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滚动轴承与孔结合的互换性
合集下载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0.004
内孔与轴
外圆与孔
解2:计算间隙
1)内孔与轴 Xmax=0-0.008=-0.008=Ymin Xmin=-0.006-0.021=-0.027=Ymax 2)外圆与孔 Xmax=0.004-(-0.009)=0.013 Xmin=-0.015-0=-0.015=Ymax
解3 :
判断属于何种配合 内孔与轴: 过盈配合 外圆与孔: 过渡配合
3
轴承的应用 G 级精度:中等负荷、中等转速。 如:机床中的变速机构、一般传动轴。 E级精度:旋转精度高,转速高。 如:普通机床主轴。 D、C级精度:旋转精度更高,V更高。 如: 精密机床主轴。 B级精度:旋转精度、转速非常高。 如: 坐标镗床、内圆磨床主轴。 机床主轴轴承选择见表7-1 P153 轴承内外径精度测量见表7-2;7-3。
(本例无壳体孔肩)
24
解3:求粗糙度值:
P163查表7-13据IT5 ;IT6工件; 工件轴IT5:磨削 Ra=0.4;轴肩(端面)Ra=1.6 工件孔IT6: 磨削 Ra=1.6 解4:画公差带图: 1)求轴承的极限尺寸 P157表7-5;P156表7-4;E级轴承单一平面平均内径偏差 ⊿dmp为es=0;ei=-10。E级轴承单一平面平均外径偏差 ⊿Dmp为ES=0;EI=-13
20
例三:如图
有C级滚动轴承,d=50;D=110 内圈与轴的配合是Φ50k6 外圈与孔的配合是Φ110K6 求: 1、内圈、外圈配合的公差带图 2、计算配合间隙或过盈 3、指出属于何种配合。
解1:
⊿dmp为Φ 500 0.006
1100 0.008 ⊿Dmp为Φ
如图 Φ 50k5=Φ 50
第七章:滚动轴承与孔、承、推力轴承
第七章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3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择
• 为了装卸方便,可选用剖分式外壳,如果剖分式外壳与外圈采用的配 合较紧,会使外圈产生椭圆变形,因此宜采用较松配合。当轴承安装 在薄壁外壳、轻合金外壳或薄壁的空心轴上时,为了保证轴承工作有 足够的支承刚度和强度,所采用的配合应比装在厚壁外壳、铸铁外壳 或实心轴上时紧一些。 • 5.安装和拆却轴承的条件 • 考虑到轴承安装和拆卸的方便,宜采用较松的配合,这点对在重型机 械上使用的大型或特大型轴承尤为重要。如果既要求装拆方便,又需 紧配合时,可采用分离型轴承,或采用内圈带锥孔、带紧定套和退卸 套的轴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3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择
• (2)旋转精度和旋转速度的影响。机器要求有较高的旋转精度时,相 应地要选用较高精度等级的轴承,因此,与轴承配合的轴和壳体孔, 也要选择较高精度的标准公差等级。对于承受负荷较大且要求较高旋 转精度的轴承,为了消除弹性变形以及振动的影响,应避免采用间隙 配合。而对一些精密机床的轻负荷轴承,为了避免孔和轴的形状误差 对轴承精度的影响,常采用有间隙的配合。 • 4.轴和外壳孔的结构与材料
图7-5例题图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滚动轴承内外径及相配合轴径、外 壳孔的公差带
• 7.2.2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孔公差带
• GB/T 275-1993规定,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配合的常用公差带如 图7-3所示。其适用范围如下。 • (1)主机对旋转精度、运转平稳性、工作温度等无特殊要求的安装情 况。 • (2)轴承外形尺寸符合国标规定,且公称内径d≤500 mm,公称外径 D≤500 mm。 • (3)轴承公差符合GB 307.1“滚动轴承公差”中的0、6(6X)。 • (4)轴承游隙符合GB 4604“滚动轴承径向游隙”中的0组。 • (5)轴为实心或厚壁钢制轴。 • (6)外壳为铸钢或铸铁制件。
第7章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12
7.2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其选择 7.2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其选择
滚动轴承配合的国家标准(GB/T 275—1993),规定了与轴承内、 外圈相配合的轴和壳体孔的尺寸公差带、形位公差以及配合选 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由于轴承内外径的公差在制造时已经确定,因此轴承内圈和轴 颈,轴承外圈和外壳孔的配合间需要的配合性质,要由轴颈和 外壳孔的公差带决定,轴承配合的选择就是确定轴颈和外壳孔 的公差带。
尺寸系 列代号 类 型 代 号 宽 度 系 列 代 号 直 径 系 列 代 号 内 径 代 号
轴承内径代号:一般情况下轴承内径用轴承内径代号(基本代号的后两位数)×5= ) 5=内径
(mm),例:轴承6204的内径是04×5=20mm 。 尺寸系列代号:用于表达相同内径但外径和宽度不同的轴承
4
代号方法示例: 代号方法示例: 例①6308 6---深沟球轴承,3--中系列,08--内径d=40mm,公差等级“O” 6308 -级、游隙组为“0”组都不标注; 例②N105/P5 N--圆柱滚子轴承,1--特轻系列,05--内径d=25mm,公差等 N105/P5 级为5级,游隙组为“0”组不标注; 例③7214C/P4 7--角接触球轴承,2--轻系列,14--内径d=70mm,C--公称 7214C/P4 接触角α=15°,P4--公差等级为4级,游隙组为“0”组; 例④30213 3--圆锥滚子轴承,0--正常宽度(0不可省略),2--轻系列, 30213 13--内径d=65mm,公差等级为0级,游隙组为“0”组;
13
7.2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 7.2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
• 选择轴承配合时,应综合地考虑轴承的工作条件、作用在轴承上负荷 的大小、方向和性质、工作温度、轴承类型和尺寸、旋转精度和速度 等一系列因素。 1 轴承负荷类型 (1)局部负荷 作用于轴承上的负荷方向始终不变地作用在套圈滚道的局 部区域。承受局部负荷的套圈与壳体孔或轴的配合,一般选较松的过 渡配合,或较小的间隙配合,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2)循环负荷 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顺次地作用在套圈滚道的整 个圆周上,通常承受循环负荷的套圈与轴(或壳体孔)相配应选过盈配 合或较紧的过渡配合,其过盈量的大小以不使套圈与轴或壳体孔配合 表面间产生爬行现象为原则。 (3)摆动负荷 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与所承受的套圈在一定区域 内相对摆动,即其负荷向量经常变动地作用在套圈滚道的局部圆周上, 该套圈所承受的负荷性质,称为摆动负荷。承受摆动负荷的套圈,其 配合要求与循环负荷相同或略松一些。
常用结合件的互换性-第七章

常用结合件的互换性
7.1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
7.1.1 滚动轴承的组成和型用结合件的互换性
滚动轴承的组成和类型
组成 作用 分类 :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
:支撑轴系
:
按滚动体的形状分
球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滚针轴承
按承受载荷分
向心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向心推力轴承(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 推力轴承(主要承受轴向载荷)
0级 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广,通常称为普通级,在轴 承代号标注时不予注出。它用于旋转精度要求不高、 中等负荷、中等转速的一般机构中,如减速器的旋转 机构,普通机床的变速、进给机构,汽车、拖拉机的 变速机构,普通电动机、水泵、压缩机的旋转机构等。 6、5级 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较高的旋转机构中,其 中6级、5级轴承多用于比较精密的机床和机器中,例 如卧式车床主轴的前端用5级轴承,后端采用6级轴承。 4级用于旋转精度或转速要求很高的机床和机器的旋转机 构中,如高精度磨床和车床、精密螺纹车床和磨齿机 等的主轴轴承。 2级 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特别高的转速机构中,如 精密坐标镗床、高精度齿轮磨床和数控机床等的主轴 轴承。
常用结合件的互换性
7.1.2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及应用
滚动轴承按其公称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 向心轴承分为五级:0、6、5、4、2; 圆锥滚子轴承分为四级:0、6x、5、4; 推力轴承分为四级:0、6、5、4。 0级精度等级最低,等级依次增高,2级 精度最高。
常用结合件的互换性
滚动轴承各级精度的应用
常用结合件的互换性
4. 图 样 标 注
常用结合件的互换性
7.2.2 花键连接件的互换性
1、概述 花键连接的特点:
定心精度高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结合的互换性

(5)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一般采用类比法。选择 时需考虑的因素较多,可根据轴承所受负荷的类 型,先大致确定配合类别,见下表 ,具体选择可 参见表6-7~表6-12。
径向负荷与套圈的 相对关系
相对静止
相对旋转
相对于套圈在有限 范围内摆动
负荷的类型
配合的选择
局部负荷 循环负荷 摆动负荷
选松一些的配合,如较松的过渡配合 或间隙较小的间隙配合
(4)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壳体孔配合的基准制(由 标准件决定)
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所以内圈与轴颈的 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壳体孔的配合采用基轴 制。值得注意的是:内圈与轴颈的配合的配合性 质,不能只看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例如,内圈与 基本偏差为h的轴配合,形成的是过渡配合,与k、 m、n的轴形成的是过盈配合。
2.各个公差等级的滚动轴承的应用
0级—通常称为普通级,用于低中速及旋转精度要求不 高的一般旋转机构,它在机械中应用最广。
6级—用于旋转较高、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旋转机构。 5级、4级—用于高速、高旋转精度要求的机构。 2级---用于转速较高、旋转精度要求也较高的机构。
二、 滚动轴承内、外径及相 配轴颈、外壳孔的公差带
轴承的内圈与轴采用基孔制配合。 轴承的外圈与孔采用基轴制配合。 当与k.、m、n.等轴配合时。即不为一般的过度配合而过盈 配合。
当与g、h配合就不再是间隙配合而是过度配合
r6
p6
n6
m6 m5
k5 k6
+
js js5 j6 j5
0
6
-
h5
h6
g5 h7
g6
h8
d
内圈公差带
图6-3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的常用公差带
6
径向负荷与套圈的 相对关系
相对静止
相对旋转
相对于套圈在有限 范围内摆动
负荷的类型
配合的选择
局部负荷 循环负荷 摆动负荷
选松一些的配合,如较松的过渡配合 或间隙较小的间隙配合
(4)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壳体孔配合的基准制(由 标准件决定)
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所以内圈与轴颈的 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壳体孔的配合采用基轴 制。值得注意的是:内圈与轴颈的配合的配合性 质,不能只看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例如,内圈与 基本偏差为h的轴配合,形成的是过渡配合,与k、 m、n的轴形成的是过盈配合。
2.各个公差等级的滚动轴承的应用
0级—通常称为普通级,用于低中速及旋转精度要求不 高的一般旋转机构,它在机械中应用最广。
6级—用于旋转较高、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旋转机构。 5级、4级—用于高速、高旋转精度要求的机构。 2级---用于转速较高、旋转精度要求也较高的机构。
二、 滚动轴承内、外径及相 配轴颈、外壳孔的公差带
轴承的内圈与轴采用基孔制配合。 轴承的外圈与孔采用基轴制配合。 当与k.、m、n.等轴配合时。即不为一般的过度配合而过盈 配合。
当与g、h配合就不再是间隙配合而是过度配合
r6
p6
n6
m6 m5
k5 k6
+
js js5 j6 j5
0
6
-
h5
h6
g5 h7
g6
h8
d
内圈公差带
图6-3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的常用公差带
6
互换性第七章1

向心轴承的单一平面平均直径偏差
三、滚动轴承与相配孔、轴的配合
1、相配的轴颈、轴承座孔的公差带 国标GB/T 275-1993《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 规定了与轴承内、外圈相配合的轴和壳体孔的尺寸公差 带、形位公差以及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所以轴颈和壳体孔的公差带 均在光滑圆柱体的国标中选择,可以得到松紧程度不同的 各种配合。 说明:因为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时,轴承公差带位于零线 下方,故轴承内圈与轴颈得到的配合比一般的光滑圆柱体 按基孔制形成的配合紧一些。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
轴承内圈—轴颈 基孔制 H 说明:轴承内圈常与轴一起旋转,要求一定的过盈,但过 盈量不能太大。若仍选用国标《极限与配合》中的公差带
过盈配合—过盈量偏大 过渡配合—过盈量偏小 国标规定:内圈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ES=0
轴承外圈—外壳孔 基轴制 h
说明:公差带分布在 零线下侧,公差值由 精度决定。
结构影响 箱体剖分式 → 较松配合 说明:制造误差大,防卡。
滚动轴承的标注
1、在装配图上的标注
不用标注轴承的公差等 级代号,只需标注与之配合 的轴颈、轴承座的公差等级 代号。
2、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在与轴承配合的孔、轴零件图上应标注:尺寸公差、 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
外互换: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外圈与壳体孔的配合。 内互换:轴承内外圈滚道与滚动体之间的配合。 配合的基 本尺寸
二、滚动轴承的公差
1、轴承的精度等级 国家标准GB/T 307.3-2005《滚动轴承 通用技术规则》 规定:轴承按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分级:
向心轴承:分为0、6、5、4、2五级,圆锥滚子轴承分为 0、6X、5、4四级。 推力轴承:分为0、6、5、 4四级。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七章-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
Wang chenggang
2.轴的尺寸公差带 2.轴的尺寸公差带
+ 0 d
p6r6 m6 n6 j6k5k6 m5 js6 js5j5 h8h7h6h5 h7h6 h8 h7h6 h5
g5 g6
过渡或过盈
`
过盈
Wang chenggang
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性质: 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性质:虽然是基孔制,由 于轴承内圈公差带在零线以下,所以同一个轴公差带 (如m5)与轴承内径形成的配合,要比它与一般基 孔制形成的配合(如H6/m5)紧得多。
`
Wang chenggang
0级: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广,称为普通级,用于旋转 级 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广,称为普通级,
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机构。如减速器、水泵、 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机构。如减速器、水泵、压缩机等旋转机 构。
6(6X)、 、4级:用于旋转精度和转速要求较高的旋 ( )、 )、5、 级
4) 轴承基本尺寸 ) 轴承基本尺寸越大, 过盈配合的过盈量越大; 轴承基本尺寸越大,则 过盈配合的过盈量越大; 间隙配合的间隙量越大。 间隙配合的间隙量越大。
`
Wang chenggang
3)工作温度的影响: )工作温度的影响: 内圈温度上升使之与轴配合变松。 内圈温度上升使之与轴配合变松。外圈温度上升使之与 壳体配合变紧。从而影响轴承的游隙。选用配合时, 壳体配合变紧。从而影响轴承的游隙。选用配合时,若轴 承工作温度较高,应对配合适当修正。 承工作温度较高,应对配合适当修正。轴与轴承内圈配合 紧些、壳体松些……。 紧些、壳体松些 。
第7章 章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
Wang chenggang
7.1 概述 7.2 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 7.3 滚动轴承的内、外径公差带及特点 7.4 滚动轴承与轴和壳体孔的配合
公差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7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轴承的配合尺寸
由于轴承内、外圈均为薄壁结构,制造和存放时易变 形,但在装配后能够得到矫正。为了便于制造,允许有一定 的变形。为保证轴承与结合件的配合性质,所限制的仅是内、 外圈在其单一平面内的平均直径,即轴承的配合尺寸。计算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间隙或过盈时,应以平均尺寸为准。 外径: Dmp=(Dsmax+Dsmin)/2 内径: dmp =(dsmax+dsmin)/2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7.3 滚动轴承的配合及选择 7.3.3 滚动轴承的配合及选择
滚动轴承是标准件 与外圈相配合的部分采用基轴制 与内圈相配合的轴采用基孔制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是基孔制,虽然滚动轴承内圈所有 公差等级的公差带都在零线的下方且上偏差为零。其主要原 因是轴承配合的特殊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轴承的内孔要 随轴一起转动,两者之间的配合必须有一定的过盈。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7.3 滚动轴承的配合及其选择 7.3.2 滚动轴承精度等级的选择
结构型式的选择: 属于《机械零件》的范畴。主要对轴进行受力分析,确 定轴承的类型(向心、推力、向心推力)、轴承的基本尺寸 (内径、外径、轴承宽度)。 轴承配合的精度计算: 轴承是根据工况选用;与轴承相配合的轴颈、轴承座则 需进行精度设计:包括配合性质的确定、形位公差的确定、 表面粗糙度的确定等。这部分内容由互换性解决。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7.1 概述 7.1.2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
3.滚动轴承的主要尺寸及配合性质要求 主要尺寸: 外径D、内径d、宽度B、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高度T。 配合性质要求: 必要的旋转精度; 向心滚动轴承的旋转精度包括:轴承内、外圈的径向跳 动;轴承内、外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内圈基准端面对内孔的 跳动;外径表面母线对基准端面的倾斜度变动量等。 合适的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轴承的配合尺寸
由于轴承内、外圈均为薄壁结构,制造和存放时易变 形,但在装配后能够得到矫正。为了便于制造,允许有一定 的变形。为保证轴承与结合件的配合性质,所限制的仅是内、 外圈在其单一平面内的平均直径,即轴承的配合尺寸。计算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间隙或过盈时,应以平均尺寸为准。 外径: Dmp=(Dsmax+Dsmin)/2 内径: dmp =(dsmax+dsmin)/2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7.3 滚动轴承的配合及选择 7.3.3 滚动轴承的配合及选择
滚动轴承是标准件 与外圈相配合的部分采用基轴制 与内圈相配合的轴采用基孔制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是基孔制,虽然滚动轴承内圈所有 公差等级的公差带都在零线的下方且上偏差为零。其主要原 因是轴承配合的特殊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轴承的内孔要 随轴一起转动,两者之间的配合必须有一定的过盈。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7.3 滚动轴承的配合及其选择 7.3.2 滚动轴承精度等级的选择
结构型式的选择: 属于《机械零件》的范畴。主要对轴进行受力分析,确 定轴承的类型(向心、推力、向心推力)、轴承的基本尺寸 (内径、外径、轴承宽度)。 轴承配合的精度计算: 轴承是根据工况选用;与轴承相配合的轴颈、轴承座则 需进行精度设计:包括配合性质的确定、形位公差的确定、 表面粗糙度的确定等。这部分内容由互换性解决。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7.1 概述 7.1.2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
3.滚动轴承的主要尺寸及配合性质要求 主要尺寸: 外径D、内径d、宽度B、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高度T。 配合性质要求: 必要的旋转精度; 向心滚动轴承的旋转精度包括:轴承内、外圈的径向跳 动;轴承内、外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内圈基准端面对内孔的 跳动;外径表面母线对基准端面的倾斜度变动量等。 合适的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1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
滚动轴承精度: 基本尺寸精度 : 轴承内径d、外径D、内圈宽度B、外圈宽度C的制造精 度及 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高度T等 旋转精度 : 轴承内、外圈径向跳动、轴承内、外圈的端面对滚道的跳动、 轴承内圈端面对内孔的跳动、轴承外径母线对基准端面的倾斜度的变 动量等 向心轴承的公差等级由低到高 依次为0、6、5、4、2
7.2.1 滚动轴承配合的基准制
为了便于互换性和大量生产 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按基孔制,内径公差带移至零线下方,使保持一定量 的过盈量,从而防止其间发生相对运动而导致结合面磨损,保证内圈 和轴一起旋转,方便装拆,不产生过大的应力 假如轴承内孔的公差带与一般基准孔一样分布在零线上侧,当采用 公差与配合国标中的过盈配合时,所得过盈往往太大;若改用过渡配 合,又可能出现间隙;若采用非标准配合,又违反了标准化和互换性 原则 轴承外圈与外壳配合按基轴制,其公差带与一般基准轴公差带相同,在零 线下方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特点 所有公差等级的公差带都单向偏 置在零线之下锥滚子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7.1概述
针轴
针 轴
7.1概述
调心滚子轴承
鼓形 轴承
7.1 概 述
双 列 圆 锥 滚 子 轴 承
单列圆锥滚子
7.1 概 述
向心滚子轴承、向心推力轴承、向心圆柱轴承
7.1.1 滚动轴承的结构及分类
分类 按承受负荷的方向:向心、向心推力、推力 按滚动体形状:球、滚柱(圆柱或圆锥体) 按互换性分类:完全互换性 不完全互换性 GB/T 307.1—1994 《滚动轴承 向心轴承公差》 GB/T 307.4—2002 《滚动轴承 推力球轴承公差》 GB/T 275—1993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
摆动负荷变化的区域
7.3.2滚动轴承配合选择的主要依据
2)轴承负荷的大小 轴承在负荷作用下,套圈会产生变形,使配合 受力不均匀,引起松动。因此,当受冲击负荷或重负荷时,一般 应选择比正常,轻负荷时更紧密的配合。 3)轴承尺寸大小 轴承尺寸越大,过盈配合的盈量就越大,间隙配 合的间隙量越大。 4)轴承游隙 游隙过大,会引起转轴较大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 轴承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反之,尤其在过盈配合时,会使滚 动体与套圈产生较大的接触应力。引起摩擦发热,导致寿命降低。 5)工作温度 由于摩擦发热,使轴承套圈的温度经常高于相配合的 轴颈和外壳孔的温度内圈配合变松,外圈配合变紧。 6)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等级应与轴承的公差等级相协调。 7)旋转精度和旋转速度 对承受较大负荷且较高旋转精度的轴承, 应避免采取间隙配合,转速越高,选用越紧的配合。 2.公差等级的选择 与轴承配合的轴一般先用IT6,外壳孔为IT7
第7章 滚动轴承与孔轴 结合的互换性
7.1 概述
7.1.1 滚动轴承的结构及分类
滚动轴承是机器上广泛应用的一种作为传动支承 的标准部件,由专业厂大量生产制造。其构成如图
外径D:用来和轴承座孔装配
配合的公称尺寸 内径d:内径d用来和轴颈装配 通常是内圈随轴颈回转,外圈固定,也可以外圈回 转而内圈不动,或内、外圈同时回转。 当内、外圈相对转动时,滚动体即在内、外圈的滚 道内滚动。滚动体的基本类型有:钢球、圆 柱滚子、滚针等。
7.3.3配合面及端面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形状公差 因轴承套圈为薄壁件易变形,但其形状 误差在装配后靠轴颈和外壳孔的正确形状得到矫正, 故轴颈和外壳孔应分别采用包容要求,并对表面 提出圆柱度要求 位置公差 为保证轴承工作时有较高的旋转精度, 应规定轴肩和外壳孔肩的端面对基准轴线的端面 圆跳动公差 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越粗糙使有效过盈量减小, 使接触刚度下降而导致支承不良 (公差带的选择内容:自学)
7.3 滚动轴承与轴和壳体孔的配合及其选择
向 心 轴 承 和 轴 的 配 合 公 差 带 代 号 表
3.公差带的选择
向心轴承和外壳的配合的孔公差带表
推力轴承和轴的配合,轴公差带代号
推力轴承和外壳孔的配合,孔公差带代号
1. 配合表面及端面的形位公差
轴和外壳孔的形位公差值 1
轴和外壳孔的形位公差值 2
圆锥滚子轴承0、6x、5、4
推力轴承0、6、5、4
7.1.2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
•
•
•
•
0(普通)级轴承用在中等精度、中等转速和旋转精度 要求不高的一般机构.如普通机床和汽车的变速机构 6(中等)级轴承用在旋转精度和转速较高的旋转机构。 普通机床主轴的后轴承等 5、4(精密)级轴承用在旋转精度和转速高的旋转机 构高精度机床、磨床、精密丝杠车床和滚齿机等的主 轴轴承。 2(超精)级轴承用在旋转精度和转速很高的旋转机构 中,如精密坐标镗床和高精度齿轮磨床的主轴等轴承
7.3 滚动轴承与轴和壳体孔的配合及其选择
7.3.1 轴颈和外壳的公差带
7.3.2滚动轴承配合选择的主要依据
1)轴承负荷类型: 固定负荷( 局部)、旋转负荷(循环)、摆动负荷 局部负荷:合成径向负荷始终不变地作用在套圈的某一局部区域上。 图(a)的外圈、图(b)的内圈 循环负荷:套圈的整个圆周滚道顺次受到负荷的作用。 图(a)的内圈、图(b)的外圈 摆动负荷:如图,当Rg>Rx合成负荷在轴的下方AB区域内摆动;当Rg< Rx时合成负荷沿整个圆周变动。图(c) (b)
2.配合表面及端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与轴承内、外圈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