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ProdPrep
思科配置静态NAT、配置动态NAT和配置NAPT(共36张PPT)

Router(config)# interface s0/0/0
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210.29.193.1
Router(config-if)# ip nat outside
图9-2-1 NAT配置拓扑图
2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阐明静态NAT 的配置过程
路由器配置如下: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0/0
Router(config-if)# ip nat inside
Router(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config)# interface s0/0/0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 一种将一个IP地址域〔如Intranet〕转换到另一个IP地址域 〔如Internet〕的技术。NAT技术的出现是为理处理IP地址日 益短缺的问题,将多个内部地址映射为少数几个甚至一个公 网地址,这样就可以实现内部网络中的主机〔通常运用私有地 址〕透明地访问外部网络中的资源;同时,外部网络中的主 机也可以有选择地访问内部网络。而且,NAT能使得内外网络 隔离,提供一定的网络平安保证。
图9-1-2 静态NAT任务表示图 1 静态NAT配置
二、实训义务 掌握静态NAT的特征、配置及调试方法
RA(config-router)# version 2 Router(config-if)# ip nat inside 2 动态NAT配置
正确配置静态地址转换,使这两台PC能访问 !把RA的s0/0/0接口配置成NAT的外部接口
任务5.2 动态NAPT及静态NAT配置

NAT配置ØNAT技术基本概念ØNAT技术分类ØNAPT配置流程ØNAT配置命令•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都需要一个唯一的、合法的IP地址来标识,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终端数量的增多,以及IPv4地址空间本身的限制,IPv4地址无法实现一对一的分配。
•NAT技术有效缓解了IP地址紧张的局面。
通过将多个私有地址转化为一个或多个公有地址,解决内网用户数量多而公有IP地址数量少的情况。
•本次任务介绍NAT技术的分类、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
•内网主机访问互联网时,必须要有一个公网地址身份标识。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可以实现IP数据报文头中的IP地址的转换,当内部网络访问外部网络时,将IP数据包头中的私有地址(源IP地址)转化为公网地址。
•通过NAT技术部署,可以实现公网地址和私有地址的“一对多”的映射关系,以此缓解IPv4地址紧张的局面。
地址类型私有地址范围A10.0.0.0~10.255.255.255B172.16.0.0~172.31.255.255C192.168.0.0~192.168.255.255私有地址是从A、B、C三类地址中各划取一段作为私有地址空间。
私有地址不能被互联网识别,仅供局域网内部通信使用,并且在不同的局域网中可以复用。
Ø静态NAT•将内网中的一个私有IP固定地转换为一个公网IP(固定转换)。
通常应用在允许外网主机访问内网服务器的环境中,外网主机可通过其所映射的公网地址来访问内网服务器。
静态NAT工作过程示意图Ø动态NAT•将内网中的一个私有IP转换为公网IP地址池中的一个地址(临时转换)。
内网主机访问外网时,若地址池有可用地址,转换使用;若无可用地址,主机将无法访问外网,直到其它主机通信结束,映射关系解除,公网地址重新释放地址池中才可转化使用。
•动态NAT实现“一对一”的地址转换,并不能起到节约公网地址的作用,并且公网IP地址池中的地址个数限制了同时访问外部网络的内网用户数量,因此不适应于目前网络部署。
nat-简化版

卡特尔——ORACLE授权教育中心
17
验证NAT配置
• 查看NAT转换条目 Router# 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verbose] – verbose :显示详细的 NAT转换条目信息 协议 内部全局地址 内部局部地址
外部局部地址 外部全局地址 Router#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verbose Router#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Pro Inside Inside local local local Outside global global Pro Insideglobal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Outside Outside Icmp207.35.18.2:6002 207.35.18.2:31634192.168.1.3: 192.168.1.2:31634 207.35.14.83:31634 207.35.14.83:31634 icmp 6002 207.35.14.83: 6002 207.35.14.83: 6002 create 00:00:14, use 00:00:14 timeout:60000, left 00:00:45, Map-Id(In): 1, icmp 207.35.18.2:15488 192.168.1.3: 15488 207.35.14.83: 15488 207.35.14.83: 15488
155.34.2.3 155.34.2.3
14
PAT配置3-1
• 将内部网络地址10.1.1.1~10.1.1.254转换为合法的地址 61.159.62.130/29,以便访问Internet
准备知识 -- NAT

NAT1、NAT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2、NAT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
原因:NAT不仅完美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3、私有IP地址是指内部网络或主机的IP地址,公有IP地址是指在因特网上全球唯一的IP地址。
私有地址有:A类– 10.0.0.0~10.255.255.255B类– 172.16.0.0~172.31.255.255C类– 192.168.0.0~192.168.255.2554、NAT应用环境-情况1:一个企业不想让外部网络用户知道自己的网络内部结构,可以通过NAT将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隔离开,则外部用户根本不知道通过NAT设置的内部IP地址。
-情况2:一个企业申请的合法Internet IP地址很少,而内部网络用户很多。
可以通过NAT功能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共用一个合法IP与外部Internet进行通信。
5、NAT的端口转换方法-完全圆锥型NAT:即著名的一对一NAT,一旦一个内部地址(iAddr:port1)映射到外部地址(eAddr:port2),所有发自iAddr:port1的包都经由eAddr:port2向外发送;任意外部主机都能通过给eAddr:port2发包到达iAddr:port1。
-地址受限圆锥型NAT:限制地址,即只接收曾经发送到对端的IP地址来的数据包。
一旦一个内部地址(iAddr:port1)映射到外部地址(eAddr:port2),所有发自iAddr:port1的包都经由eAddr:port2向外发送;任意外部主机(hostAddr:any)都能通过eAddr:port2发包到达iAddr:port1的前提是:iAddr:port1之前发送过包到hostAddr:any。
NAT-理论知识PPT

配置SNAT对应访问策略
防火墙 > 安全策略 > IPv4安全策略,点击『新建』按钮创建策略规则
配置DNAT对应访问策略
防火墙 > 安全策略 > IPv4安全策略,点击『新建』按钮创建策略规则
02 源NAT
源NAT-转换过程(1)
10.1.1.2 10.1.1.3 ge1 PC
200.0.0.2 ge10
100.0.0.1 Server
SNAT (静态)
SNAT (动态端口)
SA 10.1.1.2
SA 10.1.1.2:3678
SA 10.1.1.3:3678
DA 100.0.0.1
• 定义:源NAT地址转换是内网用户要访问外网时,内网地址转换为 公网地址,然后才可以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的 目的NAT地址转换是外网地址要访问内网服务器时,内网服务器地 址映射为外网地址,而外网用户通过访问该映射的外网地址就可以 访问内网服务器了,这样可以保护内部服务器的安全
• NAT 的配置分为: 源地址转换(Source) 、 目的地址转换(Destination) 及静态地址转换(Static) 三种类型。
200.0.0.2:60005
DA 100.0.0.1:80
100.0.0.1:80 DA 100.0.0.2:80
源NAT-WebUI配置
网络配置> NAT 选中<源NAT>项,点击『新建』按钮创建源NAT规则 网络配置> NAT 选中<地址池>项,点击『新建』按钮创建转换后的地址池
03 目的NAT
05 NAT匹配顺序与 相关策略
NAT匹配规则
NAT规则匹配顺序 每一条NAT 都有唯一一个ID 号。流量进入安全网关时,安全网关对NAT规则进行顺序 查找,然后按照查找到的相匹配的第一条规则对流量的 IP 做NAT转换。ID 的大小顺序 并不是规则匹配顺序。使用show running-config nat 命令列出的规则顺序才是规则匹 配顺序。通过移动已有的NAT 规则从而改变规则的排列顺序。
citrix应用中路由器NAT的应用环境及其配置简介

citrix应用中路由器NAT的应用环境及其配置简介citrix应用中路由器NAT的应用环境及其配置简介憔悴猪小窝在citrix应用环境中,经常会需要进行NAT,才能正常的使用citrix,下面我简单介绍下NAT方面的知识和配置命令。
一、NAT简介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功能,就是指在一个网络内部,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自定义的IP地址,而不需要经过申请。
在网络内部,各计算机间通过内部的IP地址进行通讯。
而当内部的计算机要与外部internet网络进行通讯时,具有NAT功能的设备(比如:路由器)负责将其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IP地址(即经过申请的IP 地址)进行通信。
二、NAT 的应用环境:情况1:一个企业不想让外部网络用户知道自己的网络内部结构,可以通过NAT将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 隔离开,则外部用户根本不知道通过NAT设置的内部IP地址。
情况2:一个企业申请的合法Internet IP地址很少,而内部网络用户很多。
可以通过NAT功能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公用一个合法IP与外部Internet 进行通信。
三、设置NAT所需路由器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设置NAT功能的路由器至少要有一个内部端口(Inside),一个外部端口(Outside)。
内部端口连接的网络用户使用的是内部IP地址。
内部端口可以为任意一个路由器端口。
外部端口连接的是外部的网络,如Internet 。
外部端口可以为路由器上的任意端口。
设置NAT功能的路由器的IOS应支持NAT功能(本文事例所用路由器为Cisco2501,其IOS为11.2版本以上支持NAT功能)。
四、关于NAT的几个概念:内部本地地址(Inside local address):分配给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的内部IP地址。
内部合法地址(Inside global address):对外进入IP通信时,代表一个或多个内部本地地址的合法IP地址。
在CISCO路由器上配置NAT功能(1)

在CISCO路由器上配置NA T功能随着internet的网络迅速发展,IP地址短缺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
下面几绍一种在目前网络环境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即地址转换(NA T)功能。
一、NA T简介NA 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功能,就是指在一个网络内部,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自定义的IP地址,而不需要经过申请。
在网络内部,各计算机间通过内部的IP地址进行通讯。
而当内部的计算机要与外部internet网络进行通讯时,具有NA T功能的设备(比如:路由器)负责将其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I P地址(即经过申请的IP地址)进行通信。
二、NA T的应用环境情况1:一个企业不想让外部网络用户知道自己的网络内部结构,可以通过NA T将内部网络与外部Internet隔离开,则外部用户根本不知道通过NA T设置的内部I P地址。
情况2:一个企业申请的合法Internet IP地址很少,而内部网络用户很多。
可以通过NA T功能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公用一个合法IP与外部Internet 进行通信。
三、设置NA T所需路由器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设置NA T功能的路由器至少要有一个内部端口(Inside),一个外部端口(Outside)。
内部端口连接的网络用户使用的是内部IP地址。
一般来说内、外部端口可以为任意指定。
设置NA T功能的路由器的IOS应支持NA T功能(本文示例所用路由器为Cisco2811)。
四、关于NA T的几个概念:内部本地地址(Inside local address):分配给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的内部IP地址。
内部合法地址(Inside global address):对外进入IP通信时,代表一个或多个内部本地地址的合法IP地址。
需要申请才可取得的IP地址。
五、CISC O路由器NA T的设置方法:CISCO各种型号路由器NA T设置方法及命令基本相同。
检验nat的运行和基本的nat故障排除

检验NAT的运行和基本的NAT故障排除目录介绍开始之前规则前提条件使用的组件如何排除NAT问题实例:可以ping通一台路由器却不能ping通另一台路由器问题总结问题实例:外部网络设备不能与部路由器通信问题摘要故障排除检验表未在转换表中安装转换未使用正确的转换条目NAT运行正常,但是仍有连接问题结论相关信息介绍在NAT环境中出现IP连接问题时,通常很难确定问题的原因。
事实上在存在潜在问题的时候,常常错误地归咎于NAT。
本文说明如何使用Cisco 路由器上现有的工具来验证NAT的运行。
我们还将向您说明如何执行基本的NAT故障排除以及如何避免NAT故障排除中的常见问题。
开始之前规则关于规则资料的更多信息,请参阅Cisco技术提示规则。
前提条件本文没有特殊的前提条件。
使用的组件本文不限于任何特定版本的软件和硬件。
本文所包含的信息基于特定试验室环境中的设备。
本文使用的所有设备都采用原始(缺省)配置。
如果您在正在运行的网络中进行操作,请确保您在使用之前了解所有命令的潜在影响。
如何排除NAT在试图确定IP连接问题的原因时,排除NAT很有帮助。
采取以下步骤以验证NAT是否在正常运行:1.根据配置,明确定义NAT要完成的任务。
这时您可以确定该配置是否有问题。
为了帮助配置NAT,请参阅配置网络地址转换:入门指南。
2.检验转换表中是否有正确转换。
3.使用show和debug命令来检验是否正在进行转换。
4.详细观察包的处理过程,并检验路由器是否有传输包需要的正确路由信息。
以下是一些问题实例,在这里,我们使用上述步骤来帮助确定问题的原因。
问题实例:可以ping通一台路由器却不能ping通另一台路由器在下面的网络图中,我们发现以下症状:Router 4可以ping通Router 5(172.16.6.5),但却不能ping 通Router 7(172.16.11.7)。
所有路由器都没有运行路由协议,而且Router 4将Router 6当作自己的缺省网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到的梯度分离时间可以输入制备泵,使制备分离在此 时间内流经制备柱,柱的柱体积数与相应时间流经分析 型柱的体积数相同。
上样方法:
用注射器进样;
静止进样(泵停);
六通阀进样;
主动阀进样;
辅助泵进样; 固体上样。
上样方法
固体上样是解决样品低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可将 样品的干粉与柱填料混和,加入分离柱前的前臵 柱中。对于难溶的样品(5mg/ml以下,每份样 品需混入5~10份填料)Miller等(1989)曾报 道用前臵柱方法分离0.1~1g的样品。
(制备柱直径) 2 制备柱柱长 (分析柱直径) 2 分析柱柱长
放大因子=
不同规格柱上样品量
应用求得的放大因子乘以分析型柱的上样量,以预测大 直径柱的上样量。表1 列出了常用不同规格柱上样品量 的指南。
很多因素可影响制备柱的容量。下列一些影响因素 需加以考虑:
1.
保留值大的物质容量高
2.
固定相
L H N
1 k ' Rs 1 N 4 1 k '
Rs 2 t R ( B ) t R ( A) WA WB
k'
t R tO tO
K b' ' Ka
L H N
' t R t R tO
H 2 dp
u
B cu u
L cm ( ) 秒 T0
四、固定相
常用固定相可分为液-固(吸附),例如硅胶、氨基、 二乙醇等液-液和C18, C8, C4键合相等,凝胶和离子交 换,前者为排阻色谱,后者为阳离子、阴离子交换色谱 (强酸、弱酸、强碱、弱碱等)另外还有NH2柱等。
选择固定相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颗粒大小及其孔径 ② 色谱柱长度 ③ 操作压力
高效液相色谱制备色谱仪器
制备色谱
选择制备型分离系统时,不仅仅要考虑待分离样品的量, 还应考虑拟进行的分离的种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并正 确选择色谱柱、尺寸、固定相种类以及流动相流速等参 数才能保证分离和制备的成功。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往 往采用两个步骤来完成分离工作,选用低分辨率、快速 分析柱进行粗分(其中可除去色素、鞣质等杂质)再用 HPLC高分辨率色谱柱进行细分。
加样量如何放大
1.
当分析规模的分离优化后,就要研究在分析柱上的上样 量,以确定某种填料的容量。因为大规模的分离应该与 小规模的分离相同,所以样品最大上样量将取决于分析 规模分离的复杂程度
2. 3.
要决定待纯化或分离的样品含量是多少
需要纯化的样品含量一旦确定后,可以用简单的方程式 求出纯化所需色谱柱的大小
一、基本原理
液相色谱的效能取决于分离速度和分辨率,对于 制备型加压液相色谱而言,上样量是一个重要指 标。
分辨率
速度
载样量
基本原理
对于某个分离参数进行优化,往往会影响其它分离参数,例如: 增加洗脱液流速会降低分辨率(Rs),分辨率会因上样量过 大而下降,上样量过大的原因包括样品溶液的体积过大或浓度 过大,色谱柱的载样量又取决于柱的直径、长度、固定相颗粒 大小以及装填的紧密程度。 对于偶尔的一次分离而言,其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定量的某个 化合物,达到一定纯度和回收率。而对于生产规模的色谱分离 而言,单位时间内可分离的样品量是一个关键指标,单位时间 获得样品量即产量,取决于色谱柱直径和洗脱液流速等参数, 生产能力和样品纯度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因素,也就是说分辨能 力并不是制备液相色谱考虑的首要因素。制备液相色谱应首先 具有经济快速地生产所需产品的能力。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4.
转换至制备液相色谱系统。(Gareil 1982b;Cox 1988 ) 将分析型液相色谱条件直接用于制备型液相色谱分离时, 所用压力应为分析型色谱的三分之一左右(Johnson 1978)。Bidlingmeyer(1987)详细介绍了经过薄层色 谱→分析型高压液相色谱→制备型高压液相色谱,来选 择分离条件的方法。近期出现一种趋势,将分析型大小 填料直接用于制备型液相色谱柱,这将无需对流动相作 较大的改变。Waters公司生产的Symmetry系列柱(内 装100Ā)球形填料,即是这种色谱柱的代表。
二、分离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为选择制备型加压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可采用下列 操作步骤:
1.
选择液相色谱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薄层色谱分析 来初步确定分离条件(Heyward和munro, 1980),即 用硅胶薄层来确定正相柱条件,用反相硅胶薄层来确定 反相柱条件。当选择该方法时,要牢记薄层色谱中硅胶 的表面积是柱色谱中硅胶表面积的两倍,所选的展开剂 条件应使样品Rf值不大于0.3 少量样品在分析型液相色谱柱上的分离。在找到适当的 薄层色谱分离的展开条件后,应将该条件转用于分析型 液相色谱。利用这种初步的分析来获得正确分离条件的 方法可以节省时间、样品和溶剂。
2.
操作步骤
3.
优化分析型液相色谱条件,应寻求较小容量因子(K’), 其理由在于分析型液相色谱洗脱剂系统转换为制备型液 相色谱系统时,经常导致分离效能(分离度)下降。小 的容量因子意味着分离时间缩短和出峰体积缩小。良好 的分析型液相色谱分离通常是成功进行制备型液相色谱 分离的先决条件。在找到分析型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后, 通常将分离度调至高于分析型色谱所需水平。这样可以 与制备型色谱分离过程中的过载相适应(图5.3)。在进 行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时,增加溶剂系统中水的含量可达 到这一目的。
五、装柱方法
装柱方法一般来说,颗粒度大,干法(顿击法)装柱(20- 30m),小于此颗粒装柱较困难,一般采用湿法装柱(即匀 浆装柱)。匀浆装柱需一个高压装臵、匀浆罐、与填料比重相 近溶剂(二氧六环、四氯化碳),其方法根据柱子内径和长度 算出装填量,加入溶剂,超声,使成均匀匀浆(近透明),将 柱子上螺丝卸下(经清洗、烘干、干净空柱),连到匀浆罐, 然后将匀浆到入匀浆罐,拧紧灌盖,连接气动泵螺丝,一瞬间 压下匀浆(400公斤),匀浆中溶剂经柱子从柱下口滤网快速 滤出,而填料均匀下沉至柱中,再补打一次高压(400公斤), 放臵半小时直到打紧为止。柱装好后,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 试柱效和分离度,柱子即制备完成。以上是装分析柱方法,制 备柱也可用同法装柱。
固定相
恰当地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才能得到好的分离效果。增加色谱柱长 度可提高分辨率,但需施加更大压力,减少固定相颗粒,增加分离 度,样品载样量但增加操作压力。 一般来说,球形颗粒优于不规则形状颗粒。它具有较高机械强度, 不易破碎,装柱重现性好,可增加样品在柱中的渗透性,峰对称较 好、寿命长等优点。但球形固定相价格较高。 柱层析颗粒在40-63m较易于干法装柱,载样量大,价格适中,能 进行有效分离,最适宜颗粒大约为15m左右,颗粒减小增加N, Rs, 但装柱时需更高压力。 HPLC系统中颗粒大小为10m,5m,3m,1.8m等,其分离度 好,易于纯化样品,对众多天然药物样品分离、纯化和制备是一条 较好途径。
操作步骤
5.
纯化物质的回收。所得物质的分析,可以薄层色谱或分 析型高压液相色谱进分离物质进行纯度和定性分析。分 离结束后,可采用如下程序洗脱色谱柱 (Simpson,1982)。正相柱:丙酮→水→甲醇→丙酮→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反相柱:甲醇:四氢呋喃(1:1) 或用纯甲醇冲。
三、色谱柱
制备型加压液相色谱系统的关键部件是色谱柱。所 选用色谱柱大小应取决于待分离样品的量(Hupe 1981; Verzele 1988)。几种经典色谱柱的直径和 上样量的关系列于表5.1中。
计算的流量用于制备柱时,可使流动相用在分析柱上有 相同的线速度。 但是合适的流量还取决于色谱柱的内径大小。色谱系统 还受柱长增加及填料更细引起反压增加的制约。
梯度分离时间(GD)
柱长(制备) [直径(制备)]2 流量(分析) 制备(GD)=分析(GD) 2 柱长(分析) [直径(分析)] 流量(制备)
色谱柱
色谱柱的其它一些参数对于分离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图5.4)。影响分辨率Rs的主要参数是选择性α和 容量因子k’,增大α值(选择性或相对保留时间)对 分离的成功非常主要。
色谱柱
增大柱的直径意味着可以承载更多样品、增加产量。 增加色谱柱长度,意味着可以加入样品量和分辨率 增大。半制备色谱柱我们认为Bondepak 10m (3.9 x 300 mm)色谱柱效能较佳。当时天然药化 教研室做了七个研究生,得了好几个大奖,立下了 汗马功劳。
样品混合物简单容量高(例如商陆皂苷甲、乙、丙、
丁……)
3. 4. 5. 6. 7.
梯度分离比等度分离时容量要高 分离度要求越高,容量越低 上样体积会限制容量大小 样品的溶解度会限制容量大小 选择不同的样品溶剂也会影响容量大小
以3.9×150mm色谱柱放大到19×150mm色谱柱的 情况举例:
放大因子=
六、加样
在将样品加到制备柱之前,需考虑以下因素:
样品的制备方法;
溶剂样品的溶剂;
Hale Waihona Puke 样品重量;样品体积;
上样方法;
色谱柱。
加样
通常应尽可能选用流动相来溶解样品,样品在流动相中 要有良好的溶解度。如果样品体积太大,分辨能力就会 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样品过浓,则有可能在柱顶部形 成沉淀,压力飙升而停泵。为了每次能得到更多的样品, 还是应在小体积的流动相中溶解较多的样品。将成功的 分析型分离放大为制备型分离时,可能会遇到样品的溶 解度问题。对于一些在水中难溶的样品,在进行反相 HPLC分离时,就经常遇到上述问题。 例如植物毛兜铃根部的粗提物在甲醇-水系统中溶解度 差,为从提取物中获得马兜铃酸,在HPLC分离前,先将 样品溶于甲醇-四氢呋喃1:1的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