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三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合集下载

初三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初三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06年初三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上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6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黯然失色赫然在目鳞次栉比B.阿谀奉承纵横捭合讳莫如深C.唇枪舌箭一脉相成粗心大叶D. 妄自菲薄遐迩闻名碌碌无为2.下面这段文字中,有四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4分)①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日益枯萎。

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④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威胁人类的生存。

①②③④二、文言文知识(20分)3、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0分)(1)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2)谁道人生无再少?!。

(3)李白《宣洲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现诗人内心无限酸楚的千古名句是:,。

(4)默写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诗。

,。

,。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故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好.读书,不求甚解:hào喜欢 B.性嗜.酒:sì爱好C.常著.文章自娱:zhuó通“着” D.箪瓢屡空,晏.如也:ān悠闲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或置酒而招之. B.不知日之.入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柳先生的兴趣爱好,并写出一个能完整体现他性格特点的句子。

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说明:本试卷共三大题,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两号码的标号涂黑。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4分)(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4题每题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茁壮笨拙相形见绌B.点缀啜泣笔耕不辍C. 没落病殁含情脉脉D. 揣摩湍急惴惴不安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侍才放旷味同爵蜡狂妄自大B.根深蒂固无与纶比前赴后继C.断章取义文彩藻饰无可置疑D.油然而生一视同仁潜心贯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B.办事不征求他人的意见,自作自受,容易犯错误。

C.广州楼价不断攀高,使得一些想买楼而又收入不高的人望洋兴叹。

D.亚洲言论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会议将于近日召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切战争。

B.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出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

C.在世界各国人民的热心帮助下,使巴基斯坦地震区受灾人民度过了艰难的一关。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5.名著同学们读了不少,请你根据表格里的要求,向同学们推荐一本给你印象最深刻或对你教育最大的一本书。

(4分)读书文摘卡书名:作者:推荐理由: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初中语文试卷_1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初中语文试卷_1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中考语文试题、初中语文中考试卷、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2006年中考模拟试题设计/李传鹏题号卷面分一二三四附加题总分(一)(二)(三)得分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上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0分)①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②;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③,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④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⑤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

⑥默写李贺《南园》。

2、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处加以修改。

(4分)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

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

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①②③④二、文言文阅读(10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2分)①亦不详其姓字详:②既醉而退既:③亲旧知其如此旧:④以乐其志乐: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亦不详其姓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B.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C.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D.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5、请把“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两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的就 是它 一般 来 兄, 我们 手里的工资卡 都是借记卡 . 记卡是 不能透 史的 , . 借
卡 里 有 多 少钱 , 能 花 多少钱 , 当 于 一 个 活 期 存折 . 的 方 便 之 处 在 于 , 就 相 .它 消
费的时候可 以刷卡 不用带现 金 . 里存的钱 , 以计 活期 利 息 由于它不能 卡 可
’ '


(2 ) 占代文人 留下了许多咏莲的诗文 。 请你写出其 中的一个名句。
3 . 根据要求完成下 列两题 。 ( 每题 3分, 6分 ) 共 (I) 用 “ 运 得道 者多助 , 失道者寡助 ” 这一铝 句写…段完整 的活 , 表达这
一 ・
主题 . 不少于 5 .( 0宁 )
贷记 卡 的诞 生 是近 两午银 行 业 竞 争 、 国 际接 轨 的 产 物 四 大银 行 相 继 推 与 出之 后 , 家 小银 行 也 纷 纷 效 仿 贷记 卡 与借 记 卡 正好 相 反 , 各 借记 卡 是 先存 再
小 石 潭 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砜环 , 心乐之 。垡 笪垦堕 , 盟
, J —
遗 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 为堪, 为岩。 青树翠
, 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 。怡 然不动 ,
蔓, 蒙络摇缀 , 差披拂 参 儆 尔远逝 ,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往
( i) — 接 , x — 6 要想清理 出个一二三 来, 还真 不是一件容 易事。
光是银 行卡 的分类 , 让人 晕 头转 向。 就 按银 行卡 的性 质可 以分为借记 卡 、 准贷记卡 、 贷记卡 所 以把 借记 卡和 准贷记 卡放在 前面 , 因为它们推 出的 之 是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姓名学号得分一、语言Array积存与运用(共35分)1、将下面句子抄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格子里(要求:正确、端正、整洁)带着三句话上路:欢乐是一种美德,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给帮过自己的人一份礼物。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4分)(1)瞥()见(2)恕()罪(3)分qí()(4)gū()负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不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鸭雀无声出其不意一败涂地语重心长举一返三侃侃而谈无精打彩万事俱备挑拔离间锲而不舍(1)改成(2)改成(3)改成(4)改成4、名句填空(选填6句,共6分)(1)春风又绿江南岸,。

(2)沾衣欲湿杏花雨,。

(3),西出阳关无故交。

(4),老大徒伤悲。

(5)感时花溅泪,。

(6)沉舟侧畔千帆过,。

(7)学而不思则罔,。

(8),后天下之乐而乐。

5、请在(1)中选择一位作家,在(2)中选择该作家笔下相应的人物形象,并用自己的话给人物形象写一句话的评讲。

(3分)(1) 吴承恩施耐庵鲁迅安徒生高尔基(2)丑小鸭海燕孙悟空鲁达孔乙己作家人物形象评语6、认真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有语病的两句,并改正。

(4分)主题班会一开始,林非就第一上台发言。

他讲:①“我语文学不行的缘故是课余时刻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

我要向张红学习,②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笔记……”③林非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烈火的掌声。

(1)、第句,应改为。

(2)、第句,应改为。

7、请对下面这句话进行缩写。

(要求:13个字以内)(3分)原句:人们常讲的生物圈,确实是指在地球上的陆地、海洋、高山、河流、冰川等有生命的范畴。

修改:8、仙差不多上浙江闻名的四A级旅行景区,为搞活缙云经济,进展缙云旅行事业,请你按照自己的游玩体验和已有知识,为仙都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3分)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一个好朋友,等于一个帮你摸索的大脑。

”这两句话足以证明友谊的重要。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_0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_0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第一部分(1题~3题,12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把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补写完整。

(每空1分,共2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题2分,共4分)(1)在战乱不断的岁月里,家人离散,天各一方,能得到亲人的片言只字,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正如杜甫《春望》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咏莲的诗文,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每题3分,共6分)(1)运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名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达这一主题。

(不少于50字)(2)从下面两首冰心的小诗中任选一首,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第二部分(4题~25题,5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文章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唐代文学家,与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人并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初三上学期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答案(初中 九年级 语文试题)

2006年初三上学期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答案(初中 九年级 语文试题)

2006年初三上学期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参考答案1、鲫籽鳞煎炖2、(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世外桃源/鸡犬相闻/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怡然自乐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门庭若市3、推荐理由中必须涉及到书中的某一情节。

4、答案须符合朋友、学生的身份和口气,且有说服力。

5、6答案略。

7、穿戴间或议论满一年8、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他坐着交谈。

9、开张圣听(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10、说话方式要根据说话对方的身份、要达到的目的来采取不同的策略。

1)唐雎面对的是残暴贪婪的秦王,是为了捍卫国土完整而战,是硬碰硬的交战,所以他表现的大义凛然,语言掷地有声,很有气势,态度强硬。

2)墨子面对的是同样贪婪自大的楚王与希望借此扬名助纣为虐的公输,他的目的是用口舌化解战争,因此他的语言机智,用下套的方式使对方理屈词穷。

3)、邹忌面对的是自己的国君,希望用劝谏来让国君听取他人的意见,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态度委婉,说服力强。

11、⑴极,非常⑵亲自到其家门⑶换⑷不久12、破席、古杖、古椀理由:⑴此孔子所作之席⑵此乃太王避狄,杖策去豳时所操之箠也⑶此椀乃桀造13、⑴外城的田地⑵全部家产⑶住房14、披哀公之席,把太王之杖,执桀所作之椀,行丐于市。

15、于是把自己的住的房子让出来,给了那个人。

16、一个人的追求爱好,要考虑自身的具体条件,从实际出发,切不能盲目而为。

17、qiào wán18、本文描写两户人家去放风筝的经过以及事后人们对那一天充满了美好的回忆,说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珍藏一段美丽的往事,并且这段回忆也会变成使人们重新生活、直面困难的动力。

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

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

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1—3题14分)1.在下面横线上把杜甫的《望岳》补写完整。

(每空1分,共4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题2分,共4分)○1《论语》中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2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友情”有关的完整诗句。

,。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每题3分,共6分)○2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活动中,请你拟一条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标语,并设计策划一次班级活动。

宣传主题标语:班级活动方案:第二部分(4—22题 5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请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拼音(2分)一箪.()食蹴.()而与之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6、翻译下列句子(4分)○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本文中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4分)答:8.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初三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说明:12.本试卷上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6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黯然失色赫然在目鳞次栉比B.阿谀奉承纵横捭合讳莫如深C.唇枪舌箭一脉相成粗心大叶D. 妄自菲薄遐迩闻名碌碌无为2.下面这段文字中,有四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4分)①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日益枯萎。

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④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威胁人类的生存。

①②③④二、文言文知识(20分)3、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0分)(1)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2)谁道人生无再少?!。

(3)李白《宣洲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现诗人内心无限酸楚的千古名句是:,。

(4)默写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诗。

,。

,。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故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好.读书,不求甚解:hào喜欢 B.性嗜.酒:sì爱好C.常著.文章自娱:zhuó通“着” D.箪瓢屡空,晏.如也:ān悠闲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或置酒而招之. B.不知日之.入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柳先生的兴趣爱好,并写出一个能完整体现他性格特点的句子。

(4分)兴趣爱好:性格:7、翻译“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一句(2分)。

译文: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生物的技术(10分)信鸽为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归老家?虽然信鸽为人们服务已历时二千余年,但是人们直到最近才能开始回答这个问题。

前不久,有一个外国科学家带着五只鸽子,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放飞,它们都准确地回了家。

后来,这位科学家在每一只鸽子的翅膀下系上一小块磁石。

到同一地点去放飞,结果五只鸽子只有一只飞回了家,其余的都没有能够飞回来。

这个实验说明,鸽子[甲]能够从陌生的地方飞回来,是[乙]它是依靠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来定向的,[丙]在它的翅膀下系上一块磁石,扰乱了它对地球磁场“感觉”,以致迷失了方向。

[丁]原来鸽子竟是一位掌握地球磁场的飞行家,它掌握了这种“技术”,因而赢得了“信使”的美名。

其实,在自然界中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不在少数。

我国云南省的大理,有一个蝴蝶泉,相传每年四月二十五日,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构成一幅奇妙绚丽的图景。

这样多的蝴蝶,为什么能够聚在一起?据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蝴蝶之间是通过无线电联系的,蝴蝶头部的一对触角就是天线。

蝴蝶放出的电磁波,能传播得很远,它的同类用触角收到这“无线电话”以后,就会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而前去聚会。

蝙蝠的体内有超声波发射器(甲)超声波,用来(乙)周围空间,(丙)被探索物的方向和距离,(丁)出它是什么。

这种超声波发射器的灵敏度和可靠度,超过人类目前能够制造同类仪器。

蝙蝠喜欢捕食夜蛾,但是夜蛾却时常能逃避它的袭击,因为夜蛾身上装有微弱的超声波接收器,能够接收到蝙蝠发射的超声波。

响尾蛇能感觉到红外线的辐射。

某些深海的鱼类好像一架精确的电压、电流计,灵敏度几乎达到几亿分之一安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各种生物所掌握的“技术”奥秘。

“仿生学”这门新兴的科学就这样诞生了。

人们已经开始记录鱼类和鸟兽发出的超声波,在捕鱼和狩猎时,把超声波放出来,使鱼和鸟兽自投罗网。

发送使鸟类惊恐的超声波的器具,目前已经出现在飞机场上,用以吓走干扰飞行的鸟群,也可以用来代替“稻草人”惊吓害鸟,守卫果实和庄稼。

人们从各种生物的磁学、电学、超声波、无线电通讯等“装置”中,将能找到进一步提高人类制造的同类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度,找到减少能量消耗和缩小体积的途径。

大自然为我们的科学研究作了多么好的安排!8.全文列举了哪几种生物技术?(2分)9.给“生物技术学”下一个定义。

(3分)生物技术学是10.第5段画线句中“时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1.“生物技术学”这门新兴科学的诞生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还能举出一种运用生物技术制成的装置吗?(3分)(二)(12分)生活经验一经反映和溶化在作品里,就是文章中的所谓题材了。

题材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是十分丰富的,但是一个作者因为限于本身的经历,却只能写一点自己所熟悉的东西。

在写作方法上,主张“只写你所深知者”,就是避免浮浅,使文章深刻的办法。

譬如吧,一个生长在湖南、足迹不曾出过省界的人,他就描写不出海洋的情状来;而一个过惯海洋生活的渔夫,也无法想像戈壁的游牧民族的生活。

这是因为作者对于所写的对象,缺乏实际的知识和体验的缘故。

没有事实,也就没有想像,要写一篇像样的文章,是决不能依赖于天花板的。

然而天花板以外的天地虽大,作者却无法一一经历,许多人便“只写你所深知者”,专门写起身边琐事来。

因为在平凡的生活里,他们只有这样的体验,一离开这些直接经历,就觉得没有题材可写,没有意见可说,捏起笔,要恨恨于灵感不来了。

体验缺乏,灵感不来,那么,文章岂不是就写不成了么?事实上并不然,只要时刻留心,经常训练,灵感也可以通过培养来取得;而要达到这一点,主要是要平常善于观察,积累由观察得来的感想和形象,以待提笔的时候应用,这样,就可以有所恃而无恐了。

观察虽然比不上体验的真切,然而范围却较为广泛,可以弥补体验的不足。

一个专用直接经验来写作的人,在文章里所表现的社会,一定是狭隘的,他不免于常炒冷饭。

然而谁又喜欢冷饭呢?要使文章合于读者的胃口,这时候,最迫切的问题是搜集材料——用观察来扩大自己的视野。

12、文中“要写一篇像样的文章,是决不能依赖于天花板的”一句要表达的意思是。

(3分)13、文中画横线的“只写你所深知者”的含义是(3分)14、文中“炒冷饭”比喻。

(3分)15、文章最后一段阐述的观点是。

(3分)(三)握住母亲的脚(18分)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

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

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

(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

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

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

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

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

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

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⑾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

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⑿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⒀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⒁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6.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3分)17.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4分)答:18.“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答:19.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见解深刻、有新意的可加分)(4分)答:四、作文(50分)20、任选一题作文。

(一)出发,是美丽的。

小船从溪流出发,扬起风帆,奔赴海洋;嫩芽从春天除出发,从枝条探出头来,绽放世界新绿。

诗人说,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会有风,会有雨,会有泥泞,也会有摔跟头……但不要犹豫失措,不要徘徊观望,只要认定方向,出发不再回头。

让我们从春天出发,走向岁月的成熟。

让我们从青春出发,走向理想和信念。

让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希望和未来。

…………(二)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的是回报: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说的是加倍回报;还有一句广告词“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的也是回报,无数的人在付出自己的精力、毅力、爱心、亲情、友情之后,都获得了相应的回报,但社会生活中,不愿回报,不懂回报的事却也时有发生。

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内容必须在”“回报”的范围之内。

注意:⑪立意自定。

⑫文体自选;⑬题目自拟。

⑭不少于600字。

(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附加题】(10分)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6分)晋王述①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②,所受赠遗.③千数百条。

王导④戒⑤之,答曰:“足⑥自当止。

”时人未之达⑦也。

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⑧,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⑨。

予尝.读而笑之。

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⑩,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矣。

(选自《滹南遗老集》,作者王若虚)[注]①王述,字怀祖,晋朝的大官。

②求试宛陵令:求得宛陵县的县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