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6讲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6讲: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6讲: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6讲:学会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品读佳作]请赏析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并指出采用的论证方法和结构。

执盈若虚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在这样一个张扬浮躁的社会,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谦虚地低头,学会执盈若虚。

执盈若虚,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孜孜不倦地追求。

少年天子顺治,幼龄继位,一统华夏。

他没有满足于万民之主的地位,废弛国事,而是埋首丈高书卷,煮字填饥,以至于夜读吐血,最终通晓满汉文化,并提出“满汉一体”的政治主张,巩固了清初尚不稳固的统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成一代伟业。

在我们生命的早期,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一点一滴的收获、一点一滴的充盈中孜孜以求,散发微芒。

执盈若虚,需要我们在泰山之巅仍能虚怀若谷。

“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之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是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地关注社会。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即使在常人眼中,我们已经达到众人无法企及的高峰,也应该明白此时要做的,不是躺在高峰上睡大觉,而是清醒地认清自己的位置,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做到虚怀若谷。

执盈若虚,更需要我们把每一个顶点当作另一个起点。

风靡全球的苹果公司,拥有先进的数字技术和遍及全球的狂热果粉,这与苹果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谦虚谨慎的创业理念是分不开的。

从“iPhone”开始,苹果就不曾停下它锐意进取的步伐,永不止步,永不停歇,“iPhone”1~6S的不断更新,创造了手机销售量一个新的巅峰,却又将这个巅峰作为另一个起点,不断挑战自我,不断锐意进取。

可以说,正是这种谦虚的力量,这种永不止步的信念,才缔造出了属于苹果的奇迹。

因此,我们也应该如此,梦想不息,就不要停下脚步,不断攀登更高更远更美丽的山峰,我们终究会缔造属于我们的奇迹。

牛顿在功成名就后曾说:“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让我们学会执盈若虚,在易于流逝的韶光里,孜孜以求,散发微芒。

写好议论文的技巧讲解

写好议论文的技巧讲解

写好议论文的技巧讲解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写好议论文的技巧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好议论文的技巧讲解(一)议论文要素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它的主要特点,一是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二是论证结构严密,合乎规范模式;三是语言合乎议论语体,准确、概括、逻辑性强。

其中论证结构规范是写好这一类型议论文的关键。

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点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选用论据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须分析说理,把问题展开、论透,也就是要充分论证。

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

为此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例如,“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情感有关。

”(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即入题,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还有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3.常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

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

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d、引证法,除引用以外,同学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论证方法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

就不一一详说。

4.学会选用事实论据。

议论文的写法优秀6篇

议论文的写法优秀6篇

议论文的写法优秀6篇议论文写作格式及篇一阳春三月,花儿的花粉被春风传播到四处,这是分享;烈日当空,大海将每一滴海水化作水蒸汽,这是分享;阴雨时节,人们向他人撑开自己的雨伞,这是分享。

世界,因分享而美丽。

八月,沉重的补习终于结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不去旅游,可真是毁了这大好的时光。

武汉的太阳可真辣,一缕缕炙热的阳光猛烈地照射在游客身上,如一根根细小得连肉眼也看不见的银针刺着人的皮肤,真热啊!我和同学穿梭在武汉的商业街上,火辣的太阳似乎有意地跟随着我们,寸步不离,背后一片滚烫。

我口中感觉十分干涩,太阳好像将我身上的水分抽得一干二净,我感觉我现在放在博物馆里就能当干尸了。

我们两人互相搀扶,仿佛度日如年。

我想起背包中还有一杯水,我赶紧拿出喝下去,一口下去,感觉是一条干裂的河床得到水的浇灌。

同学带着期待的眼神问我:“给我一点儿可以不?”我犹豫了,一杯水还不够我喝呢?我怎么能给你呀!可我的眼睛似乎不敢注视他,朝四周张望,最终落在了两个乞丐身上。

那两个乞丐衣衫褴褛,碗里的硬币寥寥无几,其中一个人,披着杂乱的头发,拿起碗走向小卖部,几分钟后。

那个乞丐拿着一瓶水走了出来,他扭开瓶盖,两个乞丐你一口我一口,那清澈的水在他们的眼中似乎就是一块黄金。

我紧握水瓶的手似乎有些放松了,头上渗出的汗水好像是自己忏悔的眼泪。

我被水浸湿的嘴唇动了动:“还喝不喝,不喝就算了。

”我递出水杯,脸上挂着一副生气的样子,但内心是后悔与喜悦。

他拿着水杯,倒了一半的水,也许是因为太阳光的原因,我觉得那杯水似乎晶莹剔透,变得珍贵。

我们两个人一边喝水,一边注视着对方,脸上的微笑从未停止。

太阳光似乎不再那么刺眼,变得温暖与柔和,洒在身上,暖洋洋的,甘甜的水冲刷了心中的苦涩。

逛完了街,我肚子又开始叫了,张了张嘴巴,同学马上拿出一块面包说:“饿了吧?给你吃。

”三下五除二,我就吃完了,别提有多美味,我更是原地满血复活。

我们还去了黄鹤楼,但我没感到一点儿累。

第6-7讲夹叙夹和议论点、论据老师版

第6-7讲夹叙夹和议论点、论据老师版

第6讲夹叙夹议,枝繁叶茂[训练目的]学会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

[复习指导]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既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使揭示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

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

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

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

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

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

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

这种“叙”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这三种叙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

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

第二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议”。

“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

“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一)分析性议论。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教师版)

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教师版)

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1.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2.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1.表达方式的学习重难点在于如何区分这几种,尤其是本节所学的重点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分及作用。

抒情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议论的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2.其次要区分什么是表达方式,什么是表现方法。

表达方式的含义:文章的表达方式是指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感情或观点时所使用的语言组合样式。

表达方式的类别: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

1、下面哪个是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A.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刘成章《安塞腰鼓》)B.黑暗仁慈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抱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阿长与<山海经>》C.抒情是指用来表现与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

D.“法兰西万岁!”答案:AB解析:抒情是指用来表现与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

只有AB两项符合。

2.下面哪个用了议论的表达手法:()A.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B.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第六讲掌握议论文常见的6种论证方法

第六讲掌握议论文常见的6种论证方法

第六讲掌握议论文常见的种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法。

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是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一种论证方法。

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

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因为:第一,“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是用事实说话,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二,举例可以使容更充实,更具体,还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运用举例论证要把握好选例、叙例和议例三个环节。

选例时注意三点:确切、典型、新颖。

例如优秀作文《文化行囊》: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

文化熏渲染,冶心性,养育情怀。

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

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

抑或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

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2.引用论证法。

引用论证法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法”,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它的好处是丰富论证的容,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明引还是暗引,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述的中心论点相一致。

例如2016卷优秀作文《以人为鉴知得失》:中国有句俗话,叫“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亮”。

多通俗,又是多深刻的话呀!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包打天下。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创造也是有限的。

《议论文写作专题》课件(共5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议论文写作专题》课件(共5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言之有据——慧眼识珠
要论证“勤能补拙”的观点,下面哪个材料最合 适?为什么?
1.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 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2.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 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 大师。
3.马云读书时严重偏科。第一次高考数学得分1分,第二次 高考数学19分。经历三次高考后他终于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 系专科 ——离本科差5分,由于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替补
为了赶时间上下班和上下学,家长们纷纷开车 接送孩子。这种现象导致各个学校门前的道路在上 下学高峰时堵满了车。前面的车在校门口停下来让 孩子上车或者下车,后面的车就只能排队等着,后 车的人虽然在车上抱怨,但轮到自己到校门口的时 候也同样让后面的车等着。
写作训练一
请你以“诚信”为话题,自选角度,写出你 的中心论点。
言之有据——星月同辉
①名人荟萃,多例组合——勾践、陶渊明、曹雪芹…… ②一线串珠,时间为序——春秋越国、晋朝、清朝…… ③删繁就简,精要概括——撷取重点,对应观点。
……
言之有据——星月同辉
B.论点:细节决定成败,认真赢得人生。 齐白石是画草虫的大师。他画草虫时,连螳螂翅上的细筋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言之有据——经典引路
一起回顾课文《敬业与乐业》《怀疑与学问》《应有 格物致知精神》三篇文章中的事实论据。
B.论点:人要有业。(有业是人类生活的前提)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
,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 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 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 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 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 6 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研习考纲重难点一、详释考纲内涵所谓“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是褒扬还是贬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反对等。

具体体现在句、段、文章中,作者对具体的事、物、景、现象的看法和态度等。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实际上就是作者写作的动机和要表达的认识。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就是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语言、语段或全文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总结、筛选和提炼、加工和转化,从而分辨作者对所说事物的歌颂或批评的态度。

作者观点态度的表达,因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别。

或明示,直接表明观点态度;或暗示,如取譬设喻,含蓄委婉地抒发感情倾向;或集中议论抒情,一目了然;或散见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这就要求要具有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体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太一样。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议论性散文相对复杂,表现比较零散或含蓄。

说明文侧重于客观说明事物或事理,当然作者也会表现出自己的具体观点或态度。

记叙文或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主题和思想感情)往往融入对事件的叙述、对形象的塑造、对意境的营造中,显得比较隐晦或朦胧。

但是,总有一些显示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词、句、段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应该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把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用准确、简明的文字表达出来,则是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热点和难点。

有些文段,其中心思想是什么,很难一看就给人以明确的阐释,而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态度则是比较客观的,或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或赞成、批判,或有所保留。

另一方面,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

所以,近几年来,高考考查这方面的内容就更多一些。

二、详释考点外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命题的角度有:1.辨析作者在文中体现的观点和态度如2002 年上海卷第5 题:如何才能啃动一本难读的书,作者的观点是:第一次读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要毫不停顿地把它读完,注意你所能了解的部分,不要因为某一部分无法立即领悟而停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面表达训练(议论文观点辩论)(一)2004年雅典奥运会使中国令世人瞩目,中国运动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金牌记录。

获金牌的运提示词汇:奖金bonu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面表达训练(议论文观点辩论)(一)书面表达指导:一、议论文常用词汇和句型: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question.Some are in favor of it.(be for/ approve of/agree/support…) In their opinion,…/They hold the view that…Others hold the opposite opinion(be against/disagree…). They argue that…Every coin has two sides.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n my opinion…二、议论性作文的结构:1. 开门见山地点明所要阐述的内容。

2. 分析不同的观点:可采用分类式或对比式,并阐明理由。

要注意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3. 归纳总结或发表评论。

2004年雅典奥运会使中国令世人瞩目,中国运动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金牌记录。

获金牌的运提示词汇:奖金bonus范文:China drew the most ever attention of the world in the 2004 Athens Olympic Games, in which the Chinese athletes set a new record by winning more gold medals than before. The winners of gold medals each received more rewards from local governments as well as a bonus of 200,000yuan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phenomenon.Some are in favor of it. In their opinion, athletes have won great honour for the country and to win a gold medal, athletes have to make great efforts. What’s more, rewards will benefit the training of future players.In contrast, others hold the opinion that athletes are trained by the country so they are supposed to win honor for China. Also some athletes will probably quit after getting much money. What’s worse, some enterprises will take advantage of the successful athletes to advertise for them, which will have a bad effect on their image.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t is necessary to do so since it can inspire athletes to do better in the next Olympics.书面表达训练(议论文观点辩论)(二)假如你是某中学学生李华。

最近,你班同学正在参加21世纪英文报“大家谈”栏目的一个讨论。

本次话题为:“父母有没有必要陪读?”注意:1. 信的形式已经为你写好。

2.词数100左右。

3.参考词汇:陪读accompany sb. studying at school 督促urge书面表达训练(议论文观点辩论)(二)假如你是某中学学生李华。

最近,你班同学正在参加21世纪英文报“大家谈”栏目的一个讨论。

本次话题为:“父母有没有必要陪读?”2.词数100左右。

3.参考词汇:陪读accompany sb. studying at school 督促urgeDear editor,Recently our class have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on whether student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parents studying at school.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topic.70% of my classmates hold the view that there is no need for parents to do so. For one thing, we may fall into the habit of dependence, which will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elf-control ability. For another, it will affect our parents’ work, study and rest.However, 30% of us are in favor of it. In their opinion, with parents accompanying us, we can spare more time to concentrate on our study and we will become more healthy. Furthermore, parents can help set our study goal and urge us to complete our study tasks. Also we can overcome difficulties on our own. with their encouragement and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studying.Best wishes.Yours,Li Hua书面表达训练(议论文发表观点)(三)假如你们学校“英语爱好者俱乐部”将对“良好饮食习惯”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请根据下列提示,用英语写一篇发言稿。

内容要点应包括:注意:1.发言稿必须包括所有内容要点,可适当发挥;2.发言稿开头与结尾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3.词数:120左右.4.参考词汇:偏食be particular about food 零食snackDear friends,As we all know, we are what we eat. Therefore , 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form healthy eating habi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s all. Thank you!书面表达训练(议论文发表观点)(三)假如你们学校“英语爱好者俱乐部”将对“良好饮食习惯”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