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书课件

曾国藩家书课件
第一代:曾氏兄弟
长兄曾国藩,
四弟国潢,六弟国华,九弟国荃,季弟国葆, 第二代:
曾纪泽,著名外交家
曾纪鸿,数学家,著有《对数详解》 《 圆周率考真图解》 第三代: 曾广钧,翰林,著有《环天室诗集 》 曾广铨,外交家
2
第四代 曾宝荪,曾约农,
曾昭燏,曾昭抡
曾宝荪女士(1893—1978),
曾约农: (1893--1986)
13
家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用心良苦! 戎马卅年,立功、立德、立言,光耀后世!
14
推荐阅读本书的四大理由:
学习智慧:了解学习曾国藩的处事智慧。
修身之道: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勤政者的必读之书。 家书经典:情理兼备,家训典范。 实用典藏:珍贵的史料价值,修身持家的传世之宝。
15
16
3
曾昭燏女士(1909——1964)
曾昭抡(1899——1967)
4
第五代:曾宪楷,曾宪植 ,曾厚熙
曾宪植(1910——1989)
曾厚熙
曾宪楷(1908——1985)
5
妙语佳句:
曾国藩画像 (1811---1872)
6
曾国藩,
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位毁誉参半的首领! 他组建湘军,振兴清廷军政,尊为中兴第一名臣; 他效法西方,力主富国强兵,向称洋务运动先驱; 他义理考据,成就斐然,公推天下文章领袖; 一部家书体现了曾氏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为其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的称誉, 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修身养性之诀
一、以“平和”养德保身
“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 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 二、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自然惜福矣; 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自然悠久矣 ” 三、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 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读书分享《曾国藩传》PPT模板-读书分享ppt模板18页PPT

读书分享《曾国藩传》PPT模板-读书分享ppt模板18页PPT
Thank you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读书分享《曾国藩传》PPT模板-读书 分享ppt模板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曾国藩家书推荐PPT

曾国藩家书推荐PPT
10
持家教子“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
❖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 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 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 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 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 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 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 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学修不断。因此,当清国镇压太平军起义屡遭败北时,他创立的湘军却能
扭转败局,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清政府称他是“学本有源,器成远大,忠诚
体国,节劲凌霜”,赞扬他是“中兴第一名臣”。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
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国藩公全集》。
2021/6/7
5
2021/6/7
内蒙古电力公司 第五期副厂局级后备干部培训班
推荐书目介绍
❖ 推荐书目名称:曾国藩家书 ❖ 推荐书目组别:第三组 ❖ 推荐书目介绍者:李希俊
2021/6/7
1
曾国藩
❖ 实现了儒家修身、 齐家、治国、平 天下 。成就了 “立功” “立 德”“立言”三 不朽事业。
2021/6/7
2
作者介绍
❖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 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双峰县荷 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 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 等毅勇侯。
2021/6/7
3
作者介绍
❖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出生在一个偏僻山村的地主家庭里,有

国学课件 第二十章《曾国藩家书》与立业之道

国学课件 第二十章《曾国藩家书》与立业之道
孝致祥 勤致祥 恕致祥
国学基础
THANKS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
曹胜高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国学基础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第二十章《曾国藩家书》与立业之道
曾国藩被誉为清代的“中兴之臣”,他之所以能在乱世中建立伟大功勋,是因 为他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将内圣之道与外王之道结合在一起。 从他的家书来分析他在修身、齐家、治国方面的思考,也是在分享他实现知 行合一的修养过程。
曾国藩讲的治学之道,在于他读书的心得体会。身份地位的不断增高,并 没有改变他读书不辍的习惯。他认为人要想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 的学问,读书是最为根本的途径。世人读书有三点要注意:一要有志,二 要有识,三要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国学基础
四、 齐家之法
读书 扫地 养鱼 养猪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国学基础 Nhomakorabea目录
1 修身之道 2 立德之则 3 治学之术 4 齐家之法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国学基础
一、修身之道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三经 三史 三集 三子 三实 三忌 三薄 “三知
“三乐 三寡
国学基础
二、立德之则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勤俭刚 明忠恕
谦浑
国学基础
三、治学之术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曾国藩认为:“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 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人在世上,立身的根本在德行修养,事业的根 本在诗文作字。这是曾国藩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作为一个读书人,他认 为只有“诗文作字”才是自己完全可以做主的。积德收获富贵,孝悌仁 义的德行,修一分就增厚一分;读书收获功名,诗文作字的学问,攒一分就 收获一分。

曾国藩家书PPT

曾国藩家书PPT

“凡人多望子孙为 大官,余不愿为 大官,但愿为读 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 习苦,可以处乐, 可以处约,此君 子也。”
未未 士 懒 贪 论 , , 骄勤大不切 奢苦家可不 倦俭小惯可 怠约家习 ,,,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 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 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家书》
读书交流
耿珊珊
愚 于 近 人 , 独 服 文 正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 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 忝所生; 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 卫其身。
可于以本“ 以相变难人 变法其改之 换者气变气 骨,质。质 相并,惟由 。言古读于 ”读之书天 书精可生 , ,
久窃 自涵 然泳 “ 有, 凡 益今 读 。日 书 ”看 , 。几 不 篇必 苦 , 明求 日强 看记 几, 篇只 ,须 久偷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 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曾国藩家书》读书分享PPT模板

《曾国藩家书》读书分享PPT模板
•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 难。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 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 如何力挽家运:一曰兄弟和睦,二曰贵 体孝道,三曰实行“勤俭”二字。
经典片段——关于孝悌
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 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不不孝;若使 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 这便是不悌。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 贤愚之分,使族党中有贤愚之分,则 必其平日有讨好的意思,暗用机计, 使自己讨得好名声,而使兄弟得坏名 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
十六字家训
• 家俭则兴 • 人勤则健 • 能勤能健 • 永不贫贱
重视家教
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 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 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 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 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 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读后感悟(三)
• 11、 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 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12、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 必有所成。 -
• 13、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 往,不可复追。
• 14、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 共事,己必受累。
• 15、 人生莫惧少时贫。
曾国藩思想——军事
《曾国藩家书》简介(一)
•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 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 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 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 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 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 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国藩家书》简介(二)
分享单位:
主讲人:

分享好书——《曾国藩家书》ppt课件

分享好书——《曾国藩家书》ppt课件
为恨。 六不交落井下石者,幸灾乐祸,落井下石都是小人行径,不可交。 七不交好占便宜的人,特别是不要发生经济往来,因为他们贪婪和短
视。 八不交德薄的人,德性轻薄的人,反复无常,他们只追求利益,这种
人只能敬而远之。 九不交全无性情者,没有自己的风格与看法,人云亦云,随大流的那
些人。
7
读《曾国藩家书》的感悟:
二、治学
曾国藩认为,读书习惯很重要,同时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这些要素缺一不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不思进取;也不能骄傲 自满;更不能半途而废。同时他也告诫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读 书也要兼容并蓄,学以致用,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曾国藩家书》分享
三、治家
曾国藩的治家之道是要孝悌父母,对长辈要恭谦敬爱,对兄弟子侄更 要爱护关注,也要邻里和睦,互保互助。只有这样才能有奋斗的动力 来源,因为家是最后的精神寄托和人生归宿。同时他也特别强调戒骄 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做人要正大光明,不能因私废公,不 让家人用自己的名声去胡作非为,谋取利益,这样既是对家人的保护 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只有自己清白,才能够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
四、待人
对待别人,要有两个基本态度,一个是“敬”,对人要有敬重之心; 一个是“恕”,对人要宽容,特别是对待别人的错误要有宽恕之心, 要有容人之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五、交友
俗话说:“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好办事”,曾国藩十
2
《曾国藩家书》概述
《曾国藩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 来最多的一套。它以独具特色的家书形式反映了曾国藩的 真实生活写照,既平常而又深入,就像面对面的诉说家务 世事,以其独树一帜的特点在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笔,为后世留下了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卷一学问经济修养类
001禀父母
△请促九弟季弟用功读书
九弟季弟必须读书,万不可耽搁他,九弟季弟亦万不可懒散自弃。

去年江西之行,已不免为人所窃笑,以后切不可轻举妄动,只要天不管,地不管,伏案用功而已。

男在京时时想望者,只望诸弟中有一发愤自立之人,虽不得科名,亦是男的大帮手。

万望家勿以琐事耽搁九弟季弟,亦望两弟鉴我苦心,结实用功也。

(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八日)
002禀父
△告近况及九弟读书情形
迩际①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②于无用优游③涵养④,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⑤九本已点完,《鉴》⑥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⑦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注释
①迩际:近时。

②冥心:心思入于幽深之境。

③优游:生活悠。

④涵养: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

⑤《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⑥《鉴》即《资治通鉴》。

⑦《斯文精粹》:书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革 命 的
健本
康钱
的,
身为
体国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 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
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 “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
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 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 知命而无忧。”
, 尊 为 中 兴 第 一 名 臣 ; 他 效 法 泰
知 识 , 他 组 建 湘 军 , 振 兴 清 廷 军
曾 国 藩 具 有 丰 富 的 政 治 经 验 和 历
治学与教育
曾国藩的一生实践 了中国人“立德、立功、 立言”的理想,他践行 了大学中“正心、诚意、 格物、致知、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 目标。
作者介绍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 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 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 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 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 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 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 等毅勇侯。
• 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成就了“立功”
《曾国藩家书》的目的 •治学的方式
曾国藩的治学之道包括: “立志、居敬、主静、谨言、有恒”
论理教育思想
一、读书以明理 二、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三、读书要兼容并蓄,学以致用
都《 涉曾 及国 到藩 养家 身书 益》 寿中 之, 道许 。多
书 信
民身
做体
事 首 先 要 有
从曾国藩的相貌看, 其脸长而削瘦,鼻翼两 边法令既深且长,一对 三角眼,一双扫帚眉, 不怒而威,无形中让人 产生一种不令而从的 感觉。
把曾国藩比作为人 中之龙,自然一点也不 夸张。
(1)仕途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
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 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 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少年得志, 官运亨通,他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 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 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拘于朱熹的“性命”、“道 德”空谈,而继宋朝陈亮“经世致用”之说,认为 读书大可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 他已经将那种由宋儒所倡导的伦理—宗教型的理想 人格发展为一种合圣贤和豪杰为一体,兼具德性、 智性与血性的理想人格。
字谕纪鸿儿
• 家中人来营者,多称尔 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 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 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 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 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 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 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 不敢也。
曾国藩一生如果不是洪杨起事而风云际会, 也不可能名满天下。
可以说没有“太平天国”也就没有历史上的 曾国藩。
湘军在镇压晚清的各地农民起义中也迅速 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彭玉麟被史学 界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和户如推先西政史
大 汉 奸 ” , 身 后 仍 骂 声 不 绝 。
《曾国藩家书》及其评价
• 《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 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国藩的家庭教育 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 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 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 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 杂务类,共十大类。
, 许 多 人 说 他 是 “ 卖 国 贼 ” 、
” , 令 人 闻 名 丧 胆 ; 他 还 割 地 求
麻 , 人 称 “ 曾 剃 头 ” 、 “ 曾 屠
天 下 文 章 领 袖 ; 同 时 , 他 也 杀 人
驱 ; 他 义 理 考 据 , 成 就 斐 然 , 公
; 力 主 富 国 强 兵 , 向 称 洋 务 运 动
好在历史选择了曾国藩。十余年间,尽管战场硝烟不散, 随时命悬一线,谣言和指责纷至沓来。曾氏却在这些年间, 留下了一部日记(从第二次出山起至去世前一天未尝中断)、 一部家书(被后世称之为最好的家教教材)、一个文派(湘 乡派)、一种精神(湘军精神、敢打硬仗,确立了湖湘文化 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开创了一个运动(洋务运动)……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 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
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 道,“视”、“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 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词一 修一 “ 曾 章者 齐者 吾 国 之修 之进 辈 藩 述业 道德 读 说 ,之 ,之 书 : 以事 以事 , 图, 图, 只 自操 无讲 有 卫习 忝求 两 其乎 所乎 事 身记 生诚 : 。诵 ;正 ”
“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
•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 但受祖父和父亲影响,从小 发愤图强。
• 6岁入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 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 取秀才,28岁中进士。初授 翰林院检讨,1846年充文渊 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士 兼礼部侍郎衔。曾国藩少年 得志,官运亨通,10年之中 连升10级,官至二品。他能 获得这么快的擢升,关键在 于他刻苦修身。
他能获得这么快的擢升,关键在于他刻苦 修身。曾国藩立志求学,要求极严,抱负很高。 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从不放弃对自己的修 炼,至其年衰,政治思想成熟,也不放弃对自 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
(2)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仕途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官运亨通的曾
国藩在北京已经待了12年了。可在他41岁这一年,一切 都改变了。“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中国,曾国藩被任命 团练大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经京城里这位温文尔 雅的曾老师,现在变成了杀人如麻的曾剃头。
曾国藩——进德之法 一曰慎独则心安 二曰主敬则强身 三曰求人则人悦 四曰习劳则神钦
一方面,他继承了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 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 使自己成为“贤人”、“君子”以至“圣人”。
一方面秉承宋朝朱熹之学说,主张读书要“明 天理”。从孔子到朱熹,都反对为个人消遣和利禄 名誉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