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08一、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本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电子与通信学科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研究、开发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领域范围及研究方向介绍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
我校本学科领域主要为石油石化行业及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和输送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共设4个研究方向:1.信号检测与处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石油生产过程中信号的检测、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以改善石油勘探、开发、测井及储运过程中所采集信号的信噪比,提取各种相关信号的特征参数,优化生产工艺。
2.智能信息与测控技术。
本方向主要针对石油石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研制开发各种智能仪器、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装置及软件,为石油石化生产提供服务。
3.无线通信系统。
本方向主要针对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信息化需要,研究和开发各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以实现石油生产数据的集中管理、数据共享和数字化管理。
4.下一代通信网技术。
本方向主要针对用户对计算机与电信网络中增值服务的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知识开发下一代网络中的语音及多媒体增值服务软件,为融合网络用户和企业提供丰富的通信增值业务。
本领域毕业生能在油田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研制、智能仪器仪表开发、以及通信系统设计等工作。
把信息处理、电子技术及计算机通信技术与石油勘探开发紧密结合是本工程领域的一个特点。
三、培养方向1.信号检测与处理2.智能信息处理与测控技术3.无线通信系统4.下一代通信网技术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2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工程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数字、模拟、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和信号传输理论及技术,电路与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模式识别,现代信息与通讯网络的理论与技术,在某个研究方向上有系统和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在科研单位、产业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三年;因客观原因或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三、培养方式采取全日制脱产培养方式。
以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并重,结合科研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学术交流等环节,较为全面地培养符合要求的硕士人才。
四、研究方向01、信号处理与信号传输; 02、现代控制与测量技术;03、电路系统设计自动化; 04、信息模式识别。
五、课程要求和设置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7学分,其中学位课14学分。
主要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
允许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其它学科方向开设的专业课两门作为非学位课,课程可在下面表格中非学位课(选修课拦)选取,课程成绩记录在案,但不计学分。
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补相应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三门,课程成绩记录在案,不计学分。
六、培养环节1、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本专业科学研究论文1篇,完成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公开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的国内外文献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8篇以上。
3、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规定硕士生每学期必须参加4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报告,并公开作一次学术报告。
4、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七、学位论文(一)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卓越工程师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09版) .doc

“卓越工程师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09版)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领域代码:一、工程领域简介(150字)“卓越工程师计划”是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实践,依托具备“电子科学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电子工程系全面负责学生培养工作。
电子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约130人,其中教授36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名,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30余名,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973项目首席3名, 副教授(含副研究员)50人。
另外还聘请了3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顾问教授或兼职教授。
电子工程系还拥有4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TFT—LCD关键材料及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信息内容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信息安全管理与服务”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子系统设计与电磁兼容研究”教育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如:上海交大-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上海交大-微软联合实验室,上海交大-IBM联合实验室等。
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性环节的融合,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安排近1年的企业实践活动。
二、培养目标为电子与通信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卓越工程师计划”研究生学制为2.5年,其中第1学年主要在学校内完成课程修读,第2学年在企业进行实习,实习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内容应和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吻合。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领域简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
其技术特征是①电子技术利用微波、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纳电子等基础理论研究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②信息技术研究信号检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与应用,通信、计算机及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行业覆盖面为:通信与网络、雷达与导航、广播电视、消费类电子、电子仪器与设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固体电子器件、电真空器件、微波器件、电子材料与微纳米材料等行业。
二、培养目标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
能够胜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同时,应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三、研究方向1.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2.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3.电子与通信技术应用4.嵌入式技术应用和开发5.物联网系统应用和开发四、学习年限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必须修满36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专业英语、学术报告、专业实践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物联网工程学院负责解释。
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8)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研究生行为准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2.具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通信网络技术2.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3.信息系统与控制4.电路设计方法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
研究生毕业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6学分。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在校学习研究的累计时间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至少1.5年(从开题时间起)。
四、培养模式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以职业要求为导向,课程设置体现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3.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环节原则上不少于1年。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
5.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五、课程设置1.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必修环节等(见表1)。
2. 专业选修课程由学院“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授课。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卫星导航方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卫星导航方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8)卫星导航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技术等的交叉产物,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卫星导航系统在遥感测绘、交通运输、城市监控、天气预测、灾害预报、地震监测、电网控制等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推动了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培养卫星导航领域的专业和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培养目标面向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对卫星导航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科学的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创新性、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具有卫星导航及应用等方面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掌握本领域的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相应设计、开发、测试工具, 了解卫星导航及应用系统设计、制造、测试等流程,能够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独立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研究、开发。
本方向研究生应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能查阅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进行学术交流等,能胜任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教学或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 导航信号处理2. 导航信息处理3. 卫星导航应用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课程学习与学分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4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10学分。
课程学分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必修环节中,工程实践环节不低于8学分,其它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
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近学科门类与专业领域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
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自学补修本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通过者方可选修专业课。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电路与系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及电子电力等多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基础,以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为研究体系,涉及现代电路理论、信号与图像处理、现代电子技术(EDA、DSP、SOPC)、现代电子测量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包括:非线性电路理论与系统实现、电路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智能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与分析、电路与系统的系统集成(SOC)等。
二、培养目标为我国电路与系统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电子线路和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有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发展动向,具有一定从事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并有志于推动我国电路与系统专业的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发展。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2级学制2年,2013级起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最低学分要求为32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26分,开题报告1分,参加学术活动1分,专业实践4分。
五、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1、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
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2、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4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招生对象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职工作人员。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或3年,在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条件下,允许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
专业学位硕士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制。
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校内导师指导为责任导师,校外导师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1、课程设置与学分攻读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一)学位课程不低于20学分,包括公共课6学分、专业核心课14学分;(二)专业拓展课程不低于4学分;(三)专业实践6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试方式 备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00 1 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0 1 考试公共课硕士学位英语A 108 3.00 1 考试511085208001 数值信号分析 54 3 1 考试 专业核心课程511085208002 随机过程及应用54 3 3 考试 至少20学511085208003 高等电路理论 54 3 3 考试 511085208004 现代信号处理54 3 2 考试 511085208005 现代通信理论54 3 2 考试 511085208006 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54 3 2 考试 511085208007神经网络及应用 36 2 3 考试 511085208008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 36 2 2 考试分511085208009无线通信技术 36 2 3 考查 5110852080010非线性电路及应用 36 2 3 考查 5110852080011信息论及其应用 36 2 2 考查 5110852080012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 36 2 2 考查 511085208001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方法 36 2 2 考查 5110852080014现代滤波理论与设计 36 2 3 考查 5110852080015超声技术 36 2 3 考查 5110852080016现代控制技术 36 2 3 考查 5110852080017小波分析与应用 36 2 3 考查5110852080018光电子技术 36 2 3 考查5110852080019DSP技术与应用实验 36 2 2 考查5110852080020接口技术实验 36 2 2 考查5110852080021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36 2 2 考查5110852080022现代网络系统 36 2 3 考查5110852080023计算机控制理论 36 3 2 考查5110852080024微波技术 36 2 3 考查5110852080025无线传感网络 36 2 3 考查5110852080026现代通信系统仿真 36 2 3 考查5110852080027计算机视觉 36 2 2 考查5110852080028信息安全技术 36 2 2 考查 专业拓展课5110852080029学科前沿与进展 36 2 3 考查 至少4学分专业实践 5110852080030 专业实践 108 6 3 考查 不少于6周2、教学方式与考核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社会实践、专题研讨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领域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领域代码:)
一、培养目标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设置的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专业。
经过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使研究生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所研究方向的现状与发展动态,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事业和高新技术发展需要,从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是:
. 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能广泛扎实地掌握电子工程或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拓宽口径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科研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能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具有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新设备的能力。
.有一定的科研组织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
.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能胜任繁重的科研开发工作。
二、招生对象和选拔方式
主要招收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年或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
电子与通信工程类工程硕士的选拔方式是:
1.由所在单位选拔推荐
2.必须参加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我校专业综合考试(笔试加口试)。
按考生
的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三、研究方向
. 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
. 机械电子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 学制一般为年,最长不超过年。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学分。
.课程学习时间年。
主要采用不脱产方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
由学院派出教师授课。
. 工程硕士将采用企业厂校双方联合培养的方式,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研究生课程教育,使之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同时要接受严格的工程技术训练,并完成学位论文。
.采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培养方式,即同时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须修门共分,学位必修课门共学分,自行选修课须修门至少学分,文献综述、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与开题报告共学分。
六、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课题,可以是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形式:
()工程设计
()研究论文
. 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有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有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七、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附表: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