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汉石桥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汉石桥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汉石桥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第三组:曹治国引言:9月12日,我们北京师范大学BELL课程组的老师和同学五十余人参加了对汉石桥湿地公园核心区域的考察,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对湿地生态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了解当前我国湿地保护现状提供一个很好的途径。

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询问,我们获得了一些湿地知识,也发现了一些公园建设运营中的一些问题。

主体: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和分类,汉石桥湿地和北方许多湿地一样,属于草丛型沼泽中的芦苇沼泽。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15公顷,核心区面积163.5公顷,原为汉石桥水库,后水库干枯,就成了如今的苇塘。

汉石桥湿地属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是北京现存惟一的半天然荒野型湿地。

这里有芦苇等野生植物210多种,是多种珍稀水禽、野生鸟类的乐园和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许多爱鸟的人常到此地观鸟,目前已记录到鸟类近150种,约占北京市鸟类种数的一半左右。

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野生动物17种。

但是,情况却不容乐观。

据了解,北京湿地面积在40年间从12万公顷锐减到不足3万公顷,湿地保护已迫在眉睫。

北京的湿地最大面积时曾占全市总面积的5%,然而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北京的天然湿地和坑塘正在迅速消失,持续干旱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更加剧了湿地的退化,北京的湿地面积现仅占全市面积不足3%。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由于水源不足而引起的一些湿地萎缩和缺水的迹象。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谈:首先,我们获得了一些关于芦苇沼泽的植被情况、动物分布情况的基本知识,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湿地动植物品类,对湿地所具有的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控制污染、净化水质,调节径流、蓄洪防灾,调节小气候、改善大气环境,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等多种功能有了切身的体会。

同时,也强化了我们保护湿地的责任感,认识到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紧迫性。

其次,我们发现了一些汉石桥湿地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第一,水源问题。

从参观中我们发现,湿地中的水塘水很浅,并且呈畏缩趋势,湖泊中的小岛上土壤干化,植被生长并不很好。

汉石桥游记

汉石桥游记

汉石桥游记Bell第5组作者:吴智君9月29 日,我们环境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早上7点半从学校出发,来到了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

这是我们bell课程的一次外出活动。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下车后,老师讲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就由讲解老师带我们进了一个房间,大致的给我们讲了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图。

接着,我们去了隔壁的房间参观了保护区的照片展览馆。

在这个展览馆中,悬挂着许多美丽的照片,都是湿地的动植物和湿地的风景,还有展出了许多湿地的基本知识,我们从中知道了北京现有约5万公顷湿地,天然湿地约3.5万公顷,其中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两个,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以前对湿地不是很了解,经过参观后,进一步了解了湿地的功能和它与人类的关系。

然后我们就由讲解老师带着我们进入了湿地保护区去认识湿地中的植物。

我们所进入的湿地两边有大量的看似很杂乱的植物,有很多种类。

有的外貌并不怎么好看,长得很茂盛,有的开着颜色鲜艳的小花,它们之中有牵牛花,红廖,鬼针草等,有些常见的植物在老师的讲解下才知道它的名字。

我们也走到湿地水域的岸边,那边的植物比起岸上的植物来,通常要矮小一些,由于很多植物的花很漂亮,只顾照相去了,而错过了老师的讲解。

湿地水域中也有很多植物,例如睡莲,莲花,满江红等。

偶尔也能在岸边看到一些鸟飞过,那些都是湿地里珍贵的动物。

后面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植物,有眼子菜,芦苇,水葱,苋菜,野大豆等。

当我们见到水葱时,很喜欢这种修长的植物,很多同学都去采了一根长长的叶子拿在手中。

当我们参观完毕后,回到原地时,很多同学手上已经采集了很多植物的叶子或是果实,也许是作为纪念,也许是拿回实验室做研究。

回到空地,我们各组同学和老师合影留念后,又准备去另外一块保护区去看湿地的动物。

我们下车后,首先看到了不远处的一大片树林,很安静的感觉。

树林前是一大片的水塘的莲花,大部分已经长出了莲子。

湿地保护区汇报材料

湿地保护区汇报材料

湿地保护区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实地考察,对湿地保护区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

在此,我向您汇报我们所获得的有关湿地保护区的情况和问题。

湿地保护区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

在过去几十年中,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我国设立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区,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湿地保护区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其次,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体系还不完善,无法有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再次,湿地保护区的宣传与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工作,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提高湿地水质和生态环境。

其次,完善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建立科学的保护区规划和管护制度。

再次,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在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中,我们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湿地保护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湿地保护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

我们要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特此汇报。

谢谢!。

整理xx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整理xx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文件编号: 84-B7-47-B4-46整理人 尼克xx 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汉石湿地公园考察报告2007年9月19号我们bell课程的学生在老师和学姐们的带领下参观了汉石湿地公园。

汉石湿地公园以前是顺义区的一个湿地,据工作人员介绍说几年前这儿是一个美丽的湿地,但是由于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湿地的生态功能而使湿地的面积大大的减小了,从而破坏了湿地的一些功能。

湿地在科学上可以被称为“湿地之肾”,原因在于其在水分和化学物质循环中所表显出的功能,在下游作为自然和人类废弃源的接收器的功能上,也可作为地下水和地面水以及具有排洪蓄洪功能。

在某种意义上说湿地在景观中为幼植物系提供了独立的生境。

据工作人员介绍说汉石湿地公园主要是为了调节北京气候,保存地下水,保护一些野生动植物,然而由于湿地的破坏已经有一些动植物消失。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湿地植物公园,满江红漂在水面上的美景,荷花在水面上挺浮着,睡莲在绽放着它哪漂亮的花蕾,还有虎尾草,花葱等等(还有好多我们以前都不认识的),真是一番美景。

这些植物不仅在水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且也对水资源进行了保护,两全其美,何乐不为!然而遗憾的是,有一池子水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蓝藻泛滥,显然已经超过了水体的承载能力。

我们还参观了湿地动物园,远远的就看见天空中飞翔的金雕,它正在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天空,属于自己的底盘,好像在说:“看,我的地盘听我的!”在这儿,树木茂盛,植被丰富,鸟类种类繁多,又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湿地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湿地面积仍然再大大的缩减。

据估计,自1990年以来,地球上已消失了近一半的湿地。

同时由于农业的开发,城市的发展及其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主要指自然湿地)仍在减少之中。

呼吁人类要保护湿地,保护自然水资源,保护自己的家园!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生态汉石 无穷野趣——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汉石 无穷野趣——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生态旅游规划

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唯一现存的大型芦苇沼泽原生湿地,目前已成为沼泽湿地的“遗迹”,具有重大的环境、社会、教育及经济价值。

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顺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汉石桥湿地的保护,于2005年6月18日成立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并投入巨资进行湿地保护。

为了严格保护湿地和科学发展湿地,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编制了《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项目组通过“以旅促农、以旅带农、以旅助农、以旅扶农、以旅富农”方式,发挥旅游业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带动作用和对传统农业改造的促进作用。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通过对“静、野、淡、新、艺”的湿地意境追求,采用科普、康体、民俗、艺术、温泉、花卉和湿地七大元素最终达到人与湿地和谐发展。

2006年1月18日,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与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北京市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这是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将与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一道,以“创造遗产”的高度,合力编制一个国内一流水平的精品规划,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湿地公园考察情况汇报

湿地公园考察情况汇报

湿地公园考察情况汇报
近日,我对本地区的湿地公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对湿地公园的整体环境进行了观察。

公园内绿树成荫,湖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在公园内,我看到了许多野生动植物,有水鸟在湖面上嬉戏,也有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生态环境良好。

其次,我对湿地公园的设施进行了检查。

公园内设有步道、观景台、休息亭等
设施,方便游客观赏湿地风景,休息放松。

同时,公园内还设有信息展示牌,介绍了湿地公园的植物、动物种类及保护知识,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科普知识。

再次,我对公园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了解。

公园内保洁工作人员积极劳动,保持
公园的整洁卫生。

管理人员对游客进行引导和安全提示,保障游客的安全和秩序。

同时,公园内还有专业的生态保护人员,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最后,我对游客的反馈进行了收集。

我采访了部分游客,他们对湿地公园的环境、设施和管理都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休闲放松场所。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增设更多的座椅、设置更多的垃圾桶等,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总的来说,湿地公园的考察情况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到位。

但也
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湿地公园,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美好。

同时,也希望广大游客能够爱护环境,文明游览,共同保护好这片美丽的湿地生态环境。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二)2024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二)2024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二)引言概述:湿地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的利用和保护状况,本报告进行了一次湿地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对湿地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人类活动及保护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总结了调研结果,以期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一、湿地的生态环境1.1 湿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1.2 湿地的气候特点和水文条件1.3 湿地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质量1.4 湿地的水质状况和水体污染情况1.5 湿地的植被分布和植物群落特征二、湿地的物种多样性2.1 湿地的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2.2 湿地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分布2.3 湿地的鸟类迁徙情况和种类组成2.4 湿地的鱼类和两栖爬行类分布情况2.5 湿地的昆虫和微生物多样性状况三、湿地的人类活动3.1 湿地的旅游开发和生态旅游情况3.2 湿地的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殖业发展3.3 湿地的农业使用和灌溉工程建设3.4 湿地的城市化和工业污染对其影响3.5 湿地的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四、湿地的保护措施4.1 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4.2 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情况4.3 湿地的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工作4.4 湿地的人工增殖和栖息地保护措施4.5 湿地的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机制五、调研总结通过对湿地的调研,我们发现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大立法和政策的力度,并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此外,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湿地的物种多样性,可以有效改善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

同时,加强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机制,培养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认知水平,也是湿地保护的重要方向。

总结: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以湿地调研为基础,对湿地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人类活动及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第一篇:湿地公园考察报告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前言: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

由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美两国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

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之乡的特征。

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设计生态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

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

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1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

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

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
-------第四组为了使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湿地,增强大家的生态意识,2007年9月29日我们bell课程近四十名老师和同学对北京市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简介
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原称汉石桥水库)位于顺义杨镇西南,距城区约35公里,以杨镇苇塘湿地为核心, 北至顺平路,南至田家营村,东至木燕路,西至李木路,总面积1615公顷,素有“京东大芦荡”、“小白洋淀”之称。

汉石桥湿地处于潮白河冲积扇中部平原区,属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是北京市惟一现存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是北京近郊平原范围内绝无仅有的半天然荒野型湿地,也是多种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和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在保护动植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方面有重大作用。

由于连年干旱、没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及人为的影响,近年来湿地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不断减少,造成周边地区的地下水调节与补充功能减弱,同时严重影响了候鸟的迁徙与栖息。

除此之外,大芦荡湿地唯一的外来水源—东北部的小河沟,此河中水多为杨镇的生活污水(也有少量工业污水)。

这种直排的污水造成了湿地水质的污染,湿地水中磷、钾均超标,湿地内动物、植被等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2003年起,顺义区启动了一系列湿地恢复保护措施,改造加固
湿地环湖路,疏挖防火隔离带;为吸引更多珍稀鸟类,建起了鸟岛和观鸟台。

在建设荷花塘和多彩睡莲区的同时,复壮芦苇600余亩,完成湿地周边绿化和栽植荷花等工程建设350亩。

并于今年启动了“水质改善工程”。

由国家拨款在湿地东北部建一个每日处理规模达6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

该厂建成后,杨镇中心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将集中在此处理,净化后的中水将先流入一个面积约13公顷的人工湿地,而后再流入自然湿地内。

汉石桥湿地生态景观的修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据调查,保护区内观测、记录到鸟类153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黑鹳、金雕)、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

同时,记录到野生植物292种,形成以芦苇、香蒲、水葱等优势种为代表的水生植物群落,以及陆生哺乳动物12种,两栖爬行类10种,鱼类19种,昆虫近百种。

二、考察总结
9月29日上午,我们首先来到在展览厅听取了工作人员对保护区整体状况的讲解,然后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去认识保护区的典型植物,最后我们参观了荷花池。

但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对自然保护区游览了一遍。

但我仍发现一些问题,并附上自己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及时给湿地补充适量的水源。

芦荡的水很浅,一些旱生植物已开始侵入芦苇地,干旱缺水是保护区面临的最大问题。

到目前为止,保护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靠天然降水和地下水及部分中水,水量
供给不足。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完工,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将由目前的300立方米增加到400立万米,但与联台国标准的人均700立方米相比,北京仍属严重缺水城市。

在这种现状下,合理的分配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是实现该区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对该保护区生态需水的定量化计算是关键的的一步。

(2)尽快改善湿地水质。

芦荡里水质不太清,水面上漂浮着很多杂物,且无人清理。

由于芦荡里的水是死水,没有水分的流入流出,这样不利于芦荡内水质的净化。

开挖新的河道,重新连接原有自然河道势在必行。

(3)加强湿地教育。

保护区内放牧、捕捞、狩猎等情况时有发生。

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生态与景观的修复不只是保护区工作人员和专家组的事,也是我们普通公民的义务。

广泛宣传湿地知识,加强生态教育和湿地教育,让公众参与湿地生态与景观的修复。

总之,本次实践活动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实地学习、考察的机会,也为大家彼此交流、共同提高创造了条件。

通过本次考察,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湿地的现状。

不仅是北京,几乎全世界的湿地都面临着干旱和污染的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希望全世界的人民联起手来保护我们的湿地,保护我们的肾,让它继续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