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初中历史部编版1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第8课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 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 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 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 表自己的见解。
改 进
阶 级 出 现
各国变法
商 鞅 变 法
中 国 封 建 制 度 确 立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 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
“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 是应该有回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 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世界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 课 百家争鸣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大思想家
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主
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
对苛政。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历史贡献:创王办室私垄学断,教打育破的了局贵面族;和主
大教育家 张“有教无类”;注重道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百家争鸣-1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百家争鸣-1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钟
导入
回忆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引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社会现象。
4分钟
一、老子和道家
1. 了解老子生平
2.依据《道德经》原文选段,了解老子哲学思想、政治主张。
8分钟
二、孔子和儒家
1. 了解孔子生平、地位
1.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2.百家争鸣的含义
3.学生翻开教材40-41页,找一找儒、墨、道、法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各自的思想主张。
提问从这些主张中,你看出各学派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哪些方学生回忆各学派主张,知识再认再现,进一步分析、阐释,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
2.依据《论语》原文选段(问仁),了解孔子核心思想——仁
3.依据“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了解孔子政治思想——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4.依据《论语》原文选段(问仁),了解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依据孔子弟子状况整理表格,了解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5. 简要介绍孔子在文化典籍整理上的贡献
10分钟
三、百家争鸣
5.百家争鸣的影响
2分
小结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升华本课主题,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历史
年级

学期

课题
百家争鸣
教科书
书名:《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的方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

历史课件部编版《百家争鸣》教学课件1

历史课件部编版《百家争鸣》教学课件1
基础,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8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 他不畏 困难的 坚强意 志和为 阿拉伯 民族统 一与幸 福而奋 斗的远 大抱负 。
9.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 系当今 考试的 实际培 养分析 问题的 能力; 学生对 唐朝人 衣食住 行的时 尚和博 大宏放 的精神 面貌的 了解, 感知科 举制度 的创新 对社会 进步的 促进作 用;想 象唐朝 人的生 活,培 养学生 丰富的 想象力 。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
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非攻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墨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孟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归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 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 提倡:节俭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儒家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百家争鸣1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百家争鸣1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学派
人物
历史 地位
时期
相关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创 始

《论语》 核心思想是“仁”
春秋 《春秋》 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
后期
主张“有教无类”
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
孟子
代表 人物
战国 时期
实行“仁政”;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思想
家 荀子
代表 战国 人物 时期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
A.孔子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B.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B.孟子
祸 兮,福 之 所 倚;
C.韩非子 D.墨子 2、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祸 兮,福 之 所 倚;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尚贤
平等博爱
节用
节葬
孟子 阅读P36第一段,思考
A.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
墨子 廉正、廉洁、自律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以德治国 尊敬师长,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
平等博爱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5.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⑴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
A)
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A.庄子 “千古巨人,万世先师。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上册-[课件]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上册-[课件]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
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时期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百家争鸣
主要代表
主张
孔子
“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兴办私学,有教无 类,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孟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德治国
——《论语·为政》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
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反对苛政
◎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
上述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强调做人应不卑不亢,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 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有一个小孩因为家境贫寒偷了邻居家的一只老母鸡,被邻居抓住 送到衙门。如果你是一名官员,运用“百家争鸣”中儒家、墨家、道 家、法家的思想,谈谈你如何处理这位家境贫寒的小偷。
姓李名耳 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 《老子》(又称《道德经》)
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道经侧重讲哲学, 德经侧重讲政治和军事
(二)老子的道家思想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哲学:“道法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哲学:朴素辩证思想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3.政治:“无为而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课件
B、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儒家思想继承者——孟子(亚圣)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1)思想主张
C、伦理思想 (1)性善论:
四端(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2)养浩然之气 人格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价值取向: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4)教育思想
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②重视对文化典籍的整理,创办私学。
主要贡献: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的范 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同时其言论《论语》, 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 秋》等。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礼记•檀弓下》
苛政猛于虎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具有进步性:
①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3、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亚圣)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 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 荀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 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 过赵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因为年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 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 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家居 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教育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教育课件

这样可以避免“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思想家最有可
能属于( C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10.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 出百家争鸣( D )
儒家 墨家 法家
百家争鸣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尚法”,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6.战国末期,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建立中央集
权专制统治的思想家是( C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课后 达成
1.《道德经》全文5 000余字,文辞简短,深富人生哲理,是中华
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在这本书中可以读到的思想是( B )
A.“仁者爱人”
随堂 演练
知识点一:老子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
家是( A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2.小明想了解老子的言论,他应该阅读( B )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知识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3.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 )
漫画说历史 材料一
(1)材料一漫画中的两位人物分别属于哪一学派?概括材料中反映 的他们各自的主张。
【答案】老子:道家学派,主张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韩非:法家学派,强调以法治国。
电影看历史 材料二 电影《孔子》讲述了东周 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孔子为了 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 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 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电影《 墨攻》讲述了战国时期十万赵国军队攻 打梁城,墨者革离(虚构人物)孤身救城 的故事。

初中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全文课件

初中历史(部编版)百家争鸣ppt全文课件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以“礼”治理国家
——《论语·颜渊》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不可忍也?
——《论语》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 ——《论语·雍也》
教育方面:
1.推广私学
2.“有教无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儒欲家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道知善家之为善,斯
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法义家而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
人 教部编 版七级 历史上 册百家 争鸣课 件
5、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 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 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 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 应当让他们先做”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 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 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 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 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 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
❖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 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 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提示: (1)百家争鸣基本上形成了中国 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 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2)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的 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 发展的基础; (3)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 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 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 “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 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 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 点。”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 学方法?
提示:因材施教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是指一百家?
百家 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史称“诸子百家”。
3.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 体现出孔子倡导并践行了他的哪一思想( )
A.“仁”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 术局面。下列选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 ) A.“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B.要求统治者用“仁政”,轻徭薄赋 D.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 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 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 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 当让他们先做”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 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 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
孔子
儒家学派 第一任掌

孔子的思想
思想 家
教育 家
(1)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 ”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 (2)推行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3)反对苛政。
(1)“有教无类”。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 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 方法。 (3)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他 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第8课
老子
道家学派 第一任掌

老子档案
年代 1
春秋后期 楚国人
主要思想 2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 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学说记录 3
《道德经》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 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他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 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治国要顺应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 的人格
“兼爱”“非攻”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强调以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孟子》 《荀子》 《道德经》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百家争鸣》初中历史部编版1
随堂练习
1.中国古代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 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2.位于福建泉州的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道教老君造像,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 久的道教石雕造像,素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美誉。与老子相关的书籍是( ) A.《春秋》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百家争鸣》初中历史部编版1
《百家争鸣》初中历史部编版1
本课小结
派别 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孔子
春秋
以德治国,“仁”的学说,实行德政;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论语》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 义的战争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道 家
庄子名片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发展 了老子的思想
主张: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 立的人格。
法 家
韩非名片
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主张: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 势,以使臣民慑服; 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提示: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朽的价值;对稳定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秩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当今社会实施以德 治国方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提示: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即做人要顶天立地,刚正不阿表人物聚众讲学研 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 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 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 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 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墨子名片
墨 家
墨家 学派创始人 主张:
➢“兼爱”“非攻”;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儒 家
孟 荀子名片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主张: 主张: 实行“仁政”; 提➢ 出实“行民“为礼贵治,”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 思明想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