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改造王读后感

合集下载

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

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

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在电视节目《全能住宅改造王》中,每一集都为观众带来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住宅改造成果。

这些改造师们似乎拥有魔法般的能力,能够将陈旧破败的房屋变身为豪华精致的住宅。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对于住宅改造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改造师们的努力和创意产生了敬佩之情。

这个节目中,每一个改造项目都是独特的,从一开始的设计理念到最终的改造成果展示,每个环节都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改造师们不仅要考虑到住宅的实用性和舒适度,还要打造出与屋主个性相契合的风格和氛围,这样才能真正让居住者感到宜居和愉悦。

我印象深刻的一集是关于一处破旧的小木屋改造的。

这个小木屋被时间侵蚀得几乎无法再居住,然而改造师们却将其变成了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家庭住宅。

他们在保留原始木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内外部改造。

不仅增加了房屋的采光和通风,还在设计上加入了许多创意元素,如天窗和嵌入式收纳空间等。

最终,这个改造后的小木屋焕然一新,不仅实用性大大提升,而且充满了艺术气息。

通过观看《全能住宅改造王》,我也认识到了一个成功的住宅改造项目背后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团队合作。

改造师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设计和施工能力,还需要与居住者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打造出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

此外,除了创新性的设计和施工,节目中的改造师们还注重使用环保和可持续的材料。

他们尽可能地利用回收利用的物品,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这种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住宅改造领域中非常值得倡导和推广。

总的来说,观看《全能住宅改造王》给了我很多关于住宅改造的启示。

这个节目让我明白了住宅改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了解到它不仅是一种物质层面的改变,更是一种艺术和生活方式的展现。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节目,我看到了改造师们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创造力,为人们创造出了一个既实用又美好的居住环境。

总之,观看《全能住宅改造王》让我对住宅改造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爆改文案读后感

爆改文案读后感

爆改文案读后感刚翻开书的时候,我还寻思着,文案不就是写几个字儿,把东西夸一夸嘛。

可这书啊,就像个大锤子,一下子把我这幼稚的想法给敲得粉碎。

原来文案可不仅仅是堆砌华丽的辞藻,那里面的门道多得就像迷宫一样。

书里讲的那些爆改的技巧,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同样是描述一个产品,普通的文案就像个没睡醒的人在说话,干巴巴的,而经过爆改后的文案呢,就像是个充满活力的推销员,在你耳边滔滔不绝,而且每句话都能说到你的心坎儿里。

就像它把那些平淡无奇的描述,变成了一个个充满吸引力的小钩子,勾着你的好奇心,让你忍不住想要继续看下去。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例子是关于美食文案的。

原本就是简单说这个食物好吃,但是爆改之后啊,那文字就像魔法一样,让你读着读着就仿佛能闻到食物的香气,能看到食物在盘子里冒着热气的样子,甚至能感觉到味蕾在舌尖上欢快地跳动。

我当时就在想,这哪是在写文案啊,这简直是在给食物画一幅超级诱人的画像,而且这幅画还自带香味呢。

而且啊,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文案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就像我们为什么会被某些文案吸引,其实是因为它巧妙地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或者需求。

这就好比是一场心理战,好的文案作者就像是个心理大师,精准地把握着读者的心思。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那种只给你看一些高高在上的理论的书。

它有好多实际的案例,就像一个一个小宝藏,每一个都能让你琢磨半天。

有时候看着看着,我就会忍不住感叹:“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然后就赶紧拿个小本子把这些点子记下来,感觉自己像是捡到了宝贝一样。

读完这本书,我就觉得自己看周围的广告文案都不一样了。

以前看就是看个热闹,现在看就像是个侦探在找线索,看这个文案用了哪些爆改的技巧,有没有成功地吸引我。

而且啊,我自己也蠢蠢欲动,想要动手试试这些技巧,看看能不能把我那些平淡如水的文字也变得像书中的文案一样闪闪发光。

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

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

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全能住宅改造王》,每一集都是一部建筑安全教育、每一集都是一出都市温情故事书、每一集都是一本建筑设计参考书,很多集里面不乏有载满日本100年来不同百姓角色的生活历史历程……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全能住宅改造日本综艺王观后感,仅供参考!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看这个节目很偶然,我没有固定可以看电视的时间,有时要抱着文文睡觉,无法做任何事情,电视节目又不一定好看。

文文小的时候睡觉时间多,我还可以上下网,看一些育儿网站,可以去淘宝买些宝宝用品衣物。

现在睡的时间很少,也很短,我上网的时间就不多了,连网购都显得不那么充裕。

前几个月买了一台硬盘播放器,我觉得应该叫网络播放器吧。

其实用途就是一台像DVD机那样操作,用于点播网络资源视频节目的机器,可以单手用遥控操作,比用电脑方便。

零碎时间就可以用这个来点播节目。

不知怎么的就找到了《全能住宅改造王》。

一看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

因为里面的改造专家,把那些像垃圾房一样的屋子,改造成或舒适安逸或奢华恬静的住宅。

其中还有很多是店铺的改造。

看这个节目无论在公在私都很有收益。

看这个节目常常让人感动流泪。

记得有一集是一个女建筑师帮一位80岁的老奶奶重新找到人生的乐趣:老奶奶以前是一家饭团店老版,前店后居,现退休多年独居,店铺与老居都破旧不堪生活不便。

专家把饭团店装修得精致而舒服,工作简单方便,店后的居所也别致整齐。

专家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彩色波珠点餐记录装置,非常有趣实用……诸多贴心的设计与制造让老奶奶感动得哭了起来,或许是触动,或许羡慕老奶奶那间别致的店铺居所,羡慕她那新的人生也是我所喜欢的,反正我也跟着他们流泪。

还记得有一集,另一位专家为一对80多岁夫妇,改造经营了半个世纪的漫画租赁店铺,也是前店后居,原来店铺由于书籍的增加已经堆放得没有任何喘息的空间,店后的居所也陈旧凌乱让人住得厌烦。

改造后,整齐舒适的租书店,老奶奶精巧实用的工作台、建筑师特意发明的电钻装订台,店后那窄小的居所变成能容纳很多子孙的拜访和就餐的地方,开阔明朗,还有能让两老坐着和邻居聊天的小阳台……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让人充满生活的乐趣……这样漫画店的工作,既是服务又是生活享受,这样的居所,既是简朴又充满温情。

《全能改造王观后感》

《全能改造王观后感》

《全能改造王观后感》
看完这段视频,我对这位日本的室内设计师很是钦佩,仅仅8平方米的空间,它能够将室井家紧张的住宿问题完美的解决掉,这绝对是令人钦佩的。

这样完美的设计方案,更加显现了这位设计师的才能和丰富的经验,再回想一下,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设计。

钦佩之余,我想说一下自己看完该视频的感受。

我觉得,作为室内设计师,我们必须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综合客户与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当然,完美的设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将双方的想法加以结合,我们还要根据房子的空间结构,尽可能的将房子的一切加以利用。

设计师的责任是伟大的,就像老师说的有一个学长把设计师比作医生,想想也是,医生工作对象是病人,设计师工作对象是房子,医生的责任是担负着病人的生命安危,设计师的责任是担负着客户今后的生活,想想也是,客户拿出自己很多的财力来吧装饰房子的责任交给我们,这是一种多么大的信任,作为设计师,我们又怎么能够让客户失望,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不应该只站在设计师的一方考虑,更多的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如果我们把客户的房子当做自己的房子去设计,我想设计出的效果会更加理想。

我们不能只为自己或者公司的利益而损害了客户的利益,这样的目光是狭隘的,只有全方位的考虑,才会达到双赢,个人、公司、客户的利益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个人、公司今后的发展才会拥有无限广阔的空间。

梦想改造家读后感

梦想改造家读后感

梦想改造家读后感每次看到那些委托人,带着他们或奇葩或心酸的住房故事登场,我就特别能感同身受。

有的房子小得转身都困难,有的老房子破得感觉一阵风就能吹倒,还有那些特殊需求的家庭,像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有好多孩子的大家庭,他们的住房问题就像一团乱麻。

这时候设计师们就闪亮登场啦,那简直就是超级英雄啊。

这些设计师可不得了,脑子里全是奇思妙想。

他们一会儿拿着尺子量这量那,一会儿又在本子上画着各种草图,感觉他们眼睛里能看到房子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就比如说有一期把那种特别窄小的弄堂房子改造成了立体的空间,楼梯能变形,家具能多功能使用,床能从墙上翻下来,我当时就想,这设计师的脑子是什么构造啊,咋这么聪明呢?而且他们还特别细心,考虑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

老人喜欢晒太阳,就给设计个阳光充足的小角落;孩子喜欢玩闹,就打造出一个充满童趣又安全的小天地。

不过呢,这节目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造之旅。

有时候设计师的想法太超前了,委托人一开始都有点懵,感觉像是被带到了外太空。

我就记得有个房子被改造成那种特别现代艺术风格的,委托人开始都有点接受不了,毕竟和他们之前的生活环境相差太大了。

但是当设计师耐心地解释每个设计的用途和好处后,慢慢地大家就看到了这个房子的好。

这就像给人吃了一颗先苦后甜的糖,开始觉得怪,后来就越品越甜。

看这个节目,我还学到了好多关于装修和空间利用的小知识呢。

原来家里的一些角落可以这么巧妙地利用起来,原本觉得只能扔的旧东西也能变废为宝。

而且它让我对家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家不仅仅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一个能满足一家人生活需求,充满爱和温暖的小世界。

这个节目就像是一个造梦工厂,把人们对家的梦想一点点地变成现实,让每一个平凡的家庭都能住进梦想中的房子,真的是超级棒!。

《改造》读后感

《改造》读后感

《改造》读后感《改造》读后感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改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改造》读后感1《改造》中塑造了一个地主的“傻儿子”——王有德的形象,并且在故事中讲王有德是怎样被干部范老梗、卖馃子的李老成等人逐渐“改造”成一个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的。

王有徳本身没有地主剥削的意识。

他的存在到像单单作为传家接代的象征。

他不用思考,不用学习,只需要平平安安地活下去,他的所有需求都会被他的母亲、他的家庭满足。

村里被地主压迫的劳动人民,对王有徳应该也是善意的。

他们把王有徳当作村子里最大的一个笑话。

对于王有徳地主行径的揭发:求施舍个馍,王有徳抢了大半,韭菜比麦子好,因为韭菜做饺子馅,麦子做饺子皮,拿高粱引鸽子等。

这些都像是智商不足但衣食足的小孩子闹出的笑话。

这就是说秦兆阳在塑造这些人物的时候注重的是村子里的善与美。

反而对于真正刻薄剥削的王有徳叔叔、老娘之类的人物着墨不多。

小说注重突出农村人民互帮互助的美好,对于像“王有徳”这样的地主和广大劳苦人民充满人文主义关怀。

范老成夫妻打打闹闹的生活趣味,王有徳做的糗事。

弱化阶级斗争的棱角,营造轻松喜乐的氛围。

后来王有徳处境变得很糟糕,还有村民干部范老梗的彻夜谈心,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曾经被地主剥削的村民们也在帮助这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小孩子的歌谣、村民善意的嘲笑,希望能够唤起王有徳的自尊心。

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虽然让人感觉有点过分美好,但是作品总体充满的人性温情让人感到温暖。

《改造》读后感2现在的右派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爱美国没商量,动不动就是“今夜我是美国人”,投怀送抱,不管你要不要我,反正枪打不走,弹打不飞,我和你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

而左派动不动就是重新当老大的强国梦,“中国模式”独步天下呼之欲出,其实都是春秋大梦。

一个健康的民族,总要有勇气面对历史,对外国,对中国都一样。

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共5篇)

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共5篇)

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共5篇)第一篇: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全能住宅改造王》观后感住宅改造,顾名思义就是对住宅不适用的地方进行改动或重新建造,这其中室内设计占主导地位。

看了《全能住宅改造王——上下共十坪的家》之后,对于改造前委托者窘迫的生活现状感到忧虑,而改造之后,更是对设计师巧妙地设计手法及缜密的女性思维感到敬佩!佐藤家的住宅一二层面积加起来共10坪,也就是34㎡左右,每层只有十几平米,这对于三口之家的舒适度来讲是很低的,更何况还有一个不断长大的小孩。

如图是佐藤家改造前的平面图,一层是客厅和浴室,二层是卧室。

一二层通过一个狭小的楼梯连接。

小巧的家有着一个小巧的玄关,玄关进去却被墙挡住,因为墙的另一边是厨房,所以只能从玄关处右转进入狭小的客厅,客厅四周摆满了各种生活和家居用品由于摆放不合理,导致位于墙边的储物柜门被堵住,进而使得整个空间更加拥挤。

而要去到住宅的另一个重要生活空间则需要穿过客厅,走到房间的最里面才能抵达通往二楼的卧室。

二层与一层一样有着空间狭小物品无处摆放的困扰。

在卧室的另一边有一个狭窄的抬高的阳台,阳台再往外是一层的部分坡屋顶。

设计师对整栋住宅进行了改造,将房屋拆掉只剩下承重的柱子及部分楼板。

对于这位“界限的自由主义者”,这栋小住宅已经不需要界限了,也“完全扬弃‘房间’这种把屋子隔间的概念”,改变居住者的生活形式。

首先将空间流线简化,把楼梯位置改放在住宅入口玄关的正前方,房间有足够长度容纳一个直跑楼梯,这样也将一层的功能房间隔断,对空间进行限定,并在楼梯踏步下方做了储存功能的抽屉,拓展了储存空间。

同时,设计师将功能房间进行均等布置,保留一楼的浴室,将原本在一楼的厨房及客厅放在了二楼,将原本在二楼的卧室放在了一楼,这样一层大空间的卧室及与其紧密联系的小空间浴室同二层大空间的客餐厅及开放的小空间厨房形成了面积上的平衡。

之所以将大空间的卧室与客厅进行对换,是考虑到二层有着充足的日照,而一层则相对阴暗,设计师“想在最舒适的地方设置客厅和厨房”,因为这是日常活动最多的地方。

改造大师作文五百字

改造大师作文五百字

改造大师作文五百字
改造大师。

你知道吗,城里有个超级厉害的改造大师。

他那小工作室,别
看地方不大,里头可真是五花八门,啥工具都有,走进去就是一股
子金属和油漆混合的味道,有点冲鼻却也让人兴奋。

这大师,眼睛特别毒。

你给他一个破铜烂铁,他都能琢磨出点
新花样来。

每次看他拿起那些旧玩意儿,总觉得他眼睛都在放光,
好像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宝贝。

他的作品?哎呀,那叫一个绝!自行车?他能给你改成个书架。

旧电视?直接变身为播放器,还能放歌呢!真是想都不敢想,这脑
洞也太大了。

看他干活儿简直是一种享受。

那手法,真是快、准、狠!就像
看高手在弹奏一首无声的曲子,每个动作都那么有节奏感。

不过话说回来,这大师可不是那种满足于现状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全能改造王有感
一个十坪大小的空间能被改造成一个具有强大收纳功能,并且不失时尚感,同时融合了自然气息的全新面貌,日本的设计师总是能用他们惊人的创造力给我们带来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因为没能和大家一起看视频,我自己在网上看了两期的节目,12月30日和12月26日。

让我感触较深的是12月26日那期。

在节目里,埜林家位于京都府京都市,是位于铁路旁五连栋最中间的一家,已经有80年的“高龄”了,具有显著的町式风格。

虽然承担着支撑五连栋的作用,但是这座房子却是实实在在的危房,从房屋的骨架,格局和生活方式的安排都暴露出很严重的问题,给这家人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危险威胁并且很不方便。

他们想接外婆一起住,但是这样破陋的房子实在不允许他们梦想的实现。

设计师坂田基祯在京町家土生土长,他熟悉这种町家式的建筑,他认为这种风格的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不隔绝大自然,和现代建筑有很大区别,也是一个最大的优点。

但是他的改造不仅仅局限在这点。

他最令人赞叹的地方是在埜林家无法改变房屋骨架结构的情况,把劣势都转变成了优势,比如充分利用了距离地面有半米的地基下的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具有超强收纳功能的空间,通过滑道和空间转换的思维方向,物品各就其位,各尽所用,整整齐齐,既避免的空间因过多杂物而显得凌乱,又妥善安置了物品,同时一个空间多种生活方式,实在令人佩服。

还有一点令人佩服之处,就是设计师帮助埜林家实现了接外婆来住的梦想后,还帮他们预想到了未来的生活,让他们能更方便地照顾外婆今后的生活,这种预见性的设计中国设计师似乎还比较缺乏。

日本的民居与中国有很大不同,设计的风格和理念当然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一些先进的理念仍是值得中国设计师学习和借鉴的。

日本人注重装修实用,不浪费每寸空间,善于处理很多细节。

日本的民居一般面积不大,因此他们十分重视房屋空间的收纳能力,同时在力求简约的情况下又不失时尚感,达到力与美的结合。

同时他们十分注重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利用自然光能、风能和热能,这样不仅减少了能耗,还可以与大自然融合一起,让人充分体会生命的美好。

国内也有类似的家装节目,我看过一些,最大的感触是我们的设计师,大多执行现在所谓流行的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讲究浪漫和情调,实用上可能不及《全能改造王》。

我是个实用主义者,因此我对国内的这种家装观念颇有微词。

也许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一词渐渐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环境的品位,除了改装自己之外,也希望生活的住所可以显示出自己的品味和地位。

于是有的开始模仿国外的各种家居风格,比如欧式田园,美式田园,地中海,希腊风情等等,而有的人把目光转向了重视中式家居,但其中可能还会掺杂着封建
残留,认为富丽堂皇才是地位的象征。

以上种种,无论何种风格,目前的现状似乎是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装修,不仅产生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包括材料的和空间的,而且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

并且这些装修常常只是一时的流行,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该下岗了。

并且我们的房屋基础构造都是钢筋水泥,改造一次不太容易,改造出来的又真正是自己想要的吗?
我认为日本的设计师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用严谨的思维充分考虑了各种细节,从建筑整体到最细微的角落,居民在其中生活的情形和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从大处出发,引导住在里面的人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还原生命本真。

虽然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已经越来越多,但是真正具有高水平的屈指可数,不过可喜的是,渐渐出现一些富有个性的设计师,他们在建筑上有较高的造诣,同时在室内设计上也有着自己十分独特的见解,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如高文安、洪约瑟、何周礼、何宗宪、梁景华、梁志天、关玉良、程允贤、廖兴裕等。

其中梁志天是我最敬仰的一位室内设计师,梁志天(Steve Leung),香港十大顶尖设计师之一,香港香岛道、布力经、寿臣山村道不少豪宅的室内设计,华置主席刘銮雄、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办公室及居所设计,都由Steve一手完成,并赢得同行一致好评。

其设计独特之处,在于能够揉和建筑及室内设计两大学问,对空间的运用及美感营造相当敏锐。

“进入屋内,我首先想到空间,而非颜色。

颜色清淡不是问题,因为生气来自屋中的人。

家,最重要的感觉是优悠和无拘无束。

”因此,他的设计总是简单素净,却没有冷清的感觉,家居设计总是以实用为本,配合个人需要。

他说现代人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而活,因此他的设计总是追求的是实用简约的生活方式。

我想,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实在太快,都希望回到家中可以喘息,一种简约实用的生活方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过时的吧。

不过,我在想日本人的家中追强大的收纳能力,家里好像机关重重,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反而是一种麻烦呢?呵呵。

如果以后有机会去那里生活一段时间,这样就清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