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答题能力—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知识点总结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知识点总结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④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坡面物质不稳定⑤黄河水的侵蚀人为原因:①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②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③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B.主要危害:①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②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③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一一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一一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一一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特点及治理措施: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适当掺入砂子。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③鼠害,蝗害。
对生态的影响答题模板

对生态的影响答题模板
标题,对生态的影响。
1. 简介。
介绍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引出本文将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气候变化。
描述工业化、交通和农业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讨论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现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生物多样性。
分析森林砍伐、城市化和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探讨物种灭绝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4. 土壤和水资源。
讨论农业化学品和工业废物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探讨这些污染对植被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可持续发展。
强调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探讨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包括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6. 结论。
总结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吁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答题模板】0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征类

备战2023中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答题模板8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仔细阅读图文材料,准确获取答题所需要的信息。
(2)细审题干,明确“问什么”,即要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同时在描述时应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回答问题时,应全面,注意回答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4)回答问题时,力争做到答案的专业向,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地理术语。
【命题角度】角度一常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归纳总结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全球气候变暖等;②人为原因—不合理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角度二常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制定治理措施【模块构建】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梯田,建挡土坝,建水利枢纽,加固堤坝,裁弯取直等技术措施农业上喷灌和滴灌,地膜覆盖,温室栽培,无土栽培,工业上达标排放等【经典例题】【例一】(2022·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
据此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古往今来,诗人用凝练的笔墨,写下了众多佳句名篇。
其中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西北苍凉壮阔的景色。
(4)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
【套用模板】模板答题要点要点获取依据及答案生成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降水少→多风沙,植被稀疏→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4)土地荒漠化/土地沙漠化/荒漠化【例二】(2022·湖北·统考中考真题)长江、黄河同为我国的母亲河,养育了世代中华儿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生态问题令人担忧,国家对长江和黄河的生态保护作了具体安排,提出了“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并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 知识点总结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知识点总结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④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坡面物质不稳定⑤黄河水的侵蚀人为原因:①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②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③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B.主要危害: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②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③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特点及治理措施: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适当掺入砂子。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③鼠害,蝗害。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范答题指导

)
①乙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 ②两地都是我国 重要的牧区 ③乙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④出现 乙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3.A 4.B 第3题,甲图是我国新疆特有的坎儿井,是一种地下水通过地下渠 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乙图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居民窑洞。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但 只有黄土高原,因夏季的暴雨加上疏松的黄土土质,水土流失严重。第4题,黄土高 原不是重要牧区,也不是水稻产区,故选B。
(4)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培育和发 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林地的压力;加强林区建设 与管理。(答案合理即可)
问题:比较巴西热带森林与东北地区森林破坏的原因和措施?
雨林被毁的原因:
东北地区森林破坏的原因:森林火灾,采育失调,毁林开荒 ,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 措施: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培育
治理措施: 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b.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 c. 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 d. 退耕还林、还牧; 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 f. 禁止采伐发菜等
沙尘暴现象
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2.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 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c.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放牧、挖药材等破坏植被,致 使 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3.治理措施: 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b.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 c. 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 d. 退耕还林、还牧; 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 f. 禁止采伐发菜等 g.
专题08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答题模板)-2024年中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原卷版)

08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炼怎么考(考查方向)怎么问(常见考查角度)怎么做(技巧解读)非选择题里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
1. 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2. 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1)仔细阅读图文材料,准确获取答题所需要的信息(2)细审题干,明确“问什么”,即要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同时在描述时应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3)回答问题时,应全面,注意回答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4)回答问题时,力争做到答案的专业向,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地理术语本节导航模板01 常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模板02 常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模板01常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描述方向答题要素分析角度答题术语常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过度开垦、放牧,开矿,修路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开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湿地锐减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人为原因开荒,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消亡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描述方向答题要素答题术语常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培育野生动物等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梯田,建挡土坝,建水利枢纽,加固堤坝,裁弯取直等模板02 常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典型问答』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1.东北、西南、华南林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①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①成因: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①治理措施: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2.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西北、华北半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①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①成因: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自然原因——气候干旱①治理措施: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3.三江平原、三江源地区及湖滨海滨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①生态环境问题:湿地面积锐减①成因:人为——开荒,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自然——气候变干,蒸发加强①治理措施: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4.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①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①成因:人为——乱砍滥伐,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①治理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5.黄土高原、东南丘陵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①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①成因:人为——过度开垦、放牧,开矿,修路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自然——土质疏松,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低①治理措施: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6.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①生态环境问题: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等①成因:人为——过度开垦、放牧,开矿,修路等人类活动,乱砍滥伐等;①治理措施:建立自然保护,植树种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等1.(2022·辽宁辽阳·中考真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2022年 模板10生态环境问备战中考地理常见答模板及专项训练配套精选卷

模板10 生态环境问题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分析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模板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模板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模板1.〔2021·江苏·连云港市·〕图为某地形区图。
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与甲河段相比,乙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该地形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
2.〔2021·辽宁〕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平安作出奉献。
并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黄土高原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沟壑纵横,这是由于严重的____造成的。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呈恶性循环态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
A.气候自然条件差B.开发历史悠久,资源枯竭C.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突出D.生产技术落后,农业产量不高〔3〕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开展,必须加强____,改善环境,并且已经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
〔4〕2021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揭示三江源地区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以下动物中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珍稀野生动物的是____。
〔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长江、____、澜沧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其建立的重要意义是____。
A.改造湿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发当地的资源,提高财政收入C.可以增加牲畜的放养量,提高牧民的收入D.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使珍稀濒危动物得到保护、河流下游流域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开展3.以下图是黄土高原山河大势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完整)环境保护的答题模式

《环境保护》一.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2、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寒漠化3、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1)石漠化①发生地上: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②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③原因自然: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过度砍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①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自然: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植被破坏(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地利用土地(开矿、无计划地修建窑洞)②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自然: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3)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力作用)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生态环境脆弱人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治理措施:①合理控制人口数量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控制载畜量④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⑤开发新能源,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⑥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⑦合理利用水资源⑧设置沙障二、森林的保护1、森林的价值(1)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2)森林的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2、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1)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海浪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平原农田防护林—-防风沙、防盐碱(5)城市绿地——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6)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3、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4、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5、我国森林保护措施(1)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2)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3)计划采伐,采育结合(4)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5)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6)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三、草地的保护1、草地的价值(1)经济价值:发展畜牧业的基地(2)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3、治理措施(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2)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4)建立饲草料基地(5)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6)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四、湿地的保护1、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水运(3)社会价值----—-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2、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2)人为原因: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3、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美化环境、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9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第(1)题,要判断该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目前面临 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明确该区域的位置及不合理的人 类生产活动。 第(2)题,要回答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 生产中应采取的措施,必须明确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第二步: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可获取“甘肃省中部”“灌溉农业发 达”等信息。
h
10Βιβλιοθήκη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h
11
第三步:套模板,用术语规范解答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每空 2 分,共 4 分) (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 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 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任答 对一点给 2 分,满分 8 分)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建设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规范答题能力】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h
1
规范答题能力(六)——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 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 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 样性减少等。
h
2
[答题模板必备]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问题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水土 流失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 自然原因 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坡地开垦
荒漠 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 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h
6
[规范增分培养]
[典例] (2011·广东高考节选)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 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h
7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4 分)
h
12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 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 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 政策措施
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 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 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 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 过度捕猎
h
4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工程措施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 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 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 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 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 汽车站、港口等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 人为原因 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不注意环保
h
3
问题
湿地 萎缩
森林 破坏
生物多 样性减
少
思考方向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必背术语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 积累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 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 采取哪些措施?(8 分)
1.考生答案
h
8
2.阅卷评点 (1)地理概念混淆。把资源短缺与生态破坏相混,错把“土 地荒漠化”答成“水资源短缺”,不得分。
(2)要点不全面,迁移运用教材案例能力较差,忽略答题的 限制条件“农业措施”,硬套成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只能得一半 的分。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 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 植物等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 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 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h
5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