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应对贸易摩擦
针对国际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应 加强与各国的沟通和协商,推动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改,维 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中国 还应加强自身的产业竞争力,提 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感谢观看
THANKS
国际贸易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同时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 影响。
04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的兴
起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贸易保 护主义逐渐抬头,各国采取关税 、非关税壁垒等措施保护本国产 业。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05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的
影响与启示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01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从以计划经济为主
的封闭式经济逐渐转变为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02
贸易伙伴多元化
中国对外贸易的伙伴已经实现了多元化,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
总结词
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国家间的贸易条 件。
详细描述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如劳动力、资 本、技术等)决定了其生产成本和比较优势。国家应出口密 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并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 生产的商品。
新贸易理论
总结词
新贸易理论关注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新新贸易理论
研究企业异质性、市场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企业决策在 贸易中的作用。
全球价值链贸易理论
关注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跨国公 司的作用。
[经济学]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学]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a944da3b9d528ea80c77903.png)
产业内贸易指数: 某一产业角度:
Ai
1
Xi Mi Xi Mi
Xi,一国i商品的出口额 Mi ,一国i商品的进口额 Ai , i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Ai:0—1之间变动:愈接近1,产业内贸易程 度愈高;
2019/1/20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谢涓 11
(资源禀赋相同的国家间的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 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 贸易的重要部分。如果把全部工业化国家考虑在内,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出口占工业化国家总出口的70%, 而进口占70%,即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占它们总贸 易的2/3以上。
2019/1/20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谢涓
5
Trade among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1999)
X to ICS(%) M from ICS(%)
USA England
Canada Japan Germany France
0.57 0.77
0.95 0.54 0.76 0.79
第四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019/1/20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谢涓
1
一、二战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战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全球经济 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国际 贸易的产品和地理结构发生了改变,各个国家在国 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有的传统 国际贸易理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行业内贸易量大幅上升 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 119页)

*
37
垄断竞争是竞争与垄断两种力量混合的市场形态而 且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市场形态。垄断竞争的市 场条件是:
(1)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 (differentiated product)。一方面,产品差异能 确保厂商对其特有的产品拥有垄断地位,从而在某 种程度上摆脱竞争;另一方面,同一行业的差别产 品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使厂商必须面对本行业其 他厂商的竞争。
*
8
其次,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 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 基础之上,而后者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 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
9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
10
1、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
3
传统贸易理论之所以出现危机,是因为其理 论依据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还是新古典的 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以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 件为前提的。但是,这些假设条件使这些理 论对于当今国际贸易中的许多问题无法给予 科学圆满的解释,而且如果改变其中的某一 些假设条件,就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
*
7
3、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 关系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 上产生和发展的,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 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两者的区别是:
首先,从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 不同的贸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 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
44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垄断利润(短期)
现代贸易理论

D
e
f
D
S
100
生产者损失e<消费者获利e+f,净收益为f
反映出:由于使用了比较便宜的中国商品,在过去10年里,美国人节省了约6000亿美元。有美国人开玩笑说,从早晨起来以后用的闹钟、刷牙用的牙刷到跑步穿的运动鞋、晚上睡觉盖的被子都是中国制造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也购买美国的债券,等于把中国的外汇储备借给美国投资人使用。美国人用中国购买债券的钱去投资赚钱,中国只拿到债券的利息,美国人不也是得益了吗?中美贸易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中国有巨大的顺差事实。
1899 年4 月俄林生于瑞典南方的一个小村子。他早年就读于隆德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University ofStockholm),后来又赴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4 年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5 年后回瑞典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在美国佛吉尼亚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客座教授。1977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 年8 月于书桌前逝世。
Wassily W Leontief(1906―1999)七岁上大学,读遍列宁格勒图书馆的经济学书,成为一名优秀的经济学家,1927离开苏朕,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由于在投入产出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01
1953年,他用美国1947年的贸易和生产统计资料:美国每生产100万美元的出口产品需投入225万的资本和180八年的劳动,平均每人年劳动配合14300资本;美国每生产100万的进口产品需投入309万资本和170人年劳动,人均配合劳动18200资本,由此可见,美国出口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O
A
A
Y
X
B
B
E
F
③几何图形(PPF)判断要素丰裕度
国际经济学之现代贸易理论

未来的研究将更多地结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探讨适合发展中国家 的贸易理论和发展策略。
现代贸易理论与中国的对外贸易
政策制定
现代贸易理论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提 供了重要依据,帮助中国实现了贸易结构的 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型升级
现代贸易理论为中国实现贸易转型升级提供 了理论支持,指导中国在扩大内需、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非关税壁垒的效应
非关税壁垒可能会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利益,但同时也可能妨碍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全球福利下降。
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因素
非关税壁垒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例如,政府可能会采取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的产业,特别是在政治不稳定或经济 不发达的国家中。
国际经济学之现代贸易 理论
2023-11-11
目 录
• 引言 •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理论 •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理论 • 新贸易理论 • 贸易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什么是现代贸易理论
现代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成因、结构和 影响。
它旨在解释为什么国家之间会进行贸易,以及贸易对参与者和整个经济体系的影 响。
国际贸易政策的国际经济学分析
国际贸易政策的种类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非关税 壁垒、出口补贴、进口限制等措 施。这些政策措施会影响国际贸 易的流量和流向,从而影响全球 的福利。
国际贸易政策的协调
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需要进行协 调,以避免产生贸易战或贸易摩 擦。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 WTO)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 政策协调。
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 61页)

表5.1 七大工业化国家间的贸易状况(2000年)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全部工业化
国家
2020/7/4
出口到工业化 国家的比例 0.56 0.81 0.95 0.51 0.75 0.73 0.77 0.70
从工业化国家 进口的比例
0.51 0.76 0.82 0.39 0.72 0.69 0.80 0.70
2020/7/4
3.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 世界市场上主要出口国的领先或主导地位在不断变化 。一些原来进口的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 最初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这类产品。
• 例如纺织品、家用电器和汽车行业。20世纪初,美国 在这三个行业处于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这些产品的 净出口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几乎退出了这些 产品的生产,成为这些产品的净进口国。
• 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不完全竞 争行业,即企业有能力决定其销售价格;第二,市场 必须是分割的,即低价格市场的消费者不能把产品倒 卖到高价格的市场上去;第三,在不同的市场上,厂 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不同。
2020/7/4
• 用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即 使国外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企业为了追求利 润的最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为出口倾销的结果 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销售要好。外国的同类产品如果 也在其他产品上采取类似的行为,就会出现相互倾销 ,从而形成产业内贸易。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 pt 61页)
5.1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提出的背景
一、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 20世纪50年代,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两之占世
(国际服务贸易)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新兴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02
新兴市场崛起带来的挑战
新兴市场的崛起也带来了市场竞争、文化差异、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国际服务贸易各方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
03
拓展新兴市场的策略
为拓展新兴市场,国际服务贸易各方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市场策略,加强
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
结构优化阶段(2010年代至今)
中国政府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贸易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加强服 务贸易创新和国际合作。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优势领域
劣势领域
机遇与挑战
中国在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 贸易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同时在电 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也 展现出较强实力。
CHAPTER
数字化、智能化对国际服务贸易影响
数字化推动服务贸易创新
数字化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服 务贸易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推动了服务贸易 的创新发展。
智能化提升服务贸易效率
智能化技术通过自动化、机器学习等方法,提高了服务贸 易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服务贸易的效 率。
中国在金融、保险、专利和特许权使 用费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相对 较弱,需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智 能化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国际服务贸 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抓住机遇,加 快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未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建议
推动服务业开放和创新
CHAPTER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原则
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出口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 势的产品,以获取贸易利益。
04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04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单项选择题1、H-O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 )。
A、要素禀赋的差异B、要素价格的差异C、商品价格的差异D、绝对优势的差异2、根据产品⽣命周期理论,某些发展中国家参与到新产品的⽣产和出⼝是在产品的()。
A、新⽣期B、成熟期C、成长期D、仿制期3、“荷兰病”的发⽣可以作为下列那种理论或定理的具体案例( )。
A、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B、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C、罗勃津斯基定理D、要素密集度反向定理4、根据H-O理论,⽐较利益产⽣的原因是()。
A、要素⽣产率的差异B、消费者偏好不同C、要素禀赋的差异D、产品价格的差异5、雷布津斯基定理阐明了⽣产要素禀赋的变化对()的影响。
A、要素⽣产率B、产业结构C、⽐较优势D、产量⼆、多项选择题1、⾥昂惕夫之谜的发⽣的原因包括()。
A、劳动⼒的不同质B、要素禀赋的差异C、要素密集度反向D、产品⽣命周期的不同E、⼈⼒资本的存在2、H-O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
A、规模报酬递增B、完全竞争市场C、两国⽣产要素禀赋不同D、⽣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E.两个实现了完全的专业化分⼯3、H-O理论认为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A、国际分⼯B、⽐较优势C、贸易模式D、要素⽣产率的差异E、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三、判断题1、“荷兰病”常被当成雷布津斯基定理的⼀个具体案例。
2、如果Y产品的资本投⼊量⼤于X产品的资本投⼊量,说则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同质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均等化。
因⽽,国际贸易是要素国际流动的替代物。
4、如果A国拥有劳动⼒数量超过B国,则可判断A国为劳动丰裕国。
5、⾥昂惕夫之谜的存在彻底推翻了H-O定理。
6、H-O理论是建⽴在完全专业化分⼯的基础上的。
7、要素密集度考察的是投⼊不同产品的⽣产要素的数量。
8、技术差距理论认为,较早的创新者将产品出⼝到需求时滞⼩于反应时滞的国家,其贸易利益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0
第3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于1961 ) 年出版了《贸易和转变 年出版了《贸易和转变》(An Essay on Trade and Transformation)一书,针对发达国家之 )一书, 间的贸易提出了需求相似理论( 间的贸易提出了需求相似理论(Theory of 提出了需求相似理论 Demand Similarity). ).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7
第5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 弗农(Raymond Vernon) 弗农 年发表的《 于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 年发表的 际贸易》 际贸易》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一 ) 文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文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对产业内贸易做了解释. ,对产业内贸易做了解释.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2010-7-1
1
第4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章
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出现了显著特征: 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出现了显著特征: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迅速增长, (1)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迅速增长, 成为国际贸易主流; 成为国际贸易主流; 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 (2)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许多国家在 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类似的工业品. 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类似的工业品. (3)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 (3)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 重不断上升. 重不断上升.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3
第1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H.G.Grubel)等 ) 人在研究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长时, 人在研究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长时, 发现发达国家之间的大量贸易是产业内同类产 品的贸易,因而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 品的贸易,因而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研究,提 出了产业内贸易理论, 出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对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 贸易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贸易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4
第1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同一产业的产品可以分为同质产品和异质 产品,同质产品在价格,品质, 产品,同质产品在价格,品质,效用上基本相 对于同质产品间的贸易, 同,对于同质产品间的贸易,首先是运输的原 消费者希望能就近获得供应, 因,消费者希望能就近获得供应,于是就会发 生就近进口或出口; 生就近进口或出口;其次是由于一些产品的季 节性特点和各国生产季节的差异, 节性特点和各国生产季节的差异,这会导致一 个国家对这类产品既有进口又有出口. 个国家对这类产品既有进口又有出口.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5
第1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 这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商标,牌号,款式, 础,这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商标,牌号,款式, 性能,质量,用途,包装,信贷条件, 性能,质量,用途,包装,信贷条件,交货时 售后服务和广告宣传等方面. 间,售后服务和广告宣传等方面.这种异质性 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心理, 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心理,消费欲望和消费层 次的需求, 次的需求,从而导致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 的发生. 的发生.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3
第3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发达国家之间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非常 相似, 相似,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需求结 构和需求偏好差别大, 构和需求偏好差别大,发达国家的贸易量要 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 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1
林德的基本论点是: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一,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 先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 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条件. 二,工业品贸易量取决于需求结构和需求偏 好相似程度 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一国代表 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 因而这两国之间的贸易量越大.如果两个国 家需求结构完全一样,一个国家所有可能进 出口的商品也是另一个国家可能进出口的商 品,因而产生产业内贸易.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2
第1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2010-7-1
产业间贸易(intertrade) 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贸易各国交换由不同生产要素生产的完全不 同的产品,如粮食和飞机,服装和计算机等, 同的产品,如粮食和飞机,服装和计算机等, 也叫部门间贸易. 也叫部门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intratrade)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贸易各国交换由相近生产要素生产的高度相 似的产品,如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汽车, 似的产品,如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汽车,飞 机,化妆品等,也叫部门内贸易. 化妆品等,也叫部门内贸易.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8
第2节 规模经济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1979年保罗 克鲁格曼(P.R.Krugman) 年保罗克鲁格曼 年保罗 克鲁格曼( ) 在其发表的论文中将规模报酬理论引入国际贸 易分析中, 易分析中,从理论上对战后发达国家之间工业 品的"双向贸易"做出了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品的"双向贸易"做出了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4
第4节 技术差距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U.Posner)提出 ) 了技术差距理论( 了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y Gap Theory). ). 证明了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间也 能发生贸易. 能发生贸易.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6
产业间贸易理论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比较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区别要素 贸易伙伴国 理论基础 贸易动因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是否易于引起贸易摩 擦
产业间贸易
要素禀赋差异大经济 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 要素资源禀赋理论
产业内贸易
要素禀赋相似经济发 展水平相似的国家
产业内贸易理论
差异产品条件下的规 模经济 没有强烈收入分配效 应 不易引起贸易摩擦
比较优势
较强的收入分配效应 较易引起贸易摩擦 国家之间要素资源的 竞争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竞争优势
公司优势的竞争
7
第2节 规模经济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2
2010-7-1
第3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三, 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一个国家需求结构 的主要因素. 的主要因素. 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的国家, 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的国家,其消费偏好 和需求结构越相近,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 和需求结构越相近,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 贸易机会就越多, 贸易机会就越多,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则是 贸易的潜在障碍. 贸易的潜在障碍.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21
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都是假定 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 产品的规模报酬不变,而规模经济现象在许多 行业中非常突出,例如在制造业中, 行业中非常突出,例如在制造业中,随着生产 规模的扩大,生产时间的延长, 规模的扩大,生产时间的延长,机器设备闲置 减少及利用率提高, 减少及利用率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得 到提高,从而导致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 到提高,从而导致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即出 现了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 现了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9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2010-7-1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20
第5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节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第一阶段是创新阶段. 第一阶段是创新阶段.新产品最初总是出现在 最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在这些发达国家, 最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在这些发达国家,良好 的教育条件与雄厚的科技力量可以充分提供企 业创造发明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条件, 业创造发明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条件,完备 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旨在鼓励创造发明的税 收结构与产权制度为产品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宽 松的外部环境, 松的外部环境,且富有创新进取精神的企业家 对新机会有把握和利用能力; 对新机会有把握和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