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滴定管使用规程范文

滴定管使用规程范文

滴定管使用规程范文一、实验前的准备1.检查滴定管的状态,确保外观完好无损,没有破损或污垢。

2.检查滴定管的刻度,确保刻度清晰可见,无模糊或缺失。

3.检查滴定管的清洁度,必要时进行清洗和干燥,确保无杂质污染。

4.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的滴定管容量,避免滴定管过大或过小。

二、滴定管的使用1.使用前,先用容量瓶或其他容器装入滴定溶液,以准备好待测溶液和滴定液。

2.预先做好实验记录表,记录滴定液的浓度、待测溶液的体积等信息。

3.滴定管使用前,先用滴定液冲洗一次,然后用待测溶液冲洗三次,以消除滴定管内的气泡和与溶剂接触的异物。

4.用滴定管吸取适量的待测溶液,使液面接近滴定管容量的刻度线。

5.将滴定管中的溶液缓慢滴入滴定皿或其他容器中,观察其中一种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或使用仪器检测仪器信号的变化。

6.当观察到滴定液与待测溶液发生明显的颜色、浊度或指示剂的变化时,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液的滴定体积。

7.重复滴定操作至滴定结果的重复性达到要求。

三、滴定管的清洁与保养1.滴定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将残留的液体清洗干净,以避免交叉污染和晶体形成。

2.可使用洗涤剂或溶剂进行清洗,必要时可使用刷子或软布清洗。

3.清洗后要充分冲洗,彻底去除洗涤剂或溶剂残留。

4.完全干燥后,将滴定管进行分类摆放,避免受潮、碰撞等。

5.定期检查滴定管的刻度情况,如发现刻度不清晰或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四、安全注意事项1.使用滴定管时,应注意正确握持,轻轻垂直吊放,避免折断或掉落。

2.滴定液一般为有毒物质,使用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3.实验室操作时要遵循实验室安全规程,注意防护措施,保持实验环境整洁和安全。

综上所述,滴定管的使用规程包括实验前准备、滴定管的使用步骤、清洁与保养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

遵循滴定管的使用规程,可以确保滴定操作的准确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制定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的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定量分析中所需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的使用。

三、责任者:质量检验人员。

四、正文:1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很重要。

使用方法不正确,即使很准确的容量仪器,也会得到不正确的测量结果。

2在容量分析中,用来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有滴定管、移液管、刻度吸管和容量瓶,仪器上标有温度、容量和刻度。

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长玻璃管及开关组成。

以上者可用25ml滴定管,在10ml以下宜用10ml或10ml以下滴定管。

根据消耗量多少来择一支适当大小滴定管,以减少滴定时体积测量的误差。

4滴定管的种类: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自动滴定装置。

5使用前的准备:滴定液荡洗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溶液被水稀释。

5.2滴定液最好从贮液瓶中直接倒入滴定管,尽量避免用另一器皿传递,以免滴定液浓度改变或受污染。

5.3滴定液装入滴定管应该超过标准刻度零以上,滴定管尖端的气泡必须排除。

再在装溶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不挂水珠),先用少量在容量分析滴定时,若消耗滴定液在25ml以上可选用50ml滴定管,10ml 滴定管是在滴定时用来测定自管内流出溶液的体积。

它是具有准确刻度的细调整溶液的液面至刻度零处,即可进行滴定。

在滴定管上扣一个10ml成5ml小烧杯。

以减少溶液挥发、污染。

6注意事项:6.1滴定管在装满溶液后,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

滴定时,避免手紧握装有溶液部分的管壁。

6.2每次滴定最好从刻度零开始,以使每次测定结果能抵消滴定管的刻度误差。

6.3滴定时液体的滴入速度,每秒钟放3~4滴为宜,滴定将到终点时,滴定要更慢些。

6.4最妥善的使用方法必须与校正滴定管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

7容量瓶(量瓶)的使用法:7.1容量瓶主要用来把一定量的溶液(或固体溶解)稀释到一定体积,常见的容量瓶容积在10、25、50、100、200、250、500、1000ml。

夹式微量滴定管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夹式微量滴定管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夹式微量滴定管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夹式微量滴定管是一种用于微量取样和定量分析的实验器材,常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实验室中。

为确保实验安全和正确使用夹式微量滴定管,本文将介绍其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前检查:在使用夹式微量滴定管前,应检查其是否完整,松紧是否合适,是否有破损、渗漏等现象,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2.开始滴定:确保试管支架平稳,夹紧试管后再进行滴定。

不要将夹式微量滴定管直接固定在试管支架上,否则易发生摆动和倾斜,从而导致液滴流出不均匀、精度下降等问题。

3.滴定速度:夹式微量滴定管通常用于微量试验,因此其滴定速度要慢而稳定,避免产生气泡、溅出和滴量不准确。

4.操作姿势:在滴定过程中,应将眼睛、脸部、袖口等易接触滴定试剂的部位与滴定管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清洗消毒:每次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滴定管,以保证准确和可靠的实验数据。

最好采用酒精灯进行消毒杀菌。

不可使用刷子等硬物来清洗夹式微量滴定管,以免损坏其内壁,影响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6.储存保管:夹式微量滴定管不易受到外界的损害,但储存时需要注意不与硫酸、硝酸等强氧化剂接触,以防止滴定管受到腐蚀损伤。

保养规程1.定期检查:对夹式微量滴定管平衡器、阀门、气孔、密封垫等部位进行检查,如发现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2.清洗消毒:如果滴定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滴漏、气泡等问题,应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和干燥处理,确保其功能正常。

3.清理滴定管管壁:夹式微量滴定管一般采用玻璃材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滴定液沾附在管壁上,会影响精度,故需定期清理。

4.储存保管:夹式微量滴定管在储存中应避免碰击和摔落,存储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

在长时间不用时,最好将其包装好,以免精密仪器零部件受到灰尘污染或损伤。

因此,遵守夹式微量滴定管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可以保证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更好地为实验工作服务。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步骤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步骤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步骤滴定管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量液器具,用于准确地滴加溶液。

正确的使用滴定管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步骤。

1. 准备工作。

在使用滴定管之前,首先要确保滴定管是干净的,没有污垢或者残留物。

可以使用洗涤剂和清水进行清洗,并用洗涤液冲洗干净,然后用蒸馏水漂洗干净,最后用吹气球吹干。

另外,在进行滴定之前,要准备好需要滴定的溶液和相应的指示剂,以及滴定管支架和滴定瓶。

2. 装填溶液。

将需要滴定的溶液倒入滴定瓶中,然后用橡胶塞将滴定瓶口堵住。

将滴定管的橡胶管套在滴定管的一端,另一端放在滴定瓶的橡胶塞上。

用手指捏住橡胶管,将滴定管倒立放在试管架上,使滴定管内的空气排出,然后松开手指,让溶液充满滴定管。

3. 开始滴定。

将装有溶液的滴定管放在滴定管支架上,调整好高度。

用一只玻璃棒或者滴定管支架上的调节装置,调节滴定管的垂直位置,使滴定管口正对滴定瓶中的溶液。

然后用滴定管上的活塞,将溶液缓慢地滴加到需要滴定的容器中,同时用另一只玻璃棒不断搅拌被滴定的溶液,直到出现颜色变化或者指示剂的终点。

4. 记录结果。

在滴定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并及时停止滴定。

停止滴定后,要记录下滴定过程中滴加的溶液体积,根据滴定方程式计算出被滴定物质的浓度或者反应物质的量。

另外,要将滴定管清洗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5. 安全注意事项。

在使用滴定管时,要注意安全操作。

避免溶液溅出或者滴入皮肤和眼睛,如果不慎溅出,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另外,要注意滴定管的垂直位置,避免溶液外流或者滴定管倒下。

以上就是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步骤,正确的使用滴定管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希望大家在实验中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最新实验室检验用滴定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最新实验室检验用滴定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最新实验室检验用滴定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滴定管的使用建立一套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滴定管在本公司的使用。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滴定管的操作。

三、职责:QA主管确保本规程的实施,QC人员正确执行本规程。

四、制定依据:《中国药典》20XX年版及滴定管使用说明书。

五、内容:1. 滴定管的选择:1.1 A级滴定管的容量允差仅为B级的二分之一,在滴定分析要求较高时应选用A级。

同等级滴定管规格越大,容量允差也越大,因选用适当规格的滴定管,可减小量器的误差,提高量器的准确度。

例如:50mlB级滴定管允差为±0.10ml,而10mlB滴定管允差只有±0.050ml。

假如滴定时耗用5ml溶液,则使用10ml滴定管的相对误差为1%,而50ml的为2%,相差1倍。

同时,还因为10ml滴定管的内径比50ml的要小得多,其读数误差相应也小,所以应选用10ml滴定管。

应根据溶液性质来选用滴定管。

1.2 酸式滴定管不适于盛装碱性溶液,否则时间一长,玻璃活塞的磨口会被腐蚀而粘住,以致不能转动。

凡是与橡皮起反应的溶液,如酸、高锰酸钾、碘及硝酸银等溶液,都不能装入碱式滴定管。

见光易分解的溶液,如硝酸银、高锰酸钾等溶液,应选用棕色管。

1.3 使用滴定管应是经过检定合格的,具备检定证书,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1.4 水的流出时间超过允许范围的,或流液口破损的滴定管不能使用。

2. 滴定管的清洗。

用自来水冲洗。

用铬酸洗液浸泡,必要时可加满洗液浸泡过液。

用上述方法洗涤后,用自来水充分清洗,洗净的滴定管内壁应能被水均匀润湿,而无挂水现象。

用水清洗碱式滴定管时,应特别注意清洗玻璃珠下方部位,不断改变捏动橡皮管的位置,以便玻璃珠四周都能洗到。

用蒸馏水洗3次,应洗遍整个内壁,并做到每次冲洗时打开活塞或捏动橡皮管冲洗流液口。

3.使用前的检漏:活塞密合性检定合格的滴定管,使用时由于凡士林涂抹不当也会造成漏水;无塞滴定管的玻璃珠不圆整,或大小不合适,橡皮管老化等,都可能引起漏水。

SOP-QC10012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SOP-QC10012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制订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分度吸量管的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的使用。

3. 术语或定义N/A4. 职责质量控制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 程序5.1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5.1.1 在装溶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不得挂水珠),先用少量滴定液荡涤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溶液被水稀释。

5.1.2 酸式滴定管活塞与塞套应密合不漏水,并且转动要灵活,因此要在活塞上涂一层凡士林。

涂油的方法是:将活塞取下,用干净的纸或布把活塞和塞套内壁擦干(如果活塞孔内有旧油垢堵塞,可用细金属丝轻轻剔去,如管尖被油脂堵塞,可先用水充满全管,然后将管尖置热水中,使熔化,突然打开活塞,将其冲走)。

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薄薄一圈,在紧靠活塞孔两旁不要涂凡士林;以免堵住活塞孔。

涂完,把活塞放回套内,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几次,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呈透明状态。

然后用橡皮圈套住,将活塞固定在塞套内,防止滑出。

5.1.3试漏5.1.3.1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装入纯化水至一定刻度,直立滴定管约2min。

仔细观察刻度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及活塞缝隙中有无水渗出。

然后活塞转动180℃后等待2min再观察,如有漏水现象应重新擦干涂油。

5.1.3.2 碱式滴定管,装入纯化水至一定刻度,直立滴定管约2min。

仔细观察刻度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或滴定管下端尖嘴有无水滴滴下。

如有漏水则应调换胶管中玻璃珠,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比较圆滑的配上再试。

玻璃珠太小或不圆滑都有可能漏水,太大操作不方便。

5.1.3.3 准备好滴定管即可装滴定液。

装之前应将瓶中滴定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的水混入溶液。

为了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滴定液浓度不变,应先用此滴定液淋洗滴定管2~3次,每次用约10ml,从下口放出少量以洗涤尖嘴部分,然后关闭活塞,使溶液与管内壁处处接触,最后将溶液从管口倒出弃去,但不要打开活塞,以防活塞上的油脂冲入管内。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主要通过滴定管来准确测量溶液中某种物质(如酸碱、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指示剂)的体积,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1. 滴定管的选择:滴定管通常有玻璃滴定管和塑料滴定管两种材质。

选择滴定管时,应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以及滴定液的性质来决定。

一般来说,玻璃滴定管较为常用,适用于大部分滴定分析。

而对于某些腐蚀性较强的溶液或滴定液,可以选择使用塑料滴定管。

2. 滴定管的连接和校准:在开始滴定之前,应将滴定管连接到滴定瓶或滴定管架上,并进行校准。

校准滴定管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以清水或标准液填满滴定管,然后记录刻度线的体积。

这样可以确保滴定管的刻度准确,使得滴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滴定液的选择:滴定液的选择应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来决定,以确保滴定反应发生的顺利和准确。

一般来说,滴定液的浓度应适宜,过浓或过稀都会对滴定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还应注意滴定液的保存条件,避免受到光照、热源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

4. 滴定指示剂的选择:滴定指示剂用于标志滴定点的到来,通常会根据滴定反应的性质来选择。

常见的滴定指示剂有酚酞、溴酚蓝、甲基橙等,它们的选择要根据滴定液的性质和滴定反应的终点pH值来确定。

在滴定时,指示剂的滴加要谨慎,以免过量或不足影响滴定结果。

5. 滴定操作:(1)先将待测溶液加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后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放入滴定瓶中。

(2)用滴定管吸取滴定液,然后用橡皮头闩住滴定管,在滴定管中留有一定空气。

(3)将滴定管的滴定液小心滴加到待测溶液中,滴加时要避免空气泡进入溶液,切忌暴露于空气中。

初时滴下的液珠要清楚可见,而不是随着溶液快速消失。

(4)在静置一段时间后,滴定液的颜色会明显改变,这时候需要注意控制滴加的速度,使溶液的颜色逐渐趋于稳定,直到滴定终点出现。

(5)滴定终点的出现通常通过滴加滴定液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程度来判断,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反复滴加滴定液进行确认。

滴定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滴定管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温度/℃
质量/g
温度/℃
质量/g
温度/℃
质量/g
温度/℃
质量/g
5
0.9985
14
0.9981
23
0.9966
32
0.9943
6
0.9985
15
0.9979
24
0.9964
33
0.9940
7
0.9985
16
0.9978
25
0.9962
34
0.9937
8
0.9985
17
0.9977
26
0.9959
35
0.9946
40
0.9917
表2 标准湿度20℃时滴定管的允差表
规格
5ml
10ml
25ml
50ml
100ml
允差
一等
±0.010
±0.025
±0.040
±0.050
±0.10
二等
±0.020
±0.050
±0.080
±0.100
±0.20
0.9934
9
0.9984
18
0.9975
27
0.9957
36
0.9931
10
0.9984
19
0.9974
28
0.9954
37
0.9927
11
0.9983
20
0.9972
29
0.9952
38
0.9924
12
0.9982
21
0.9970
30
0.9949
39
0.9921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定管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一:用途:滴定管是为了放出不确定量液体的容量仪器。

二:酸式滴定管
1. 准备
2. 将酸式滴定管装满纯化水,把它垂直夹在滴定管架上,放置5 分钟。

3. 观察管尖处是否有水滴滴下,活塞缝隙处是否有水渗出。

4. 若不漏,将活塞旋转180C,静置5分钟,再观察一次,无漏水现象即可使用。

5. 检查发现漏液的滴定管,必须重新装配,直至不漏,滴定管才能使用。

6. 取下活塞,用滤纸将活塞及塞座擦干净。

7. 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在活塞两端沿圆周各涂极薄的一层,把活塞径直插入塞座内,向同一方向转动活塞(不要来回转),直到从外面观察时,凡士林均匀透明为止。

8. 检漏合格的滴定管,需用纯化水洗涤3-4 次。

9. 往滴定管中加入溶液
10. 首先将试剂瓶中的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上的液珠混入溶液。

11. 溶液应小心的直接倒入滴定管中,不得用其它容器(如烧杯、漏斗等)转移溶液。

12. 在加满溶液之前,应先用少量此种溶液洗滴定管数次,以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溶液的浓度不变。

13. 倒入溶液时,关闭活塞,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与中指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稍微倾斜,右手拿住细口瓶往滴定管中倒入溶液,让溶液沿滴定管内壁缓缓流下。

14. 洗涤:用溶液洗滴定管时,要注意务必使溶液洗遍全管,并使溶液与管壁接
触1-2 分钟,每次都要冲洗滴定管出口管尖,并尽量放尽残留溶液。

然后关好酸
管活塞,倒入溶液至“ 0”刻度以上为止。

15. 排尽气泡后,加入溶液使之在“ 0”刻度以上,再调节液面在0.00 刻度处,备
用。

如液面不在0.00ml 时,则要记下初读数。

16. 酸式滴定管的操作:用左手控制活塞,无名指和小指向手心弯曲,轻轻抵住出口管,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手指略微弯曲,轻轻向内扣住活塞,手心空握。

三:碱式滴定管
1. 准备:将碱式滴定管装满纯化水直立5min,若管尖处无水滴滴下即可使用。

2. 检查发现漏液的碱式滴定管,必须重新装配,直至不漏,滴定管才能使用。

3. 玻璃珠太小,溶液易漏出,并且玻璃珠易于滑动;
4. 若太大,则放出溶液时手指会很吃力,极不方便。

5. 检漏合格的滴定管,需用纯化水洗涤3—4 次。

6. 滴定管中加入溶液
7. 操作同向酸式滴定管加入溶液的方法。

8. 洗涤:应注意玻璃珠下方的洗涤。

用溶液洗完后, 将其装满溶液垂直的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拇指和食指放在稍高于玻璃珠所在的位置, 并使橡皮管向上弯曲, 出口管斜向上,往一旁轻轻捏橡皮管,使溶液从管口喷出,再一边捏橡皮管,以便将其放直,这样可排除出口管的气泡,并使溶液充满出口管。

9. 排尽气泡后, 加入溶液使之在“ 0”刻度以上, 再调节液面在0.00 刻度处, 备用。

(如液面不在0.00ml 时,则要记下初读数。


10. 碱式滴定管的操作:左边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住橡皮管中玻璃珠所在位置稍上的地方, 向右方挤橡皮管, 使其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 从而放出溶液。

11. 要能熟练控制滴定管中溶液流速的技术
12. 使溶液逐渐流出
13. 只放出一滴溶液
14. 使液滴悬而未落(当在瓶上靠下来时即为半滴)
15. 滴定操作
16. 滴定通常在锥形瓶中进行,锥形瓶下垫一白瓷板做背景,右手拇指、食指和
中指捏住瓶颈,瓶底离瓷板约2-3cm。

调节滴定管高度,使其下端伸入瓶口约1cm。

17. 右手按前述方法操作滴定管,右手运用腕力摇动锥形瓶,使其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
动,边滴加溶液边摇动锥形瓶。

18. 在整个滴定过程中,左手一直不能离开活塞任溶液自流。

19. 摇动锥形瓶时,要注意勿使溶液溅出,勿使瓶口碰滴定管口,也不要使瓶底碰白瓷板,不要前后振动。

20. 一般在滴定开始时,无可见的变化,滴定速度可稍快,一般为10ml/min ,即
3-4 滴/s。

21. 滴定到一定时候,滴落点周围出现暂时性的颜色变化。

在离滴定终点较远时,颜色变化立即消逝。

22. 临近终点时,变色甚至可以暂时扩散到全部溶液,不过在摇动1-2 次后变色完全消逝。

23. 此时,应改为滴1 滴,摇几下。

等到必须摇2-3 次后,颜色变化才完全消逝时,表示离终点已经很近。

24. 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但未落下,用锥形瓶内壁将其沾下。

25. 然后将瓶倾斜把附于壁上的溶液洗入瓶中,再摇匀溶液。

26. 如此反复直到刚刚出现达到终点时出现的颜色而又不再消逝为止。

一般30s 内不再变色即到达滴定终点。

27. 滴定完毕,弃去滴定管内剩余的溶液,不得倒回原瓶。

28. 用自来水、纯化水冲洗滴定管,并装入纯化水至刻度以上,用一小玻璃管套在管口上,保存备用。

28. 滴定管读数
29. 滴定开始前和滴定终了都要读取数值
30. 读数时可将滴定管夹在滴定管夹上,也可以从管夹上取下,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使管自然下垂,两种方法都应使滴定管保持垂直。

31. 在滴定管中无色或浅色溶液的弯液面下缘比较清晰,易于读数。

读数时,使弯液面的最低点与分度线上边缘的水平面相切,视线与分度线上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以防止视差。

32. 颜色太深的溶液,如高锰酸钾、碘化物溶液等,弯液面很难看清楚,可读取液面两侧的最高点,此时视线应与该点成水平。

四:注意事项
1. 初读数与终读数应采用同一读数方法
2. 刚刚添加完溶液或刚刚滴定完毕,不要立即调整零点或读数,而应等分钟,以使附着的溶液流下来,使读数准确可靠。

读数须准确至0.01ml
3. 读取初读数前,若滴定管尖悬挂液滴时,应该用锥形瓶内壁将液滴沾去取终读数前,如果出口管尖悬有溶液,此次读数不能取用。

0.5-1 。

在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