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光合作用(第1课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上《光合作用》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光合作用》word教案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重难点:●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教案科学初中

光合作用教案科学初中

光合作用教案科学初中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2. 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 + 水光能→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3. 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提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完成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为生物圈提供氧气。

三、实验教学1. 让学生观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点评。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 学生分享探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拓展延伸:评价学生在探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初中光合作用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生物优秀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生物优秀教案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原理和重要性,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1.幻灯片、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2.植物光合实验器材;3.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点整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10分钟)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2.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素等色素反应光合作用发生的重要基础。

三、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1.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2.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四、讲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5分钟)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越强,植物光合作用速度越快。

2.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3.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速度越快。

五、展示光合实验(10分钟)老师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进行简单的植物光合实验,并让学生亲自操作。

六、练习和讨论(10分钟)1.请学生在小组或课堂上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七、作业布置及课堂总结(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相关知识点的问题和讨论。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拓展: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柳树增重的80多千克,主要是因为吸收的全部的水大部分转变成了有机物B.柳树增加的质量,除了吸收的水,还有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C.柳树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有机物是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制造的D.柳树叶的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来的
植物能够 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点燃的蜡烛和植物同时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 , 植物

植物和小白鼠同时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小白鼠 ,植物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普利斯特利实验
正常燃烧
正常的活着
熄灭死亡
正常的活着
实验结果显示,甲、乙装置经过 、光下照射, ,滴加碘液后发现,甲装置中叶片 ,乙装置中叶片 。实验结果显示,甲装置中的植物叶片里 淀粉,乙装置中的植物叶片里 淀粉,说明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学习目标:1.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重点、难点)2.能运用光合作用原理解释农业生产现象。(重点)
实验步骤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 ,小白鼠
B
C
11.某樱桃种植户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合理密植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C.适时松土、施肥D.在大棚内放置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2.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和原理。

3.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植物叶片、试管、实验盘等。

2. 教学素材: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知识索引卡:记录光合作用的定义、方程式等关键信息。

4. 教学资料: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点、概念解释和示意图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包含植物叶片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基础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并通过示意图说明光合作用的关键步骤。

3. 实验演示:教师组织实验,向学生展示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具体步骤包括:a. 将一片植物叶片放置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b. 将试管倒置在实验盘中,确保叶片充分暴露在光线下。

c. 观察试管内发生的变化。

4. 概念解释:结合实验结果,教师对光合作用的方程式进行解释,以及相关概念的阐述。

5. 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光合作用进行讨论,并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体会。

6. 生态意义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包括氧气的产生、二氧化碳的吸收、食物链的形成等。

7. 应用拓展:教师分享一些光合作用的应用场景,如植物的种植、食物的生产等,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8. 总结与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光合作用的关键点,并进行知识梳理和评价。

四、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生态圈等地方,实地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实验和讨论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方程式和生态意义。

同时,通过实践和探索,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理解程度做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光合作用(图文+动画)

光合作用(图文+动画)
目的:防止乙醇挥发,叶绿素氧化分解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溶解度不同,溶解度 高 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色 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方法:纸层析法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结论是: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 放出氧气。
人们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
一、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1、1642年:比利时——海尔蒙特的实验 2、1771年:英——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3、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的实验 4、1845年:德——梅耶 5、1864年:德——萨克斯的实验 6、1880年:美——恩吉尔曼的实验 7、20世纪30年代:美——鲁宾和卡门的 实验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
正常苗
白化苗
正常幼 苗能进 行光合 作用制 造有机
养料
白化苗 不能进 行光合 作用, 无法制 造有机
养料
说明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 无水乙醇 中。
(2)步骤 取材:称取5g新鲜绿叶
在以花叶冷水(该叶片白色部分叶肉细胞无叶绿体)为材料发现 叶片曝光一半的白色部分,经碘液处理后不变蓝 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能不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就是叶绿体呢?
能说明光合作用的进行与叶绿体有关, 但不能直接证明叶绿体就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怎样才能直接证明光合作用的 场所是不是叶绿体呢?
6.恩吉尔曼的实验
8. 20世纪40年代 卡尔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
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 )
(4)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片都能充分地接受
光照,又互不遮挡。
(√)
2. 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
条件、场所和产物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淀粉等)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
3. 右图是某农场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
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
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大棚中这种仪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 原料之一,所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 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 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化碳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1.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金鱼藻在光合作用下释放氧气。
2. 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是否能看到这一现象? 不能,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够产生氧气。
由此可见,光合作 用的产物除了有机 物外还有氧气
阳光
二氧化碳 水
氧气 有机物
光合作用实质上绿色植物 阳光 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实验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二
将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分 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__熄__灭__, 小白鼠__死__去___
植物能够更 新由于蜡烛

将点燃的蜡烛和植物
蜡烛
_一__同___放到பைடு நூலகம்闭的玻璃罩 _没__有__熄__灭___,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讲解文稿演示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讲解文稿演示
(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 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 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D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3.(2015•无锡)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在阳光照耀 下,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里的主要气 体是( A )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B.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C.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 D.以上三项全是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
间作套种
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 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等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生长 发育的营养物质,而且为动物和人提供食物来源。 ②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里,为 些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③ 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相对稳定。即 碳——氧平衡。
总而言之,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于,它是食物来源, 能量来源,以及维持碳——氧平衡。
一、海尔蒙特实验: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普利斯特利 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表达式
三:光合作用 原料:二氧化碳 和 水 。条件: 光 。 发生部位:含有 叶绿体 的细胞中。 场所: 叶绿体 。 产物: 有机物(储存能量)和 氧气。
照,又不互相遮挡。( √ )
❖ 2、请用恰当的形式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 和产物。
1.王大爷种植的萝卜喜获丰收,使萝卜增 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B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2.(2014江苏无锡)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 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一、光合作用
1、含义: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 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2、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 光 叶绿体 有机物(淀粉)+氧太阳光(动力) (3)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4)产物: 有机物(淀粉)和氧气 (5)物质的转变: 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6)能量的转变: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
3.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酒精易燃,不能直接加热。 4.在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什么? 使叶绿素褪去
准备甲、 乙两套装置(甲 装置的槽里放的 是氢氧化钠溶液, 乙装置的槽里放 的是清水),把 它们同时放在黑 暗处一昼夜,然 后一起移到光下。 几小时以后,检 验甲、乙装置里 的叶片是不是都 有淀粉生成。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光合 作用还需要水,并且必须有叶绿 素才能进行。
阳光(光能)
有机物(化 学能)
构成生物体 供生命活动需要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供生物呼吸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 1、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 大量的有机物 2、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 丰富的能源 3、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 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
1、道路两旁被树阴遮住的庄稼为何比大田里 面的长得弱小? 2、在进行植物温室栽培时,适量燃烧石油液 化气或放一些干冰,能够增产,为什么?
你能设计一个光合作用必须 有叶绿素才能进行的实验吗?如 何设计?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A B C
在ABC三个钟罩内各放入一只活老鼠,A、C内放 一盆绿色植物,将C遮光。三个装置均放到阳光下。 三只老鼠生存的时间长短顺序怎样?
这个实验能证明水 生植物在光合作用 时会产生氧气吗?
需要什么样的 对照实验?
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 果 的 营 养 从 哪 来?
营养是来自土壤吗? 淀粉遇碘变蓝
植物中的淀粉(有机物)不是来自土壤
碘酒
土壤浸出液
稀米汤
天竺葵
天竺葵
植物能制造淀粉 天竺葵
1.为什么天竺葵要在暗处放置一 昼夜? 利用呼吸作用来分解原来储存的 淀粉,消除淀粉对实验的影响。
2.为什么要用铝箔纸在叶片的相同位置 从上下盖严? 为了设置对比,证明绿叶 光合作用需要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