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实验一、网络认识实验

EIA/TIA-232 EIA/TIA-449 X.121 V.24 V.35 HSSI
RJ-45 注意: 插脚引线不同于 典型网中用到的RJ-45
区分不同的WAN串行连接器
端接用户 设备 DTE 连接到路由器
CSU/ DSU
服务商
DCE
EIA/TIA-232
EIA/TIA-449
V.35
X.21
移动用户
分部
公司总部
因特网
LAN的物理层实现
• 物理层实现多种多样
• 有些物理层实现方式支持多种物理介质
数据链路层 (MAC子层) 10Base2 10Base5 10BaseT
802.3
10BaseF 802.3u 说明了100mb (快速) 以太网规范
物理层
DIX 标准
802.3 说明了10mb 以太网规范
位, 1个停止位, 不设流量控制
这是通过控制口的一种管外管理方式
AUX端口用于调制解调器的远程连接访问
当主机与router的console口用反转线连好后,启动 Window系统里的HyperTerminal程序即可对router 进行连接,其配置如下: 1.Bps:9600 2.Data bits:8 3.Parity:None (奇偶校验) 4.Stop bits:1 5.Flow control:none (流量控制)
以太网介质比较
10BaseT
双工型介质接口 连接器 (MIC) ST
区分不同的连接类型
ISO 8877 (RJ-45) 连接器和插孔比电话连接 器RJ-11和插孔略大 AUI 连接器是DB15
光纤连接器接口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设备为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账户管理创建新用户账户,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如管理员、标准用户等。
更改账户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有效期等。
启用账户锁定策略,设置锁定阈值和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2、防火墙配置打开 Windows 防火墙,并设置入站和出站规则。
允许或阻止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防火墙进行网络通信。
3、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检查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 Windows 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配置自动更新选项,确保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并安装更新。
4、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并启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
进行全盘扫描,检测和清除可能存在的恶意软件。
(二)Linux(Ubuntu 2004)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用户和组管理创建新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归属。
修改用户密码策略,如密码强度要求等。
2、文件系统权限管理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如读、写、执行权限。
设置特定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限制普通用户的访问。
3、 SSH 服务安全配置安装和配置 SSH 服务。
更改 SSH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增强安全性。
禁止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4、防火墙配置(UFW)启用 UFW 防火墙。
添加允许或拒绝的规则,控制网络访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1、账户管理成功创建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并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权限设置。
严格的密码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密码的安全性,减少了被破解的风险。
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暴力破解攻击。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铁盐
有机物质 2,4-D
200倍液
100倍液 1.0 mg/ml
5 ml
10ml 1ml
——
5 ml
10ml ——
5 ml
10ml 1ml
NAA
KT 蔗糖
1.0 mg/ml
1.0 mg/ml 30 g
0.2ml
1.0ml 30 g
——
—— 30 g
0.1ml 30 g
琼脂
pH值
8g
5.8
8g
5.8
8g
五、作业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1、根据以下所给母液浓度、蔗糖和琼脂量,配制烟草愈伤组织诱 导和培养的培养基(MS1),按MS配方(Murashige and Skoog, 1962)计算各种母液吸取量或药品的直接称量量。 2、简述高压蒸气灭菌的步骤;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气灭菌应注意哪 些事项?
药品名称
母液倍或母 液浓度 (mg/ml)
配制1 L培养基 配制0.25 L培养基所需母液量(ml) 所需母液量(ml) 或质量(g) 或直接称量量(g) MS 1 MS 2 MS 3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铁盐 有机物质 2,4-D NAA KT 蔗糖 琼脂 pH值
10倍液 100倍液 200倍液 100倍液 1.0 mg/ml 1.0 mg/ml 1.0 mg/ml 30 g 8g 5.8
5.8
——
5.8
1)在烧杯内放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用量筒或移液枪按上述表 格内配方加入各种母液及激素。 2)加入蔗糖30g,待蔗糖溶解后(可搅拌)加水定容至1L。 3)调节PH值,用酸度计测量PH值至5.8,常用1mol/l的HCl或 NaOH调整。 4)在MS1和MS2中加入琼脂8g,加热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 搅拌,加热时烧杯口上盖上锡箔纸,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5)分装:将配好的培养基及时分装到小三角瓶中,防止凝固 ,每瓶约30ml-40ml(约覆盖瓶底),分装时不要沾壁口。 6)封口:用封口膜将将三角瓶封口。
实验一物理层实验

实验一物理层实验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
2. 了解并掌握物理层的特性。
3. 掌握物理层典型的接口规范EIA RS 232C的功能特性,并利用RS 232C通信接口实现两台PC间会话的基本通信程序。
4. 进一步掌握Windows下事件编程机理,掌握VC++/C++Builder中用户自定义事件、消息的使用方法,以及消息响应函数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用串行口连线的连接情况。
2.按图1-5(a)所示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物理连接模型,将PC连接起来。
3.仔细阅读TSerialPort类的定义及实现的源代码。
4.设计基本串行通信程序,在两台通过RS 232C串行口连接的PC间传输单个字符。
(a)(b)图1-5网络原理实验物理连接方法三、相关知识计算机或终端与调制解调器间的接口是物理层协议的一个实例,其中典型的物理层标准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提出的RS-232C。
在数据通信中,数据终端设备(DTE)是指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及收发数据能力的设备,如计算机。
数据电路端接设备(DCE)是指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功能,并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如MODEM。
RS232就是DTE和DCE就是之间的接口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特性:采用25芯连接器,DTE为插头,DCE为插座。
电气特性:采用非平衡型电气特性,低于-3V为“1”,高于+4V为“0”,最大20Kbps,最长15m。
功能特性:定义了21条线,许多子集,基本与CCITT V.24兼容。
规程特性:对不同的功能子集,有不同的规程。
RS-232C有14中不同的接口类型,适合于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同步、异步。
RS-232C的缺点是传输性能低,距离短,速率低。
1977年以RS-232C为基础,进行改进,提出RS-449。
之后重新设计,提出了X.21接口规范。
EIA RS-232C采用25针连接器(DB-25),图1-2给出了25针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实验一安全教育(认领化学实验仪器)

实验一安全教育(认领化学实验仪器)2实验一安全教育(认领化学实验仪器)Exp.1 Safety Practices in the Chemistry Laboratory一、实验目的1.基础化学实验(I)的意义和任务2.安全教育3.本学期实验的大致安排4.认领、清洗化学实验仪器二、安全教育(一)实验室规则1.课前应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内容、方法和基本原理。
2.进入实验室的每位同学都必须穿工作服,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请不要穿拖鞋、背心。
3.实验时应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和水、电、煤气。
4.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保持室内安静。
5.实验中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各种现象,将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如实记在报告本上。
根3据原始记录,认真地分析问题,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6.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火柴、纸张和废品等必须丢入废物缸内。
7.实验完毕后,将玻璃仪器洗净,公用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台和药品架整理干净,清扫实验室。
最后应检查门、窗、水、电、煤气是否关好。
(二)化学实验室内的安全操作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经常使用水、电、煤气,并常碰到一些有毒、有腐蚀性或者易燃、易爆的物质。
不正确和不经心的操作以及忽视操作中必须注意的事项都能够造成火灾、爆炸和其它不幸的事故发生。
发生事故不仅危害个人,还会危害周围同学,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重视安全操作,熟悉一般的安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决不要麻痹大意,但也不4能盲目害怕而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做实验。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熟悉和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熟悉实验室及其周围环境和水、电、煤气、灭火器的位置。
2.使用电器时,要谨防触电,不要用湿的手、物去接触电源,实验完毕后及时拔下插头,切断电源。
3.一切有毒的、恶臭气体的实验,都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4.为了防止药品腐蚀皮肤和进入体内,不能用手直接拿取物品,要用药勺或指定的容器取用。
最新实验一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特定条件下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并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加深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1. 0.1M的硫酸铜溶液2. 0.1M的锌硫酸溶液3. 磁力搅拌器4. 恒温水浴5. 滴定管6. 温度计7. 计时器8. pH计9. 电导率仪10. 实验室常规仪器和安全设备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所有溶液和仪器,并确保仪器校准准确。
2. 将一定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
3. 使用恒温水浴调整溶液温度至预设值(如25°C)。
4. 同时,将锌硫酸溶液吸入滴定管中,并调整至初始读数。
5. 开始计时,立即将锌硫酸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同时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
6. 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及沉淀物的生成情况。
7. 使用pH计和电导率仪定期测量溶液的pH值和电导率,记录数据。
8. 当反应接近完成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总耗时和消耗的锌硫酸溶液体积。
9. 清理实验现场,处理废液,并确保所有仪器设备得到妥善保管。
实验结果:1.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所有观察数据,包括时间、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物的量、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
2. 根据消耗的锌硫酸溶液体积和反应时间,计算化学反应的速率。
3. 分析温度、浓度、pH值和电导率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化学反应速率与预期的关系。
2. 探讨实验条件(如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3. 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并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
实验结果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相符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行为。
实验一-种子活力测定

高级植物生理实验报告种子生理农学院农药学东保柱20132020542013年12月27日种子活力种子活力即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
长期以来都用发芽试验检验种子的质量,生产实践表明,实验室的发芽率与田间的出苗率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距。
由于种子活力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因此靠单一活力测定指标判定其总活力水平或健壮度是不科学的。
实验 1 种子活力的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测定(垂直板发芽法)一 原理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氧气、温度条件下经一段时间可以萌发。
在最适宜条件和规定天数内,发芽的种子数与供试的种子的百分比,叫发芽率。
为了表示萌发速度与整齐度,反映种子活力程度,规定在短时间内能正常萌发的种子数叫发芽率(测定发芽与发芽天数可参看下述的《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
发芽数与发芽相应天数之比的和叫发芽指数。
二 材料与设备1 材料 :小麦种子。
2 设备:玻璃板 滤纸或湿沙 恒温箱 镊子3 药品: 1%次氯酸钠(NaClO ) 三 实验步骤1 选取完整健壮的种子10-15粒,三个重复,用1%次氯酸钠消毒0.5—1min,将种子均匀地排列在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种子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加入适量蒸馏水,放于所需温度条件下萌发。
2 每天定时记录发芽粒数。
根据附表《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计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3 计算正常发芽的种子数 1、发芽率(%)= ×100供试种子数 2、发芽指数(∑=Dt GtGi )式中:Gi —发芽指数Gt ——在时间t 日发芽日数 Dt ——相应的发芽日数四 注意事项1 对于1—2天内全部萌发的迅速发芽类型种子,不适用上述公式计算,宜采用简化活力指数(见实验21)。
2 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附表)实验2 种子活力指数的测定一 原理萌发种子幼根的生长势是反映活力的一个较好生理指标,如将发芽指数与幼苗生长量联系起来(二者的乘机),以活力指数(Vl )来表示,可以作为种子的活力指标。
试验一_寄存器试验

1实验一:寄存器实验实验要求: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 ,工作寄存器W ,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 ,堆栈寄存器ST ,输出寄存器OUT 。
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说明: 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因为我们的模型机是8位的,因此在本模型机中大部寄存器是8位的,标志位寄存器(Cy, Z)是二位的。
COP2000用74HC574来构成寄存器。
74HC574的功能如下:1. 在CLK 的上升沿将输入端的数据打入到8个触发器中74HC574工作波形图第一部分:A,W寄存器实验寄存器A原理图寄存器W原理图寄存器A,W写工作波形图连接线表- 2 -将22H写入A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22H置控制信号为: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 寄存器。
放开CLOCK键,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22H被写入A寄存器。
将33H写入W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3H置控制信号为:按住CLOCK脉冲键,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 寄存器。
放开CLOCK键,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33H被写入W寄存器。
体会:1.数据是在放开CLOCK键后改变的,也就是CLOCK的上升沿数据被打入。
2.WEN,AEN为高时,即使CLOCK有上升沿,寄存器的数据也不会改变。
第二部分:R0,R1,R2,R3寄存器实验3- 4 -寄存器R 原理图寄存器R 写工作波形图连接线表将33H 写入R0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3HR0寄存器。
放开CLOCK 键,CLO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33H 被写入R0寄存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分析:对于 χ2 分布,其概率密度曲线均在 x 正半轴上,自由度越小,密度曲线越分散; 自由度越大,密度曲线越集中。 6、 程序及其流程: x1=0:0.1:8; y1=fpdf(x1,4,5); x2=0:0.1:5; y2=fpdf(x2,10,20); x3=0:0.05:3; y3=fpdf(x3,50,50); plot(x1,y1,x2,y2,x3,y3); legend('y1:F(4,5)','y2:F(10,20)','y3:F(50,50)'); 实验结果:
mesh(x,y,z,c) surf(x,y,z,c) MATLAB 提供了一些绘图选项,用于确定所绘曲线的线型、颜色和数据点标记符号,它们 可以组合使用。例如,“b-.”表示蓝色点划线,“y:d”表示黄色虚线并用菱形符标记数据点。 当选项省略时,MATLAB 规定,线型一律用实线,颜色将根据曲线的先后顺序依次。 要设置曲线样式可以在 plot 函数中加绘图选项,其调用格式为: plot(x1,y1,选项 1,x2,y2,选项 2,…,xn,yn,选项 n) 图形标注 有关图形标注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title(图形名称) xlabel(x 轴说明) ylabel(y 轴说明) text(x,y,图形说明) legend(图例 1,图例 2,…) 坐标控制 axis 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axis([xmin xmax ymin ymax zmin zmax]) 运用 while 语句 while 语句的一般格式为: while (条件) 循环体语句 end 其执行过程为:若条件成立,则执行循环体语句,执行后再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 则跳出循环。 hist(x,m)为绘制统计直方图的函数 x-随机矩阵,m-统计直方图的区间数,缺省为 10 y=normapdf(x,mu,sigma)为产生正太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值的函数 y-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值; x-自变量;mu-均值;sigma-标准偏差。 y=tpdf(x,N)为产生 t 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值的函数 y-t 分布概率密度函数;x-自变量;N-自由度。 y=chi2pdf(x,N) 2 y-χ 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x-自变量;N-自由度。 y=fpdf(x,N1,N2) y-F 分布概率密度函数;x-自变量;N1-第 1 自由度;N2-第 2 自由度。 教材中求算术平均值和残余误差的方法及校核算术平均值极其残余误差的方法。 应用不同公式比较法判断系统误差。 运用贝塞尔公式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运用莱伊特准侧判别粗大误差。 应用贝塞尔公式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按 t 分布计算求算术平均值极限误差。
结果分析:F 分布的密度曲线均在 X 正半轴,两个自由度越小,分布越分散;两个自由度越 大,分布越集中。
实验三、等精度和非等精度直接测量数据处理
1、程序及其流程: a=[24.6740;24.6750;24.6730;24.6760;24.6710;24.6780;24.6720;24.6740]; N=8; ave=mean(a); disp('算数平均值为 ');disp(ave); rem=a-ave; disp('残余误差为 ');disp(rem); ss=sum(rem) %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 chazhi=sum(a)-N*ave if(ss<1e-10) disp('校核说明计算结果正确') end
4、 程序及其流程: x1=-5:0.01:5; y1=normpdf(x1,0,1); x2=-5:0.01:5; y2=tpdf(x2,5); x3=-5:0.01:5; y3=tpdf(x3,10); x4=-5:0.01:5; y4=tpdf(x4,20); plot(x1,y1,x2,y2,x3,y3,x4,y4); legend('y1:标准正态','y2:自由度为 5','y3:自由度为 10','y4:自由度为 20'); 实验结果:
三、实验内容和结果
实验一、MATLAB 软件基础
1、MATLAB 软件的数组操作及运算练习
程序及其流程 E=eye(3); R=rand(3,2); O=zeros(2,3); S=[1 0 0 1]; A=[E R O S]; B=[ E R+R*S O S^2]; disp('A^2=');disp(A^2); disp ('B=');disp(B); disp('A^2-B=');disp(A^2-B); 实验结果 A^2= 1.0000 0 0 0 1.0000 0 0 0 1.0000 0 0 0 0 0 0 B= 1.0000 0 0 0 0 0 1.0000 0 0 0 0 0 1.0000 0 0 1.9003 0.4623 1.2137 1.0000 0 0.9720 1.7826 1.5242 0 1.0000
结果分析:t 分布的数学期望为零,分布密度曲线对称于纵坐标轴,但它和标准化正态分布 密度曲线不同。当自由度较小时,t 分布与正态分布有明显区别,但当自由度 ν 趋向于无穷 时,t 分布曲线趋于正态分布曲线。 t 分布是一种重要分布,当测量列的测量次数较少时,极限误差的估计,或者在检验测量数 据的系统误差时经常用到它。
(2) 、程序及其流程: subplot(1,2,1); x=-5:0.01:5; y=normpdf(x,0,1); plot(x,y); title('正态分布'); grid on subplot(1,2,2); x=-1:0.01:1; y=1./(pi.*sqrt(1.-x.^2)); plot(x,y); title('反正弦分布'); grid on 实验结果:
%加图例
结果分析:当两个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均值相同时,标准差越大,分布越分散;标准差 越小,分布越集中。当两个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标准差相同时,均值不同,则函数对称点 不同,即函数的最大值点为均值点处。 3、 程序及其流程: x=rand(1,500); q=mean(x); disp('均值为:') disp(q); disp('方差为:') w=var(x); disp(w); subplot(1,2,1); hist(x); title('统计直方图'); %加图形标题 subplot(1,2,2); x=sort(x); y=normpdf(x,q,sqrt(w)); plot(x,y); title('概率密度曲线'); 实验结果:均值为:0.4969 方差为:0.0890
(1) 、程序及其流程 t=0:pi/100:2*pi; y1=sin(2*pi*t); y2=cos(2*pi*10*t); plot(t,y1,t,y2); title('t from 0 to 2{\pi}');
xlabel('Variable X'); ylabel('Variable Y'); text(1.8,1.1,'曲线 y1=sin(2{\pi}t) '); text(2.8,1.1,'曲线 y2=cos(20{\pi}t)'); legend(' y1 ', ' y2 ') grid on 实验结果
实验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1、 程序及其流程: y1=10+sqrt(5)*randn(1,500); a=mean(y1); b=var(y1); disp('均值为:') disp(a); disp('方差为:') disp(b); subplot(1,2,1); hist(y1); title('统计直方图') subplot(1,2,2); y1=sort(y1) y=normpdf(y1,10,sqrt(5)); plot(y1,y); title('概率密度曲线') 实验结果:均值为: 9.9824 方差为: 5.3136
二、实验原理
MATLAB 软 件 的 数 组 运 算 方 法 , 矩 阵 的 建 立 方 法 , 运 用 产 生 特 殊 矩 阵 的 函 数 zeros,eye,rand,diag 产生零阵、单位阵、随机阵和对角阵。 绘制单根二维曲线 plot 函数的基本调用格式为: plot(x,y) 其中 x 和 y 为长度相同的向量,分别用于存储 x 坐标 和 y 坐标数据。 应用 plot 函数调用格式 plot(x1,y1,x2,y2,…,xn,yn),当输入参数都为向量时,x1 和 y1,x2 和 y2,…,xn 和 yn 分别组成一组向量对,每一组向量对的长度可以不同。每一向量对可以绘 制出一条曲线,这样可以在同一坐标内绘制出多条曲线。 图形窗口的分割 subplot 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subplot(m,n,p) -该函数将当前图形窗口分成 m×n 个绘图区,即每行 n 个,共 m 行,区号按行优先编号, 且选定第 p 个区为当前活动区。在每一个绘图区允许以不同的坐标系单独绘制图形。 产生三维数据 在 MATLAB 中,利用 meshgrid 函数产生平面区域内的网格坐标矩阵。其格式为: x=a:d1:b; y=c:d2:d; [X,Y]=meshgrid(x,y); 绘制三维曲面的函数 surf 函数和 mesh 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3) 、程序及其流程: [x,y]=meshgrid(-4*pi:0.25:4*pi); z=sin(pi*sqrt(x.^2+y.^2)); mesh(x,y,z); axis([-4*pi 4*pi -4*pi 4*pi -pi pi]); 实验结果:
3、用 MATLAB 语言编写命令 M-文件和函数 M-文件
1.9003 0.4623 1.2 1.7826 1.5242 0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