为主 Ⅲa N2期: 新辅助化疗 含铂类的化疗方案 体重减轻<5% Ⅲb期: 放化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手术 Ⅳ期: 对症处理 小细胞肺癌 局限期: 化--手术/放疗--化 广泛期: 化疗为主
肺癌
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TNM分期
肺癌及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肺癌的临床表现
(一)局部与全身症状
咳嗽:最常见症状,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大多有阵发性 干咳,仅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痰。 咯血:癌组织血管丰富—通常为痰中带血,血丝痰或少量 咳血;大量咳血很少见。 胸闷胸痛:多为轻度钝痛;侵犯胸膜时常为尖锐胸痛;侵 及肋骨时多为固定压痛。 气促:多为肺癌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所致。 发热:多为肺癌合并感染,特点是反复难治性。也可由癌 性毒素或骨髓转移引起,此时多为低热。 全身症状:如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晚期出现的恶病质。
Frank C et al, The new lung cancer staging system, Chest, 2009,136:260-271
IASLC 淋巴结图谱 (3)
N1淋巴结 门/叶间区 10 门 11 叶间
周围区
12 叶 13 分节 14 分节下
Frank C et al, The new lung cancer staging system, Chest, 2009,136:260-271
T3
T4
区域淋巴结 (N)
N0 N1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周围淋巴结及肺内淋 巴结,包括直接蔓延累及 转移至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转移至对侧纵膈淋巴结、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 斜角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N2 N3
IASLC 淋巴结图谱 (1)
锁骨上区域 1 低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 纵膈部上 上区 2R 气管旁(右) 2L 气管旁(左) 3a 血管周围 3p 气管后 4R 气管旁下(右) 4L 气管旁下(左)
肺癌及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肺癌的治疗需依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影像学检查、病理类 型和临床分期而做出全面考虑,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治。 治疗前精确的临床分期对肺癌治疗意义重大。 肺癌治疗方法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治疗,前者包括目前已 被广泛采用的化学治疗(化疗),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和放射 治疗(放疗),作用局限。 NSCLC多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SCLC多采取以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远处转移 (M)
M0 M1a M1b 无远处转移 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对侧一个肺叶,或肿瘤伴有胸 膜结节或恶性胸膜播散 远处转移
NSCLC的分期与TNM
分期 Ia Ib IIa T T1a,b T2a T1a,b T2a T2b T2b T3 T1-3 T3 T4 T4 T1-4 T任意 N N0 N0 N1 N1 N0 N1 N0 N2 N1 N0,1 N2 N3 N任意 M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a.b 患者比例(%) 15 13 2 4 4 2 14 20 6 2 1 3 14
(三)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可分为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新 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局部化疗和增敏的化疗。肺癌的化 学药物治疗也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二类。 1、小细胞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特点:对化疗高度敏感,有可能用化疗治愈。 标准化疗方案: ⑴ CAV方案(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R,长春新碱VCR); ⑵ EP方案(鬼臼乙叉甙VP-16,顺铂DDP); ⑶ IP方案(伊立替康Iriotecan,顺铂DDP)。
2、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特点:对化疗的敏感性不高。 对化疗的共识:早期可用辅助化疗,局部晚期采用新辅助 化疗,晚期宜用姑息化疗。 化疗方案及周期:含铂类的第三代化疗药物的两药方案为 标准方案,化疗周期为4-6周期,首个化疗方案治疗失败 后可考虑采用二、三线方案药物化疗。
3、第三代化疗新药:近年来,经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已证明第三代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毒药物与铂联合其 疗效优于第二代药物与铂联合,且毒副作用较低。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三代新药包括:泰素(紫杉醇、 Paclitaxel)、泰索帝(Docetaxel)、诺维本 (Vinorelbine)、健择(Gemcitabine)和开普拓(伊立 替康、Irinotecan)。
(四) 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 胞肺癌是近年发展最快,最具潜力和在国际上广泛受到重 视的亮点。 现已在临床应用及或正在进行临床Ⅳ试验的分子靶向 药物有:易瑞沙(Iressa、Gefitinib )、特罗凯 (Erlotinib、Tarceva )、恩度(Endostar)等。 Iressa: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近年来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IIb IIIa
IIIb IV
Frank C et al, The new lung cancer staging system, Chest, 2009,136:260-271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
局限期:局限在一侧胸腔,包括有锁骨上或前斜角肌淋 巴结转移,再按TNM分期进行临床分期。 广泛期:病变超过局限期范围。
肿瘤原发灶 (T)
T0 T1 T2 无原发肿瘤 ≤3cm,被肺或脏层胸膜包绕,未累及叶支气管近端以上位置 T1a ≤2cm T1b >2cm但≤ 3cm >3cm但≤7cm或肿瘤具有以下任一项:侵犯脏层胸膜,累及主 支气管、距隆突≥2cm,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蔓延至肺门但未累 及全肺 T2a >3cm但≤5cm T2b >5cm但≤7cm >7cm,或直接侵犯胸壁/膈/膈神经/纵膈胸膜/壁层心包,或肿 瘤位于主支气管、距隆突≤2cm,或全肺肺不张/阻塞性肺炎, 或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同一肺叶 任何大小肿瘤侵犯至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或 隆突,或分开的肿瘤结节位于同侧不同肺叶
(二)肺癌的放射治疗
★主要治疗对象为Ⅲ期肺癌和缓解Ⅳ期病员的症状,包括骨、
脑转移等减症治疗,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作用。 1、根治性放射治疗:以达到消灭原发性肺癌病灶及其区域 转移淋巴结、使患者恢复健康为目的的放射治疗。主要针 对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放射治疗。 2007年版《中国肺癌临床指南》:“在一些早期肺癌,因 高龄或内科原因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病例,放射治疗可 作为一种根治性手段。不宜或不愿手术治疗的Ⅰ期肺癌, 推荐单行的放射治疗。” 2、姑息性放射治疗:是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痛苦、改善 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有上腔静脉压迫 综合征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 3、综合性放射治疗:分为术前放疗、术中放疗和术后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