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 秦风.无衣》全解
氓卫风翻译及《无衣》赏析

氓卫风翻译及《无衣》赏析氓(卫风)翻译及《无衣》赏析氓(卫风)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秦风·无衣《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
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氓(卫风)译文》。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
“无衣”,这是实写。
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
“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
为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无衣翻译及赏析

无衣翻译及赏析无衣翻译及赏析1氓(卫风)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秦风·无衣《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
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氓(卫风)译文》。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
“无衣”,这是实写。
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
“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
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秦风·无衣原文翻译赏析

秦风·无衣原文翻译赏析秦风·无衣原文翻译赏析1秦风·无衣秦风·无衣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秦风·无衣译文及注释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注释①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②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
一说指秦君。
③同仇:共同对敌。
④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⑤作:起。
⑥裳:下衣,此指战裙。
⑦甲兵:铠甲与兵器。
⑧行:往。
秦风·无衣赏析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
可是《毛诗序》却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
”陈奂《诗毛氏传疏》也认为:“此亦刺康公诗也。
”《诗经》固然讲究美刺,但这里明明是美,却被说成刺。
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
据今人考证,公元前771年(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
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
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
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
”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
”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秦风·无衣原文及翻译

秦风·无衣原文及翻译
秦风·无衣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全文翻译: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秦风·无衣对照翻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准备!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国风·秦风·无衣》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秦风·⽆⾐》原⽂|译⽂|赏析 《国风·秦风·⽆⾐》是⼀⾸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昂⼠⽓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爽朗的风格正是秦⼈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国风·秦风·⽆⾐》原⽂ 先秦:佚名 岂⽈⽆⾐?七兮。
不如⼦之⾐,安且吉兮。
岂⽈⽆⾐?六兮。
不如⼦之⾐,安且燠兮。
译⽂及注释 译⽂ 难道说我没⾐服穿?我的⾐服有七件。
但都不如你亲⼿做的,既舒适⼜美观。
难道说我没⾐服穿?我的⾐服有六件。
但都不如你亲⼿做的,既舒适⼜温暖。
注释 七:虚数,⾔⾐之多;⼀说七章之⾐,诸侯的服饰。
⼦:第⼆⼈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的⼈。
安:舒适。
吉:美,善。
六:⼀说⾳路,六节⾐。
燠(yù ⽟):暖热。
赏析 此诗与《秦风·⽆⾐》题⽬及⾸句皆相同,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完全两样。
从字⾯上看,似觉并⽆深意,但前⼈往往曲为之说,《⽑诗序》云:“《⽆⾐》,美晋武公也。
武公始并晋国,其⼤夫为之请命乎天⼦之使,⽽作是诗也。
”朱熹《诗集传》云:“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釐王。
王以武公为晋君,列于诸侯。
此诗盖述其请命之意”,“釐王果贪其宝玩,⽽不思天理民彝之不可废,是以诛讨不加,⽽爵命⾏焉。
”(同上)这⼀说法今⼈多表⽰怀疑,如程俊英《诗经译注》就认为“恐皆附会”。
从诗意来看,此篇似为览⾐感旧或伤逝之作。
诗⼈可能是⼀个民间歌⼿,他本来有⼀位⼼灵⼿巧的妻⼦,家庭⽣活⼗分美满温馨。
不幸妻⼦早亡,⼀⽇他拿起⾐裳欲穿,不禁睹物思⼈,悲从中来。
诗句朴实⽆华,皆从肺腑中流出:“难道说我没有⾐裳穿?我的⾐裳有七件,可是拣了⼀件⼜⼀件,没有⼀件抵得上你亲⼿缝制的⾐裳,那样舒坦,那样美观。
”“难道说我没有⾐裳穿?我的⾐裳有六件。
可是挑了⼀件⼜⼀件,没有⼀件抵得上你亲⼿缝制的⾐裳,那样合⾝,那样温暖。
《诗经-秦风》《无衣》原文、注释及译文

《诗经-秦风》《无衣》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
袍:战袍。
形状像斗篷,行军时白天当衣服穿,夜里当被子盖。
王:这里指秦国君主。
于:语助词,无义。
兴师:起兵,出兵。
修:整治。
戈、矛:古代的两种兵器。
泽:通“襗”,贴身的内衣。
戟(jǐ):兵器名。
作:振作。
裳(cháng):战裙。
甲兵:铠甲及兵器。
【大意】
谁说我没有衣服穿?和你穿同样的战袍。
国王要出兵,赶快修理戈和矛,与你共同对付敌人。
谁说我没有衣服穿?和你穿同样的衣衫。
国王要出兵,赶快修理矛和戟,与你一起合作。
谁说我没有衣服穿?和你穿同样的战裙。
国王要出兵,
赶快修理铠甲和刀枪,与你一起出发。
无衣诗经秦风原文和注释

无衣诗经秦风原文和注释
《秦风·无衣》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
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内衣。
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裙。
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注释: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王:此指秦君。
一说指周天子。
于:语助词。
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对敌。
泽:通“襗”,内衣,如今指汗衫。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国风秦风无衣》全文解释及赏析

《国风秦风无衣》全文解释及赏析《国风·秦风·无衣》,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作为《诗经》中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
此诗赞颂了即将参加作战的将士,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
秦哀公赋此诗,表示同意申包胥的请求,决定出兵救楚。
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无衣题解:士兵们慷慨激昂,团结抗敌。
【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
王于兴师②,修我戈矛,与子同仇③!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④。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⑤!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⑥。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⑦,与子偕行⑧!【注释】①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②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
一说指秦君。
③同仇:共同对敌。
④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⑤作:起。
⑥裳:下衣,此指战裙。
⑦甲兵:铠甲与兵器。
⑧行:往。
【译文】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穿战袍。
国家调兵去打仗,修好咱们的戈矛与你共同去杀敌。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穿内衣。
国家调兵去打仗,修好咱们的矛戟与你共同去作战。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守下裳。
国家调兵去打仗,修好铠甲和刀枪与你共同奔战场。
【赏析一】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
可是《毛诗序》却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
”陈奂《诗毛氏传疏》也认为:“此亦刺康公诗也。
”《诗经》固然讲究美刺,但这里明明是美,却被说成刺。
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
据今人考证,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
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
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
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①卫国大致在今河南安阳、鹤壁、濮阳一带,由封康叔建国,并定
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
氓(mãng):民,男子之代称。
蚩蚩(chī):憨厚的样子)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②贸:交易。
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即:就。
谋:古音mī。
匪:读为“非”。
“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
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
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③淇:水名。
(今河南淇河)顿丘:地名。
(今河南清丰)丘:古读如“欺”。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④愆(qiān)期:过期。
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过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⑤将(qiāng):愿请。
)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请你不要生怨气,秋天为期我等你。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⑥垝(guǐ)垣(yuán):墙。
“垝垣”同义。
复:返。
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
女望男到期来会。
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
一说“复”是关名。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⑦涟涟:涕泪下流貌。
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⑧载笑载言:(因为高兴而)又说又笑。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⑨卜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
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
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⑩贿:财物,指妆奁(lián)。
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彩礼往上装。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⑾沃若:犹“沃然”,润泽的样子。
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⑿于嗟鸠兮:于嗟兮都是虚词,于嗟鸠兮:斑鸠啊!)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⒀耽(dān):沉溺,贪乐太甚。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⒁说:读为“脱”,解脱。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⒂陨(yǔn):陨落。
黄:变黄。
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⒃徂(cú)尔:嫁给你。
徂,往。
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⒄汤汤:水盛貌。
渐:浸湿。
帷裳:车旁的布幔。
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⒅爽:差错。
贰:“貣(tâ)”的误字。
“貣”就是“忒(tâ)”,和“爽”同义。
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⒆罔
极:没有定准,变化无常。
二三其德: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
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⒇靡:无。
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1夙:早。
兴:起。
这句连下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2“言”字无义。
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生活既已过得顺心。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23咥(xì):笑貌。
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喜笑如常。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24静言思之:好好地想一想;躬自悼矣:真为自己感到悲伤。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25“及尔”二句言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现在偕老之说徒然使
我怨恨罢了。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6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
泮(pàn):通“畔”水边,边岸。
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
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7总角:男女未成年时结发成两角,称总角。
宴:快乐。
晏晏(yàn):和悦貌。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8旦旦:诚恳的样子。
反:即“返”字。
不思其反:言不想那样的生活再回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9反是不思: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
哉(古读如兹zī):语气词;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1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
王(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
一说指秦君。
)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同仇:共同对敌。
)。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作:起。
)。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裳:下衣,此指战裙。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甲兵:铠甲与兵器。
行:往。
)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