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在2010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0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天这个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三个大背景下召开的。
一是世界经济企稳回升,后金融危机时代悄然而至,宏观经济大环境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二是中央、省、宜春市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召开,新一年的宏观政策和战略思路基本定调;三是我市开展了四套班子成员大调研,并在前两天召开的**会上集思广益,就新一年、新一轮的发展形成了共识。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大会,就是要把这种共识变成共为。
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2009年工作作一个简要总结,对2010年的经济工作和当前主要工作作一个大致安排。
下午,*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认真总结2009年工作,坚定弯道超越的信心2009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5个“最”字来概括:1、最振奋人心的是:我们面对宏观环境的严峻挑战,打出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组合拳,经济发展保持了高增长势头,实现了“弯道超越”的新突破。
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企业发展扶持基金和出口创汇退税基金三大基金,帮助企业申请担保贷款2.158亿元,提供企业风险投资资金1300万元;为24家企业办理退税2326万元,帮助斯米克陶瓷公司争取589万元国家设备退税款。
通过财政担保、利息补贴等方法帮助贷款,在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防洪保安基金征缴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促使24家再生资源企业全部恢复生产。
全市工业经济顺利突围,主要指标逆势上扬,全年工业用电量13.8亿度,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8亿元,增长26.8%。
通过保企业、保工业、保增长,实现了经济保持高幅增长。
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大关,完成20.8698亿元,增长23.4%,超越了上年排名第一的贵溪市,在全省县市区中名列第二;地方收入完成12.9亿元,增长 38.4%,超越了上年前两名的**县和**市,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第九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以2008年数据评比,**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分别排名第106位、13位,比上届分别前移63位和5位;第十届将以2009年数据评比,**很有希望进入全国百强。
工业强市推进大会讲稿

工业强市推进大会讲稿工业强市推进大会讲稿这次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工业发展任务。
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从发展进程看,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总量和规模较小,加快工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体,无工不富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共识。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已实现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十三五”时期,共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多个,投资总额*亿元,产能规模迅速扩大,2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人均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均超过*%,领先全省工业化水平约*个百分点,这个比例标志着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但工业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只有*%,低于全省*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比重不到10%,资本产出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这说明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
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尽快把工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从发展趋势看,我们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优先发展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等政策措施,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等,这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随着中央调结构、转方式战略的深入推进,东中部产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加速向西部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产业承接、借力赶超发展的机遇;*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为助推新兴产业培育、央企项目落地和高载能产业发展又提供了良好机遇。
金华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金华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金华市市长陈昆忠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创新破难、求实奋进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带来的冲击,在中共金华市委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工业强市”战略,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增长,促转型,重民生,创和谐,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财政总收入232.6亿元,增长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3亿元,增长8.0%。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01元,增长8.9%。
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15元,增长7.0%。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8%。
人口自然增长率3.17‰。
(一)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坚持企业为基,把保企业作为保增长的前提,围绕“主攻二产、多做贡献”,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活动,2653亿元,增长5.6%。
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末存贷款余额达到3221亿元、2510亿元,分别增长25%、31%。
设立总额为10亿元的企业应急调头资金,保障了重点企业资金链安全。
把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深化“项目推进年”活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增长8.3%,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增长9.3%。
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有效途径,组织了两届“浙中购物节”,精心举办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森博会、五金博览会等展会,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亿元,增长15.6%。
把稳定外需作为保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努力保市场、保订单,完成外贸出口总额86亿美元,同比下降4.1%,降幅低于全省9.7个百分点。
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

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
为了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并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工业发展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多财税、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2. 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企业经营成本。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发展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
3.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增加科研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4. 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5.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基础,确定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并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条和价值链。
6. 引进引智:鼓励引进优秀人才,吸引高水平的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落户,促进科技人才的流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7. 加强企业间合作与交流:推动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作与共赢。
举办行业交流会议和企业对接活动,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实现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目标。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百色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23•【字号】百政发[2009]8号•【施行日期】2009.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百政发〔2009〕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百色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将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组织下达和实施。
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百色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是纪念百色起义80周年和邓小平同志诞辰105周年,也是我市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形势以及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百色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紧紧围绕百色市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和“四地一带一枢纽”发展战略,按照“抓机遇、打基础、保增长、重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着力扩大投资规模,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加强社会建设,提出200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2%,与此相对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5%,其中出口总额增长5%。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兼顾与全市生产总值和全市财政增收幅度保持一致,增长12%。
实现节能减排年度约束性目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13.4%,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4.6%。
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精)

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5月29日)“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
目前,我市工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由传统工业迈入现代工业的重要阶段。
面对区域竞争的巨大压力和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进一步认清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决战工业的责任和意识,抢抓机遇、升级提速、加快调整、奋发作为,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为此,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做好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产业、园区和企业发展,以提升速度、总量、质量、效益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引领,以抓投入、调结构为重点,以完善政策环境为保障,努力实现大产业培育、工业园区建设、骨干企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大突破,不断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把蚌埠打造成为全省新兴产业基地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在区域竞争中实现争先进位、率先崛起。
二、主要原则(一)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经济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工业倾斜,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坚持广泛借助外力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原则。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广借外力促发展。
同时不断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上市和开放式重组,促进工业迅速做大做强。
(三)坚持特色发展和集约发展相结合原则。
园区实现规模效应、特色发展,产业实现集约发展、集群发展。
实行科学定位,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四)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原则。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洛政[2010]32号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洛政[2010]32号](https://img.taocdn.com/s3/m/b96cd0d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a.png)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洛政〔2010〕3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洛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洛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一日洛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快速反应、奋力拼搏,集中全力打好“决战二季度”、“大干三季度”、“决胜四季度”三大战役,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75亿元,增长13%(按可比价计算),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3个和2.3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0.3亿元,增长3.2%。
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35.1万吨,是连续第6个丰收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30亿元,增长15.9%,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61.2亿元,增长14.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447.3亿元,增长31.5%,其中工业投资798.3亿元,增长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3亿元,增长19.1%。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19.7亿元和867亿元,比年初增加324亿元和203.6亿元。
九次党代会解读试题答案

九次党代会解读试题答案20122009201110 2010年全省GDP超过()亿元。
(分值:3/得分:3)9000700080001000011 打造“三个强省”:即努力打造加快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和宜居宜业的()强省。
(分值:3/得分:3)社会建设旅游生态政治生态12 从区域发展看,我省()带动力不断增强,多点支撑的增长格局逐步形成。
(分值:3/得分:0)区域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市核心城市特大城市13 ()年提出“861”行动计划。
(分值:3/得分:3)200820062004200514 从综合实力看,我省生产总值已突破()亿元大关,跨上了崭新发展平台。
(分值:3/得分:3)亿千万十万15 ()年8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分值:3/得分:3)200820112009201016 当前,国内改革发展的趋势是()。
(分值:5/得分:5)国际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17 省九次党代会报告的框架结构是:过去五年工作总结、今后五年总体要求、()。
(分值:5/得分:0)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经济建设18 加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对策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分值:5/得分:5)关停并转污染企业依法制裁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生态保护19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的美好安徽”。
(分值:5/得分:5)社会和谐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生态良好20 皖南和大别山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成为全国极具吸引力的()地区。
(分值:5/得分:0)宜居宜业宜游宜商21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来皖视察时提出:“努力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实现()的发展目标。
”(分值:5/得分:5)文化发展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环境良好22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主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中共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
天水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对于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全市经济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省上“四抓三支撑”的工作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大企业改革力度,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提速发展。
一、进一步理清工业强市的总体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天水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工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方向,以培植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为重点,坚持引大引强入天,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强化科技创新,完善机制体制,围绕“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三大园区、发展五大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全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华天电子、星火机械、长城电器三大产业园建设,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五大产业集群,高度重视县域工业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工业综合竞争能力,把天水建设成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和西部工业强市。
到“十一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20%,达到5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利税年均增长25%,科技贡献率达到50%;到“十二五”末,工业增加值在“十一五”基础上再翻一番,年均增长20%,达到11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5%以上,利税年均增长2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55%;“十一五”后两年到“十二五”末,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年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在“十五”基础上翻两番;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5%;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末下降3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二、进一步明确工业强市的战略重点
按照既定思路和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突出振兴装备制造业
以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契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把促进重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要任务,充分利用经济区内各城市现有基础和资源,依托重点城市、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加强经济区产业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增强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以实施“12341”行动计划为重点,着力加快工业经济提速发展。
到“十二五”末,以做优做强“10强50户”企业为切入点,全力培植1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企业集团。
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全力培植20个以上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
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
以实施名牌战略为切入点,全力培植30个以上的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以加大战略融资和社会融资为切入点,全力培植4户以上的上市融资公司;以抓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为切入点,每年选择10个以上对工业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点项目给予全力支持。
以开发新项目为突破口,着力拓展装备制造业新领域。
支持企业对关键技术、集成技术和成套装备的研发,加大装备制造企业重组整合和品牌建设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集成电路、数控机床、制管设备、凿岩机械、系列轴承、中高压输配电设备、石油钻机电气传动控制设备、制药设备、车用轮毂、山地拖拉机等产品的发展。
加快陇西—天水—宝鸡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项目的实施,推动天水煤电工业基地建设;争取引进汽车、工程机械制造项目,积极研发飞机零部件产品、光能和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生产设备,扩大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建设河西风电“陆上三峡”机遇,重点推进风力发电设备的成套产品相关部件的研发与加工制造进程。
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勘测、开发利用和深度加工,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加快三大工业园区建设
天水华天电子产业园。
以赶超同行业先进水平为目标,积极发展集成元器件制造业,提高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能力,推进集成电路芯片技术升级,增添关键设备,加大基础材料的开发力度,把天水华天电子产业园建成国家级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和封装产业基地。
加快对现有电子企业和资源的整合,组建紧密型的华天电子工业集团公司,形成以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电子工业新格局。
天水星火机械产业园。
引导、鼓励拟建的机械行业重大项目向麦积区社棠火车站以南的星火机械产业园区聚集,在此基础上再拓展5000亩的产业园区,主要用于新建机械行业重大项目、延长产业链配套项目以及招商引资大项目或合作重组的新项目。
以星火、风动、锻压、海林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带动岷山厂、7452工厂、天拖厂、红山试验机公司等企业的发展,全力打造西部机械制造工业基地。
天水长城电器产业园。
积极引进西电公司ABB等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整合重组天水电工电器产业。
充分发挥大企业资金技术等优势,依托长城开关公司、213电器公司、电气传动公司、铁路电缆厂等电工电器产业资源,围绕输配电产业,实施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配套协作,建设天水长城电器产业园。
3、大力发展五大工业集群
机械制造工业集群。
主要以星火、风动、锻压、海林、7452工厂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全力打造星火机械产业园区,使这些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业一流的企业。
电工电器工业集群。
主要以长城开关公司、213电器公司、铁路电缆厂、电气传动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国内电工电器行业大企业、大集团整合重组天水电工电器企业。
电子信息工业集群。
主要以华天集团、天光半导体公司、庆华公司、6913工厂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进电子产业整合重组,全力建设西部电子信息工业基地,扶持华天集团等企业成长为国内同行业一流的企业。
医药食品工业集群。
主要以卷烟厂、长城果汁、奔马啤酒、娃哈哈、昌盛食品、岐黄药业、成纪药业等企业为依托,巩固提高卷烟厂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加快发展医药食品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在做大做强岐黄药业、成纪药业、奔马啤酒等医药食品企业上有新的突破,大力发展中小轻企业群,促进天水医药食品工业有更大的发展。
建筑建材工业集群。
引进国内知名大企业重组市属企业,以天水祁连山水泥公司、甘谷祁连山水泥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建筑建材工业发展步伐。
做好甘谷祁连山水泥公司和清水甘草水泥公司的达标达产,加快永固水泥公司的迁建和扩能改造。
4、积极壮大县域工业经济
要大力发展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充分发挥工业资源优势和支柱产业优势,加强协作配套发展,千方百计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秦州区、麦积区要以五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发展壮大旅游特色产业;秦安县要重点发展果品、花椒、洋芋淀粉等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鼓励发展纺织工业;甘谷县扩大建材生产规模,开发新型建材产品,做大做强大唐甘谷电厂,带动发展关联产业,培育发展甘谷辣椒等农产品加工和中药材加工产业群;武山县加快建材产业发展步伐,积极促进钼矿的勘探开发,提升鸳鸯玉系列旅游产品开发的档次,加快发展蔬菜加工业;清水县发展壮大一批农特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带动发展畜牧、粮油、果品加工业,做大做强酿酒产业;张川县加快动物生化制品开发,做大做强传统的皮毛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进一步落实工业强市的保障措施
工业强市战略事关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这一战略,必须认真落实好发展工业的各项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和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工业经济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制度,坚持和落实振兴装备制造业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的协作配合,搞好项目引进、技术服务等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
2、加大工业发展投入。
要全面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公共财政对工业强市战略的支持力度,落实好《天水市工业强市市长专项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奖励为工业强市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
3、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
要增强银企合作互动,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国债资金,充分利用好开发性金融贷款平台,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
4、切实保障工业项目用地。
要合法优先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特别是年度计划指标重点保障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对重点项目要予以适当补助,做好工业集聚区用地储备。
5、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要全面加快市属企业和省属下划企业的改制工作。
全面做好已出让产权和破产终结的企业收尾工作,已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要加快改制。
6、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
要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和管理先进的大企业、大集团,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和好项目,不断壮大工业经济的规模和实力。
7、加快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现代产业、扶持培育新兴产业的原则,延伸特色优势产品产业链。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的战略性整合重组,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外资投资入股。
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协作配套、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8、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要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整治推诿扯皮、作风拖沓甚至公权私用、乱收费、乱罚款等不正之风。
加快交通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培养、引进、储备人才,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是实现富民强市的迫切需要。
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