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作业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

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

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1、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2、简述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什么是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它有什么特点?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社会经济统计和职能有那些?6、统计活动过程阶段及各阶段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总体与总体单位?8、什么是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的种类。

9、什么是变量和变量值?变量的种类。

什么是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如何判断?10、什么是统计指标?指标有哪些特点?指标有那些主要分类?(简述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11、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为什么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更重要?(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B、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C、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整理方法、调查方法、分析方法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C、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和 96分,则成绩是()。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4、要了解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的工资情况时,则总体是()。

A、20个工业企业B、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20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5、标志是说明()。

A、总体单位特征的B、总体特征的C、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D、单位值的特征的名称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为了了解某市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对该市所有高等学校进行调查,其中某一高等学校有学生5285人,教师950人,该校最大系有师生780,其中教师120人,正、副教授36人,占教师总数的19.3%,上述数值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1).doc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1).doc

宁大专科《统计学原理》作业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C )。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B、社会经济现象个体C、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2、统计研究在( B )阶段的方法属于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3、、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生产设备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所有生产设备4、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

A、工人年龄B、工人工资C、工人性别D、工人体重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企业数B、职工人数C、利润额D、设备台数6、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工人就是( A )。

A、总体单位B、数量标志C、指标D、报告单位7、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5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指标B、变量C、变量值D、标志8、变异的涵义是( A )。

A、统计中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9、销售额和库存额两指标( D )。

A、均为时点指标B、均为时期指标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B )。

A、机器台数B、产量C、企业数D、库存额11、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 B )。

A、具有可加性B、不具有可加性C、可加或可减D、以上都不对12、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5%,实际提高8%,则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86%B、102.86%C、60%D、160%13、某市2004年重工业增加值为轻工业增加值的85%,该指标是( C )。

A、比较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相对指标二、简答题1、什么是总体和单位,举例说明。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一、判断题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 )。

3、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4、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5、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 )6、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7、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9、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C 、采用的基期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0111p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001pq p q 中,001p qp q ∑∑-表示 ( B )。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一、判断题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C 、采用的基期不同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0111p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001p qp q 中,001p qp q ∑∑-表示 ( B )。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D 、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D )。

统计学练习题(含作业及非官方答案)(1)

统计学练习题(含作业及非官方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参数)A.参数B.总体C.样本D.统计量2.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数值型变量3.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数值型变量4.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A.参数B.统计量C.变量D.变量值5.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整群抽样)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6.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分层抽样)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7.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68%)A.68%B.95%C.99%D.100%8.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大约有(95%)A.68%B.95%C.99%D.100%9.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10.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离散系数)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11.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的值(等于0)A.等于0B.大于0C.小于0D.等于112.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尖峰分布)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13.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赞成)A.赞成B.69C.中立D.221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未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那么该班考试分数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64.5和78.5)A.64.5和78.5B.67.5和71.5C.64.5和71.5D.64.5和67.515.某行业中随机抽取10家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是: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7.95)A.28.46B.30.20C.27.95D.28.1216.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8)A.80B.0.02C.4D.8 方差:1)(122--=∑=nxxsnii;离散系数:xsvs=17.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均值为(µ)A.µB.XC.2σ D.n2σ18.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n2σ)A.µB.XC.2σ D.n2σ19.假设总体服从均匀分布,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6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正态分布)A.服从非正态分布B.近似正态分布C.服从均匀分布D.服从2χ分布20.总体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此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误差分别为(50,1)A.50,8B.50,1C.50,4D.8,821.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正态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2.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t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3.根据两个匹配的小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使用的分布是(t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4.估计两个总体方差比的置信区间时,使用的分布是(F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5.一种零件的标准长度5cm,要检验某天生产的零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H0:µ=5,H1: µ≠5)A.H0:µ=5,H1: µ≠5B.H0:µ≠5,H1: µ=5C.H0:µ≤5,H1: µ≥5D.H0:µ≥5,H1: µ≤526.一项研究表明,中学生中吸烟的比例高达30%,为检验这一说法是否属实,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H0:π=30%,H1:π≠30%)A.H0:µ=30%,H1: µ≠30%B.H0:π=30%,H1:π≠30%C.H0:π≥30%,H1:π≤30%D. H0:π≤30%,H1:π≥30%27.列联分析是利用列联表来研究(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A.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B.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C.一个分类变量和一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D.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分布28.设R 为列联表的行数,C 为列联表的列数,则2χ分布的自由度为((R-1)×(C-1))A.RB.CC.R×CD.(R-1)×(C-1) 29.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A.各总体是否存在方差B.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C.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30.组间误差是衡量不同水平下各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既包括随机误差,又包括系统误差)A.只包括随机误差B.只包括系统误差C.既包括随机误差,又包括系统误差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31.组内误差是衡量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只包括随机误差)A.只包括随机误差B.只包括系统误差C.既包括随机误差,又包括系统误差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32.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指只涉及(一个分类型自变量)A.一个分类型自变量B.一个数值型自变量C.两个分类型自变量D.两个数值型因变量33.双因素方差分析涉及(两个分类型自变量)A.两个分类型自变量B.两个数值型自变量C.两个分类型因变量D.两个数值型因变量34.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一个样本中各观测值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组内平方和) A.组间平方和 B.组内平方和 C.总平方和 D.水平项平方和 35.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各个样本均值之间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组间平方和) A.误差项平方和 B.组内平方和 C.组间平方和 D.总平方和 36.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一个变量,各观测点落在一条直线上,称为两个变量之间为(完全相关关系)A.完全相关关系B.正线性相关关系C.非线性相关关系D.负线性相关关系37.如果相关系数r =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A.相关程度很低B.不存在任何关系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38.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iβ的实际意义是(当x变量1个单位时,y 增加的总数量)A.当x=0时,y 的平均变动数量B.当x 变动1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数量C.当x 变动1个单位时,y 增加的总数量D.当y 变动1个单位时,x 的平均变动数量39.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拟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回归系数75.11-=β表示(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A.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B.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C.产品成本每变动1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D.时间每减少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40.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是(判定系数)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判定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 41.各实际观测值(yi )与回归值(i yˆ)的离差平方和称为(残差平方和)A.总变差平方和B.残差平方和C.回归平方和D.判定系数 42.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称为(判定系数)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判定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 43.若两个变量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则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的取值范围是([0,1])A.[0,1]B.[-1,0]C.[-1,1]D.小于0的任意数 44.若变量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r =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判定系数R2=0)A.判定系数R2=1B.判定系数R2=0C.回归系数1ˆ1=βD.估计标准误差se =045.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k k i x x y βββˆˆˆˆ110+++=Λ中,回归系数i βˆ表示(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自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平均变动额为i βˆ)A.自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平均变动额为i βˆB.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自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平均变动额为i βˆC.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自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变动总额为i βˆD.因变量y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xi 的变动总额为i βˆ46.设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k k i x x y βββˆˆˆˆ110+++=Λ中,若自变量xi 的回归系数i βˆ的取值接近0,这表明(自变量xi 对因变量y 的影响不显著)A.因变量y 对自变量xi 的影响不显著B.因变量y 对自变量xi 的影响显著C.自变量xi 对因变量y 的影响不显著D.自变量xi 对因变量y 的影响显著47.指数平滑法适合于预测(平稳序列)A.平稳序列B.非平稳序列C.有趋势成分的序列D.有季节成分的序列48.移动平均法适合于预测(平稳序列)A.平稳序列B.非平稳序列C.有趋势成分的序列D.有季节成分的序列49.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为t b b Y 10ˆ+=,若1b 为负数,表明该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水平趋势D.随机波动 50.对某一时间序列拟合的直线趋势方程为x b b Y t 10ˆ+=,如果b1的值等于0,则表明该序列(没有趋势)A.没有趋势B.有上升趋势C.有下降趋势 D ,有非线性趋势二、简答题1.简要区别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答: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方法。

大学《统计学》课后作业及答案

大学《统计学》课后作业及答案

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贯穿于统计学的始终。

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用统计来认识事物的步骤是:研究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推断—>结论。

这里,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计划,抽样调查是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推断是分析资料的过程。

显然统计的主要功能是推断,而推断的方法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因为是用部分资料来推断总体。

增加定义: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1nferential Statistics)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

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搜集到的是总体数据(如普查数据),则经过描述统计之后就可以达到认识总体数量规律性的目的了;如果所获得的只是研究总体的一部分数据(样本数据),要找到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则必须应用概率论的理论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

统计学期末大作业题目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大作业题目及答案

统计学实践作业参数估计练习题1. 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学生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单位:小时),得到的数据见表。

求该校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分别为90%、95%和99%。

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6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6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6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 2.2.某机器生产的袋茶重量(g)的数据见。

构造其平均重量的置信水平为90%、95%和99%的置信区间。

平均 3.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21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平均 3.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21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 3.平均 3.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21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3. 某机器生产的袋茶重量(g)的数据见。

构造其平均重量的置信水平为90%、95%和99%的置信区间。

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5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5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平均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求和观测数35最大(1)最小(1)置信度%)置信区间资料整理练习题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

调查结果见表。

统计学第4章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4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四章 动态数列一、单项选择1、关于发展水平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 、发展水平又称为动态数列水平B 、发展水平实际就是动态数列中的各项具体的指标值C 、发展水平往往表现为总量指标D 、发展水平一般用i a 表示2、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D )A 、工资总额B 、国内生产总值C 、商品销售额D 、固定资产价值3、某企业2005年至2011年月人均收入分别为4450元、4550元、4615元、4625元、4750元、4900元和5400元,该企业月人均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A 、103.3%B 、102.8%C 、98.6%D 、105.3%4、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是 ( D )A 、1221321-+++++-n a a a a a n n B 、∑∑f afC 、nf a ∑D 、na ∑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B )A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B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C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D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6、某企业2012年6月30日职工人数为435人,7、8、9月末职工人数分别为452人、462人和576人,则该企业第三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 ( C )A 、497人B 、496人C 、473人D 、475人7、某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比2010年增长15%,2010年比2009年增长12%,2009年比2008年增长10%,则2011年比2008年增长 ( D )A 、37%B 、18%C 、41.5%D 、41.7%8、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的增长量 ( A )A 、逐年增加B 、逐年减少C 、保持不变D 、无法判断9、以1978年为基期,2011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 D )A 、30次方B 、31次方C 、32次方D 、33次方10、平均发展速度是 ( C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 、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 、增长速度加上100%11、下列数列中属于动态数列的是 ( D )A 、学生按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 、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 、进出口总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12、说明现象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13、若现象大体上以相同的二级增长量增(减)变动,则宜适合拟一条( B )A、直线B、抛物线C、指数曲线D、双曲线14、若社会经济现象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时,这种发展趋势呈现为一条( B )A、抛物线B、直线C、指数曲线D、双曲线15、各月季节比率之和为( D )A、100%B、400%C、1000%D、1200%二、多项选择1.下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AD )A、历年旅客周转量B、某金融机构历年年末贷款余额C、历年黄金储备D、历年图书出版量E、历年职工平均工资2.某商场各季度末的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则该动态数列(BCE)A、各项指标数值是连续统计的结果B、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C、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E、全年平均每季的商品库存额是个动态平均数3.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CD )A、算术平均法B、调和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高次方程法E、加权平均法4.某企业今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比去年增加200万元,则利税额今年与去年相比(ADE )A、增加200万元是增长量B、发展速度为120%C、增长速度为20%D、发展速度为125%E、增长速度为25%5.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BCD )A、因素分析法B、移动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间隔扩大法E、同期平均法6.已知某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2008年为102.5%,2009年为103%,2011年为105%,2011年对于2007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8%,则(BCE )A、2010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113%B、2010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106.45%C、2011年的粮食产量比2009年增加5%D 、2011年的粮食产量比2006年增加118%E 、该地区粮食产量的总速度为118%三、计算试计算:①甲、乙两国各自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以2006年为基期);②2011年以后两国均按各自速度增长,甲国的产量何时才能赶上乙国? ③如果甲国要在2017年赶上乙国的产量,则2011年后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应该是多少?)(2.30344.146.24522013万元)(=⨯+=yxy c 4.146.2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作业
适用层次:专升本培养类型:经管类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作业要求:作业可打印,答案要求手写;考试时交作业。

第三章综合指标
1、设:某企业计划规定,今年的计划产量要比去年实际产量提高5%;而今年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02%,问:今年的实际产量比去年实际提高了多少?
(注:计算过程可以列在上表中)
要求:(1)平均成绩;(2)标准差。

要求:(1)分别计算甲、乙两村的平均亩产量;
(2)通过计算有关指标,评价甲、乙两村平均亩产量的代表性大小。

第四章时间数列
1、某市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000亿元,2001—2003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2004年—2007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2008—2010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为18%。

要求:(1)2010年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
(2)10年中该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要求:(1)平均发展水平(2)平均增减量(3)平均发展速度(4)平均增减速度
要求用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11年的销售额。

第五章统计指数
要求:(1)销售价格总指数;
(2)销售量总指数。

要求:计算出厂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加的总产值;
3、某商场销售三种商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如下:
要求用总量指标变动中的因素分析法,对销售额的变动作出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