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老人的感悟
百岁学人周有光 观后-玉麒

百岁学人周有光观后-玉麒
百岁学人周有光观后-玉麒
[百岁学人周有光]观后-玉麒
《百岁学人周有光》电视片观后感
山东大学盛玉麒
2021-8-30
正在中央10套热播的人物传记《百岁学人周有光》,构思严谨、史料详实,内容丰富、情节感人。
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大时间跨度背景下,浓缩呈现
了周有光先生执着的求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世界、卓著的学术贡献、睿智深刻的谈吐、和
蔼可亲的音容,给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定与超脱,同时又洋溢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理想和追求,充满了人格魅力的正能量。
语言学和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历年来存有本体研究和应用领域研究之分后。
在中
国长期的半封闭体制下,有意无意造就了孔乙己似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去”的书生,坐而论道,闭门造车,两耳不言百姓事,一意玄学度平生。
周有光先生能够潜心钻研被传统主流视为“冷门”甚至“离经叛道”的字母文字学,
可以想见,需要多么大的超脱世俗名利和评价体系的勇气与淡定的人格力量!周老为主参
与研制的《汉语拼音方案》被30多年前已确定为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教育救国、文化兴邦、经世致用的赤子之心,终于凝聚了影响十数亿人、惠及子孙后代的旷世贡献!
敬佩之余,存有诗为证:
百岁学人耀青史,有光一生葆青春。
金融货币阳入社会阶层,字母符号比拼语音。
学海杨帆历磨难,文渊探宝频创新。
书生意气空论道,经世致用铸国魂。
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109岁周有光长寿之道

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109岁周有光长寿之道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109岁周有光长寿之道周有光,生于1906年1月13日江苏常州,一生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更有人将他看做百年中国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一个缩影。
50岁前,他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
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之后,他花费三年时间,用个拉丁字母作为注音基础,主持编写了今天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
58岁以后,他将关注的目光从语言文字学扩大到世界史、文化学和人类历史演化规律等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上。
这位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出版了《百岁新稿》,2010年,又出版了《朝闻道集》,2011年,他出版了《拾贝集》。
迄今为止,他仍然笔耕不辍。
今天是周有光109岁生日,他曾幽默地说:“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
周有光和“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的相爱经历周有光祖上为常州望族,他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
张家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大姐张元和的夫君是昆曲名家顾传玠,老三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叶圣陶曾讲过一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周有光回忆他和张允和相爱的经历时说道:我和她从认识到结婚的八年时间里,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很普通的往来,主要在苏州;第二个阶段,到了上海开始交朋友,但是还不算是恋爱;第三个阶段,当时我的一个老师在浙江杭州创办新式学院,要我去教书,我大概教了两年。
而她本来在上海大学读书,正好赶上浙江军阀与江苏军阀打仗,苏州到上海的交通瘫痪了。
于是她就到杭州的之江大学借读,我当时在杭州教书。
在杭州的一段时间,就是恋爱阶段。
我给你讲一个有趣的事情:一个礼拜天,我们一同到杭州灵隐寺,从山路步行上去。
灵隐寺在当时规模很大,环境优美,现在只剩下了当中几间房子。
当时恋爱跟现在不同,两个人距离至少要有一尺,不能手牵手,那时候是男女自由恋爱的开头,很拘束的。
智者的思考——读周有光新书《晚年所思》

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
周有光
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 野是我的花房……”字字句句无不体现出百岁
夏平罗远郊区的“五七”干校。改革开放后,住 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豁达的心境,让
房换到朝内大街后拐棒胡同简易房,不大的面 人感叹不已。
积被分成四间。1989 年离休后,文化和历史成
百岁老人周有光,生于 1906 年,经历过晚清、北洋、 民国和新中国四个不同的时代,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 学家和经济学家,曾创立并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提 出了口语化、音素化、拉丁化的原则,被誉为“汉语拼音 之父”。我们现在数以亿计的人每天用字典学习生字、用 电脑上网、用手机发送短信,都离不开汉语拼音。
新书《晚年所思》是周老百岁之后出的第十一本书, 分三辑,分别为:依稀杂忆、这些人、文化的复兴。内容涵 盖了人生经历、与知名人士交往的故事、对包括汉字、儒 学、华夏文化等内容的思考,独具匠心,广泛博杂,文采 斐然,全面地叙述了作者近年来所观所感所写的工作和 思想情况,读之妙趣横生,令人齿颊留香。
人活百年,种种际遇,在潜移默化、无声无息中丰富 了生命,涵养了心境。书中道尽周老潮起潮落、慷慨激昂 的世纪人生。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就读于上海 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专攻经济学,留学日本并在美 国工作,建国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 年受命改行 移居北京,躲过了反右劫难;1969 年文革时被下放到宁
2012 年 1 月 13 日,周有光先生迎来了他一百零七 岁生日,他风趣地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长命百岁。一 百岁是人的生命极限,超过极限是有的,但那是例外,我 自己一不小心已身处例外了。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 ……不叫我回去!”他爱情幸福,娶了大名鼎鼎的张家四 姐妹之一的张允和。他博览群书、笔耕不辍,百岁以后还 著书立说,接连出版了《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 集》等作品。
人物故事-周有光:你每一次用拼音输入,都是他的智慧之光在闪烁!

周有光:每一次用拼音输入,都是他的智慧之光在闪烁!(周有光)拼音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发明,但你可能并不了解它的发明者——周有光。
新中国建国初期,80%的人口是文盲,“扫盲”无疑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重中之重,当时采用的识字法,被称为《速成识字法》,由解放军文化教员祁建华同志发明,不可否认, 速成识字法》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它帮助全国5000万人摘掉文盲帽子。
但中国,还需要一种更高效、更便于和国际接轨的识字方法,此时,周有光出现了!周有光先生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50岁之前他是个银行家,研读经济学;50岁以后,“跨界”研究语言学,发明泽被亿万人的汉语拼音。
需要说明的是,周有光先生银行任职期间,还参加了反日救国会,为抗日做出很多贡献,后来因为被银行派遣到欧洲,发现欧洲人对字母学很重视,于是买了许多字母学的书,自学成才,发表很多创造性论文、书籍后才被邀请跨界研究语言学。
1955年,50岁的周有光,被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担任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为了要给中国文字研究拼音方案做参考,我就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字”这是周教授的原话,这工作量是巨大的,但又是必须的,文盲两个字是一座大山,挡住了中国前进的路,周有光和整个文字改革委员会肩负整个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必须要做这个“愚公”,移开这座大山。
遍读典籍后,周有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给出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当时苏联教育部专家,专门到北京劝说中国采用俄文字母,陈毅副总理以《“中国要跟东南亚联系,东南亚没有人认得俄文字母”为由拒绝,今天看来,陈毅副总理的坚持太有意义,试想当时真的采用了俄文字母,恐怕现在会有很多麻烦。
有了领导支持,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得到落实,周有光带着研究团队,夜以继日,历时三年,研究出了完整、系统的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教授代表中国发言,一手促成《 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这是汉字和国际接轨的开始。
112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养生秘诀:6个“习惯”,福寿双全

112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养生秘诀:6个“习惯”,福寿双全1第一个养生秘诀:相信自己。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以非凡成就名垂青史,以112岁高寿成为养生典范。
翻看周有光先生的履历,我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
他也曾经有过“至暗时刻”。
感觉前途一片渺茫,也不可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小时候,周有光先生身体孱弱,疾病缠身。
算命先生曾经预言,说他活不过35岁。
但是,周有光先生却用事实打脸算命的“半仙”。
他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按部就班,用事实打碎了“不长命”的魔咒。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也有大师告诉我,你伸出手,感情线、生命线、事业线都在手心,当你握起了拳头,一切是不是尽在掌握?周有光先生能够收获112高寿,相信自己是第一位的,任何精彩人生,如果没有“相信自己”这一点作为基调,都不可能成立。
2第二个养生秘诀:追求梦想。
周有光先生崇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有人说,工作者是美丽的。
对于周有光先生来说,有事可做,不仅充实快乐,还会新鲜有趣,每一个日子都生机勃勃。
在他100岁的时候,还笔耕不辍,写出一本书《朝闻道集》,深受读者欢迎。
在111岁生日那天,周有光先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清空一切,从零开始。
他亲口对亲朋好友变态:“我111岁,就等于1岁,一事无成,以后要少说空话。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首《北京欢迎你》响遏行云,其中一句歌词至今难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人活着,有追求,就会目标鲜明;有目标,就会动力十足。
动力十足的人生,就会精神抖擞,无往不胜。
追求梦想,让人处于“年轻态”,活力四射,“青春再现”。
3第三个养生秘诀:活好当下。
周有光先生有一个座右铭:乐天知命。
在我看来,这也是他人生智慧的高度总结。
周有光先生从小便饱经磨难。
孩提时代,本应该享受天真烂漫的时光,一场大火,彻底改变了他的家境。
在断壁残垣的余烟里,周有光先生的曾爷爷万念俱灰,走投无路的他悲痛无声,背着家人跳河寻了短见。
好心态百岁“有光”

龙源期刊网 好心态百岁“有光”作者:孙君飞来源:《百姓生活》2009年第07期我曾经听一位长者说,生命的长寿,关键在于有一个好心态。
复旦大学老教授周有光,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
他83岁的时候,换笔使用电脑;100岁之后,年年都有著作出版;102岁时,以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荣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
周有光老人幽默地说:“上帝把我忘记了!”谈到生命长寿和相辅相成的创作成果,周有光老人说,要能够适应不好的环境。
你不要着急,不要失望,遇到任何坏事情,你要稳定,要安定,同时要保留积极的思想,不要消极。
这些道理看似很简单,其实知易行难。
许多人都在追求最好的环境,一旦实现不了,心里就承受不了。
心态一不好,许多东西都变得糟糕起来,身心也跟着浮躁、动荡、失衡。
周有光完全有条件过物质富有的生活,但是他所居住的房间狭小。
又窄又旧的老房子,透风是小事,遇到雨天,需要特意准备几个盆子,接屋顶的漏雨。
可他却一贯以好心态看待老房子。
他在《新陋室铭》里写道:“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厨,菜有书香。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他是一个很看重生命价值和尊严的老人,经常说:“我觉得一个人活着几十年,在地球上面,你的价值不是多赚几个钱,一定要为人类社会创造做一点事情。
不论多大,大也好,小也好,总之要看你这种工作能不能推进社会,而不是空的。
”周有光的好心态还体现在对生死之事的超脱豁达上。
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后,他一度非常悲伤。
后来,他记起一位外国哲学家的话:所有的生命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个体的死亡是群体进化的条件……这么思考下去,他渐渐觉得死是不需要过于悲伤的,于是开始服从自然规律,安心生活,快乐生活。
悲观的老人会说:“活一天就少一天了,老不中用了。
”周有光则常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活到90岁回看80岁,80岁是年轻,照样可以做贡献;活到100岁,就又多10年青春。
112岁周有光的5个长寿秘诀

112岁周有光的5个长寿秘诀2017年1月13日,我国著名中国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过了自己112岁(虚岁)生日。
一个人活到112岁了,身体还很健康,思维清晰,已经算的上一个奇迹。
但周有光的人生经历,比他的岁数更加精彩、传奇。
都说他的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年逾百岁,仍眼不花耳不聋,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写作思考,勘称中国国宝级长寿老人。
不过,在年轻时,周有光并不觉得自己会长寿。
因为他的身体不是很好,生过肺结核,患过忧郁症。
他母亲还找算命先生给他算命,说只能活35岁,不过他并不相信。
现在他活过了比三个35岁还长。
更重要的是,他身体各方面情况也还可以,思维敏捷,口齿清晰,脑子不乱,眼睛不花,能吃能喝,身体倍棒!有一次,周有光去医院做检查,填一个表,“我写了九十七岁,医生给我改成了七十九岁。
又有一次,一个医生问我长寿之道,我说你是医生怎么问我啊?”其实,周有光的长寿秘诀很公开,在各个采访报道中都能看到他对长寿经验的分享。
小编从中总结了5句话,值得所有新老人们记下来!学着做,延年益寿,轻松活过100岁!周有光说:“我的生活有规律,不乱吃东西。
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乱吃东西不利于健康,宴会上很多东西吃了就应该吐掉。
”“我很少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
从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不能拼命吃,山珍海味会吃坏人。
”俗话说“病从口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症,哪个不和“吃”有关?吃不对,吃太多,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他每天拒绝荤菜和油煎类食物,鸡蛋一天一个,上下午各喝一杯红茶。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
遇到苦难,想好的一面,不要想坏的一面。
这样子你就愉快了。
周有光说自己有很多年的失眠症,不容易睡着。
“文革”时期被下放到农村,他的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都不再失眠。
周有光还说:“有些人常常为小事吵架、生气,我认为这完全没必要。
112岁长寿老人周有光的4句养生语录值得借鉴!

112岁长寿老人周有光的4句养生语录值得借鉴!112岁长寿老人周有光的4句养生语录值得借鉴!原创乡间郎中 2017-03-06 00:03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是我们学习的汉语拼音的主要制定者,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老人生于1906年,于2017年1月14日辞世,享年112岁。
周老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经历过各种时局动荡,却一直坚持修身养性。
他108岁时曾自我调侃:“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达观的心态可见一斑。
周老百岁高龄仍坚持读书看报,写作思考,对于长寿,周老常说这4句话,值得你我借鉴!“乐观寿长,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生气”周老经历过抗日战争、十年文革、劳改等,前半生坎坷无比。
周老一直以一个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他曾说过:“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无论多艰苦的条件,周老都能淡然处之,乐观能让人忘掉烦恼,甩掉年龄,这正是他高寿的秘诀之一。
“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从不吃补品”周老经历过富贵,也遭遇过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后来生活好了,周老却从不吃补品,别人送的保健品也从来不吃。
饮食上周老也很有节制,别人大鱼大肉,周老却偏爱素食,他觉得“病从口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都是吃出来的,周老的日常饮食主要有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一直坚持多年。
“生活越简单越好”周老一直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老年时期的日常生活更加简单:睡觉、吃饭、看书、写文章。
他不乱吃东西,饮食是最常见的食物,穿的是纯棉布衣、住的是狭小房间,用的是破烂的小书桌,喝的是清香的红茶。
这样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养生方式。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长寿的必要条件。
周老有自己独创的一套运动方式,他称之为“象鼻子运动”。
周老说:“大象的身体很庞大,但它却健康得很,不大生病,但它的鼻子却经常地运动,这正是持久的小运动带来的大健康”。
周老经常扶着桌脚,晃晃头,耸耸肩,扭扭屁股,伸伸腿,小小的运动可以锻炼全身,朋友们可以借鉴学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ail文化传播网
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简单就是这三样东西:经济从农业化、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是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再到民权政治;文化从神学思想到玄学思想再到科学思想。
一个民族多数人的思想会经历三个步骤:神学思维,就是信仰宗教;玄学思维,就是各种主义了;科学思维。
二十世纪两件事对中国改变最大:第一个是日本侵略中国;第二个是共产党,改变了整个中国。
可是历史的误区是走不通的,迟早他要回来,苏联就是证明嘛,苏联几十年证明此路不通嘛,苏联垮台了。
整个历史是这样的。
没有两条跑道,只有一条跑道,所有国家不知不觉都在这个跑道里面走,这样一个情形。
苏联的垮台就是因为他们走到误区上去了,我们比苏联聪明一点,我们在苏联瓦解以前十几年就搞改革开放,所以我们从误区里面又跑到轨道上面来。
不过这一步不容易,我们跨上了一脚,还有一脚还没有跨上去。
我们跨上了一步,还有一步还要跨,这一步我们感觉到困难,我认为不要着急,困难也必须要跑上去,因为跑上这一条道路,不是愿意或者不愿意的,这是历史自然规律。
可能迟一点,早一点,但是必然要走这条道路,没有第二条道路。
现在国外有人讲笑话,20世纪有三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马克思讲错了话,第二个错误是斯大林做错了事,第三个错误是毛泽东跟错了路,这三个错误不得了,死掉至少一万万人。
所以这个问题就大了。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人思考,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落后呢?我们在毛泽东时代,开始控制思想,从苏联来的嘛,我们向苏联一边倒,向苏联一边倒最大的缺点就是控制思想。
控制思想不许你独立思考,上面说什么东西,“一句顶一万句”,没有独立思考,社会怎么发展呢?社会发展第一就要独立思考,第二要创造,第三要发明。
没有独立思考什么都没有了,社会就停下来了。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它好的一面,坏的一定会慢慢过去。
人家问我你的乐观哪里来的?我说我无所谓乐观,无所谓悲观,大家都在一个跑道上面跑。
你掉下去一定要回来的,你落后了就要往前走,是这么一个现象,现代国际文化没有特色,是大家共同遵守的道路。
我们这一代人,人家叫做“两头真”,年轻的时候真心跟共产党走,到年老的时候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看法就改变了,苏联瓦解之后看法更改变了。
所以到了老年,重新思考真理,重新追求真理,这是两头真。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