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第一章基础知识一、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测试和记录的过程,以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健康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根据监测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和噪声环境监测等。

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使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三、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包括环境质量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等。

通过监测分析环境因素的浓度、污染物的组成和排放源的信息,评估环境质量,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供决策依据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二章基本操作一、仪器设备检查与预热在进行环境监测前,首先需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与预热。

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传感器的精度、校准日期等是否符合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方法与技术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技术。

例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高空气吸收法、地面气体采样法和人工采样法等。

而在水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倾倒法、沉积法和过滤法等。

三、样品保存与运输对于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正确的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不同类型的样品有不同的保存要求,例如空气样品需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暴露在光线和高温环境下。

第三章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一、数据分析与处理获得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

二、报告编写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写环境监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目的和方法、监测结果和结论以及建议和措施等内容。

报告的撰写应准确、简明扼要,并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第四章环境监测的标准与法规一、环境监测的标准环境监测的标准是对监测结果的要求和规定。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答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答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题)第一章概论1、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通信和娱乐。

2、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存储和处理外部信息,并将处理结果向外界输出。

3、数字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

4、软件可以分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其中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诊断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汇编程序和网络通信程序。

5、计算机系统按层次进行划分,可以分成,硬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

6、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分成: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

第二章数据编码和数据运算1、什么是定点数?它有哪些类型?答:定点数是指小数点位置固定的数据。

定点数的类型有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

2、什么是规格化的浮点数?为什么要对浮点数进行规格化?答:规格化的浮点数是指规定尾数部分用纯小数来表示,而且尾数的绝对值应大于或等于1/R并小于等于1。

在科学计数法中,一个浮点数在计算机中的编码不唯一,这样就给编码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有在计算机中要对浮点数进行规格化。

3、什么是逻辑运算?它有哪些类型?答:逻辑运算时指把数据作为一组位串进行按位的运算方式。

基本的逻辑运算有逻辑或运算、逻辑与运算和逻辑非运算。

4、计算机中是如何利用加法器电路进行减法运算的?答:在计算机中可以通过将控制信号M设置为1,利用加法器电路来进行减法运算。

第三章存储系统1、计算机的存储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答:计算机的存储器分成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2、宽字存储器有什么特点?答:宽字存储器是将存储器的位数扩展到多个字的宽度,访问存储器时可以同时对对个字进行访问,从而提高数据访问的吞吐量。

3、多体交叉存储器有什么特点?答:多体交叉存储器是由对个相互独立的存储体构成。

每个存储器是一个独立操作的单位,有自己的操作控制电路和存放地址的寄存器,可以分别进行数据读写操作,各个存储体的读写过程重叠进行。

4、什么是相联存储器?它有什么特点?答:相联存储器是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

第六章控制图、过程能力和直方图

第六章控制图、过程能力和直方图

在工序控制中需要了解的三个方面,都能在控制图上得到。 (1) 在连续的生产监控中,有无变化的征兆; (2) 有无急剧的变化; (3) 有无越出控制范围的异常值。
--控制图的作用:
在质量诊断方面,可以用来度量过程的稳定性,即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在质量控制方面,可以用来确定什么时候需要对过程加以调整,而什么时候则需使过程保持相应的稳定状态; 在质量改进方面,可以用来确认某过程是否得到了改进。
1.864
1.816
1.777
E2
2.660
1.772
1.457
1.290
1.134
1.109
1.054
1.010
0.975
m3A2
1.880
1.187
0.796
0.691
0.549
0.509
0.430
0.410
0.360
D3





0.076
0.136
0.184
0.223
d2
1.128
1.693
P

n -
(1- )
Pn

Pn

3
u

3
n
u


u

3
n
u -
c

3
c —
c

3
c +
控制系数选用表
n
2
3
4
5
6
7
8
9
10
A2
1.880
1.023
0.729
0.577
0.483

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第六章 数据处理及其质量控制

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第六章 数据处理及其质量控制

查、逻辑检查、计算检查、复录比较检查以及图示法检查等。
第一节 数据的逻辑检查和核对
二、数据逻辑检查和核对的方法
(一)人工静态检查 人工静态检查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数据检查和核对方法,只需 要将原始数据与计算机所呈现的数据清单进行核对就可以完成
数据的检查工作。
虽然该方法比较机械,但核对效果却比较理想。当数据量很 大时,这种方法则无能为力。
第一节 数据的逻辑检查和核对
二、数据逻辑检查和核对的方法
另一种做法是在数据采集完成以后,在数据编辑和整理阶段 对数据进行集中检查,称为系统检查。 系统检查的优点在于资料收集工作便于统一组织安排和管理,
检查工作也可以统一在研究者的指导下进行,检查的标准比较
一致,检查的质量也相对较好。但整个研究周期则会相应.延 长,少数调查对象的重复询问和核实工作常因调查间隔时间较 长或距离现场太远而无法落实。 系统检查的方法比较多,主要包括:人工静态检查、专业检
合纳入标准的个体,将会导致严重的选择偏倚。
第一节 数据的逻辑检查和核对
一、数据逻辑检查和核对的内容
(二)数据缺失
一般来说,数据缺失不能超过10%,超过30%被视为无效数据
数据缺失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若干研究对象全部资料 的缺失,另一种是单个研究对象部分资料的缺失。 对于缺失应先查明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再做出适当处理。 数据缺失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被调查者脱离 观察或失访造成,这种缺失无法填补;另一方面是由于调查员疏 忽、忘记填写或记录所造成,这种缺失如果及时发现,尚可通过
二、数据逻辑检查和核对的方法
(五)复录比较检查
为了保证数据质量,选择不同的数据录人员对同一套数据进
行双轨录入,产生两个不同的数据库。然后对两个数据库进行 双轨录入检查,这种针对数据录入过程的检查方法叫做复录比 较检查,也称双轨录入检查和一致性检查。 复录比较检查包括即时复录比较和成批复录比较两种。

第六章学生集团应答分析

第六章学生集团应答分析
(1)根据曲线类型来解释和分析教学过程 (2)与教师期望的状态的比较 2 应答时间与应答过程的控制 (1)应答时间的确定 (2)截止时间的控制(根据经验公式确定时
间范围) 3 注意应答率与正答率的关系 (1)应答率不能太低 (2)正答率不能太低
第四节 集团应答曲线群
集团应答曲线群: 连续时间过程的多个问题的应答曲线
(1)学生报到、考勤; (2)学生学习基础调查。 2 教学进行过程 (1)信息传递; (2)教学过程的调控; (3)开展形成性评价。 3 教学结束阶段 通常用于总结和评价
第三节 集团应答曲线
集团应答曲线的形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集团应答曲线
1 图中的曲线只是包络线,真实的曲线应 该是折线组成 2 参数说明:P140
相对应答时间的合理取值满足经验公式。
2 基于应答曲线群的教学过程控制
二 应答时间与得分分析 综合应答时间与得分来考虑
1、T—P坐标 (T:平均反应时间,P:平均答对率)
比较容易 内容丰富
答对率P 容易出错
比较困难
平均反应时间(相对平均反应时间)T
(1)T大,P小:比较困难; (2)T大,P大:并不困难,但作业量大(如计算量大); (3)T小,P大:比较容易; (4)T小,P小:容易失误,可能是题目不清楚。
二 应答曲线的类型 1 指数分布型
这是正常模型:起始阶段增长快速,迅速 达到较高的应答率。它说明问题较简单、比较 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
2 正态分布型
这种模型:起始阶段增长缓慢,稍后应 答人数增长变快,整个应答时间较长。它说 明问题较难或者是带有综合性的问题。
3 分段分布型
这种模型应答率较低, 造成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原因: (1)学生学习能力出现两个异质团体; (2)该问题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法,两 种方法所用时间差异较大。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引论1、操作系统定义: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2、操作系统的作用1.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 作为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3. 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分时系统原理和特征原理:人机交互、共享主机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4、脱机I/O 原理: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

优点:减少了CPU 空闲时间、提高了I/O 速度。

5、操作系统四个基本特征;其中最重要特征是什么?(并发)并发、共享、虚拟、异步第二章进程管理1 、进程定义、进程特征(结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和异步性)1.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2. 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3.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他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2、进程的基本状态、相互转换原因及转换图(三态)就绪、阻塞、执行3、具有挂起状态的进程状态、相互转换原因及其转换图(五态)活动就绪、静止就绪、活动阻塞、静止阻塞、执行4、什么是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块的作用进程控制块是用于描述进程当前情况以及管理进程运行的全部信息。

1. 作为独立运行基本单位的标志。

2. 能实现间断性运行方式。

3. 提供进程管理、调度所需要的信息4. 实现与其他进程同步与通信5、临界资源定义、临界区的定义一次只能为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

每个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称为临界区。

6、同步机制应遵循的规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7、记录型信号量的定义,信号量值的物理意义,wait 和signal 操作8、AND 型信号量的定义,Swait 和Ssignal 操作9、经典同步算法:①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算法;②不会死锁的哲学家就餐问题算法;③读者-写者问题算法10、利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算法(前驱关系、类经典同步问题)11、高级进程通信三种类型。

计算机组成原理(蒋本珊)第六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蒋本珊)第六章

第六章1.控制器有哪几种控制方式?各有何特点?解: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可以分为3种:同步控制方式、异步控制方式和联合控制方式。

同步控制方式的各项操作都由统一的时序信号控制,在每个机器周期中产生统一数目的节拍电位和工作脉冲。

这种控制方式设计简单,容易实现;但是对于许多简单指令来说会有较多的空闲时间,造成较大数量的时间浪费,从而影响了指令的执行速度。

异步控制方式的各项操作不采用统一的时序信号控制,而根据指令或部件的具体情况决定,需要多少时间,就占用多少时间。

异步控制方式没有时间上的浪费,因而提高了机器的效率,但是控制比较复杂。

联合控制方式是同步控制和异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2.什么是三级时序系统?解:三级时序系统是指机器周期、节拍和工作脉冲。

计算机中每个指令周期划分为若干个机器周期,每个机器周期划分为若干个节拍,每个节拍中设置一个或几个工作脉冲。

3.控制器有哪些基本功能?它可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解: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有:(1)从主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在主存中的位置。

(2)对指令进行译码或测试,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以便启动规定的动作。

(3)指挥并控制CPU 、主存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流动。

控制器可分为组合逻辑型、存储逻辑型、组合逻辑与存储逻辑结合型3类,分类的依据在于控制器的核心———微操作信号发生器(控制单元CU)的实现方法不同。

4.中央处理器有哪些功能?它由哪些基本部件所组成?解:从程序运行的角度来看,CPU 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指令流和数据流在时间与空间上实施正确的控制。

对于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而言,数据流是根据指令流的操作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数据流是由指令流来驱动的。

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5.中央处理器中有哪几个主要寄存器?试说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解:CPU 中的寄存器是用来暂时保存运算和控制过程中的中间结果、最终结果及控制、状态信息的,它可分为通用寄存器和专用寄存器两大类。

第六章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方案案例

第六章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方案案例

按照图 6-5 分析可知,乳液直接进入干燥器,滞后最小,对于 干燥温度的校正作用最灵敏, 而且干扰进入装置最靠近调节阀 1, 似 乎控制方案最佳。但是,乳液流量即为生产负荷,一般要求能保证 产量稳定。若作为控制参数,则在工艺上不合理。所以不宜选乳液 流量为控制参数,该控制方案不能成立。 再对图 6-6 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调节旁路空气流量与热风量 混合后,再经过较长的风管进行干燥器。如图 6-5 所示方案相比, 由于混合空气传输管道长, 存在管道传输滞后,故控制通道时间滞后 教大,对于干燥温度校正作用的灵敏度要差一些。若按照图 6-7 所 示调节换热器的蒸汽流量,以改变空气的温度,则由于换热器通常 为一双容过程,时间常数较大,控制通道的滞后最大,对干燥温度 的校正作用灵敏度最差。显然,选择旁路空气量作为控制参数的方 案最佳。 (1) 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 根据生产工艺和用户的要求, 选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DDZ–Ⅲ型)
6.1 热交换器温度反馈-----静态前馈控制系统
6.2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应用
6.3 计算机数字控制的典型实例 6.4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 6.5 反应器的控制 附录:思考题与习题
6.1 热交换器温度反馈——静态前馈控制系统 6.1.1 生产过程对系统设计的要求
在氮肥生产过程中有一个变换工段 ,把煤气发生炉来的一氧化 碳同水蒸汽的混合物转换成生产合成氨的原料七,在转换过程中释放 大量的热,使变换气体温度升高,变换气体在送至洗涤塔之前需要降 温,而进变换炉的混合物需要升温,因此通常利用变换气体来加热一 氧化碳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这种冷热介质的热量交换是通过热交换 器来完成的。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都用到热交换器设备,对热交 换器设备的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热交换器主要的被控制量是冷却介质出热交换器的温度。 图 6-1 表示一个进出热交换器的典型参数。其中加热介质是工厂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废热热源(成品、半成品或废气、废液),为了节省能量,这部 分热量要求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所以通常不希望对其流量进行调 节,而被加热介质的温度一般是通过调节加热介质的流量来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ORG 0200H MAIN: MOV R0, #DATA MOV R2, #0 MOV R3, #N MOV R1, #30H A5: MOV A, R2 CJNE A, R3, A1 A2: CLR CY RET A1: JC A2 ADD A, R3 RRC A MOV R4, A MOV DPTR, #SEGTAB MOVC A, @A+DPTR CJNE A, R0, A3
SETB CY MOV @R1, A RET A3: JC A4 MOV A, R4 MOV R3, A AJMP A5 A4: MOV A, R4 MOV R2, A AJMP A5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6.2 数字滤波技术
为了保证测量和控制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测量和控制的准确性,在进行数据处理前必 须消除输入信号的干扰,即进行滤波。 须消除输入信号的干扰,即进行滤波。 分类: 分类: 模拟滤波 一般由电容、电阻、运算放大器等电子元件组成, 一般由电容、电阻、运算放大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用于阻 止和削弱一定频率的信号 数字滤波 是一种程序滤波, 是一种程序滤波,通过一定的计算程序对采样信号进行平 滑加工, 滑加工,减少干扰信号在有用信号中的比重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6.1.2 计算查表法
如果要搜索的内容与表格的排列有一定关系, 如果要搜索的内容与表格的排列有一定关系,可用计算查 表法进行查找。 表法进行查找。 计算查表法:根据所给元素Xi,通过一定的计算, 计算查表法:根据所给元素 ,通过一定的计算,求出元 所对应的数值的地址, 素Xi所对应的数值的地址,然后将该地址单元的内容取出即可。 所对应的数值的地址 然后将该地址单元的内容取出即可。 1、适用范围: 要求各元素在表中排列的格式及所占用的空间 、 适用范围: 必须一致,而且各元素是严格按顺序排列的。 必须一致,而且各元素是严格按顺序排列的。 2、关键:数据表格的设计 、关键: 根据设计的数据表格,可以找出数据元素X和其对应的数值 和其对应的数值Y 根据设计的数据表格 , 可以找出数据元素 和其对应的数值 在表中地址之间的关系,即计算公式。 在表中地址之间的关系,即计算公式。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方法
微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优点: 微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优点: 可用程序代替硬件电路, 可用程序代替硬件电路,完成多种运算 能自动修正误差 能对被测参数进行较复杂的计算和处理 不仅能对被测参数进行测量和处理, 不仅能对被测参数进行测量和处理,还能进行逻辑判断 微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不但精度高,而且稳定可靠, 微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不但精度高,而且稳定可靠, 不受外界干扰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6.1.2 计算查表法
设计一巡回检测报警装置,要求对16个通道输入值进 例:设计一巡回检测报警装置,要求对 个通道输入值进 行比较,当某一通道值超过该路的报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行比较,当某一通道值超过该路的报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设计表格:按通道巡回检测,且报警值为定长字节, 设计表格:按通道巡回检测,且报警值为定长字节,所以 设计成有序表格,报警值按通道 依次存放, 设计成有序表格,报警值按通道0~15依次存放,每通道占两字 依次存放 节,分别存放上限报警值和下限报警值。 分别存放上限报警值和下限报警值。 则通道值和报警值的存放地址之间的关系为: 则通道值和报警值的存放地址之间的关系为: 报警值存放地址=数据表格起始地址 通道号 报警值存放地址 数据表格起始地址+通道号×2 数据表格起始地址
MOV R2,DPH MOV R3,DPL
返回 00H→(R2R3)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ORG 0200H MAIN: MOV DPTR, #SEGTAB MOV R1, #8 MOV CHECD, #DATA A2: MOVX A, @DPTR CJNE A, CHECD, A1 MOV R2, DPH MOV R3, DPL A3: RET A1: INC DPTR DJNZ R1, A2 MOV R2, #0 MOV R3, #0 AJMP A3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顺序查表法子程序流程图: 顺序查表法子程序流程图:
顺序查表子程序
起始地址→DPTR 关键字→(CHECD) 表的长度→(R4)
取表中的数
CJNE A,CHECD,A1
地址加1 N 和关键字相等吗? Y DPTR→(R2R3)
DJNZ R4,LOOP
N 全部查完了吗? Y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6.2 数字滤波技术
和模拟滤波装置相比,数字滤波有以下几个优点: 和模拟滤波装置相比,数字滤波有以下几个优点: (1)数字滤波通过程序实现,不需硬件设备,可靠性较高。 )数字滤波通过程序实现,不需硬件设备,可靠性较高。 (2)数字滤波可实现多通道共用。 )数字滤波可实现多通道共用。 (3)可对低频信号(如0.01Hz)实现滤波。 )可对低频信号( )实现滤波。 (4)采用不同的算法和参数就可实现对不同信号的滤波,使用 )采用不同的算法和参数就可实现对不同信号的滤波, 起来灵活、方便。 起来灵活、方便。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限速滤波
设在顺序采样时刻T1、 、 所采集的数据分别为 所采集的数据分别为Y1、 、 设在顺序采样时刻 、T2、T3所采集的数据分别为 、Y2、Y3 ∣Y2-Y1∣≤△y,则Y2作为采样值 ∣ △ , 作为采样值 ∣Y2-Y1∣>△y,则保留 ,但不作为采样值,继续采样得 ∣ ,则保留Y2,但不作为采样值,继续采样得Y3 如果∣Y3-Y2∣≤△y,则Y3作为采样值 如果∣ ∣ △ , 作为采样值 如果∣ 如果∣Y3-Y2∣>△y,则取(Y2+Y3)/2作为采样值 ∣ ,则取( ) 作为采样值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对分查表法子程序的设计步骤如下: 对分查表法子程序的设计步骤如下: 1)R2中存放元素表中下限元素的序号 中存放元素表中下限元素的序号(R2)=0,R3中存放元素表 ) 中存放元素表中下限元素的序号 , 中存放元素表 中上限元素的序号(R3)=n 中上限元素的序号 2)判 (R2)和 (R3)的大小 , 若 (R2)≥(R3),说明表已经查完 , 但未 的大小, ) 和 的大小 , 说明表已经查完, 查到,使标志位C 查到,使标志位 Y=0,查表程序结束 , 3)计算中点元素序号:(R4)=[(R2)+(R3)]/2 )计算中点元素序号: 4)计算中点元素的地址:(MIADR)=表首地址 表首地址+W×(R4) )计算中点元素的地址: 表首地址 × 其中W为一个数据元素的字节数 其中 为一个数据元素的字节数 5)将关键字 与中点元素的值进行比较 )将关键字X与中点元素的值进行比较 若 X<((MIADR)) , 选 取 低 值 的 半 个 表 , 此 时 R2 不 变 , (R3)←(R4)并转第 步 并转第2步 并转第 若 X>((MIADR)) , 选 取 高 值 的 半 个 表 , 此 时 R3 不 变 , (R2)←(R4)并转第 步 并转第2步 并转第 若 X=((MIADR)), 则找到 , 使 CY=1, 并将该元素送到 , 则找到, , 并将该元素送到(R1) 作为首地址的内部RAM中。 作为首地址的内部 中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6.2 数字滤波技术
6.2.1 程序判断滤波 6.2.2 中值滤波 6.2.3 算术平均滤波 6.2.4 加权平均值滤波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6.2.1 程序判断滤波
程序判断滤波:就是根据经验, 程序判断滤波 : 就是根据经验 , 确定出两次采 样输入信号可能出现的最大偏差△ 。 样输入信号可能出现的最大偏差△y。如果超过此偏 差 , 则表明该输入信号是干扰信号,应该舍弃;如 则表明该输入信号是干扰信号, 应该舍弃; 果小于此偏差,则可以将输入信号作为本次采样值。 果小于此偏差 , 则可以将输入信号作为本次采样值 。 分类 : 限幅滤波 限速滤波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限幅滤波程序流程框图如下图所示。 限幅滤波程序流程框图如下图所示。
开 始 现场保护
读Yn-1,Yn
Yn-1-Yn≥0 是
否 求 Yn -Yn-1
Yn-1-Yn > △Y 是 取上次采样值
否பைடு நூலகம்
取本次采样值
现场恢复
返 回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设Y(K-1)、Y(K)分别存放在为20H、21H, Y在22H中存放 ORG 0200H MAIN: MOV A, 20H CLR C SUBB A, 21H JNC LOOP1 CPL A INC A LOOP1:CJNE A, 22H, LOOP2 LOOP3:MOV A, 21H MOV 20H, A RET LOOP2:JC LOOP3 RET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限幅滤波
限幅滤波: 就是把相邻的两次采样值相减, 限幅滤波 : 就是把相邻的两次采样值相减 , 求出其增量(以绝对值表示 以绝对值表示), 求出其增量 以绝对值表示 ,然后与两次采样允许 的最大偏差值(由被控对象的实际情况决定 由被控对象的实际情况决定) 的最大偏差值 由被控对象的实际情况决定 △y进 进 行比较,如果小于等于△ ,则取本次采样值; 行比较,如果小于等于△y,则取本次采样值;如 果大于△ ,则仍取上次采样值作为本次采样值。 果大于△y,则仍取上次采样值作为本次采样值。 即: │Yn-Yn-1│≤△y, 则Yn=Yn , 取本次采样值 △ │Yn-Yn-1│ >△y, 则Yn=Yn-1 ,取上次采样值 △
第六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限幅滤波的关键在于△ 的选取 的选取: 限幅滤波的关键在于△y的选取: 选取过大, △y选取过大,则不容易滤除干扰信号 选取过大 选取过小, △y选取过小,则可能会滤掉有用信号 选取过小 限幅滤波的缺点:无法保证数据的连续性。 限幅滤波的缺点:无法保证数据的连续性。 限幅滤波主要用于变化比较缓慢的参数。 限幅滤波主要用于变化比较缓慢的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