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种植重点讲义资料
小麦播种知识大汇总

小麦播种知识大汇总马上就要秋收了,小麦播种时间也将来临,眼下,关于小麦播种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开始做了。
那么,究竟在小麦播种及播种前这段时间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今天就给大家做个详细介绍。
一、选种影响小麦高产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条件、土壤质量、播种质量、施肥和种子处理。
北方小麦10月上旬一般播种完毕,第二年的6月份才收获,全程8个月的时间,几乎经历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
冬季低温冻害,春季倒春寒,后期高温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
应对方法:选择合适的品种。
1、大穗型 VS 多穗型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
大穗型品种:一般分蘖力中等,有效穗比多穗型少,穗粒数多,千粒重大。
茎秆粗壮,抗倒伏强,亩播种量建议适当增大。
(习惯播量大的农民,应当选择分蘖力中等的大穗品种)多穗型品种:一般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穗粒数、千粒重比大穗型少,能构建高产群体。
田间群体过大时,易造成茎秆纤细,韧性降低、株高升高,易倒伏。
通风透光差,高湿环境下易发生病害。
播种量要根据地力条件适量播种。
(习惯播量小的农民,应当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不要一味地追求大穗。
小麦产量普遍提高,除了氮化肥施用量大,还与秸秆还田有关,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但是,现在农民朋友偏爱选择大穗型品种,好看,产量高,抗倒伏,但是大穗型品种对光、温、水、气利用率比较低。
多穗型品种亩穗数较多,管理恰当,也能获得高产。
2、白麦、红麦、硬质、软质小麦按皮色的不同,可以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两种。
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皮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硬质小麦:主要包括硬质白皮冬麦、硬质红皮冬麦和硬质红皮春麦,这些小麦含有比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也就意味着能形成更多的面筋。
硬质小麦粉,如面包粉、面筋粉和一些全麦面粉等。
软质小麦:包括软质白皮冬麦和软质红皮冬麦,适用于制作蛋糕、饼干和馅饼皮一类,不需要过多发酵膨胀的食品。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简介小麦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其种植技术的掌握对于农民而言至关重要,能够提高小麦产量、改善质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种植的技术要点,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式、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1. 土壤准备1.1 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主要有以下特点:•肥沃:土壤富含有机质,有利于小麦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疏松: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有利于根系的通气和发育。
•pH值:土壤的pH值应在6.0-7.5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1.2 土壤改良对于质地较重或排水不良的土壤,应采取以下措施改良:•耕地翻耕:深翻土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肥力。
•施加腐熟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种植绿肥作物:如大豆、燕麦等,能够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2. 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抗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生育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以确保生长期能够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
•抗病虫害性:选择具有较高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损失。
•品质特点: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良好品质特点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销售价值。
3. 播种方式3.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能够改善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水浸种: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促进发芽。
•种子浸泡剂:使用杀菌剂或生物农药浸种,抑制病原菌或虫害的发生。
•催芽剂处理:使用生物催芽剂进行处理,促进种子的发芽。
3.2 播种方式小麦的主要播种方式包括:•广播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整块耕地上,然后进行耕作覆盖,适用于大面积种植。
•行播种:按行距和行间距将种子进行排列,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种植。
4. 施肥管理4.1 土壤养分分析在施肥之前,进行土壤养分分析是很重要的,以确定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缺失情况。
小麦种植培训课程

小麦种植培训课程课程大纲:
一、小麦种植概述
1. 小麦的经济价值与市场需求
2. 小麦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方式
3. 小麦种植的全球分布与主要产区
二、小麦生物学特性
1. 小麦的生命周期
2. 小麦的生长阶段与关键生长时期
3. 小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土壤准备与改良
1. 土壤检测与分析
2. 土壤肥力提升方法
3. 土壤病虫害防治
四、小麦品种选择
1. 主要小麦品种介绍
2. 品种选择的依据与方法
3. 抗病虫害品种推荐
五、播种技术
1. 播种时间的选择
2. 播种密度与播种深度
3. 播种机械的使用与维护
六、田间管理
1. 灌溉与排水管理
2. 施肥策略与技术
3.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七、小麦生长调控
1. 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2. 逆境管理与应对措施
3. 收获前的管理要点
八、收获与储藏
1. 收获时机的确定
2. 收获机械的选择与使用
3. 小麦的干燥与储藏技术
九、小麦加工与市场销售
1. 小麦加工技术简介
2. 市场分析与销售策略
3. 品牌建设与推广
十、案例研究与实践操作
1. 成功小麦种植案例分析
2. 实地考察与实践操作
3. 问题解答与经验分享
结语:
- 课程总结
- 后续学习资源推荐
- 学员反馈与课程改进
请注意,这是一个虚构的课程大纲,旨在展示一个小麦种植培训课程
可能包含的内容。
实际的课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应根据当地农业条件、市场需求和最新农业技术进行调整。
小麦育种学讲义

3、小麦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遗传与选育
• 两者的关系; • 现代小麦收获指数的变化; • 提高收获指数的限制 • 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 • 增加生物学产量的育种方法
小麦育种学讲义
(三)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选育
1、小麦抗白粉病性
• 专性寄生的白粉病菌所致的病害,伴湿性 • 生理小种的鉴定:40多个; • 抗性:单基因、两个基因或多基因控制,显性、隐
般早抽穗为显性或偏显性,杂种F1的抽穗期 与中亲值呈高度相关,F2代分离大;遗传率 高,75%,可在早代选择。
小麦育种学讲义
4、小麦早熟性的选育
• 注意亲本的选用:采用阶段发育特性具 有互补关系的亲本,可以起到早中选早 的作用;
• 注意材料在冬前或早春过早通过春化和 光照阶段易遇冻害的情况
• 注意早熟与高产的矛盾
Schw)所致,非专化性,无生理分化现象 • 抗性类型:抗侵入型和抗扩展性,以后
者为主 • 抗性多属多基因控制; • 抗性育种方法
小麦育种学讲义
(四)抗逆性的遗传与选育
•
1、抗寒性的遗传与选育
• 冻害与冷害,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 小麦对冷冻害的抗性机理,不同类型小麦 的耐性与苗期生长特性的关系;
小麦育种学讲义
3 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引用
• 创新:远缘杂交、辐射、生物技术 • 引用:地区生态条件的特殊性和系统发育原理 • 抗旱性:哈萨克斯坦、南美、澳洲 • 抗热性:远东、外高加索 • 早熟性:中国、日本、拉丁美洲 • 赤霉病抗性:中国南部、意大利、阿富汗、日本 • 高蛋白:塞浦路斯、土耳其 • 抗寒性:俄罗斯、美国、芬兰、瑞典
• 普通小麦 T. aestivum
QQ cc SS
小麦种植培训内容

小麦种植培训内容一、小麦的生长环境要求小麦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但仍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条件来保证高产稳产。
首先是土壤要求,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但最好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种植。
其次是光照要求,小麦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最后是温度要求,小麦适应性较强,但在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温度范围对其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二、小麦的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是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品种的小麦具有不同的抗病能力、适应性以及产量特点。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在进行品种选择时,要考虑到小麦的耐病性、产量稳定性、品质特点等因素,并结合自身的种植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三、小麦的种植技术1.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处理,包括耕翻、松土、施肥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以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施肥技术:小麦对养分需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肥,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农药、轮作、病虫害监测等,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5. 灌溉技术:小麦对水分需求较高,因此要进行合理的灌溉,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小麦生长需求进行灌溉管理,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小麦的收获和储存小麦的收获时间一般在小麦籽粒充实、颜色变黄、水分含量适宜的时候进行。
收获后,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包括除杂、晾晒、分级、贮存等,以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储存期限。
小麦种植培训内容的掌握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品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和产量稳定性。
同时,要注重小麦的收获和储存,以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小麦育种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麦育种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小麦的特点1. 小麦是一种禾本科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它的种子存放在颖果中,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2. 小麦的株高一般为50-150厘米,茎秆中空,叶片线状,穗状花序,鳞果等。
二、小麦的遗传特性1. 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决定育种工作的基础,在育种过程中,了解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十分必要的。
2. 小麦的遗传特性包括染色体数、基因型、表型等,全面理解小麦的遗传特性有助于进行有效的育种工作。
3. 小麦自交亲和,便于在育种过程中选择优良的亲本进行配制。
三、小麦育种的目标1. 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种植需求。
2. 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手段,培育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需求的小麦新品种。
四、小麦育种的方法1. 优良基因资源的利用:通过筛选和采集不同地区的小麦种质资源,选育出适应当地环境的小麦新品种,为育种工作提供原材料。
2. 杂交育种:通过选择不同的优良亲本,进行人工授粉,培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的小麦新品种。
3. 选择育种:通过实地试验和筛选,选育出适应当地条件,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
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通过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育优质小麦新品种,提高选育效率和品质。
五、小麦育种的关键技术1. 定向育种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改良有关基因型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抗逆性,如抗病抗虫、耐旱抗逆等。
2. 遗传改良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进而培育出更好的小麦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3. 生理和生态改良技术:通过改良小麦植株的生理和生态性状,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小麦育种的局限性1. 小麦育种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培育出新品种的成功率并不高。
2. 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成本较高。
七、小麦育种的前景1.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小麦育种的技术将更加先进,培育出更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和需求的小麦新品种。
第一课 小麦种植和管理

第一课小麦种植和管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麦的特征和特性,了解小麦的生长和发展,认识其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
2、了解小麦种植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重点:认识小麦的生长和发展,了解其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
难点:了解小麦种植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小麦图片,请学生说说小麦的特征和用途,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并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①小麦的生育期。
②小麦的阶段发育。
春化阶段、光照阶段。
2、小麦的种植和管理。
①深耕改土,精细整地。
②施足基肥,用好种肥。
③适时种好小麦。
④合理密植。
3、小麦的田间管理。
①前期管理。
生育特点和目标,前期管理的主要措施。
②中期管理。
生育特点和目标,中期管理的主要措施。
③麦田的后期管理。
生育特点和目标,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
二、合作探究。
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①小麦的生育期有哪些?
②什么叫小麦的春化阶段?需要哪些条件?
③要获得小麦高产,种植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④小麦适时收获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得出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课所学知识,理顺知识脉络,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小麦种植基本知识

小麦种植基本知识1.深耕细耙,切莫旋耕现在旋耕成风,还在继续发展蔓延,种玉米都不耕地,如果种小麦还不旋耕,土壤的耕底层越来越浅,根系营养面积越来越小,更何况小麦的话,分蘖率低,对小麦产量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根系也发育不好,受秸秆释放毒气危害,造成分蘖少或者不分蘖,次生根少,来年春天麦苗发黄、长相差。
所以要深耕细耙,做到早、深、净、细、实、平。
早,腾茬早;深,深耕8寸以上;净,拾净根茬,清除大根茬;细,耙匀耙细无大土块;实,耙得上虚下实,不漏风;平,地面平整。
2.选用良种,不可单一品种不要单一,以防止因为气候原因造成减产,某一年份不适合某一个品种。
3.防好病虫,种子处理小麦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等过程。
近年来小麦全蚀病扩散蔓延的速度很快,而且这种病一旦发生没有好的防治措施,只有播种时用拳使劲半钟才有效果,这时候地下害虫也很猖獗如蝼蚁金针虫,因此播种前一定要进行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的方法:1、晒种1到2天,不要在水泥地面上晒种,防止烧胚;2、拌种用27%酷拉斯300ml兑水2公斤可拌100公斤种子;3、闷种,用塑料布闷种12小时;4、晾种,到干湿适宜的程度后再播种。
4.莫贪便宜,选用好肥挑选适合作物生长期的营养需求规律的肥料,以大品牌、大厂家为主,不要被一些游走在农村的“忽悠团”骗了。
5.播期适宜,不可过早购买小麦种子的时候,看品种介绍,要弄清是半冬性的,还是弱春性的。
半冬性品种,10月8日~14日播种,一般10月8日左右寒露,以前讲“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现在全球变暖,寒露播种正当时了;弱春性品种,10月15日~20日播种。
播种过早,特别是弱春性小麦品种,冬前就能拔节,抗寒能力就会大大下降,遇到倒春寒,麦苗就会被冻死,根系差,头重脚轻;如果播种时间过晚,积温不够,冬前分蘖少,会形成晚播弱苗,造成减产。
6.播量合理,切忌过密在正常情况下每斤小麦种子可出1.1万苗,播种20斤种子,基本苗可达22万,每棵分蘖一个就可达44万穗,小麦一般每亩成穗45万左右;播量过大,会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易遭受病虫害侵袭,麦苗之间相互争夺养分,争夺阳光,根系发育差,分蘖少,养分消耗大,缺肥发黄,易倒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麦
种
植
计
划
方
案
120606003
生工2012级6班
小麦的种植
在我国,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麦的种植可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实行一年一熟,一年两熟等种植方式。
同时小麦还可分为春小麦,冬小麦。
根据宜宾的环境条件,我们种植的是一年一熟的冬小麦。
一、小麦生长过程
小麦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一生要经历萌发、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出苗期:全田有50%的植株达到标准时即为出苗期。
(当第一真叶从胚芽鞘顶端裂口处伸出,长达1.5-2.0 cm时作为出苗)
三叶期:小麦长有二叶一心时成为三叶期。
分蘖期:当田间有50%的植株出现第一分蘖时称为分蘖期越冬期:指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11℃及以下,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到来年气温回升的这段时间成为越冬期。
返青期:当田间有50%的植株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时,称为返青期。
起身期:次年春天,天气回暖小麦开始恢复生长,植株开始直立,这个时期称为起身期。
拔节期:全田有50%以上的植株主茎节已伸长高出地面2cm 时即为拔节期。
孕穗期:全田50%的植株主茎旗叶的叶环露出旗叶下一叶的叶环,茎秆中上部呈纺锤形时为孕穗期。
抽穗期:全田50%的植株小穗露出旗叶鞘时为抽穗期。
开花期:麦穗中部小穗基部小花开花数达10%以上时为开花始期,50%为开花期,80%为开花终期。
灌浆期:50%的小麦开始灌浆,能挤出汁液为灌浆期。
成熟期:50%的子粒变硬,具有小麦固有特征。
其中分为三个阶段:
①营养生长阶段:即从萌发期到返青期,特点
是生根、长叶、分蘖。
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起身期到
抽穗期,特点是幼穗分化发育与根、叶、蘖、茎的生长并进。
③生殖生长阶段:即抽穗期到成熟期,为开花
授粉、形成子粒和灌浆成熟阶段。
第一阶段决定穗数,第二阶段决定穗粒数,第三阶段决定粒重。
其中第一阶段决定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
二、种植过程
1.耕作整地做畦
①耕作:耕翻土地,掩埋有机、无机肥料,
作物残渣,杂草以及病虫残体。
耕作不易太深也不易太浅。
②整地:窝距10cm,行距20cm,人行道50cm
③做畦:畦宽15cm,畦高15cm
2.选取处理种子,播种
①选种:选择颗粒饱满的优良品种
②处理种子: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或者直接选用包衣品种
③播种:实行点播
适时播种
一个窝里播种10-20粒种子
播种后施适量的肥料
3.田间管理
①及时灌水,除草
下列四个时期该灌水
三叶期:三叶期小麦开始穗分化,需水急聚增多。
拔节期:拔节期是小花分化期,易引起倒伏,灌水需巧灌。
孕穗期:孕穗期是小麦雌雄蕊分化与形成期,及时灌水可使其发育健全,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灌浆期:可防止小麦上部叶片早枯,增强抗干势
风的能力,增加籽粒的千粒重。
小麦成长过程中,地里应及时除草。
(人工拔除、化学除草)
②科学施肥
整地未施肥的地块,可在播种时施适量复合肥。
(70-80公斤/亩)
三叶期追施氮肥(5-6公斤/亩)
孕穗期追施氮肥(2-3公斤/亩)
孕穗至开花期间叶面施肥尿素,喷1-3次。
(5公斤/亩)
③防病防虫
抽穗扬花期要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等虫害。
(化学防治)
4.适时收获
小麦收获不易过早,也不易过晚,小麦蜡熟末期是最好的收获时期。
过晚收获易造成籽粒脱落而造成收成减少。
三、测定的数据
1.营养阶段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坑并标号
测定小麦的出芽率
出芽率=出苗数/播种种子数×100%
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测定小麦的穗粒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并标号
标号 穗粒数 生长期
起身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1 2 3 4 ……
标号 出苗数 生长期
萌发期 出芽期
分蘖期 1 2 3 4
…… 出芽率
3.生殖生长阶段
测量样方内穗数及单穗粒数,然后计算理论产量。
①随机选取1m2的样方几个并标号,数清样方内的有效穗数,求出1m2样方内的产量。
②测定选定的1m2样方内的穗数。
③在每个样点内随机数20株的每穗结实粒数,求出平均每穗实粒数。
④千粒重:以晒干净的子粒为标准混匀样品,从中随机数出两组,每组各500粒,分别称重,以g表示
⑤理论产量(kg/亩)=1m2的产量×666.67
1m2内的穗数每穗
实粒
数
千粒重1m2的
产量
理论产量
1
2
3
4
5
平均
四、考种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
2.根据下表考种
小麦品种优良单株室内考种表
株号株
高
cm
茎
秆
色
主
穗
长
cm
穗
形
穗
色
芒
长
cm
芒
色
小
穗
密
度
稃
毛
有
无
粒
形
粒
色
粒
质
单
株
粒
重
g
单
株
粒
数
典
型
性
芒:分四级
①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②顶芒:穗顶有长10-15mm的短芒
③短芒:穗的上下部有数目不等,长30-40mm的芒
④长芒:每个小穗外颖上均有芒,长40-100mm
穗色:红、白、黑
穗形:纺锤形、长方形、圆锥形、棍棒形、分枝形粒色:红、白
粒形:卵形、长圆形、椭圆形
粒质:用刀片从腹沟处纵切开,估计硬质(班透明)部分占的比列。
分3级
①硬粒:硬度部分大于70%
②半硬粒:硬质部分占30%-70%
③软粒:硬质部分小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