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42.1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

合集下载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教学设计使用人教版教材,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该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

教学安排1课时。

2、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目题中,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1、学习者是高二普通中学的学生。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3、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趣味导入通过上学期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坛经》中的一则哲理小故事。

高中政治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精品教案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精品教案 新人教必修4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六课时)◇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_新人教必修4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_新人教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六课时)◇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高中政治 2.1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学案

高中政治 2.1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学案

2.1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目标: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

2、能够引援经典作家的言论,培养我们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学会分析思维与存在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4、明确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基础梳理: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关系问题。

注意:A、“思维”和“”相搭配,“意识”和“”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在实践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与的关系。

理解:①存在(物质、客观):客观存在的事物。

②思维(意识、主观):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目标等。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A.商品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计划方案D.小王在球场打篮球E.澳门回归祖国F.三个代表思想2、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的问题;二是的问题,即的问题。

(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就是唯心主义。

(3)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依据。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决定着它们对的回答。

〔预习自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C.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是指()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3、下列说法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④物是观念的集合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政治必修四人教新课标版1.2.1哲学的基本问题精品教案

政治必修四人教新课标版1.2.1哲学的基本问题精品教案
答案:A
解析:凡承认存在决定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凡承认思维决定存在的,属于唯心主义,故选A。B、C、D三项都从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图示法理解:
◇课堂练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选C。其余选项错误。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两个方面。其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课堂练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这些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3)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知识点整合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5:2.1 哲学的基本问题优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5:2.1 哲学的基本问题优质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题
2.1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型授新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其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会判断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对世界的不同认识会形成不同的哲学,各种哲学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材料:肖子良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

思考:形神之辩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漫画:是先有地球呢?还是先有我的意识?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练习:区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材料一:庄周梦蝶
思考:到底是庄子梦蝶?还是蝶梦庄子?
材料二:惠庄之辩
思考:我们能够认识世界中的事物吗?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无数次的努力总是无法取得成功,人的命运是否真的先天注定,后天无论主观上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1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1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⑴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⑵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⑶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法指导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知识链接误区: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哲学是坚持可知论,主张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有些事物现在不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会被认识。

唯心主义哲学不一定全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说,它们不一定都是不可知论者。

例如黑格尔,他主张“绝对观念”是第一性的,客观存在是第二性的,但他不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而是认为,尽管现实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但思维是能够认识那一开始就已经是思维内容的内容了。

就是说,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他是主张可知论的。

只有那些不可知论者才根本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种哲学认为要正确认识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

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代表有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他们哲学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

就是唯心主义。

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这些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激荡澎湃,奔流不息。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宇宙和生命有着不同的阐释。

在中国古代:先秦时的天道观,郑国政治家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春秋末年的孔子肯定天命,但同时少言天道,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

”;汉代哲学家提出了关于宇宙生成的见解。

《淮南子》认为“道始于虚,虚生宇宙,宇宙生气,气分成天地”;隋唐时期的天人关系。

柳宗元、刘禹锡继续了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