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1例重度烧伤后的护理体会
1例HIV阳性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1例HIV阳性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陈秀浪;吴丽萍;谢肖霞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
【年(卷),期】2005(004)005
【摘要】@@ 目前,全球HIV感染正以每天1.6万人的速度扩散[1],此类患者烧伤后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康复、控制院内感染,成为治疗和护理中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一特殊群体,传统的护理工作经受着严峻地挑战.我科在2004年8月收治1例HIV阳性的烧伤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已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陈秀浪;吴丽萍;谢肖霞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1例HIV阳性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防护体会 [J], 高士华;王洪生
2.预防HIV阳性烧伤患者职业暴露的体会 [J], 廖文伦;邱福奎;朱丽娟
3.HIV阳性患者多发伤3例护理体会 [J], 黄旭
4.HIV阳性患者二次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J], 马晓梅;冯梅;耿丽红
5.HIV阳性烧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J], 孟美芬;孙林利;杨从芳;朱旭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艾滋病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

在 广西 某地 区疾 控 中心确诊 艾滋 病并 门诊 治疗 。人
采用 暴露 或半 暴露 疗法 , 要 求环 境清 洁 、 温
暖、 通风 , 室温 3 O一3 2 ℃, 相对湿度 3 0 % ~4 0 % 。
予磺胺 嘧啶银 或络合碘 等涂抹创 面 , 保持创 面的 干燥 , 持续烧伤保温治疗 仪照射创 面 , 使用 翻身床
8 3
2 . 4 病 房 管 理 患者 使 用 的物 品单 独摆 放 , 病房 干净 整 洁 。 进 入 病 房 的工 作 人 员 均 着 一 次 性 隔离 服 、 鞋套 、 手
全 部送 去 焚 烧 处理 。
疗护理 的全体人员观察 6 个月, 未出现感染。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 0 9
[ 作者简介 ] 旷荣华 ( 1 9 8 2 一 ) , 女, 湖南衡 阳人 , 护师 , 本
科, 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现代 临床护 理 ( M o d e m C l i n i c a l N u r s i n g ) 2 0 1 3 . 1 2( 9)
时每 4 h翻 身 1次 , 避 免创 面持 续 受 压 。烧 伤 换 药
院后进行创 面处理 、 补液抗休 克 、 抗感染等治疗 , 未
行手 术 。患者 住 院 7 8 d , 经 治疗 痊 愈 出 院 。参加 治
和翻身 时可产生大量 的污物 和用 品 , 必须 全部装 入双层 黄色医疗垃圾袋 , 扎紧避免外渗 ; 为防止 污 物袋破损 , 杜绝 向外 传播 。对 于可 以回收消毒使 用 的衣 服及护理 用品 , 使用 专用消毒 袋包装送 去 清洗 消毒 , 专人专 用 。出院或死亡后 的患者 用品
1例突发事件中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 4 ] 居朝霞 , 刘霞英. 呼 吸 训 练 在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患 者 康 复 中 的
应用[ J ] . 中国 老 年 学 杂 志 , 2 0 1 0 , 3 0 ( 2 ) : 2 8 4 2 8 5 .
E s ] 项红梅. 3例 羊水 栓 塞 导致 术 后 腹 壁 血 肿 的 护 理 体 会 E J ] . 医 学
通 过 冷 敷 及 配 合 其 它药 物 治疗 后 , 出血 可 基 本 停 止 。局 部 损
停 止 。然 后 开 始 进 行 热 疗 , 热疗 后第 5天 腹壁 血肿 皮 肤 颜 色 逐渐变淡 , 第 9 天 皮 肤 颜 色 消褪 , 血肿逐渐变小 。
伤6 d后 给 予 热 疗 , 通过 热敷 可使皮 肤血 管扩 张, 促 进 血 肿
善。
参 考 文 献
[ 1 ] 全燕 , 夏 前 明. 咳嗽 致 腹 壁 血 肿 1例 报 告 [ J 1 . 西南 国药 , 2 0 0 6 ,
l 6( 6) : 7 1 4 — 7 1 5 .
2 . 5 饮 食 护 理 慢 性 咳嗽 者 , 能量消耗增加 , 应 指 导 患 者 平
的 吸 收 。在 冷 热 疗 护 理 过 程 中需 要 注 意 : 使 用 热 水 袋 或 冰 块
时, 应 用 双层 毛 巾 与 皮 肤 隔 开 , 以患 者 的耐 受 程 度 为 限 , 每 次
4
讨
论
咳嗽导致腹壁血肿临床 少见 , 其 发 病 原 因 尚不 清 楚 , 可 能 与 患者 存 在 高 血 压 及 动 脉 硬 化 、 血管 发育 异常 、 内分 泌 因 素、 血液疾病及抗凝血药物 的应用等相关 。本组资 料显示 8 例患 者 中 6 例 有 高 血 压 病 史 。当 剧 烈 咳 嗽 与 高 血 压 及 血 管
艾滋病高热的护理体会

艾滋病高热的护理体会(1. 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山东青岛 266003;2.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0;3. 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山东青岛 266003)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非常高的传染病, 由于该病的不可治愈性, 使患者、家属及家庭承受了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也不可避免的承受各种社会压力. 因此规范的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在医疗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艾滋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的机会比较多,容易造成发热,发热是艾滋病发病的主要症状,患者由于持续高热,增加了耗氧量,导致脑细胞缺氧,加之多源性感染,毒素对脑的刺激,患者常出现惊恐不安、谵妄、嗜睡、昏迷。
在高热情况下迷走神经兴奋兴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影响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
同时,高热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大量消耗,水电失衡。
由于高热时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增多、进食减少、体质虚弱,因此高热的护理极为重要,通过在临床的护理工作,现将护理经验进行如下的总结:1. 临床资料2014 年我科收治艾滋病患者20 例,20 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其中38.5 度以上患者15 例,39 度以上患者9 例,40 度以上患者2 例,死亡2 例。
2.【发热分期】根据艾滋病患者的发热特征,将发热分为三期:2.1 发热初期:体温为中高热38-39℃,以驰张热和间歇热较多,对物理降温、口服降温药及应用一般的抗炎药有效。
2.2 再次发热期:通常体温正常后15 ~ 30 天患者可再次出现体温升高。
体温可达到39 ~ 40℃,对口服降温药及一般抗菌素治疗无效,所以常用静脉给药降温和物理降温。
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2.3 顽固性发热期:此期病人通常半个月前体温正常,当再次发热时,体温往往出现超高热,温度> 41℃,此时病人极度乏力,特别难受,并出现:心、脑、肺、肝、肾、胃肠功能障碍,这时发热多为稽留热。
HIV感染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HIV感染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HIV感染烧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方法通过对患者的安全管理、疾病的护理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结果7例HIV感染烧伤患者,1例拒绝治疗自动出院、1例因经费问题放弃治疗死亡,余均治愈出院,未发生职业暴露事件。
结论强调患者的心理支持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是HIV感染的烧伤患者康复的基础,是减少感染预防艾滋病的关键。
标签:烧伤;HIV感染;护理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相关疾病的RNA 病毒。
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从而导致机体患有各种疾病直至死亡[1]。
目前我国AIDS疫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使得AIDS患病率及HIV感染率不断上升。
我科是集烧伤和整形于一体病区,于2010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7例烧伤患者合并有HIV阳性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烧伤合并有HIV感染的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69岁,烧伤面积12%~80%TBSA,2例入院时已知HIV感染,5例患者经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HIV阳性,后经市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确诊,均为HIV感染者;有吸毒史3例。
2 患者的安全管理2.1妥善安置患者为避免交叉感染,置患者于单人病房,保持病室清洁干燥,保证病室内空气流通,室温在30°C~32°C,相对湿度在40%~60%;本组2例入院时已知HIV感染即安置单人病房,5例患者经实验室检测报告HIV抗体阳性后,立即调整至单人病房。
2.2病室的管理病室门上做好隔离标识;备专用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提供一次性的清洁用具;HIV对紫外线、碘酒不敏感,病房空气消毒应用苍术熏蒸或过氧乙酸熏蒸;所有的仪器设备表面用75%乙醇擦拭1次/d;排泄物用含氯消毒液处理后直接倒入下水道。
患者出院后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2.3专人负责医疗器械及医疗用物的处理烧伤后创面暴露,渗出液体较多,使用的一次性中单、棉签等一次性用品均装入有标示的双层黄色塑料袋送特垃房焚燒;患者的病员服、污染的床单、被套等物品,放入盛有0.5%有效氯消毒液的浸泡桶内浸泡lh,再交由供应室高压灭菌。
一例烧伤危重病人的护理体会

一例烧伤危重病人的护理体会内容摘要: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我在烧伤科护理工作十余年来发现护理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对我科收治的一例危重烧伤病人的护理情况,从而说明有效的护理在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烧伤护理在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中之重,如不严格执行科学的护理措施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要根据烧伤的原因、部位、轻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科学的进行护理。
下面主要谈谈对我院烧伤科于2012年03月14日收治的一例危重烧伤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1.病例介绍患者夏向阳,男, 50岁。
患者于2012年03月14日11时左右在锅炉房中不慎被炉灰烧伤头面颈、躯干、四肢全身多处。
伤后患者神志清,即感创面疼痛、声嘶、胸闷、呼吸困难等。
伤后未经任何处理,即被“120”急救送入我院,收住我科室。
入院诊断结果:1.炉灰烧伤50%;2.吸入性损伤。
入院后患者于2012年3月14日急诊在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
在2012年3月15日、19日、27日三次气管镜检查结果均为:双侧支气管重度吸入性损伤,双侧支气管化脓性感染。
患者分别于2012年3月21日和4月6日在全麻下行座上,左下肢清创植皮,头部取皮术,右下肢清创术。
2.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现存的或潜在的问题或生命体征进行的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的护理结果而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
该病例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诊断结果如下。
2.1疼痛疼痛的原因与患者的烧伤创面大、程度深有关,还有与在治疗过程中烧伤换药的刺激等因素有关。
2.2皮肤完整性受损患者被炉灰烧伤导致皮肤受损缺失,皮肤受损还与患者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
2.3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感染主要是烧伤后失去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皮肤屏障,另外也与烧伤换药等侵入性、操作有关。
2.4体温过高患者的提问过高主要与手术和创面感染有关。
2.5呼吸道梗阻或误吸危险与气管切开有关。
一例烧伤患者护理体会

一例烧伤患者护理体会
烧伤患者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
下面是我在一例烧伤患者护理中的体会:
病人是一名45岁的男性,因为煤气罐爆炸导致面部、上肢和胸部烧伤。
在入院后,病人的烧伤面积进行了评估,确定为II度深度烧伤,面积约为20%。
病人的痛苦非常强烈,需要给予镇痛和安神药物,并且需要进行密切观察,以防止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首先,我们需要在保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的同时,进行烧伤面积的清创和换药。
由于烧伤面积较大,清创和换药需要十分小心谨慎,以避免二次伤害和感染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卫生,每天对病人进行一次淋浴,并及时更换床上用品和衣物。
此外,我们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和饮水,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脱水。
病人需要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同时需要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烧伤患者需要更多的关怀和陪伴,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和恐惧感。
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总之,护理烧伤患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1例特重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1例特重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0-05-28T08:41:39.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潘学芳杨祥河周昕刘凤琼张丹[导读] 特重大面积烧伤病人抢救、治疗的成功,高质量的护理是关键。
潘学芳杨祥河周昕刘凤琼张丹(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171-02【摘要】特重大面积烧伤病人抢救、治疗的成功,高质量的护理是关键。
【关键词】特重烧伤护理患者,男,50岁,因火焰烧伤全身多处,伤后2小时入院。
诊断:(1)特重大面积烧伤95%,其中深II°50%,III°45%;(2)低血容量性休克;(3)吸入性损伤。
入院后立即给予抗休克、抗感染、营养支持、吸氧、清创、使用翻身床定时翻身、高效辐射治疗机照射创面、心理干预、康复指导等治疗。
患者入院后第3、7、35天分别在全身麻醉下行削痂+微粒皮移植+异体(猪皮)皮覆盖以及肉芽创面清创自体皮移植术,手术顺利,住院89天痊愈出院。
一护理1 抗休克的护理采用全国通用公式制定出输液计划:(1)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深静脉置管和一条外周静脉,严格按计划输入电解质、胶体、水分以及营养物质。
(2)通过观测心肺功能、尿量、脉搏、血压,及时调整补液速度、量、成分。
(3)对静脉管道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更换输液管和穿刺点敷贴,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用肝素生理盐水通管每天两次,防阻塞,管子固定良好,防扭曲,避开治疗仪,以防温度过高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经积极抗休克治疗,患者加强了心肺功能维护,减轻了心肌缺氧的损害,增强了心肌泵血功能,提高了血管反应能力,改善了微循环。
2 病室的管理(1)安置患者在单人病房,限制探视人数和次数,防止交叉感染。
(2)空气用三氧消毒机消毒2次/日,每次60分。
(3)物表、墙壁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2 年 3月 来 我 院就 诊 。应 用 G E 3 . 0 T 高 场 强 核 磁 共 振 成 像 机行头颅检查 , 采用 S E、 F S E序 列 扫 描 成 像 , 设 定 T1 WI ( T R /
T E )为 4 6 0 / 1 0 ms 、 T 2 wI ( TR / TE)为 4 1 0 0 / 1 0 0 ms , 层 厚
中 国冶 金 工 业 医 学 杂 志
2 0 1 4年 第 3 1卷第 6 期
Ch i n Me d J Me t a l l I n d u s ,De c e mb e r . 2 0 1 4 ,Vo 1 . 3 1 No . 6
中 国临 床 研 究 , 2 0 1 0 , 2 3 ( 4 ) : 3 5 1 - 3 5 2 .
核磁共振检查 提示枕 骨斜 坡 占位病 变 , 并 由病 理 证 实 为 颅 底
脊 索 瘤 的病 例 , 本 文 就 颅 底 脊 索 瘤 的 MR I 影 像 学 表 现 进 行 总 结, 旨在 探 讨 MRI 技 术 诊 断 颅 底 脊 索 瘤 的价 值 。
1 病 例 报 告 患者男 , 2 3岁 , 因头 痛 、 呼 吸 和吞 咽 困难 、 视力 下 降, 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RI 影像示患 者 颅底 斜坡 有 大 小 为6 . 7 c m×8 . 2 c m×
6 . 8 c m、 不 规 则 团块 状 软 组织 肿 块 , 肿块有分 叶、 边界 清楚 , 斜
坡骨质呈膨胀性 破坏 ; 病灶 向前侵入 鼻腔 、 蝶窦, 向 两 侧 侵 人
海绵窦 , 致左侧颞极脑膜受侵 , 且 垂 体 窝 受 累 致 垂 体 上 移 。病 灶信号不均匀 , 呈 长 T1 、 长 T2信 号 影 , 且 混 杂 短 T1 、 长 T2 信 号影 ; 增 强 扫 描 见 明 显 不 均 匀 强 化 。根 据 MRI 影 像 表 现 提 示 为颅底脊索瘤 , 后经病理证实 。
呈低 、 等、 高混杂信 号 , 在 T 2 WI以高 、 低信 号为 主; Gd — D TP A 增强扫描后 , 出 现 明 显 不 均 匀 强 化 及 囊 变 坏 死 区不 强 化 , 其 间 散在点片状高密度钙化灶 。 总之 , 由 于 颅底 复 杂 的 骨 性 结 构 , 有 丰 富的 血管 和神经 , 所 以 了解 肿 瘤 大 小 、 范围 和毗邻 关 系非 常重要 , 而 MR I的 优 点是能够多方位 、 多参 数成像 , 其既可 以显示 肿瘤 大小 , 还 可 明 确 显 示 颅 底 脊 索 瘤 的位 置 、 形态 、 浸 润 范 围 及 与 周 围 组 织 的
颅 底 脊 索 瘤 是 一 种 较 少见 的 胚 胎 脊 索 组 织 残 余 形 成 的 颅 内肿瘤 , 其以人体 中轴骨 为 中心 , 多发 于枕骨 斜坡 , 可 致 邻 近
析[ J ] .职 业 与 健 康 , 2 0 1 2 , 2 8 ( 7 ) : 8 9 1 - 8 9 2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3 - 2 6 )
E 4 3 田莉 , 胡广芹 , 邓 玲 玲 .脑 出血 致 神 经 源 性 肺 水 肿 3 2例 临床 分
2 讨 论
解剖关系 , 对 颅 底 脊 索 瘤 的诊 断 和 鉴别 诊 断 有 较 大 价 值 L 4 ] 。
参 考 文 献
E l i 王冬 梅, 孙琦 , 杨献峰 , 等 .脊 索 瘤 的 影 像 诊 断 及 分 期 [ J ] .中 国
临床 医学 影 像 杂 志 , 2 0 1 0 , 2 1 ( 1 2 ) : 8 6 3 — 8 6 6 .
颅 底 脊 索 瘤 MR I 影像诊 断 1 例
段 云 霞
鞍 山 市 中 医 院放 射 科 , 辽 宁 鞍 山 1 1 4 0 0 0
脊 索 瘤 是 一 种 生 长 缓 慢 的低 度 恶 性 肿 瘤 , 好 发 于 脊 柱 的 两端_ 1 ] , 主要见于骶 尾骨 、 其 次为 颅底斜 坡 ; 临 床 上 发 病 年 龄 多在 2 O ~4 O岁 左 右 , 男性 略多于女性 。笔者搜集 到 1 例 应 用 本 例 患 者 的 MR I 影像表现为病变 区呈软组 织肿块 代替 , 肿 块 有分 叶、 形 态不 规则 , 但 界 限清 楚 ; 以颅 底斜 坡 为 中心 , 向 鞍 上、 中颅窝和后颅 、 鼻咽 等周 围结构侵 袭蔓 延 , 向 前 侵 及 鼻 腔 和蝶窦 , 向两侧侵及 海绵 窦 , 致 垂体 上移 、 视 交 叉 上 抬 及 左 侧 颞 叶 脑 膜 受 侵 。根 据 MRI 征象考 虑为脊索 瘤 , 最 终 经 病 理 确 诊 为 颅 底 脊 索 瘤 。本 例 资 料 表 明 , MR I 检 查 对 病 灶 的 多 方 位 扫描优势 , 在颅底脊索瘤的定位诊断方 面很有价值 , 特 别 是 正 中矢 状 位 扫 描 可 清 晰 显 示 肿 瘤 向前 侵 入 鼻 咽 部 、 向后 侵 袭 使 脑 干 和 第 四脑 室 受 压 变 形 及 向后 移 位 、 中脑导水管受 压狭 窄 ; 横、 冠 状 位 扫描 可 观 察 到 肿 瘤 向两 侧 侵 及 海 绵 窦 及 相 关 的 血 管 和 神 经 等 状 况 。此 外 , MR I的 多 参 数 成 像 对 颅 内 脊 索 瘤 的
5 mm、 层间距2 I T l m, 分 别进 行横 状位 、 矢状位、 冠 状位 扫描 ; 发现病变 后 , 按0 . 1 mmo l / k g 体 重 的剂 量 经 肘静 脉 注 射 G d -
D T P A行增强扫描 。
定 性 诊 断 很 有 帮助 , 由于 瘤 体 坚 实 , 其 内 充 满 胶 冻 样 组 织 而 易 出现 出血 、 囊变 、 坏死和钙化 , 因 而病 变 信 号 不 均 匀 。在 T1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