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业立市_产业强市作为坚定的主攻方向_本报评论员

合集下载

产业立市 工业强市 外贸兴市 旅游活市全力开创新时代同江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

产业立市 工业强市 外贸兴市 旅游活市全力开创新时代同江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

产业立市工业强市外贸兴市旅游活市全力开创新时代同江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作者:王金来源:《活力》2018年第09期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是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承启之年。

是我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系列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部署,以现代化新龙江建设为统领,围绕佳木斯市“农业富民、工业强市、城市提档、开放兴市”四大目标,把握“大桥时代”,实现小康目标,坚定实施“产业立市、工业强市、外贸兴市、旅游活市”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力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一业主导、三业支撑”产业格局,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构筑开放新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开创新时代同江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6.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

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扩量提质并重,在集聚项目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产业立市,走好产业振兴发展之路。

深入实施项目牵动战略,加快项目生成、落地和建设速度,以大项目催生大发展,以新项目培育新动能。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准确把握国省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充分融合和放大我市资源禀赋、大桥商机等优势潜力,针对性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深化招商引资工作。

面向发达地区和产业转移重点地区,结合与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领域,推动与广东地区项目对口合作,探索建立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和多元化招商鼓励制度,推进“引资、引技、引智”三位一体招商,着力引进落户一批总部型、旗舰型的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和关联企业,形成品牌带动、集聚发展的格局。

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5%以上、落地超千万元项目20个以上。

把握战略定位推进富民强市

把握战略定位推进富民强市

把握战略定位推进富民强市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谱写义马跨越发展新篇章――张松林在中国共产党义马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6月21日)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义马市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七次党代会以来,我们经受考验、奋发有为、勇于争先,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三门峡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打赢了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攻坚战,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国民经济连续五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6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是2005年的4.1倍,年均增长2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08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年均增长21.8%。

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五,多次入围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累计投资285亿元,先后实施工业重点项目79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1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建成了开祥化工25万吨甲醇、铬渣综合利用电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正在推进1000万标方煤制气、30万吨醋酸、9万吨1,4-丁二醇等重点项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38个增加到87个,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坚持把产业集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完成投资38.8亿元,建设进度居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第22位,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5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受到省、三门峡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者:缇娜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12期当下的济南,正大张旗鼓地树起工业强市的大旗,把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作为当务之急,誓言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制造业强市辉煌。

2020年7月9日,济南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动员大会召开,聚焦打造“智造济南”,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工业强市19条”,吹响了加快“工业强市”建设的号角,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力支撑;11月19日,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投产暨首台车辆下线活动在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举行,新一代黄河重卡驶下总装车间生产线。

也是在这一天,济南市再次就围绕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召开推进大会,总结工业强市建设阶段性工作。

一年之内两次召开重要会议,传递出济南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坚定决心和充足信心,释放出市委市政府让工业“压舱石”成为实体经济“硬核”,创造济南工业新辉煌的鲜明信号。

这一年,济南聚焦重点产业推行“链长制”,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工业强市”之势已起——全市独角兽企业达到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

行业生产总体向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6.1%,合计总量占全市71.1%,增长面与占比持续稳定扩张。

重点支柱行业增势良好,汽车制造业增长77.9%,医药制造业增长31.3%,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增长20.3%,黑色金属延压加工业增长8%。

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长6.1%,居全省第1位。

济南,正以崭新的姿态,踏上崛起騰飞新征程。

Jinan is dedicated to implementing a strategy to make itself an industrially powerful city.On July 9, 2020,the “19 policies for making an industrially powerful city” was put forward at a mobilization meeting, marking the start of the campaign. On November 19, a promotion meeting was held to sum up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The two important meetings signaled strong determination and firm confidence of Jinan to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dustrially powerful city and embark on a daring new journey of progress. With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of key industries upgraded, an industrially powerful city is emerging.。

也谈武穴工业立市战略

也谈武穴工业立市战略

谈武穴“工业立市”战略彭超群谈到工业立市战略,首先必须知道几个概念:工业工业立市战略工业:工业(industry)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在古代社会,手工业只是农业的副业,。

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今天的工业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中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工业的作用: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一是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是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四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的发展还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

立是支撑,市是城市,工业立市就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将发展工业摆在三大产业的首位。

工业兴,经济兴,城市兴。

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

在现代“战略”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与地位相连,战略地位,更进一步强调工业的首要性和重要性。

为什么要工业立市?1.首先看一下中国的产业结构情况:●自建国以来,我国GDP生产结构中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从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第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按可比价计算,在1979年至2005年GDP增长的9.6%中,有5.3个百分点来自第二产业的贡献,3.1个百分点来自第三产业,1.2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

●从使用角度看,在1978年以前,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一直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还是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所占比重变化不大。

廊坊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廊政[2014]15号

廊坊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廊政[2014]15号

廊坊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 廊坊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廊政〔2014〕15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以及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激发全市工业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现就2014-2017年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绿色、高端、率先、和谐”的发展定位,按照打造环保产业城市要求,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主线,大力实施“323产业升级壮大计划”和“1511重点培育工程”,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强化项目建设,加大技改力度,促进两化融合,化解过剩产能,改善发展环境,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基础、特色基地和精品园区为载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323产业升级壮大计划”:优先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金属冶炼及压延、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和食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

“1511重点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大“高地”、五大产业基地、十大精品园区、百家优势企业。

二、发展目标--产业结构优化。

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13年的36.3%提高到41.7%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18.85%提高25%以上。

--规模总量扩大。

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增速以现价测算)。

--规上企业增加。

到2017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00家。

工业立市”战略 实现跨越式发展

工业立市”战略 实现跨越式发展

茂名市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4年02月19日21:05:17 南方网南方网讯茂名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对梁罗跃同志《“工业立市”焕发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一文表示好评,提倡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亲自撰写一些有思考、有分析的文章,以敬业精神,做好本部门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市委、市政府根据十六大精神,充分地分析了茂名市工业发展状况,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在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上确立了“工业立市”的战略理念,以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型工业为主攻方向,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

回顾一年来“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深深感到这一战略完全符合茂名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经济乃至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加快了茂名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为茂名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如何“工业立市”,一年来的成效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

概括起来,形成了一个符合茂名实际的,高起点、鼓舞人心的“工业立市”战略体系,扎实推进了“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给工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一、“工业立市”战略体系工业立市”战略体系包括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理念、符合实际的战略目标和高起点的环境配套设施。

(一)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理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有三个最重要的指标:农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必须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到60%以上。

按2001年末的统计数据,茂名市这三个数据分别为27.77%、56.41%、30.44%,工业化的道路还很长,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们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因此,茂名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在于加速推进工业化,必须重新摆正工业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位置,重振发展工业的雄心,凸现“工业立市”,强化工业主导,促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以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县区委书记谈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县区委书记谈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县区委书记谈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在前不久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向阳提出,在开启滨州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的新征程中,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既要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要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既要抓顶天立地的骨干企业群体培植,更要抓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而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则是“工业兴市”的重中之重,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

日前,市经信委邀请了各县区委书记联系各自实际谈如何加快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力求多措并举提质量,千方百计增效益,全力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现将各县区委书记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予以发表,以再掀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新高潮。

无棣县委书记李恩波: 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强县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和脊梁。

我们将按照高效、高端、蓝色、低碳、生态的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重,调整优化存量与扩张提升增量并举,在“两区”融合互动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无棣跨越崛起。

2012年,确保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4亿元、利税15.3亿元。

坚持板块化聚集。

聚焦板块、率先突破,错位发展、集群发展,构筑各具特色、分工协作、辐射全局的板块经济体系,拉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鲁北高新区建设东部重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西部现代宜居生活区、北部临港产业区、南部特色配套产业区“四大组团”,三年再造一个新鲁北,五年建成千亿级产业园。

放大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鲁北企业集团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油盐化工接续利用,建立资源深度开发、产业循环配套体系,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经济开发区加快金融电子、木器家具、装备制造、汽车配件、现代物流等区中园建设,打造城市经济综合体。

新海工业园实施扩容提档工程,打造精细化工基地。

西港园区发挥海底软管和迁移式钻井平台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优势,加快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10公里蓝色经济隆起带。

平阴,很现代!

平阴,很现代!

平阴,很现代!A Modern Pingyin文/赵青山工业现代化始终占据发展“C位”工业经济一直是平阴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特别是在济南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历史机遇期,平阴县积极主动融入全市发展新格局,更加坚定地高擎“工业强县”的大旗,围绕新兴产业“谋篇布局”,从而释放更大经济能量。

平阴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按照“双城共建、两翼齐飞”的发展布局,深入推进“1+676”工作体系,通过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民营经济服务年”和“作风建设提升年”,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有序升级,产业不断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

通过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2条措施等,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形成高端装备零部件、炭材料两大优势产业集群和绿色建材、大健康两大特色产业集群。

2022年,高端装备零部件、炭材料两大优势产业产值双双突破100亿元大关。

站在“新经济”的浪潮之巅,平阴县顺势而为,不断加快现代产业链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支持高端制造业延链补链,加快推进骨干企业数字化转型。

全县累计上云企业达1118家,其中上云标杆企业2家、星级上云企业3家;3家企业获省级DCMM贯标试点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7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0.75%。

〇一幅徐徐展开的“现代平阴”图景,是平阴人民在建设现代之城征程中的最美注脚。

A blueprint of Pingyin of Modernity is unfolding, illustrating the efforts of the people in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济南“西兴”地,峥嵘气象新。

如今的平阴,工业经济强势上扬,重点项目遍地开花,城市建设魅力凸显,乡村振兴步履铿锵……这一个个跃动着蓬勃脉搏的发展元素和徐徐展开的美丽图景,成为了平阴人民在建设现代之城征程中的最美注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日报/2018年/4月/11日/第001版
把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作为坚定的主攻方向——二论学习贯彻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明确提出,要坚决落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对于连云港而言,经济弱主要弱在产业上,产业弱根子则弱在工业上。

为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发展的重心坚决地聚焦到抓工业、抓产业上来,把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作为坚定的主攻方向,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践反复证明,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连云港尚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期,抓工业、抓产业是抓发展的根本,不抓产业没有希望,不抓工业找不到出路。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迅速补强我们的最大短板。

要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条件,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做强做优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高”产业,加快培育物流、旅游、文化、金融、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和电子信息、通信装备、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活力。

要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现阶段,无论是抓产业、抓工业,还是抓建设、抓发展,核心都在抓项目、抓投入,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项目就等于空谈。

全市上下要牢固确立“项目为纲”、“项目为王”的理念,紧紧咬住三年3500亿的产业投资目标,坚持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员参与,打一场大上项目、大上投入的攻坚战,尤其是各县区、各功能板块、各发展主体要成为这场攻坚战的主力军。

当前,抓项目、抓投入主要有两条现实路径,一是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内部扩增量;二是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外部开新源。

为此,要把全市现有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好、发展好、壮大好,引导他们新增投入、新上项目,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与此同时,要按照“一二三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齐上、国资外资民资同抓、市县区镇联动”的思路,全力招引更多的项目在连云港落地。

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高质量、高水平是前提。

连云港如果继续走传统发展的老路,只能永远落后于人;要实现后发先至,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跨越之路。

而这条跨越之路的基本前提,就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明确要求,要在产业层次高、产品质量高、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高、环保安全标准高、人力素质高“六个高”上狠下功夫。

这“六个高”是衡量我们产业发展高质量的一把标尺,把这“六个高”实现好了,我们发展中的许多突出问题、系列瓶颈制约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全市上下一定要把这“六个高”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实际工作中,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从整体上提升全市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站在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新起点上,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我们不能有丝毫动摇、丝毫犹豫、丝毫偏离。

抓住了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这个主攻方向,连云港的新一轮发展大有可期;抓好了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这个主攻方向,连云港的新一轮发展大有可为!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