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二课时)word学案

合集下载

【商务星球版】7年级地理上册3.2《海陆变迁》学案(第2课时)

【商务星球版】7年级地理上册3.2《海陆变迁》学案(第2课时)

《海陆变迁》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能够在图上指出七大板块。

2.结合地图了解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原因。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三、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主要划分为七大板块:_____板块、非洲板块、_______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_______板块。

(2)各大板块在不断地_____着。

板块之间的_____运动,在陆地上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使海洋缩小,甚至消失,隆起形成_________,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_______________的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_____、_____现象。

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阅读下图,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2)地中海面积为什么在不断缩小?【达标检测】1.根据板块运动的观点,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2.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观点是()【拓展阅读】一夜消失的庞贝古城早在公元前8世纪,依托于地中海天然良港的一座小渔村庞贝,逐渐发展为城市。

几百年之后,它商贾云集,成为仅次于意大利古罗马的第二大城。

庞贝城内那神奇的太阳神庙、巨大的斗兽场、恢宏的大剧院、灵验的巫师堂以及新奇的蒸气浴室和众多的商铺以及娱乐场馆,不知吸引了地中海周城邦多少富商和贵族。

加上亿万年来城北那维苏威火山因多次喷发而带来的奇异岩浆土、火山石以及地热温泉。

更使庞贝声名远播:那一大片略带焦味的肥沃岩浆土,使庞贝出产的葡萄个大汁甜,酿酒绝佳,成了各地贵族争购的上品;那昼夜不绝的地热温泉。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word教案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word教案1

《第二节海陆变迁》教案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

在地球上,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又变为沧海的实例有许多。

学生阅读课本49页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上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2)为什么在我国东部海底会出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3)荷兰的围海造田说明什么问题?(4)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海陆变迁。

(如台湾海峡的变化;塔里木盆地的变化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用书本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和东海由陆变海过程。

由此可见,地壳的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能有同学要问,地壳为什么会变动,这个问题问得好,学习就要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学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就知道了。

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海平面的升降原因是与气候有关,气候变冷,海平面就要下降;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

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板书:一、海陆的变迁的主要原因1、地壳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活动海陆变迁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地球上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以及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需要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2.让学生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以及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海陆变迁的现象。

3.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2.准备问题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平面上升等,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形态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呈现(10分钟)呈现海陆变迁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以及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表面的变化现象,分析其原因,加深对海陆变迁的理解。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海陆变迁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如填海造陆、过度开发等。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第2课时)》教材以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举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海陆变迁的现象。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案例为例,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

2.准备案例资料,用于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如陆地变成海洋、海洋变成陆地等,引导学生关注海陆变迁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以及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迁徙、基础设施建设等。

3.操练(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具体的案例,如黄河改道、马尔代夫海平面上升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变迁(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 知道大陆漂移说,形成地理科学态度。

● 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
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重点)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先学后教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大板块地图及相关图片。

7
2
35
4
1
6
5
A A
B B
C
D D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四大洋,它们的格局从来就是这样,并且一成不变吗?
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为什么会有沧海桑田的变化,又有哪些科学依据呢?
荷兰填海造陆拦海大堤
日本填海造陆人工岛—御台场
大陆拼合
2.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演示:
随时识记,理解
读图、识记、回答,
并在书上标出两
大火山地震带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活动内容:1.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地中海正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板块运动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及和分布。

(重点)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难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活动探究、精当点拨。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问题导学、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1.多媒体准备:教学课件2.探究活动准备:用泡沫板制作板块模型、橡皮泥、鸡蛋壳破裂后煮熟的鸡蛋等。

一:七大板块块的名称及大致X围。

⑵看看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着。

精当点拨:多媒体展示大洲大洋图,要求学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

展示地球板块的划分及名称。

过渡: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或大陆)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漂移”。

读大洲大洋图,准确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

根据老师展示的板块的划分,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和大致X围。

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⑴全球大致分为大板块,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及大致X围。

⑵看看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着。

复练图和记图的目的。

二:板块运动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内容:读课本图3—2—5,完成下列问题:1、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______ 。

2、图中AB两地,哪个地方的地壳比较稳定,哪个地方的地壳比较活跃,主要原因是什么?3、板块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运动分别产生什么结果?精当点拨:多媒体展示板块运动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板块运动两种形式:动画演示板块X裂运动,要求学生大胆预言:红海和东非大裂谷将来会怎样?并说明你预言的理由。

指导学生活动探究:根据自己的活动总结板块发生挤压时地表会发生什么读课本图3—2—5,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2(3)”栏目;读课本P52~53内容,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栏目。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word教案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word教案

《海陆变迁》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上找到七大板块。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洋陆地形的成因。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自制七大板块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大陆轮廓线惊人的吻合,甚至能拼合在一起。

正是有了这一发现,才使人类开始关注海陆的变迁,并最终揭开了海陆变迁的神秘面纱,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1.活动一:板块构造学说展示敲碎蛋壳熟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有裂纹的蛋壳表示大大小小的板块。

提问: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学生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并观察各板块的大致范围。

(2)看看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

(3)中国位于哪一板块?澳大利亚呢?学生拿出自制七大板块图片进行拼合,每组的6号同学去黑板展示,比一比,谁拼的快又对。

同学们,这两张桌子中间有5厘米的缝隙,两本书分别放在桌子上代表两大板块,书脊相对,当两本书往两边拉开时,两书脊间出现空隙,当两本书往书脊方向挤压时,则可能出现沿书脊望上拱起或者往下凹陷的现象,那么,板块运动是怎样的呢?2.活动二:板块运动形式(1)板块运动有几种形式?(2)挤压的地方往往出现 、 ,张裂的地方形成 、 。

(3)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

(4)多媒体展示:世界有两大主要山系一是横穿 大陆南北的巨大山系,主要有 山脉和 山脉及其他高大山系组成;二是纵贯 大陆和 大陆的巨大山系,主要由 山脉和 山脉组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和变化,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学生需要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以及变迁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节内容的海陆变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主要的海陆变迁原因,理解海陆变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对海陆变迁原因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海陆变迁案例,让学生了解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海陆变迁的案例和图片。

2.教学案例:收集相关的海陆变迁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小组讨论题: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海陆变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海陆变迁的案例,如大陆漂移、地壳运动等,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变迁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生态系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变迁》学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正确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和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三、导学问题
1.板块学说认为,由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
而是由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划分为和,各大板块处在不断
地。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
壳。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例
如,、。

5.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形成或;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

6.世界上许多高大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例
如,、等。

7.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①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②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减?
③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8.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