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百家争鸣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2024版新教材)

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文化成就: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B
4.以下几种主张,属于老子的思想是( ) 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B.主张“春秋无义战” 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 互转化 D.提出“仁”的学说
C
孔子
春秋
提倡“仁”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节俭
道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庄子
战国
人应该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建立中央集权;以法治国
课后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春秋无义战 D.仁政
墨家学派
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代表人物: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老 子
姓李,名耳,又称老聃(dān)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兴于春秋
老子 孔子
铁农具和 牛耕
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 士阶层崛起
流派
百 家 争 鸣
影响
盛于战国
儒家—孟子、荀 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
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繁荣
中考演练
1.(2021·广西河池·2)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D 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 )A.“仁者爱人”
老子
简介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 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著作 《老子》(《道德经》)
老子——思想小讲堂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德经》
顺应自然
老子——思想小讲堂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方技家 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远宽于医学
百家争鸣的影响
(战国) 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
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
发端于此时。
——王桐龄《中国史》
上述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结合材料及课本 P42说出你的理由。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
A 5.(2021·湖南湘西·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 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仁政
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6.(2021·湖北随州·1)“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和“施仁政于民,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八课 百家争鸣(1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百家争鸣(1课时)
《百家争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八课。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交流和各种学派的兴起。
教材内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百花齐放的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和学术学说相互交锋、各抒己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独特现象。
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纷纷涌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各家学说的主要观点
教材将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各家学说的主要观点。
儒家主张仁政,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倡导“无为而治”的哲学,强调顺应自然;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法家强调法制和刑罚;兵家注重战争和军事实践。
这些学说各有特色,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各家学说的兴衰
教材还将介绍各家学说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各家学说在历史上的兴衰变迁。
通过对各家学说的兴衰变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深入理解。
教材还将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知识链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百家争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文化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交流和各种学派的兴起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文化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7 百家争鸣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影响: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
代第一次思想文化源自鸣背景:社会大变革
发展的高
百家争鸣
峰,为中 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 国古代文
代表 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化的发展
人物: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奠定了基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础。
新课标新教材✪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
单元导言
❖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国 之问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 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 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 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 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繁荣,是这 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3.3道家的发展——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 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发 展了老子的思想。著作:《庄子》
三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3.4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人, 法家的集大成者,战国时 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散文家。
概念阐释
“百家”: 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 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争鸣”: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 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 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儒 道
法 墨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 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 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 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新教材百家争鸣

第五页,共29页。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 处于大变革时期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
F孙子
⑤兵家 g以德教化人民
5、教育公平
G孙膑
h有教无类
6、以人为本
第二十五页,共29页。
古为今用
今古链接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
当今的思想观点 思想渊源
以德治国 尊敬师长, 礼治文明、有教无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 类 平等博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非攻”
廉正、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法治
第十三页,共29页。
道家学派
Ø 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主要思想: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
(辩证思想)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主张“无为”,顺应自然,反对侵扰百姓
Ø庄子——道家战国代表
第十四页,共29页。
第六页,共29页。
(春秋战国时期)
儒孔家子
兵孙膑家
孟子
墨家
墨子
法家孙武
道家
老子
庄子
第七页,共29页。
韩非子
2、主要代表学派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第八页,共29页。
儒家学派
Ø孔子
新教材《百家争鸣》

2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 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②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 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分 自由的思想家。
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一)儒家学派 (二)道家学派 (三)法家学派 (四)墨家学派 (五)兵家学派
第一,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爱之心, 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教育平等 精神。 第三,“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四,启发式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以 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8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 墨家 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 其国,谁攻?
道家
材料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三: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法家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阅读下列材料:
墨 子
——墨子
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22
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墨 子
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
第7课 百家争鸣-七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课件(统编版2024)

敦煌藏经洞中也出 土过由唐代刘弘珪 所抄的《道德经》 写本。法国巴黎国 家图书馆曾展出, 是当年伯希和从敦 煌藏经洞骗走的众 多经书中的一部, 距今1300多年,保 存相当完好,全文 5600多字,一字不 少,具有很高的文 物和书法价值。
知识链接 世界看老子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后世 深远影响。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 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 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兵家
春秋末期孙武的《孙子兵法》奠定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基础; 战国时期吴起、孙膑都撰有兵法著作。
叁 百家争鸣
孟子像
材料: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 人。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 “孔孟”。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行仁政而王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春秋无义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叁 百家争鸣
2、派别及思想
学派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战争 儒家
荀子 《荀子》 “礼治”,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法、术、势”,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课后练习
1.《淮南子·人间训》的典故“塞翁失马”,讲述了边塞一老 翁丢了一匹马。过了些日子,这匹马竟然带着一匹好马回来了
D 。与其寓意相近的思想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诸子百家的兴起和主要思想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复杂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思想家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通过引入相关故事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和代表人物,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学派的存在和发展,培养开放包容的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和代表人物,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难点:对不同学派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的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思想家的故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墨家的兼爱、非攻
以法治国
角色的扮演 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 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是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 你会怎样评价和处理这件事?
百家评价
儒家:认为小孩的道德认识水平不高,开始对 小孩进行道德教育,以提高小孩的道德修养, 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以改正。 道家:认为小孩子太小,还不懂事,随他去。 而且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等到小孩长大了, 自然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时就能修正自 己的行为。 法家:主张制定严酷的刑法,并处于犯罪的人 刑罚。认为这个小孩罪大恶极,应该对这个小 孩作出严厉的处罚,以树立社会的风气,才能 维护国家的统治。
孟子
墨子
《墨子》书影
老子
《道德经》书影
道家学派到了战 国时代,道家代 表人物是谁呢?
《庄子》书影
庄子
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
孙武
《孙子兵法》书影
知识巩固
能力拓展
知识巩固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B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A )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
能力拓展
百家争鸣中哪一派 最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 青睐?哪派学说对后世 的影响最大?各派学说 中有哪些积极的内容值 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古为今用,请你说说诸子百家思想在现 实社会的利用价值.
• 儒家的“仁政” 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以德治国
文化成就
你知道孔子 在文化领域有哪 些贡献吗?
孔子在教育方面 有什么贡献?哪些教 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 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 要经常温习 因材施教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墨子
看书填表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仁”;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仁政”,“民贵君轻”;道德准则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非攻、“兼爱” 主张改革;君主集权;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孔子 儒家 孟子 道家 老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什么是百家争 鸣?百家争鸣的局 面是怎样形成的?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 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指 哪些学派?各派代 表人物有哪些?
兵家
孔子
儒家
孟子
孙武
道家
庄子
韩非子
法家
墨家
春秋战国时 期我国在经济、 政治、军事上各 发生了什么重大 事情?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影响: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生平
思想主张
文化成就 教育成就
孔子生平
思想主张: “仁”的学说
儒家思想的核 心是“仁”,“仁” 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你知道吗?
孔子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它体现 了孔子的什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