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0人教PPT课件

•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 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
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
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1.《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 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4.《宋史》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 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这种现象产 生的最直接后果是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B.农民的反抗遍及国内,社会矛盾激化 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D.民族战争激烈
5.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 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 11000多万缗,收支比较却亏1500多万缗。 造成这种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 历史背景。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 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 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 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 川陕一军而不足。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宋史•范仲淹本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 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 。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
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
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1.《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 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4.《宋史》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 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这种现象产 生的最直接后果是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B.农民的反抗遍及国内,社会矛盾激化 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D.民族战争激烈
5.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 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 11000多万缗,收支比较却亏1500多万缗。 造成这种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 历史背景。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 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 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 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 川陕一军而不足。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宋史•范仲淹本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 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 。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北 宋 与 辽 西 夏 对 峙 示 意 图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辽、西夏不断进攻北宋,边患危机严重。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形成原因
加强专制集权制度带来的弊端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杯酒释兵权
中央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使
中 书 门 下 户 部
宋英宗
“冗官”的形成
2. 4万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1. 7万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1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冗费”的形成 13186万余贯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给宋政府带来沉 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现象。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贯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北宋的积贫积弱
“三冗”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加上对辽和 西夏的高额赔款,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北宋政府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扩充军队数量,致使指挥 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 积弱的局面。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农民的赋税沉重 战争和自然灾害加重人民苦难
原 因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共28张PPT)

视角二 数字解史
第一组数据:
宋代(宋仁宗时期)的GDP占全球的 50%,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今天根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GDP也只占全 球的30%,可见堂堂大宋是一个货真价 实的“超级大国”
第二组数据:
90 80 82.6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3 35.8 43.2
C
谢谢 敬请赐教!
如今先朝有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 实有名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 了事,惹得万口唾骂,饮恨而终。 这朝代不远不近,是北宋神宗皇帝年间,一 个首相,姓王,名安石。 ——冯梦龙《警世通言》
“文化大革命在我们历史上有过,如王 安石变法。” ——1988年中宣部部长陆定一
“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 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 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 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 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养兵政策
养官养兵 战争赔款 集中军权
积贫局面
根本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弊端
背景二:过度集权,出现冗 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 积弱的局面。
视角三 影视探秘
背景三:庆历新政失败,社 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 强烈。
发 表 高 见
你认为庆历新政是怎么失 败的?对此,你有什么启 示?
启
示
1、改革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必须 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策略。 3、改革措施要联系实际,找准突破口, 减少阻力。 ………
D
C
练一练
3.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 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历史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人教版选修1).ppt

五代十国形势图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100667-7-85
英宗
1063-67
哲宗
1085-00
徽宗
1100-25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63
钦宗
1125-27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
军费在财政支 出中所占比重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收入
(单位:贯)
15085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支出
(单位: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 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不管前面是 地雷阵还是万丈 深渊,我都将一 往无前,义无反 顾,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朱镕基
——欧阳修
必 修
1.分化事权,增设机构
一
第
3
课
中 央
2.募兵制、养兵制,扩充军队
集
权
与
地
方
3.养兵、养官及支付岁币
分
权
的
斗
争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目的: 时间: 人物: 中心:
措施:
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1043年 宋仁宗、范仲淹 整顿吏治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100667-7-85
英宗
1063-67
哲宗
1085-00
徽宗
1100-25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63
钦宗
1125-27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
军费在财政支 出中所占比重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收入
(单位:贯)
15085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支出
(单位: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 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不管前面是 地雷阵还是万丈 深渊,我都将一 往无前,义无反 顾,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朱镕基
——欧阳修
必 修
1.分化事权,增设机构
一
第
3
课
中 央
2.募兵制、养兵制,扩充军队
集
权
与
地
方
3.养兵、养官及支付岁币
分
权
的
斗
争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目的: 时间: 人物: 中心:
措施:
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1043年 宋仁宗、范仲淹 整顿吏治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共25张PPT)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积弱局面的表现。
①军队战斗力削弱。
更戍法虽然可防止兵与将领结合以反抗中央, 但却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 无常师。且士兵经常往来于道路,训练不精,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北宋在对辽和西夏的 作战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 )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积弱局面的表现。 ③冗官、冗兵、冗费,造成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军 队人数为1181532) 2)积贫局面的表现。 项目收 北宋官员数量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军费开支 所占比例 ①冗官:官僚机构迅速膨胀。 入 形成原因: A、官僚机构重叠,官职混乱, 钱 36822541 33170630 9940147 30% B、北宋放宽科举资格限制,增加科举录取人数。 C、通过“恩荫”法做官。 绢帛 8745535 7255640 7422768 102% 1000年(咸平三年),真宗下诏说:“去岁天下 ②冗兵: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北宋时期, 皇族宗室和官僚的子孙、亲属、姻亲甚 举人数逾万人,考核之际,谬滥居多。”但这年, 形成原因: 至门客都可由恩荫授官,数量极大。皇族宗室原来七岁 真宗亲试举人,仍取进士、诸科(包括屡试不中者) A 、对辽和西夏战争的需要 粮 26943575 30472708 23170223 80% 时即授官。仁宗时,甚至出生不久,还在襁褓之中,便 共一千八百多人。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 20万,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 B 、统治者经常“荒年募兵”,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 有官做。文武官员中地位高者,家族亲属都恩荫授官, 用兵,禁军激增到 80万,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 ③冗费:北宋财政入不敷出。 小至郎中、员外郎也可荫子孙一人得官。 29396113 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加上服杂役的厢军,总人数已达 140 万。 草 29250469 24980464 80% (束)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课件: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共31张P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2 分,第 14 题 30 分,共 52 分)
13.(2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 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 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3.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 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解析:选 D 题肢中的 A、C 两项是“富者有弥望之田”的 具体表现,并非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是造成 土地兼并严重的重要原因,但关键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 在,这是造成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的根源所在,故 B 项错误, D 项正确。
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解析:选 D 材料反映了北宋军队军纪不严、士兵缺乏训练、 骄纵懒惰的状况,这必然会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形成北宋“积 弱”的局面。
2.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 首,这是因为( )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 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解析:选 A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以后,面 临的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巩固统 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统治者必须首先集中军权,故 A 项正确。
于吏治不整,因此要改革腐败的官僚制度,故答案为 C 项。其他
三项不是范仲淹改革的中心措施,排除 A、B、D 三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2 分,第 14 题 30 分,共 52 分)
13.(2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 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 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3.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 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解析:选 D 题肢中的 A、C 两项是“富者有弥望之田”的 具体表现,并非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是造成 土地兼并严重的重要原因,但关键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 在,这是造成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的根源所在,故 B 项错误, D 项正确。
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解析:选 D 材料反映了北宋军队军纪不严、士兵缺乏训练、 骄纵懒惰的状况,这必然会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形成北宋“积 弱”的局面。
2.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 首,这是因为( )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 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解析:选 A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以后,面 临的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巩固统 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统治者必须首先集中军权,故 A 项正确。
于吏治不整,因此要改革腐败的官僚制度,故答案为 C 项。其他
三项不是范仲淹改革的中心措施,排除 A、B、D 三项。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共18张PPT)

中央集权。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结论:穷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
北宋皇帝 愁什么?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一 财政困难(财政危机) 二 土地兼并和农民起义(政治
危机) 三 辽和西夏的威胁(民族危机)
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
1.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 2.目的: 为缓和矛盾,挽救统治 3.措施 4.结果: 5.影响: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归纳:北宋中期有哪些社会矛盾? ❖ 材料一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
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 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 材料二 课本P47《资料回放》 材料三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 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 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 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 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 支持他。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有哪些?有何表现?
经济上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赋税沉重 战事连年不断 自然灾害频繁
表现: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
2、阅读课本p49《学习延伸》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结论:穷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
北宋皇帝 愁什么?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一 财政困难(财政危机) 二 土地兼并和农民起义(政治
危机) 三 辽和西夏的威胁(民族危机)
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
1.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 2.目的: 为缓和矛盾,挽救统治 3.措施 4.结果: 5.影响: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归纳:北宋中期有哪些社会矛盾? ❖ 材料一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
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 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 材料二 课本P47《资料回放》 材料三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 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 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 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 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 支持他。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有哪些?有何表现?
经济上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赋税沉重 战事连年不断 自然灾害频繁
表现: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
2、阅读课本p49《学习延伸》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4人教PPT课件

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
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
D 的根源是 (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 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
府(C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王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安治家,在中国 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石
提示二:有人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 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
请根据上述提示指出“他”是谁?
2、军事上高级将领受制太多,缺乏临机决断权,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3、地方上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积弱原因:
北宋集中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 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造成战斗力低下,导致在与西夏、 辽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积贫原因:
冗官、冗兵、冗费 。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 1063年4月30日),对下属宽厚 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史家把 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 概括为“仁宗盛治”。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068-1085
英宗
1063-1067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1063
哲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 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
了什么影响?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集军权、更戌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积 弱
冗兵 冗官
冗费
国家财政负担沉 重 入不敷出
积 贫
措施
增设 官僚机构
王小波、李顺起义
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
•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
•
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 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 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 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 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 身.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史称 宋太祖.
宋太祖(927---976)
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
杯酒释兵权
•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
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 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 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 无力可耕”。
民族矛盾的激化:
•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
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了。1040~1042年(康定元 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 军事进攻。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
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 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 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 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 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 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 言路。
所占比例
30% 102% 80% 80%
29396113(束) 29250469
北宋疆域图
1004年澶渊之盟
契 丹 人 的 发 型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愁 什么?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一 财政困难 二 土地兼并 三 农民起义
结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 中心— 整顿吏治
小结
选择题
1.《宋史· 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 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 B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2.公元997年,宋廷税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 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 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 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的根源是 ( D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表明北宋政府( C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年代 lO2l年 收入(贯) 15 085万余 支出(贯) 12 677万余
1049年
12 625万余
“所出无余”
1065年
1l 613万余
13 186万余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商税 酒税
450万(贯) 428万(贯)
1975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冗官
措施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冗兵
积贫局面
措施
冗费
措施
分散军权
军队战 斗力弱
积弱局面
探究: 从真宗景德年间(1004)至英宗治平年间(1064), 官员共增加了将近多少倍?是何原因?如此巨多的官员将会带 来怎样的影响?
呦?他怎么也当 官了啊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 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 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 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 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第四单元
第 1节
王安石变法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请阅读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北 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 现分别是什么?【资料回放】反映了什么历史信 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四 辽和西夏的威胁
三、范仲淹与庆历新政(1043—1045)
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主张对辽、西夏用 兵,整顿北宋吏治。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贬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庆历新政(1043年)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 积贫积弱严重 2、目的:挽救统治 3、措施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4、结果:夭折 5、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军队人数为 1181532)
项目收入 收入总额
钱 绢帛 粮 草 36822541 8745535 26943575
支出总额
33170630 7255640 30472708
军费开支
9940147 7422768 23170223 24980464
4.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B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的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者的腐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