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43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图5.16 需求偏好不同所产生的贸易
小麦
PA
AA C1A
进口
S
E 出口出
PC
贸易和分工的 结果是两国的 生产都移向S点

C1C
E 进口 AC
P*
0
大米
图5.16 需求偏好不同所产生的贸易
5.4.4 收入变动产生的贸易林德
当本国收入提高☞ 对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需 求增加☞ 本国的工业品和奢侈品生产也会增加☞ 结 果是,产量增加的速度超过需求增长的速度,使该国 有能力向别国出口。
(四)克鲁格曼模型: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 下的国际贸易
1. (1)企业i所需的要素(劳动)投入
是固定投入, 是企业i的产出。 是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
(2)要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L是社会总劳动力或总人口
(3)产品市场的均衡
ci是每人对产品i的消费,Lci代表的是产品i市场上的总需求
2.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
成本 价格
(万美元) 日本
2.0
LAC
1.5
成本 价格 (万美元)
美国
2.0 LAC
0 100 200 卡车产量 出口到美国
成本 价格 (万美元)

2.0
本 LAC
0 100
卡车产量
成本 价格 (万美元)
美国
2.0
1.5
LAC
0 100
轿车产量
0 100 200 轿车产量 出口到日本
图5-12 “规模经济”与工业品的“双向贸易”
不完全竞争:国外价格可以比国内低
用倾销行为解释行业内贸易:
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 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企 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 为出口倾销的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 要好。

第05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新编国际贸易

第05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新编国际贸易
第五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前两章表明,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国 家之间存在比较成本优势和劣势,而这种比较成 本的差异性既可源于各国之间生产技术上的差异 (古典贸易理论),也可源于要素禀赋上的差异 (新古典贸易理论)。但是这两种理论不能较好 地解释那些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相似的工业化国 家之间的大量贸易。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提 出一些新的国际贸易理论试图解释以上现象。由 于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 析框架也不同,故称之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本 章主要介绍保罗·克鲁格曼创建的基于规模经济和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之上的新贸易理论。另外, 也从需求视角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21 世纪初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框架的贸易模型又有 了新的发展,人们称之为新新贸易理论,本章将 给予简单介绍。
长期影响
MR1
LAC
D3 MC
D1 MR3
(3)内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企业和行业内贸易
日本
美国
LAC
100
200
100
100
100
200
三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价格歧视 (1)定义 (2)条件
第一,是不完全竞争行业(定价能力) 第二,市场必须分割 第三,不同市场上,厂商面临的需求曲
线的弹性不同 (3)国际贸易下这三个条件分析
件 (4)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偏好
5.引力方程 • 贸易引力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

Tij



Yi Dij
Y

j
• 上式中Tij表示国和国之间的贸易额,Yi和Yj分别表 示i国和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Dij表示国和
国之间的地理距离。α和β是大于零的参数,其中
α代表除了地理距离和GDP规模以外的其他影响两

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Example: USA in 1999, export computers USD39.6 billion Import computers USD56.4 billion So, ITT = 1 – I39.6 – 56.4I/(39.6+56.4) ITT = 0.825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
密集度看,它会随产品生命周期的逐渐演进而 密集度看, 有规则的变化。 有规则的变化。
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不同的 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具有比较优势。 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具有比较优势。
实例1 实例1
收音机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收音机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真空管收音机刚在美国发明时, 当真空管收音机刚在美国发明时,其市场前景并 不确定,它并没有吸引许多顾客,生产规模也较小, 不确定,它并没有吸引许多顾客,生产规模也较小, 价格非常昂贵并且具有手工艺的特点, 价格非常昂贵并且具有手工艺的特点,因而需要大 量技术性工人,经过最初错了又试的阶段之后, 量技术性工人,经过最初错了又试的阶段之后,收 音机成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成功产品, 音机成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成功产品,随着电台网 的扩张以及收音机的有用性对消费者越来越明显, 的扩张以及收音机的有用性对消费者越来越明显, 对收音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对收音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不久收音机成为出口 商品,收音机成为非常成功的一种商品,二战后, 商品,收音机成为非常成功的一种商品,二战后, 随着生产技术的普及, 随着生产技术的普及,日本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扩 大生产,使得日本占领了这一市场的很大一个份额。 大生产,使得日本占领了这一市场的很大一个份额。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3. FDI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加速器 4. 电子商务引发了国际贸易手段的革命
5.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迅速,但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 占据统治地位,且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迅速上升。
在战后的世界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的绝对 规模大大增加。但相对而言,世界贸易中增长最迅速的还是发达国家相互问 的贸易。而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贸易发展的迅速,也是当代世界贸易发展的重 要特征。
第二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分析仅限于土地、劳动和资 本三种。随着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不仅包 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而且还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信息等 新型生产要素。新要素理论从要素的国际移动、要素密集性的转变等方面 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6. 国际贸易格局上,全球化与集团化并存,FTA发展迅猛。
FTA建立和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
(1)FTA促进了区内经济和贸易增长; (2)影响世界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向 (3)FTA所固有的排他性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7. 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8. 在贸易政策上,管理贸易盛行
2. 人力资本要素说
(1)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真正作用和意义没有给予充分的 重视,对人力资本也没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定义。直到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 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演说,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 资本是指人通过获取技术和知识对生产发展产生影响的能力,是资本的一种类型, 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是教育、保健、人口流动等周密投资的产物。 (2)一国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正规的学校教育、卫生保健、在职培训等, 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 重要影响。 (3)人力资本赋予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影响作用。

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b.规模经济的度量
成本 LAC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减
图4-4 长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
产量
规模经济可以用成本弹 性(EC )来度量:
Ec
=
DC DQ
C Q
=
DC C
DQ Q
=
LMC LAC
当Ec <1, LMC < LAC时,随着 Q增加, LAC递减,即为规模经济; 当Ec >1, LMC < LAC时,随着 Q增加, LAC 递增,即为规模不经济 ; 当Ec = 1, LMC = LAC时,随着 Q增加, LAC不变,即为规模收益不 变。
日本
美国
韩国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其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
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1)同类产 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 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 成本下降。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
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
Example
假设第一个在中关村开业的电脑销售公司只有一间铺面,每天 出售一台电脑。设在北京郊区的电脑生产基地不得不专程开一 辆车将这台电脑送到中关村,收取100元。
外部经济性 放松其中任一个假设,两国之间就产生国际贸易 生产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不同)——古典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差异——新古典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相应旳市场构造:垄断市场
14
❖ 3.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区别
❖ 两者相应旳市场构造是不同旳。内部规模经济意 味着企业大规模生产旳必要性,在要素供给和市 场规模一定条件下,内部规模经济暗含产业内企 业数量较少,市场构造趋于垄断竞争构造。外部 规模经济更侧重于企业数量增长造成产业规模扩 大带来旳品均成本下降,所以单个企业旳规模可 能较小,但是企业数量更多,市场构造更接近完 全竞争状态。
10
❖ 克鲁格曼1974年
❖ 年至1983年,他在白宫担任经济顾问。 从1999年,克鲁格曼开始给《纽约时 报》撰写专栏文章。从1977年开始, 他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国际 事务教授。他撰写过大量旳经济学专著和 论文,撰写和编辑旳经济类书籍有20多 本,经济类论文超出200篇。
❖ 他是一位天才式旳人物。
假如再增长1单位X旳生产,则需要旳生产要素将不大于 2个单位(因为规模酬劳递增,X产品旳生产成本将下降 ),则Y部门要素旳降低许将不大于2个单位,又因为伴 随Y部门产量旳降低,Y旳生产成本将递增,所以Y旳降 低许将不大于2个单位。所以伴随X产量旳增长,︱ dY/dX︱将逐渐减小,即规模酬劳递增时机会成本递减 ,同步也阐明规模酬劳递增时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凸向 原点。
三、产业内贸易产生旳原因
1、产品旳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旳基础:假如不同国家相同产业部
门旳产品要进行相互贸易,那么这些被相互互换旳产品一般情况
下不是同质产品,而是存在着广泛旳产品差别,完全同质旳产品
没有必要去相互互换和贸易。
2、需求偏好旳相同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旳动因:产品旳差别
性只是为产业内贸易旳发生准备了可能性条件,而产业内贸易旳
内在动力来自于不同国家需求构造旳多样性和相同性,所以,产

05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x

05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x
右图中,MC1和AC1分别是一个玩具生产企业在没有 贸易时或行业扩大前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在均 衡时,竞争企业没有经济利润,平均成本(AC1)等于 (p1),企业最优生产量是q1。
图5-2 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
假设在最初的市场均衡点(S1=D1)上,中国的玩具 价格(P1)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从而没有玩具贸易。
2.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注:垄断企业不是给定不变的,而是企业产 量的函数pi(xi) • 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 • MR=pi(1-1/e),e是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 e>0,且e是需求量c的函数,de/dc<0(需求 量的增加,价格弹性下降)
• 设工资为W,企业成本w*li=w*(a+b*xi) 则,MC=b*w
现在该行业的规模扩大,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 行业的供给曲线移到S1`。但是,由于存在行业的规模经 济,供给曲线移动至S2,而且使得行业内每个企业的边 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右图中MC1和AC1分别移到 MC2和AC2),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供给曲线进一步往 下移动,价格随之下跌,使得中国玩具在国际市场上拥有 竞争力,从而产生国际贸易。
(六)克鲁格曼模型: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下 的国际贸易 Paul krugman:第一个同时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 竞争分析国际贸易并建立理论模型的经济学家。
1.基本假设 • 企业内部规模经济 假设劳动为唯一投入,但与古典不同,成本函数 包含一个固定投入成本。 • 垄断竞争结构 同行业各个企业产品异质性。 • 基于上两个假设,建立PP-ZZ模型
由于开放贸易,玩具市场上包括了来自国外的需求, 需求曲线移至D2,玩具市场的最终价格为P2,在长期均 衡点上(AC2=P2),每个企业的生产量q2仍然等于q1。

第5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5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4. 国际分工深化到制造业内部,从“垂直分工”细化到 “水平分工”。
国际分工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工业和农业之间的
垂直分工,国际分工格局表现为殖民地国家为宗主国 提供原材料,宗主国向殖民地国家输出工业制成品。 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工业内部的垂直分工, 表现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发展采矿业,并将大量 的矿石输往宗主国;而宗主国发展冶炼业和机器制造 业,并将机器设备和制成品出口到殖民地国家。 二战后:制造业内部的水平分工:即制造业内部同一 产品不同型号、零部件、生产流程的国际分工。各国 发挥各自的专业化优势,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环 节,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发达国家工业品“双向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要素配置不同所产生 的比较优势。
案例 江苏阳光集团的国际化成长
思考: 产业内贸易理论在阳光集团的发展中是如何
体现的? 阳光集团是怎样运用规模经济效益的? 阳光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有哪些?你
认为它的成功可以用哪个理论解说?
外部规模经济源于:
➢ 大量企业的集聚加强了市场竞争,促进企业提高 技术,改善管理。
➢ 企业的集聚,使得各企业可以低成本获得行业相 关信息,并便接地获得专业化人才、专业化服务、 专业化的零部件供应。
➢ 企业的集聚带动了基础设施的发展,降低了企业 的交通运输及通讯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还是外 部规模经济,都要受到一定限制,并非规模 越大越好。
5. 制造业内部同一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所需要 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使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可以参 与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环节,从而出现了 同一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不同国家之间分割开 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