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切除术后负压引流的应用

合集下载

负压引流原理

负压引流原理

负压引流原理负压引流是一种通过负压装置来实现排液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其原理是利用负压作用下的吸引力,通过引流管将体内的炎症渗出液、血液和组织液等排出体外,以减轻组织水肿、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负压引流的原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负压引流的原理是利用外部负压装置,通过引流管将伤口内的渗出液抽出体外。

在正常情况下,伤口渗出液会在体内积聚,导致组织水肿和感染的发生。

而负压引流通过持续的负压作用,可以有效地将伤口内的渗出液及时排出,减轻组织水肿,促进伤口愈合。

其次,负压引流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排液,更重要的是通过负压作用下的持续拉力,可以促进伤口边缘的收缩和组织再生。

这种持续的拉力可以有效地刺激伤口周围的血管和细胞,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从而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

另外,负压引流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伤口感染的发生。

通过持续的负压作用,可以将伤口内的细菌和炎性因子排出体外,减少感染的机会。

同时,负压引流还可以改善伤口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提高组织的抗菌能力,从而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在临床应用中,负压引流已经成为各种外科手术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创伤外科中,负压引流可以有效地处理复杂的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和大面积烧伤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负压引流可以有效地清除感染灶内的渗出物,控制感染的扩散,加速病情的好转。

总的来说,负压引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其特有的原理和作用机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排除伤口内的渗出物,促进伤口愈合,还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因此,对于外科手术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来说,负压引流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负压引流的原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负压引流原理

负压引流原理

负压引流原理负压引流是一种通过外部负压吸引体内分泌物质或感染物质的方法,以加速排出体内积液或感染物质,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负压引流原理主要是通过负压泵或其他负压装置,将负压应用于伤口或手术切口周围的敷料中,从而形成负压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和排除伤口分泌物,达到治疗感染和促进愈合的目的。

负压引流原理的核心是利用负压作用促进伤口底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组织水肿,从而加速伤口愈合。

在负压引流过程中,负压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伤口分泌物的积聚,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还可以促进伤口周围的新生组织生长,加速愈合过程。

负压引流原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外科手术后的伤口引流、创伤性伤口的处理、慢性溃疡的治疗、烧伤伤口的处理等。

在外科手术中,负压引流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创伤性伤口的处理中,负压引流可以帮助清除伤口积液和减少感染风险,加速伤口愈合。

对于慢性溃疡和烧伤伤口,负压引流也可以起到清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负压引流原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负压环境,保持负压引流系统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负压引流系统通常包括负压泵、引流管、敷料和负压容器等组成部分。

在使用负压引流系统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伤口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引流方式和负压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负压引流原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负压作用促进伤口愈合、清除分泌物和减少感染风险。

在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负压引流原理,合理选择引流系统和参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确保负压引流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负压引流原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负压引流器的使用方法

负压引流器的使用方法

负压引流器的使用方法
负压引流器是一种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引流体液或气体,以减轻病人的症状和促进恢复。

以下是负压引流器的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首先要确认负压引流器是否符合要求,如有损坏或松动的部位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准备好引流管、负压罐等辅助设备。

2. 安装:将负压引流器放置在平稳的表面上,连接好引流管和负压罐,确保连接紧密、无泄漏。

3. 使用前操作:开启负压引流器前,应先将负压罐中的液体排空,并根据需要调节引流管的长度。

然后,将引流管插入病人体内,确保位置正确。

4. 开启负压:将负压引流器开关调至合适的负压值,通常为-20 ~ -50kPa,然后开始引流。

引流过程中,应注意负压罐的液位,避免负压过大或过小。

5. 引流结束:当引流结束时,应先将负压引流器开关调到“关”状态,然后将引流管从病人体内取出,最后关闭负压罐的排放口。

6. 清洗和消毒: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负压引流器及其辅助设备,以确保下一次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以上是负压引流器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守操作规程、保持清洁卫生,以及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 1 -。

腮腺切除术后负压引流探讨与护理观察

腮腺切除术后负压引流探讨与护理观察
12 方 法 .
漏液 、 漏气致 负压下降时 , 应及时更换引流装置。同时也应防止 吸力过大。③负压引流器须 固定牢靠 , 避免因重力作用或拉扯将
引流 管 带 出 , 成 重 新 放 管 的 困难及 增 加 感 染机 会 。可 固定 在 衣 造
随 机 将 2 3例 患 者 分 为 两 组 : 压 包 扎 组 9 1 加 8例 , 后 采 用 术
1 统 计 学 处理 . 4
液时倒流 。⑥在引流过程中, 指导患者 注意避免挤压引流袋 , 以
防袋内空气或 已被引流出的引流物逆流入创 口,造成创 面下 内
压增加而使创面剥离 , 影响创面愈合及增加逆行感染 的机会。⑦ 拔管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 、 脉搏 、 呼吸 、 体温 , 避免 由于拔管
负压引流为主动引流 , 通过负压 吸引将液体吸 出, 引流更 使 加通 畅 、 彻底 、 可靠 , 主要有 以下优点 :1 局部 创 口无需 加压 固 () 定, 避免加压包 扎过紧导致头面部紧痛 ;2 避免加 压不当造成 () 组织瓣 的缺血坏死 ;3 压迫残 留腺 体促 进其萎缩 , () 减少皮下唾 液积存及涎瘘 ;4 压迫腮腺手术时翻起的肌皮瓣 , () 使之与内部创
饮食控制 ,必要时加用阿托品或局部加压包扎 。⑤严格保 持无
菌 。倒 引流 液 注 意 盖 子 不 能 污染 , 管子 用 血 管钳 夹 住 , 防止 引流
术后 3 d一1 换药 时发 现 包 扎敷 料 有 白色 或 淡 黄 色 渗 液 , 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并随着进食咀嚼运动而增加 ; 或术后 7 d检查耳后区轻度肿胀伴 有或不伴有波动感 , 穿刺时可抽 出容量不 等的清亮液体 , 即为腮 腺术后并发皮下唾液积存或涎瘘 。

负压引流器使用方法

负压引流器使用方法

负压引流器使用方法
负压引流器是一种用于排除体腔内的液体或气体的装置,可以为伤口提供持续的负压,促进伤口愈合。

其使用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在使用负压引流器之前,需要清洁和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并确保伤口已经缝合或贴合。

2. 确认引流器类型:负压引流器有不同类型,如封闭式引流器、开放式引流器等。

根据医生的指示和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器类型。

3. 安装引流器:将引流器连接到伤口处。

对于封闭式引流器,确保其与伤口处的贴合紧密,不漏气。

对于开放式引流器,将引流管插入伤口内并用敷料包裹以保持负压。

4. 设置负压参数:根据医生的指示,设置引流系统的负压参数。

通常负压范围在50-125mmHg之间,但根据特定情况可能会有所调整。

5. 监测引流情况:定期检查引流系统的泵、容器和管路的正常工作情况。

保持引流液的通畅排出,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的变化。

6. 更换引流系统:根据医生的指示,定期更换引流系统的装置,包括引流管、泵和收集容器。

更换时需要注意保持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请注意,使用负压引流器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督,因为其使用可能涉及伤口状况的评估和管理。

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腮腺术后负压引流和橡皮条引流的相关研究

腮腺术后负压引流和橡皮条引流的相关研究

gop :rb e a ddang ru ( 6ea pe ,n gt epesr riaegop (4 ea pe , r s u brbn ri ego p 9 xm l) ea v rsuedang ru u a i 8 x m l)
t e mo e f s l a su a a tr p r t e t my a d i e ai n hp wi i e e t p t r f d a n g h d s o ai r f tl f a oi c o n t r l t s i t d f r n at ns o r ia e vy i e d s o h f e w r o a e .Re u t A a y i t e d ts b P S 3 0 e e c mp r d sl s n l s h aa y S S 1 . .An h n i e c f s l a y f t l f r s d t e i c d n e o a i r su a a t v i e
Co r s nd n ut r W AN G n re po i g a ho : Do g,Ema l wa d ng 51@16 c m i : ng o 19 3.o
【 bt c】 O jcv T vl t t li l fc o ngtep s r d i g n ubr A s at r bet e oea a ecn a eet f eav r s e r n eadr e i u eh ic f i e u a a b
df rne( >00 ) C n ls n N gt epesr riaecmbndwt l t rsuedes g ieec P f . . o cui s e av rsuedang o ie i ea i pesr r i 5 o i h sc sn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技术,可以将体内毒素和体液引流出体外。

这项技术利用负压来吸引体内毒素和体液,从而促进毒素和体液的引流。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毒素和体液在体内堆积的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常用于治疗身体的损伤,如创伤、手术后并发症等,也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肝炎、肾炎等。

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实施过程非常简单,首先,护士或医生需要用一根支架管将患者的身体固定住,然后把一块护膜(或紫外线护膜)覆盖在患者的伤口上,并将支架管与护膜连接在一起,最后,将护膜的口袋与一台负压设备相连接,利用空气的负压来吸引体内的毒素和体液,从而实现引流。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体内毒素和体液的堆积,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此外,这种技术也可以有效地减少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但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需要比较长的引流时间,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者伤口周围的皮肤可能会遭受损伤。

总的来说,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
体内毒素和体液的堆积,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而且它的实施过程也很简单容易。

但是,在使用这种技术时,应该注意一些细节,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伤害患者的皮肤。

负压引流原理

负压引流原理

负压引流原理负压引流是一种通过负压吸引体内渗出液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临床领域。

其原理是通过在伤口或腔隙内建立负压环境,利用外界的负压吸引渗出液,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首先,负压引流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伤口或腔隙内的渗出液。

在正常情况下,伤口或腔隙内会产生一定量的渗出液,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就会导致渗出液在伤口表面停留,影响伤口愈合。

而负压引流可以通过持续的负压吸引作用,将渗出液及时清除,保持伤口或腔隙内的清洁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

其次,负压引流还可以促进组织生长和修复。

在负压环境下,伤口周围的血管会扩张,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同时,负压引流还可以通过拉伸组织的方式,促进伤口边缘的愈合,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恢复伤口的功能和外观。

此外,负压引流还可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负压环境下,渗出液被及时清除,减少了细菌和病毒在伤口或腔隙内的滋生,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同时,负压引流还可以减少血肿和淤血的形成,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总的来说,负压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伤口愈合的环境,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在使用负压引流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伤口的特点,合理选择引流方式和引流压力,避免引起过度拉伸和损伤组织,影响伤口的愈合。

综上所述,负压引流原理是通过建立负压环境,利用外界的负压吸引渗出液,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它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使用时需要谨慎操作,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加压力度越大 , 患者不适感越 重。 采用负压引流组 , 患者一周 内面部肿胀渐趋 消退 , 颌后 凹皮瓣贴附 良好 , 口正常 , 张 可正常
若无液体则不 加压包扎 ; 反之则 加压包扎 , 而愈合后 引流 口疤
痕位于耳后, 被外耳巧妙遮盖。 既让患者感到舒适 , 同时 又尽可
进食, 一周后, 去除负压引流, 采用加压包扎, 由于力度相对较
1 临床资料
能障碍 , 我们考虑 由于面神经 总干在颌后 凹经过 , 在加压包扎
时纱布有 紧有 松 , 压力不均匀 , 有些纱布对面神经有压迫作用 ,
导致 面瘫 的发生 。 而负压引流组 中 , 我们注意在放置 引流管时 ,
让引流管 口 远离面神经总干及其分支 ,伤口在愈合过程中, 均
最大 7 岁 , 2 最小 l ; 8岁 左侧 l 例 , 1 右侧 l 3例 ; 良性肿 瘤 占多
数 ,0 , 2 例 腮腺浅 叶切除 1 例 , 叶部 分切除 5 , 叶切除 8 浅 例 浅
和肿块切除 l 。 例 应用负压 引流 l , 口内保持持续负压吸 0例 创
皮瓣仅包括皮肤 、 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 血供较差 , 切除腮腺后若
腮腺 导管可将残 留的腮 腺腺叶分泌的涎液引流至 口腔 内, 既减
液体 ; 第二天平均为 2一5m , 0l l 色淡红 ; 第三天约 为 l 5 l 0 左 m 右, 为淡黄 色液体 , 以后每天量极少 ; 第七天去 除负压引流 。橡 皮片引流 , 用细纱布均匀洒少量酒精 , 使之稍显潮湿性 , 压包 加 扎, 第二天 去除皮片引流 , 第一天量多 , 以后量均较少 。
素, 消除神经水肿 , 应用 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 1 方法 . 2 负压 引流量 , 一天平 均 4 l 右 , 第 0m 左 为血性
2 涎液潴 留或 涎瘘 . 4
腮腺切 除术后残 留的腺体 组织 继
续分泌 , 可致涎液潴 留 , 自发破 溃后 ( 多为切 口处 ) 大 则形成 涎 瘘。 我们从多个方面来预防该并发症 的发生 : 保存腮腺 导管 。 ①
引时 间较其他手术保 持的时 间为长 , l ; 约 周 术后第 一天创 口 覆盖纱布 , 时间暴露 创 口, 有特殊情况则 对症 处理 ; 其他 若 使用
橡皮片引流 1 例 , 4 引流时 间为 2 , 天 以后每隔两天换药及加压
包扎 , 持续 1 天 。 0 两组患者均采用清淡 流质 , 饭前 2 分钟 口服 0 阿托品 0 g .m 以抑制唾液腺分泌 , 6 防止涎瘘发生。适当应 用激
受 到均匀 的负压 吸引 , 但力度 较小 , 面神经 的损 害降低到最 对
小, 在出院时面神 经功 能均已恢复正常。 23 伤 口愈 合情况 - 常规腮腺 手术切 口呈 “ ” , s 形 较长 ,
1 一般资料 . 1
本组病 例 2 例 , l 例 , 1 例 ; 4 男 4 女 0 年龄
2对面神经功能影响对比作术后适当应用激素及b族维生素大大减少了面神经功能障碍但皮片引流组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六天起出现面神经功尽管术中我们注意轻柔操能障碍我们考虑由于面神经总干在颌后凹经过在加压包扎时纱布有紧有松压力不均匀有些纱布对面神经有压迫作用导致面瘫的发生
维普资讯
1 例在患者要求不做加压包扎 , 改用弹性绷带 加压 , 4例伤 口 I 级愈合 1 ,另外 4例在第 1 0例 4天
情况 下切除破损 的腺泡 , 结扎残余 的腺 泡 ; ③选择 引流管放 置 部位 。有一典 型病 例 , 患者 , ,5 , 左腮腺多形性 腺瘤” 女 5 岁 因“
21 术后反应 本组腮腺 手术 ,术后第一 天未做加压包 .
扎, 两组差别不大 , 均有轻度肿胀 ; 二天起皮片引流组采用加 第
压包扎 , 由于淋巴及 血液 回流受阻 , 普遍 出现下 睑肿胀 , 眼裂变 小等情况 ; 由于绷带包扎 , 口限制 , 张 均有 饮食 、 吞咽不便 , 给患
l 结果 - 3 负压引流 ,0例患者 伤 口 I级愈合 9例 , 1 另有
少涎 瘘的发生 , 又保存了残余腮腺 的功能 。 所以 , 在我们随访的 患者 中有 2 例患者可见患侧腮腺导管 口内有涎液流出 ; 妥 1 ②
善 处理破损 的腺 泡 , 量避免用 电刀烧 灼残 留腺泡 , 明视 的 尽 在
引流管 , 口愈合 良 。 后 的病 例 , 伤 好 以 我们放置引流管时尽 量避 开残余的腺泡未出现此类情况 。现在 , 我们一般将 引流 管直接
经过创口放置在颌后凹皮下, 其余部位做美容缝合。避免另外
再做一创 口, 减少患者的创伤及疤痕形成 。 一周后抽取引流管 ,
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术后反应与绷带加压力度成正相关 , 即绷
行“ 腮腺浅 叶切除” 术后 放置负压 引流 ,术 后第 五天 , , , 引流 量
左右出现涎液潴 留, 抽取潴 留液后加压包扎愈合。
2 讨 论
仍有 2 l 0 左右, m 有乳白色稍有黏性液体 , 考虑是残余腺泡分泌
的涎液所致 , 故重 置负压引流管 , 引流 口仅 延伸至切 口皮下 , 避 开残 留的腺泡 , 第六 天分 泌量 即减 少为 lm , 1三天 后去除负 压
止血不佳 , 下易形成血肿 ; 留腺 体分泌涎 液 , 皮 残 形成潴 留, 影 响皮瓣与深层组织 的贴附 , 造成 伤 口愈合不佳 , 均会 乃至感染 。
本组病例 中 , 发生 l 未 例感染及 皮瓣坏 死 ; 皮片引流 由于纱 但 布及绷带覆盖 , 隔 2天就 要打开敷 料 , 每 检视伤 口, 而负压引流 组术后第 二天伤 口即暴露 , 口均无脓性 分泌物及充血 、 痛 伤 压 等感染症状 。
腮腺切除术后负压 引流的应 用
谈 洲斌 张 祥
( 南通 医学院附属海安医院 , 江苏 南通 2 6 0 ) 2 60
腮腺切除或部 分切除是治疗腮腺肿瘤 、 及瘤 样病 变常 炎症 用 的治疗方法。 涎瘘 、 面神经损伤 、 口 切 延迟愈合是常见的手术
并发症 。 近来 , 院在腮腺切除或部分切除后采用 负压 引流 , 我 较 采用橡皮片加压包扎效果好 , 现报告如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