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绵 城 市
海绵城市发展前景

海绵城市发展前景海绵城市发展前景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实现城市化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力克服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海绵城市发展前景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海绵城市发展前景“逢看海”的现象再次出现,海绵城市建设迫在眉睫。
海绵城市一直是城市建设的焦点。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势如破竹,至今,已有迁安、白城等至少30城市在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这个要求。
海绵城市可缓解暴雨等极端天气对于城市排水的影响。
我国城市的普遍“逢雨必涝、雨停即旱”,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统缺乏应对极端天气能力。
大雨暴雨天气城市积水严重,给人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人身隐患和财产损失。
近年全国极端气候事件增多,2015年以来全国20个省市因为洪涝导致2000多万人受灾,暴雨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53亿元,主要原因是传统城市建设中由于大量采用灰色基础设施导致城市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而失去了渗水蓄水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给其带来广阔发展前景。
随着海绵城市试点落地,随后步入大规模集中建设阶段。
此外,目前市场对海绵城市模式较为关注,从政府到企业层面在相关机制创新上已经进行一定探讨和实践,未来部分优势公司模式突破逐步落地可期,中长期来看配套收付费机制建立将是必然趋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指出,在基础设施信贷持续宽松、中央&地方合力助推背景下,海绵城市有望成为贯穿全年的环保板块重要投资主线。
海绵城市简介

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 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
渗井
• 渗井指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
• 雨水通过渗井下渗前应通过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设施对雨水进行预处理
渗透塘
渗透塘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 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
径流排放系统。
渗管/渠
• 渗管/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 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 无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 石等材料组合而成
• 渗管/渠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及 公共绿地内转输流量较小的区 域
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 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
划北 设京 计土 研人 究景 院观 规
刘波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 会议《关于科学利用 与管理城市水资源的 提案》中提出“建设 海绵体城市,提升城 市生态还原能力” 天津---桥园公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迁安---三重河生态廊道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2012低碳城市与 区域发展科技论坛 》中“海绵城市” 概念首次提出
•将既有管网排水能力从1-2年一 遇提升至3年一遇 •暴雨内涝发生频次降低50%
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
•建设项目绿化浇洒、景观用水 全部使用收集的雨水 •全区收集利用的雨水量,替代 10%以上的自来水用水量
政府、社会资本相结合力
海绵城市参考资料
俞孔坚 车伍 李俊奇 任南琪
北京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设施实景图
植草沟
透水铺装
生物滞留带
下沉式绿地
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诠释

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诠释一、定义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可以实现吸水、蓄水等功能,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之间的矛盾,并有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
二、意义(生态城市建设)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
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1.社会意义: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经济意义:根据通知,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3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资金申报方式: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联合申报,由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对申报城市进行资格审核,组织公开答辩,现场公布评审结果,并对试点工作开展绩效评价,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罚。
评价结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数的10%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具体绩效评价办法另行制定。
三、背景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年,全国超过300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严重内涝,人员伤亡的现象时有发生,财产损失重大。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雨水利用系统不完善或城市排水体系不达标。
据调查,我国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在缺水的城市发生内涝显得格外刺眼。
四、意见措施1.首先要扭转观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
海绵城市“四图三表”

附录A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
附录B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备注:建设单位须根据具体项目类型对目标取值计算表内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和目标值填写至上表,并根据采用海绵城市措施及规模,计算复核填报完成值。
附录C 建设项目排水专项方案自评表
建设项目排水专项方案自评表(房屋建筑、线性工程类、园林绿化工程类和
一般项目排水工程)
备注:本表适用于建筑小区、公园绿地及道路、河涌堤岸整治等线性工程。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1]。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就是雨水开发的一种低影响开发系统.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
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见图 1-1).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
发达国家人口少,一般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绿化率较高,在场地源头有充足空间来消纳场地开发后径流的增量(总量和峰值).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
图 1—1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从上述分析可知,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提出,最初是强调从源头控制径流,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突出问题的复杂性,在我国,低影响开发的含义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
城市建设过程应在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等各环节纳入低影响开发内容,并统筹协调城市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共同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因此,广义来讲,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1 技术类型低影响开发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
海绵城市详解

(2)雨水塘
雨水塘是渗水洼塘即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进行雨水渗透,补及地 下水,雨水塘能有效地削减径流峰值。但雨水塘护坡需要种植耐湿植物,若雨 水塘较深(超过60cm)护坡周边就要种植低矮灌木,形成低矮绿篱,消除安全 隐患。同时整个雨水塘系统还要形成微循环才能防止水体腐坏。
(3)雨水湿地
源的深层次循环利用。 排: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4.1海绵城市--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 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 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 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 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 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4.4.1雨水净化系统三部分
土壤渗滤净化:大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穿孔管将 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 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
人工湿地净化:分为2个处理过程,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的雨 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壤渗滤排 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提升到山地贮 水池中。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间、次级净化池与清水池之间用水泵进行 循环。
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
工业区有别于居住区,相对来说绿地面积较 少,硬质场地和建筑较多,再加上工业产物 的影响,所以在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和净化环 节就要格外注意下渗雨水的截污环节。经过 承载海绵城市原理的园林设施对工业污染物 的过滤之后,雨水经过土壤下渗道模块蓄水 池,在这个过程中设置截污处理对下渗雨水 进行第二次的净化,进入模块蓄水池之后配 合生物技术再次净化后再次的循环利用到冷 却水补水、绿化灌溉、混凝土搅拌等方面。
正确认识海绵城市

壤 的配制 非常 关键 ,深 度 非常 关
键 ,进 水 口 、出水 口,包括植 被 、 选 址 ,以及 排水 前 处理 都 非常 关 键 。如 果在 建设 过 程 中仪仅 做 简
粗 暴 化 的处理 ,认 为 地 挖 下
我 国台湾 地 区长 期从 事 雨水 收 集 工 及 研 究 的曾 誉 录 教 授 , 曾撰 文 呼叮 :海绵 城 市工程 建 设 不能 是三年 、五年 、十年 的寿命 . = . 建设 海 绵城 『 订F 1 标在 于 改 正以 往
实用 、美观 的原则,有效的综合
解 决我们遇到 的水 生态 、水 安全 、
沉式 绿地 ,王家 卓认 为这 将涉 及
海 绵城 市真 的对 内涝发 挥 不 了作 用吗 ? 住房 和城 乡建 设部 城
乡规 划 中心 副主 任 、海绵 城 市建 设 技 术指 导专 家委 员 会副 主任 邢 海峰认 为 :“ 海 绵城 市建设确 实能 对 缓 解 城 市 内涝 起 到 很 大 作 用 , 但 它是 一 个 由点 、线 、面构 成 的 庞 大 的系统 程 ,需要 时 间和 过 程 ,不可能 一蹴 而 就 、因 为出现 ‘ 城市看 海 ’现象 ,就 埘海绵城 市
关注
正 确认 识海绵 城 市
建设海绵城市是一个非 常精细 的活 儿 ,不是简单 粗暴的处理 ,就 叫海绵城市了 ,要按 照经济 、实用 、美观 的原则 ,有效 地综 合解决我 们遇到的水生态 、水安全 、水环境 、
水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是 当前的重点 。
团! = ] 国
作 为 生态 文明 建设 在城 市领 域具 体 的落 地 的表现 ,海 绵城 市
对 于大 家讨 论 的热 点—— 下
海绵城 市” 。之后 国务院办公厅 出
什么是海绵城市

径;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
5.湿塘(雨水调蓄,有雨水再用的调节容积)(1)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
(2)前置塘为湿塘的预处理设施,起到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的作用;池底一般为混凝土或块石结构,便于清淤;前置塘应设置清淤通道及防护设施,驳岸形式宜为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为1:2-1:8;前置塘沉泥区容积应根据清淤周期和所汇入径流雨水的SS 污染物负荷确定。
(3)主塘一般包括常水位以下的永久容积和储存容积,永久容积水深一般为0.8-2.5 m;储存容积一般根据所在区域相关规划提出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确定;具有峰值流量削减功能的湿塘还包括调节容积,调节容积应在24-48 h内排空;主塘与前置塘间宜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区(雨水湿地),主塘驳岸宜为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6。
(4)溢流出水口包括溢流竖管和溢洪道,排水能力应根据下游雨水管渠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排水能力确定。
(5)湿塘应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
6. 雨水湿地(1)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
(2)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
(3)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是雨水湿地主要的净化区,其中浅沼泽区水深范围一般为0-0.3 m,深沼泽区水深范围为一般为0.3-0.5 m,根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
(4)雨水湿地的调节容积应在24h内排空。
(5)出水池主要起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和降低温度的作用,水深一般为0.8-1.2 m,出水池容积约为总容积(不含调节容积)的10%。
6. 渗管/渠(1)渗管/渠应设置植草沟、沉淀(砂)池等预处理设施。
(2)渗管/渠开孔率应控制在1%-3%之间,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应大于20%。
(3)渗管/渠的敷设坡度应满足排水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城市改造成海绵,对雨水进行积存、渗透和净化
如何实施?
1.保护原有的水源涵养地,如河流、湖泊、湿地等 2.对已经遭到破坏的水体进行修复 3.进行低影响开发,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开发对城 市原有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雨水花园
屋顶
存在的
问题
1.拿来主义
2.定量分析研究
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THE
END
海绵城市
城市内涝
如何解决?
1. 直接粗暴的良方——重修排水系统
2. 生态又省钱的方法——海 绵 城 市
什பைடு நூலகம்是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
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 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 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