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梁山好汉为什么要大闹大名府?
吴用智取大名府吴用智取大名府的故事

吴用智取大名府-吴用智取大名府的故事《吴用智取大名府》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五回,说的是吴用要在元宵节时,先于北京城中埋伏,里应外合,破城救人。
吴用又告诉宋江东京蔡太师力主招安之意。
话说吴用对宋江道:“今日幸喜得兄长无事,又得安太医在寨中看视贵疾,此是梁山泊万千之幸。
比及兄长卧病之时,小生累累使人去大名探听消息:梁中书昼夜忧惊,只恐俺军马临城。
又使人直往北京城里城外市井去处,遍贴无头告示,晓谕居民,勿得疑虑: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大军到郡,自有对头。
因此,梁中书越怀鬼胎。
东京蔡太师见说降了关胜,天子之前更不敢提;只是主张招安,大家无事。
因此累累寄书与梁中书,教道且留卢俊义、石秀二人性命,好做手脚。
”宋江见说,便要催趱军马下山去打北京。
吴用道:“即今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北京年例,大张灯火。
我欲乘此机会,先令城中埋伏,外面驱兵大进,里应外合,可以破之。
”宋江道:“此计大妙!便请军师发落。
”吴用道:“为头最要紧的,是城中放火为号。
你众弟兄中,谁敢与我先去城中放火?”只见阶下走过一人道:“小弟愿往。
”众人看时,却是鼓上蚤时迁。
时迁道:“小弟幼年间曾到北京。
城内有座楼,唤做翠云楼;楼上楼下,大小有百十个阁子。
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
乘空潜地入城,正月十五日夜,盘去翠云楼上放起火来为号,军师可自调人马劫牢,此为上计。
”吴用道:“我心正待如此。
你明日天晓先下山去,只在元宵夜一更时候,楼上放起火来,便是你的功劳。
”时迁应允,得令去了。
吴用次日却调解珍、解宝,扮做猎户,去北京城内官员府里,献纳野味。
正月十五日夜间,只看火起为号,便去留守司前,截住报事官兵。
两个听令去了。
再调杜迁、宋万,扮做粜米客人,推辆车子,去城中宿歇。
元宵夜只看号火起时,却来先夺东门。
“此是你两个功劳。
”两个听令去了。
再调孔明、孔亮,扮做仆者,去北京城内闹市里房檐下宿歇,只看楼前火起,便去往来接应。
两个听令去了。
再调李应、史进,扮做客人,去北京东门外安歇,只看城中号火起时,先斩把门军士,夺下东门,好做出路。
水浒传第十回梁山英雄大闹王府正邪之争的高潮

水浒传第十回梁山英雄大闹王府正邪之争的高潮在《水浒传》的第十回中,梁山英雄们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正邪之争,创造了梁山泊历史上的一段高潮。
这次正邪之争,既是对抗邪恶势力的斗争,同时也是展现梁山英雄们勇猛无畏、智勇双全的时刻。
本文将从正邪双方的对峙,英雄们的威武威猛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三个方面来探讨《水浒传》第十回中的梁山英雄大闹王府的高潮。
首先,梁山英雄大闹王府的高潮在于正邪两方的对峙。
这一次,梁山好汉首次以团队的形式和正式的军队对峙,展现出他们作为一支真正的抗金义军的力量。
作为一个正义的势力,梁山好汉自始至终秉持着为民除害的宗旨,他们在这场对峙中充满信心。
而王府这个邪恶势力的代表,却充满了胆怯和惊慌。
双方对峙中不断的角力与对抗,使整个场面愈发紧张刺激。
其次,本次梁山英雄大闹王府的高潮还在于英雄们的威武威猛。
梁山好汉们个个都是英勇善战之辈,各自拥有过人的武艺和勇猛的战斗力。
他们在这场正邪之争中展现出了自己的英雄本色。
例如,林冲凭借千钧一发之际的一箭,将一个王府的士兵斩于马下;宋江则一人独扛敌军多名高手的攻击,在逆境中展现了他作为梁山泊领袖的威严和勇气。
英雄们的威武表现不仅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威慑,也使得梁山泊的声威得以进一步扩大。
最后,梁山英雄大闹王府的高潮不仅仅是一场战斗,背后有着历史的背景。
《水浒传》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末年,金国侵略南方的时期,而梁山泊正是南宋这个时期的一个充满了正义和抗争的象征。
梁山泊的英雄们,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来的。
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勇猛精神和对抗邪恶的决心,正是这一时代草民的心声和期盼。
综上所述,《水浒传》第十回中的梁山英雄大闹王府的高潮,通过正邪双方的对峙、英雄们的威武威猛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等方面,展现出了这场战斗的精彩和梁山英雄们的英勇。
这次正邪之争是整个《水浒传》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为后续剧情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场战斗,梁山泊的声威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扬,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后面剧情的发展和英雄们的壮举。
细读水浒才明白(66)元宵夜大闹大名府

细读水浒才明白(66)元宵夜大闹大名府
大名府又不是时迁一个人闹下来的
梁中书还是有些领导和应急才能,在元宵节前能够想到暂停放灯,以免被梁山军马利用,惹下祸端。
但却遇到两个假把式手下李成闻达,非要放灯,还要比往年多放大灯、做鳌山,通宵不禁,连放五夜。
哪怕没有梁山攻城这一事,就算是平时这样的安排,人多灯多,不出事才怪。
翠云楼
吴用已经把潜入北京城中充作内应之人安排妥当,有放火为号的,有截断官兵报信的,有夺占城门的,有往来接应的,有救人的,有抓人的,相当细致周密。
接着又把攻打北京城的军马调拨完毕,八路马步军兵,相当强盛,这下北京城即将一举而下了。
时迁的最大本事就是不走正路,只飞檐走壁
大名府留守司州桥边上的鳌山上盘起两条纸龙,龙嘴里还能喷水。
在那个年代,又没有什么机械设备,也没有动力来源,是如何做到喷水的呢?难道是像后世清代圆明园里的大水法,把水先提到高处,利用水流喷水?
好一场元宵夜大闹大名府。
内有放火为号,外有大军冲入。
吴用这条计策还是用得比较毒辣,等到蔡福提醒要“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之时,城中居民已经损伤一半。
高手中的高手——鼓上蚤时迁
几个坏人倒是自有结果。
奸夫淫妇被抓了,王太守被刘唐、杨雄用水火棍击杀,只有梁中书、李成、闻达逃跑掉了。
就看后文对这几人如何交代?。
从水浒传中解读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从水浒传中解读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达在看捉拿自己的通缉告示的时候,被自己救的金老头看见,连忙拉着他走开,并请回家去吃饭。
原来上回的金翠莲现在攀上了一个大财主赵员外,日子过得好了起来。
虽然这个情节颇有小说的戏剧性在其中,但对于讲究天理循环、善恶有报的中国文化而言,不失为一个颇有教化意义的情节。
同时金家父女在知道鲁达变成通缉犯后也要报恩,也是一种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描写。
一部好的作品,不管何种类型,描写什么故事,从什么角度阐述,总需要对世人进行真善美的引导,这既是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不过难就难在如何做到精彩纷呈又不漏痕迹。
比如某种电视节目,明明是演绎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却非要在结尾的时候把道理清楚明白地说出来,虽然也是好意,但未免就落得生硬,甚至道理说得越多,越令观看的人反感。
而看鲁达,他因为帮助了金翠莲父女而亡命天涯,而他的逃亡路上又遇见金翠莲父女来帮助感谢他,在戏剧的情节里流露出善恶恩义的温暖,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不知不觉地将人带入对正心正念的好感甚至追求,这份写作功力真的值得学习。
接下来本章的重要人物赵员外出场了,三个人在金翠莲住处楼上喝酒,结果引起赵员外误会,要前来捉奸,招了一大帮人来打群架。
这是因为古代的楼上是比较私密的地方,相当于女子闺房,一般人不能进入。
然而知道鲁达是小老婆的救命恩人后,又立马过来翻身便拜,后来又各种为鲁达安顿。
可见这位赵员外对金秀莲一方面是喜爱得很,另一方面又不放心漂亮老婆。
唉,这大概是男人的通病,只是显露得或多或少而已。
由下文知道这是误听人报,也让人感叹一声漂亮女人是非多,人生何处不江湖。
澄清了误会后,宾主尽欢,落魄的鲁达表示但有用洒家处,便与你去。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鲁智深巅峰时期,身为梁山大将,天罡星辰,岂是一个赵员外能够招揽的?虎落平阳之时,豪杰也可为我所用,然而用人识人,学问艰深,非有多阅历者,难以轻易尝试。
不过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由于几天前的群架风波,有人认出了鲁达,于是官府挨家挨户去明察暗访。
吴用智取大名府的故事

吴用智取大名府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吴用智取大名府》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五回,说的是吴用要在元宵节时,先于北京城中埋伏,里应外合,破城救人。
吴用又告诉宋江东京蔡太师力主招安之意。
话说吴用对宋江道:“今日幸喜得兄长无事,又得安太医在寨中看视贵疾,此是梁山泊万千之幸。
比及兄长卧病之时,小生累累使人去大名探听消息:梁中书昼夜忧惊,只恐俺军马临城。
又使人直往北京城里城外市井去处,遍贴无头告示,晓谕居民,勿得疑虑: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大军到郡,自有对头。
因此,梁中书越怀鬼胎。
东京蔡太师见说降了关胜,天子之前更不敢提;只是主张招安,大家无事。
因此累累寄书与梁中书,教道且留卢俊义、石秀二人性命,好做手脚。
”宋江见说,便要催趱军马下山去打北京。
吴用道:“即今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北京年例,大张灯火。
我欲乘此机会,先令城中埋伏,外面驱兵大进,里应外合,可以破之。
”宋江道:“此计大妙!便请军师发落。
”吴用道:“为头最要紧的,是城中放火为号。
你众弟兄中,谁敢与我先去城中放火?”只见阶下走过一人道:“小弟愿往。
”众人看时,却是鼓上蚤时迁。
时迁道:“小弟幼年间曾到北京。
城内有座楼,唤做翠云楼;楼上楼下,大小有百十个阁子。
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
乘空潜地入城,正月十五日夜,盘去翠云楼上放起火来为号,军师可自调人马劫牢,此为上计。
”吴用道:“我心正待如此。
你明日天晓先下山去,只在元宵夜一更时候,楼上放起火来,便是你的功劳。
”时迁应允,得令去了。
吴用次日却调解珍、解宝,扮做猎户,去北京城内官员府里,献纳野味。
正月十五日夜间,只看火起为号,便去留守司前,截住报事官兵。
两个听令去了。
再调杜迁、宋万,扮做粜米客人,推辆车子,去城中宿歇。
元宵夜只看号火起时,却来先夺东门。
“此是你两个功劳。
”两个听令去了。
再调孔明、孔亮,扮做仆者,去北京城内闹市里房檐下宿歇,只看楼前火起,便去往来接应。
两个听令去了。
收猛将梁山智取大名府读后感

收猛将梁山智取大名府读后感
先说说这大名府吧,听起来就特别厉害的样子,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堡垒,里面肯定是戒备森严,有好多厉害的角色。
可是咱梁山好汉可不怕,他们就像是一群超级聪明的小机灵鬼,想出了那叫一个绝妙的计策。
吴用这个智多星啊,那脑袋瓜儿就像装了无数个小机关似的。
他把整个计划安排得是井井有条,一环扣着一环,就像用丝线串起了一颗颗珠子,一颗都不掉链子。
梁山众人在他的指挥下,就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演员,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而且这一段里还收了猛将呢。
这些猛将加入梁山,就像是给梁山这个大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要么是武艺高强,能一个打几个;要么就是有特殊的技能,像开锁啊、打探消息啊之类的。
这就好比玩游戏,梁山这个战队又新招募了几个超厉害的队友,实力大增。
梁山好汉智取大名府这个事儿,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团结。
每个人都按照计划行事,没有谁乱了阵脚。
他们就像一群配合默契的狼群,目标明确,就是要拿下大名府,救出自己的兄弟,还能顺便扩充一下梁山的力量。
从这里面啊,我还觉得梁山好汉不仅仅是一群只会打打杀杀的草莽英雄。
他们懂得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不蛮干。
要是直接就冲上去攻打大名府,那估计得被揍得鼻青脸肿,说不定还全军覆没了呢。
所以啊,这就告诉咱们,在生活里也不能光靠力气,还得有脑子。
遇到难事的时候,多动动咱这小脑筋,说不定就能像梁山好汉一样,把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儿给办得妥妥当当的。
这故事真是越看越有意思,越琢磨越觉得梁山好汉充满了魅力。
水浒传之鲁智深大闹官府

水浒传之鲁智深大闹官府鲁智深,水浒传中的一位英勇豪杰,他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以“水浒传之鲁智深大闹官府”为题,讲述鲁智深以其勇猛的个性和令人赞叹的行动,在官府中引起轰动的故事。
一、鲁智深的背景及特点鲁智深,字智深,号“花和尚”,原为曹州人,出身于一个小小的寺庙。
他一身武艺出众,打遍曹州无敌手,被草民称为“曹州八虎之首”。
他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拳头硬如铁块,力大无穷。
这些特点使他成为水浒传中备受关注的角色。
二、鲁智深大闹官府的起因一日,鲁智深听到官府招募英雄,欲往投考,但得知只要有犯罪记录的人将被拒之门外,心生不满。
于是,鲁智深决定以其强大的武艺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将自己大闹官府的事迹传为佳话。
三、鲁智深大闹官府的过程鲁智深兵行数日,终于来到官府,并毫不费力地闯过了重重守卫,来到了官府负责招募的厅堂。
他气势凌人,无人能够抵挡他的威猛身姿。
鲁智深大喝一声:“我就是鲁智深,你们这些官官相护的官府还敢拒绝我?”他的声音惊天动地,震得整个官府都陷入了寂静。
官府官员们目瞪口呆,纷纷后退,只见一个看似领导者的官员斩钉截铁地说道:“鲁智深,你有犯罪记录,不能入选官府,你还是回去吧!”鲁智深冷笑一声,毫不畏惧地说道:“就凭你们这群腐败之徒,还敢质问我的品行?今日我就要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厉害!”随着话音落下,他猛地发力,一拳将桌子砸成了碎片。
四、鲁智深大闹官府的结果官府的官员们见到鲁智深的霸气,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倒退,无人敢伸手碰鲁智深一下。
鲁智深见势头不错,悍然大胆地向前迈进,变本加厉地发起进攻。
他手起刀落,将官府的书案打得七零八落。
官府的官员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办公场所被鲁智深摧毁。
众人都感到震惊和无助,他们对鲁智深的力量感到恐惧。
渐渐地,人们开始传扬鲁智深大闹官府的故事,他的英勇事迹在水浒传中记载了下来。
五、鲁智深大闹官府的反思鲁智深大闹官府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他的勇气和无畏精神令人敬佩。
智取大名府概括20字左右

智取大名府概括20字左右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智取大名府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2.讲述智取大名府的故事情节;3.分析智取大名府的故事主题和意义;4.总结智取大名府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正文
正文:
智取大名府是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故事,讲述了宋江、晁盖等梁山好汉为了救出被囚禁的义士卢俊义,采用智谋手段成功攻破大名府的壮丽篇章。
故事背景设定在北宋末年,那时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秉持着“替天行道”的信念,劫富济贫,成为了人民的希望。
而大名府太守梁中书,却利用职权搜刮民脂民膏,引发了人民的反抗。
故事情节紧张曲折。
宋江、晁盖等梁山好汉,为了救出被梁中书陷害入狱的卢俊义,采用了一系列智谋手段。
他们先是利用内应,获得了大名府的城防图,然后又通过各种方式,扰乱城内的守卫,最后成功攻破大名府,救出了卢俊义。
智取大名府的故事主题是凸显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它告诉我们,面对困境,不能轻易放弃,只有通过智慧和勇气,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艺术价值来看,智取大名府的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智取大名府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
被改编成了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如电影、电视剧、话剧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梁山好汉为什么要大闹大名府?
导语:关于大名府,很多人的信息都来自《水浒传》。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好好分析看。
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劫了大名府梁中书
关于大名府,很多人的信息都来自《水浒传》。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好好分析看。
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劫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老丈人蔡京送的十万生辰纲。
如此说来,梁山之发迹,真的和大名府有着莫大的关系。
等到晁盖中箭身亡,能够为他报仇的人又从大名府冒了出来——玉麒麟卢俊义。
由晁盖死前留下遗言,能替他报仇的人才能坐上头把交椅,说到吴用冒充算命先生“忽悠”卢俊义百日内有血光之灾,必须到东南方一千里避难,再后来卢俊义被诬陷囚禁大名府,梁山好汉为救人几番和官兵交手,最后时迁火烧翠云楼,救出卢俊义,好热闹一段故事,足足占了六回的篇幅。
大名府一段,热闹处很多,不过也得留心一下梁山泊得到的好处——当然不只是一个武艺高强的玉麒麟及其河北第一财主的号召力,还有实实在在的由大名府劫来的数量庞大的军需物资、钱粮,当然还有卢员外自己积累了五代的家财。
忽悠卢俊义的吴用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是大名府呢?
其实在这个故事之前,热闹戏文就已经很多了:——三打祝家庄;大闹高唐州;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杨志、鲁智深、武松等七人的二龙山,周通、李忠的桃花山,孔明、孔亮的白虎山);为救史进打华州,当然,还有晁天王曾头市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