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课件第五单元第2课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课件第五单元第2课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探究七月革命以来民主与专制力量的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 右图是反映 1830 年七月革命的画 作《自由引导人民》。它是德拉克洛 瓦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1831 年 5 月 1 日,这幅作品在巴黎 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 为此画写了赞美诗。1831 年,这幅 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被收起,官方的 理由是“太革命了”。后因时局变化,作品被还给了画家本人。
——拿破仑遗言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材料二 拿破仑并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们所有人都伟 大。但上帝之所以惩罚他是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 那部庞大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法国元帅贝尔纳多特 请回答: (1)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什么?其“火种”产生 了哪些深远的历史影响? (2)拿破仑留下的“威名”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这种 威名与拿破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内在联系。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2.七月王朝的统治 (1)措施 ①七月王朝实行__君__主_立__宪__制_____。 ②颁布新宪法限制王权,扩大议会下院的权力,取消贵族特 权,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2)实质:维护资产阶级_金__融__贵__族_______的利益。 (3)结果:七月王朝面临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反 对七月王朝的运动演变成为二月革命。 3.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1)1848 年__二__月_革__命_______胜利后,新成立的临时政府宣布 实行共和政体,史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2)资产阶级共和派通过了第二共和国宪法。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3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3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3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古埃及文明的探究课时一:古埃及文明概述教学目标:-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掌握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培养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内容:1. 古埃及文明的地理环境与发展2. 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3.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成就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埃及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查找资料,了解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

3. 分享: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和研究。

4. 概念解释: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5. 练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

6. 总结:教师总结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特点和成就,并跟学生展开互动讨论。

7. 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体会和困惑,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中的积极程度。

2. 研究成果:检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反思讨论:听取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建议。

课时二:古埃及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承教学目标:- 了解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 掌握古埃及的宗教和文化传承- 培养学生对古埃及社会和文化的理解和评价能力教学内容:1. 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2. 古埃及的宗教和神话传说3. 古埃及文化的传承与影响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埃及的社会和文化遗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研究: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了解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

3. 讨论: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对古埃及宗教和文化传承的理解和观点。

4. 文化体验:设置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埃及文化的魅力。

5. 分析评价:指导学生分析古埃及文化的传承对后世的影响,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总结:教师总结古埃及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价值。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课件 课后习题 5.1 第1课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课件 课后习题 5.1 第1课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1.背景 (1)八月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结束了君主立宪派统治。代表工商业 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控制了立法议会。 (2)1792 年 9 月,瓦尔密大捷,极大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 (3)在人民压力下,经选举产生的国民公会取代了立法议会。 2.建立 (1)诞生:1792 年 9 月,国民公会通过决议,废除王权,宣布法兰西第一 共和国成立。 (2)巩固:1793 年,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民主力量在与 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1.1789 年 6 月 20 日,法国三级会议第三等级的代表在一个网球场举行 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明确表示不达到目的绝不解散。他们所要达到 的目的是( )
网球场宣誓 A.改变陈旧的表决方式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
1.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王权成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2)思想先导:启蒙运动动摇了法国波旁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 (3)阶级矛盾:18 世纪末,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朽,出现严 重财政危机,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4)导火线:1789 年 5 月,三级会议召开。
课前预习导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一、经济史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的内容,主要围绕经济史展开。

经济史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指导未来。

1.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古代农业经济和古代手工业经济。

古代农业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手工业经济则以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为主。

2. 近代中国经济史近代中国经济史主要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同时也开始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现代中国经济史现代中国经济史主要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世界近代经济史世界近代经济史主要是指16世纪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经历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先导,逐步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洲的一场技术革命。

工业革命使人类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 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指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并发展的过程。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完善,资本积累和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特征。

3.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中垄断组织逐渐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三、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史的重要内容。

1. 经济全球化的萌芽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七单元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七单元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共19张ppt)
——恩格斯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尊敬的贵院就它现在的组成来说,既不是由人民 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 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 理。”
“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例如, 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 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收入是104镑20先令,而 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
-----马克思对“人民宪章”的评 价
第三次请愿运动
1848年4月于格宁顿广场举行的宪章运动大集会
第三次全国请愿书进一步提出,劳 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 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 是权力的唯一来源。在请愿书上签名 的有197万人。伦敦、曼彻斯特、伯 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 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请愿书
《人民宪章》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 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 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 平均分配选区。
第二次请愿运动
1841年,示威游行的工人遭到政府军队的疯狂镇压。
“……普选权就等于英国工人阶级的政治 统治,因为在英国,无产阶级占人口的绝 大多数……因此,在英国,普选权的实行 和大陆上任何标有社会主义这一光荣称号 的其他措施相比,都将在更大的程度上是 社会主义的措施。在这里,实行普选权的 必然结果就是工人阶级的政 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 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 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英国宪章派文学 19世纪40至50年代,在英国产生了宪章运动。 宪章运动者为了进行鼓动宣传,经常在群众集会 上发表演说,创办报刊,撰写诗歌、小说、杂文 和文艺评论文章。这些构成了丰富的宪章派文学。 宪章派文学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诗歌为其 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宪章派诗歌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的特点首先 在于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它密切配合着宪章运动 而为它服务。它的很多作者是产业工人或手工业 工人,同时也是宪章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们以 自己亲身的遭遇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罪恶,反映 劳动人民的疾苦、无产阶级的斗争以及时代的社 会道德观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2.责任制内阁的完善二、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1.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2.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影响重点: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影响难点:代议制民主是间接民主[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和处理教材,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前后呼应,脉胳清楚;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那么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呢?代议制下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呢?英国的新制度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又是如何不断发展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内阁是由封建时代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

封建时代亨利二世〔1422--1461〕时,御前会议人员过多,不能经常集会,于是就挑选自己的亲信组成了小型的枢密院。

1660--1680年查理二世时,他感到原来枢密院人数太多,不便于保密和处理紧急事务,于是在枢密院中选择假设干人成立了一个更小的机关,由于他们经常聚集在国王的寝宫中的内室开会,因而后人称这个机关为内阁〔cabinet〕,•但是这时的内阁只对国王负责。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随着王权的削弱,议会权力的增加,政党政治的开展,内阁便逐渐转向对议会负责。

内阁制那么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

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

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与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实际上首相沃波尔有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6.4护国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6.4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护国运动是指以1915年底云南首义为发端的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捍卫中华民国的正义的、革命的运动。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加快步伐向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一步步向帝制接近,直至称帝。

1913年10月,袁世凯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民党议员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不能开会。

1914年1月,又将其余议员遣散回籍,象征民主政治的国会被彻底破坏。

1914年5月毁弃《临时约法》,另颁袁记《中华民国约法》。

年底又炮制《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大总统可连选连任,并可确定继任人。

1915年5月9日,为寻找靠山,袁世凯又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以主权换取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

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其亲信杨度等6人成立筹安会,鼓吹恢复帝制。

12月11日,参政院(国会解散后成立的新机构,参政员多位清朝遗老和袁的亲信)上推戴书,“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

”12日,袁世凯申令接受帝位。

31 日,宣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元旦举行登极大典。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引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

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夏决定组建中华革命军武装讨袁。

但因中华革命党提不出鲜明的政治纲领,一味单纯的军事冒险,无法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因而无法在反袁大潮中起主要作用。

进步党首领梁启超原为拥袁派,自袁世凯独裁专制,解散国会以来,他对袁世凯的一系列行径日益不满,并强烈反对袁世凯的复辟行径。

梁启超与其学生、云南都督蔡锷秘密会谈,并确定了一文一武两步反袁方案。

1915年8月21日,梁启超不顾枪弹威胁,在《大中华》杂志上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帝制。

文章发布,万众传颂,像一枚炸弹震动了全国,成为护国运动的序曲。

1915年11月7日,在梁启超的帮助下,蔡锷设计摆脱袁的监视,离开京津。

后绕道日本,于12月19日回到云南昆明。

是时,云南的部分军官和士兵,在中华革命党人吕志伊和原国民党将领李烈钧等人的策动下,正酝酿起兵讨袁。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辛亥革命的影响》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辛亥革命的影响》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辛亥革命的影响》课件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民主革命,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的政治转型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共和政治时代。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民主政治的迹象,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同时,辛亥革命结束了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条件。

辛亥革命结束了帝制,使中国从此走上了共和道路。

虽然后来出现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和冲突,但辛亥革命仍然是中国现代政治发展的起点。

二、经济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革命后,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大汉陆军章程》等一系列法规,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也为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和经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迎来了更多的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辛亥革命后的岁月里,中国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和改善,为后来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三、社会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旧的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倡导平等、民主和科学的价值观念。

这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带来了文化和思想的解放。

革命时期,新的思想观念和思潮开始涌现,包括推崇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这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为后来的文化繁荣和精神解放奠定了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社会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契机。

革命后,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得到实施,为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

这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来看,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契机和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基本框架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阿奎那的“君权神圣”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基本特点中世纪时期,专制主义是维护罗马教廷和西欧各国封建主阶级统治的有力工具和理论依据。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是中世纪专制主义理论的典型表现,他通过宣扬“君权神圣”的主张,借以宣扬宗教权力高于世俗权力、教权至上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承袭了基督教神学家的衣钵,竭力鼓吹“君权神授”的专制主义,为其暴政寻找理论依据,斯宾诺莎通过批判基督教神学经典来伸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力,洛克试图通过议会集体意志来限制王权和实现国家权力分立,卢梭借助于“社会契约论”思想来反对封建暴政,史实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创立了“宇宙秩序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的专制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斯宾诺莎的民主思想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洛克对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作的辩护,《政府论》中体现出来的权力分立主张。

洛克不仅是“光荣革命”的产儿,而且是资产阶级分权和制衡学说的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分析了卢梭的批判精神和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推动作用。

素材图表:教堂;教皇;佛罗伦萨;阿奎那;英国议会;“‘海上马车夫’的船队”、“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场所”、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封面书影”文字:《英国和法律与惯例》;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洛克《政府论》;卢梭简历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基本框架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向君主呈递《权力请愿书》提交《大抗议书》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斯图亚特王朝倒行逆施基本特点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英国。

新航路开辟以后到17世纪初,英国由于位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加之都铎王朝的大力推动,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撑着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

但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却极大地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结果王权与议会矛盾的激化将英国引向了内战或革命。

在这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双方进行了反复较量,从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到克伦威尔获得“护国公”地位,再到斯图亚特王朝倒行逆施,这一切无不表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和建立民主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史实英国是一个历史传统深厚的西方国家,17世纪革命正是与英国传统交织在一起的。

在描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时,追溯英国的政治史传统,拉近了中世纪与近代之间的联系性,避免了这两个时代之间的断裂在这场革命中,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双方进行了反复较量,从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到克伦威尔获得“护国公”地位,再到斯图亚特王朝倒行逆施;“光荣革命”。

素材图表:1588年,英国大败“无敌舰队”出猎时的查理一世;查理一世被处死;克伦威尔;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文字:清教徒的主张;英国议员的要求;请愿书;《大抗议书》克伦威尔的统治;天主教和国教;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基本框架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波旁王朝统治与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的发布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地位基本特点《独立宣言》提出了“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当时真正有权参与政治、实施“主权在民”的人也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穷苦白人、妇女、契约奴工以及黑奴等都被排除在外。

伏尔泰、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理论直接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并为《人权宣言》提供了最重要的蓝本筹建南京临时政府前夕产生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该大纲的文本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它以法律形式体现废除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基本精神,以及南京临时政府的构成方案。

这和稍后诞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无一定内容上的相通性。

然而,前后这两个文件的具体针对性乃至性质又是不一样的。

前者最直接的目的是为民国新生政权提供章法依据和保障,后者在立意于用来限制袁世凯破坏共和制的同时,更具有长远意义上的国家根本大法性质。

史实《独立宣言》提出了“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原则,潘恩的《常识》;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内容,评价;波旁王朝专制统治的腐朽与黑暗;伏尔泰、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人权宣言》的发布和内容及评价;筹建南京临时政府;南北议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及地位。

素材图表:富兰克林;潘恩;独立战争;杰斐逊;贝特;路易十四像及其狂妄言论;路易十五;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行乞的法国农民;伏尔泰;孟德斯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刊件;南北议和场所;袁世凯指使北京兵变。

文字:潘恩简历;“没有代表权,就不能征税”;杰斐逊简历;《独立宣言》的内容;《独立宣言》在中国的反响;三级会议;伏尔泰、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法国国民大会法令;李大钊、陈独秀言论;《人权宣言》的内容;袁世凯指使北京兵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毛泽东的评价。

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基本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美国的政治体制基本特点英国《权利法案》是宪政史上重要的文献,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这部法案。

规定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都铎王朝以来形成的君主专制统治。

英国君主宪制的基本原则是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主义传统,彻底抛弃了长期支配英国政治生活的“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和理论,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英国是比较成功地实行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时代发展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颁布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加强了中央集权。

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但也存在着阶级局限性。

史实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英国君主宪制的基本原则是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英国是比较成功地实行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时代发展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颁布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加强了中央集权。

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素材图表:斯图亚特;温莎堡;撒切尔夫人;英国议会大厦;《邦联条例》封面;谢司起义;制宪会议;麦迪逊;1787年宪法;华盛顿告别词;奥康纳;文字:《权利法案》乔治一世的简历;华尔波尔简历;谢司起义;麦迪逊简历;总统任期;孙中山对三权分立的认识;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基本框架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第一共和国的建立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波旁王朝的复辟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基本特点18世纪末,以波旁王朝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三级会议的召开引发了法国大革命,革命的第一阶段由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握政权,但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猖狂进攻,君主立宪派显得软弱无力,巴黎人民发动八月起义,囚禁了国王,推翻了君主政体,将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推上统治地位。

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将国王路易十六推上了断头台。

面对内优外患的来峻形势,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将雅各宾派推上统治地位,克服了内外危机,但内部分化,被反对势力发动“热月政变”,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波旁王朝的反动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七月革命”爆发,建立的“七月王朝”后被巴黎人民发动“二月革命”所推翻,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波拿巴建立个人独裁并于1852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但因对内独裁、对外战争被人民起义所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颁布1875年宪法,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最终得以确立。

史实18世纪末,三级会议的召开引发了法国大革命,革命的第一阶段由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握政权,巴黎人民发动八月起义,囚禁了国王,推翻了君主政体,将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推上统治地位。

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将国王路易十六推上了断头台。

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将雅各宾派推上统治地位,克服了内外危机,但内部分化,被反对势力发动“热月政变”,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波旁王朝的反动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七月革命”爆发,建立的“七月王朝”后被巴黎人民发动“二月革命”所推翻,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波拿巴建立个人独裁并于1852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但因对内独裁、对外战争被人民起义所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颁布1875年宪法,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最终得以确立。

素材图表:攻打巴士底狱;法国农民;三级会议;网球场宣誓;八月起义;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罗伯斯庇尔;拿破仑加冕;拿破仑入侵那不勒斯;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从俄国撤退;七月革命;普法战争;9月4日革命;文字:三级会议;《1791年宪法》路易十六外逃;介绍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孟得斯鸠论国家的政体;法国共和历法;恩格斯对拿破仑的评价;拿破仑法典;宴会运动;梯也尔评价拿破仑;恩格斯对法国共和派的评价;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基本特点地主阶级抵抗派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声呼唤,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

早期维新从洋务派中脱颖而出,最早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以图实现君主立宪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尤为突出,谭嗣同的维新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的“三权分立”思想进行改造,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举措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建立了。

但是中国革命的炮声却招来了帝国主义的仇视,资产阶级革命派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恫吓,向封建势力妥协,最终拱手让出政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