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整亚健状态探讨

合集下载

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70例临床观察

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70例临床观察

将 明确诊 断 为亚健
康 状 态的 7 0例患者 中 医辨证 分为 4型 ,根 据证型 给 予 中药 口服 ,同时结合针 灸治 疗 ,1 为 1疗 o天 程 ,3疗程 后统 计疗效 。结果 经调 治 7 o例患者 总有效 率为 8 % 。结 论 7 状 态有 优势 。
关键 词 亚健 康 辨证 分型 中医药疗 法 针 灸
me i ne d ci di ct ca t o a a p n u t e p c re n u he t st t s Met d al e i l he ry nd cu u ct re h ra y u o s b— al h au, ho s
Di d t 7 p i n s h we e vi e he 0 at e t w o r di gn si f r u — a t e pl c t y nt 4 y es y h a o s o s b he l h x i i l i o t p b t e t adi o al hi es me c n di l ti l t e y Ac o i g O r ti n C n e di i e a ec ca h or . c rd n t di f re t y pt ms t e f e n s m o h
中医辨证 施治调 理亚健康
70 Sa es C Ii ca I Obs v on mp I i n er at i of Cur t i E ec by th a ve ff t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t di o aI Ohi es M di R Di ec caI T eor o Su — eal h a ti n n e e ci e aI ti h n Y b h t

中医对于亚健康状况的调理

中医对于亚健康状况的调理

中医对于亚健康状况的调理亚健康状况是指身体出现一系列轻微不适的症状,但又没有达到明显的疾病程度。

这种状态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积极研究并提供了多种方法来调理亚健康状态。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亚健康状况的调理方法,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案。

一、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和原因亚健康状态通常表现为疲劳、失眠、消化不良、焦虑、抑郁等症状。

它的原因多种多样,如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

这些因素导致身体机能出现紊乱,使人产生不适和症状。

二、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和调理方法中医将亚健康状态看作是身体的阴阳平衡失调和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

因此,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

下面将介绍中医常用的几种调理方法。

1. 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食物和草药对身体健康的调理作用。

在调理亚健康状况时,中医推荐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枸杞、黄芪、当归等。

这些食物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理亚健康状态也有很好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容易疲劳和失眠的人群,可以使用补气养血的方剂;对于消化不良和抑郁的人群,可以使用理气和疏肝舒郁的方剂。

3. 中医按摩按摩是中医常用的一种调理方法,通过按压和推拿来刺激经络和腧穴,促进气血的运行,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按摩常用的手法有推拿、捏揉、拨罐等,可以根据个人的症状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

4. 中医养生中医讲究养生保健,强调个体的自我调养和调整。

在亚健康状态下,人们可以通过中医的养生方法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

例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结构等都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

三、中医对亚健康状态调理的临床实践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评估与调理方法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评估与调理方法
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缺乏 运动等。
生理功能减退
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异常、心 血管功能下降等。
亚健康状态的影响与危害
亚健康状态如不及时干预,可能 发展成为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
病、糖尿病等。
亚健康状态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 影响,如工作能力下降、家庭关
系紧张等。
亚健康状态给社会带来负担,如 医疗资源浪费、生产效率降低等

02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评估 方法
望诊
望神
观察眼神、面色、体态等来判断 身体状况。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的颜色、形状、润 燥等,判断体内气血、津液的状况 。
望皮肤
观察皮肤的颜色、光泽、弹性等, 了解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状况。
闻诊
听声音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判断其脏腑 功能和血状况。
嗅气味
通过嗅患者呼出的气息、汗味等 ,了解其体内状况。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亚健康状态 的人群,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以调和气血、舒缓压力。运动 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药物调理
总结词
通过中药调理,改善亚健康状态。
详细描述
在中医理论中,药物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可以根据具 体症状,选用具有调理作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以补益气血、调节 阴阳。药物调理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亚健康状态通常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心理压力等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亚健康状态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未病”范畴,即疾病未发,但已有潜在 的危险因素存在。
亚健康状态的症状与表现

中医养生怎样调理亚健康

中医养生怎样调理亚健康

中医养生怎样调理亚健康朱先生今年36岁,平日工作繁忙,赶上公司旺季,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

在经历了持续一周的加班过后,朱先生有明显的食欲不振、失眠焦虑等症状,白天上班时会明显觉得疲劳,而且脾气逐渐变得暴躁,反应能力也逐渐下降。

这引起了家里人的担心,提醒他去就诊。

就诊过后,医生认为这是亚健康的一种表现,很多上班族都会有这些症状,建议朱先生用中医养生的方式,对亚健康症状进行调理,固本培元,重新获得健康。

1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既非健康也非疾病,而是介于两者中间的一种状态,在医学界尚无统一定论,但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群体却越来越多。

国人所指的亚健康,实质上为身心时常或失调,引发亚健康的因素不一而足,总体包含心理、社会等多重因素,经常体现为虚弱、疲劳,而且体内消化、循环、内分泌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亚健康疾病总体可分为两种状况,特异性疾病与非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

很多亚健康的人身体都会有明显不适之感,体检时也可能出现一些明显变化,但是严格来说,也不算是疾病。

此时机体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化,也就是体现为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

很多情况下,亚健康也可能转向慢性疾病,从中医角度入手,亚健康主要表现为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全球大约3/4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带来的身体危害越发不容忽视。

亚健康临床表现也并不相同,总体来说,表现为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冒虚汗、而且常会感到食欲不振、焦虑。

身体上的不适,也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容易造成人际关系不和睦,脾气易怒等问题,为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2中医养生调理亚健康的方式中医养生本质是中医医疗经验的总结,只有保证养生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才能都达到调理亚健康的目的。

总体来说,中医养生的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形神共养、阴阳协调、和调脏腑、动静结合、经络畅通等,具体是从精神、饮食、药浴、食药、运动、房事等角度入手,提高机体的平衡性,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2.1 精神养生对亚健康群体而言,应重视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浅论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浅论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态 的词 治 等方 面 作 一较 全 面 的论 述 , 为 中医药 认 调治亚健 康状 态具 有很 大 的优势 。 1 亚健 康 状态 的 中医病 因与病 机 中 医学 而行 之有效 , 具体 有 :
3 1 精 神摄 养 中 医 学 的“ . 精神 摄 养 ” 调 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 养神 ” 的重 要 性 。教导 人们 “ 安定 情志 , 调摄 精 认 为 人体 的健 康 是 人 与 自然 、 会协 调 以及 自身 神 ” 要“ 社 , 惜精 神 、 嗔 怒 ” 戒 。做 到 心境坦 然 , 喜怒 不 阴 阳动 态平 衡 的结 果 。把 “ 平 阳秘 ” 阴 阳平 妄发 , 阴 的“ 不为 私念 耗身 神 伤正 。提倡 清心 寡欲 、 目 抑
花、 健忘 失 眠、 面色苍 白 ;气 虚” “ 则脏 腑 机 能低下 ,
就会身疲 体倦 、 心悸 气短 、 欲不振 。中医亦 指 出 食
津液 ” 亦强 调适 度饮酒 , 于 “ 酒 ” 中医认 为少 关 饮 ,
饮 能 “ 血行 气 , 神 御 寒 ” 且 能 增 进 食 欲 , 复 和 壮 , 恢
件 , 气 的充 足 与 否 决 定 了人 一 生 的 健康 状 况 。 气 法时 论篇 》 “ 元 ; 五谷 为养 , 果为 助 , 畜为益 , 五 五 五 “ 血虚 ” 则人 体脏 腑 器 官得 不 到 滋养 , 就会 头 昏眼 菜 为充 历 代非 常重 视 “ 粥 ” 粥 “ ” 食 , 能畅 胃气 , 生
和” 之人作 为心 身 和 谐 的健 康 标 准 。人 体 阴 阳平 静耳 、 神用专 一 、 畅性情 、 和 循理 乐俗 。 在七情 的调 衡, 脏腑 功 能协 调是健 康 的根本 保 障 。 阴 阳动态 节 方面 : 当地发 泄 和积极 地 转 移情 绪 , 若 适 以保持 良

中医学在亚健康研究中的运用

中医学在亚健康研究中的运用

中医学在亚健康研究中的运用亚健康(sub鈥攈eath)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一般又把亚健康状态称为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及潜病期等。

(3个月)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减退和适应能力下降的种种表现,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对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和现代四位一体的健康理念,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和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古代虽然没有亚健康的概念,但治未病的思想里包含了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内容。

不治已病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1 亚健康状态表现和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一10%,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0%一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刘保延等对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采用问卷量表方法进行了调查,共获得3 724份问卷,其中亚健康者有1 828份,显示北京地区亚健康发生率为49.1%。

2003年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上班族进行了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女性亚健康多于男性,主要症状是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不好、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J。

亚健康在年青人和老年人也很常见。

王英等于2005年进行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睡眠不足占81.O%,眼睛疲劳占80.5%,容易疲劳占74.3%,思想涣散占67.4%,视力下降占65.3%,头脑不清爽占64.1%,心烦意乱占62.6%,浑身无力占57.6%,胃部不适占55.0%,头痛占53.O%,鼻塞眩晕占52.7%,还有症状表现依次为,坐立不安占45.7%,便秘占43.2%,咽喉异物占43.1%,心悸气短占40.4%,颈肩僵硬占38.6%,容易晕车占38.1%,手足发凉占37.1%,耳鸣占33.O%,手掌发黏占32.1%,手足麻木占26.0%,面部疼痛占15.2%。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亚健康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身体状态,表现为身体功能处于亚健康水平,人体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持续存在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而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首先,该指南对亚健康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定义。

指南指出,亚健康是人体机能出现失调,但又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的一种健康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如疲劳、失眠、头晕等。

因此,亚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体内气、血、津液等不和谐造成的,通过调整中气、调理气血、调畅津液等方法来恢复体内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亚健康的目的。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患病之前进行调理,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此外,该指南还提出了中医药物调理亚健康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物治疗亚健康主要通过调理脏腑、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等方法来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达到缓解亚健康症状、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中药材中有许多能够调理气血、养血安神的药物成分,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总的来说,《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发布对中医治疗亚健康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为广大中医师提供了权威的指导和参考,使中医在亚健康治疗方面更加有章可循。

同时,指南的发布也提高了人们对亚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倡导人们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预防亚健康问题的发生。

然而,也需注意到,中医治疗亚健康问题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是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不高,许多人对中医的疗效和方法持怀疑态度,导致中医在亚健康治疗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其次是中医药物的疗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长期调理才能显现,这对患者的耐心和信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需要加强对中医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方法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方法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方法亚健康状态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生活习惯不健康、生活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的一种健康问题。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一种失衡状态,而中医疗法以调理平衡为核心,因此中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来改善亚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方法。

一、中医四诊法中医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可以观察到舌苔、面色、眼睛等外貌状况,从而判断机体的健康状况;闻诊则可以通过闻气味判断病情;问诊则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病情症状和生活习惯;切诊则是通过对脉搏的观察,判断病情。

通过综合运用四诊法,中医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亚健康状况,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药调理中医通过中药来改善亚健康状态,其中包括了许多具有调理功效的中药材。

常用的有枸杞、当归、黄芪、白术等。

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气的功效;当归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改善血液运行;黄芪则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白术可以健脾益气、调理肠胃功能。

中医通过合理配伍这些中药,可以起到修复亚健康状态的作用。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师通过对患者的脉搏和病情综合判断,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比如,对于亚健康状态中的失眠问题,中医师可以选择在足三里、神门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帮助患者入睡。

四、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中医强调预防和保健,提倡个体化的养生方法。

例如,根据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和疾病症状,中医师可以制定相应的饮食、睡眠和运动计划。

比如,对于亚健康状态中的体虚症状,中医师可能会建议患者多食用温补的食物,如红枣、姜汤等,同时也建议患者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提升机体的抵抗力。

五、中医心理疗法中医将身体和心理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在改善亚健康状态时,也注重调整人的心理状况。

中医师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并结合中医理论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例如,对于亚健康状态中的情绪低落症状,中医师可能会给予患者一些中药调理,同时也会建议患者通过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状态”,因此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亚健康状
的调整是非常合适的。但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第一,中医“治未病”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
意义和价值不仅是方法上的特色和优势。从理念
角度讲,中医所治的“未病”含义非常广泛,在无疖
欲病、初病、既病、病愈等过程中都有“未病”的含
在内,也就是说在整个生命(包括疾病)过程中都
5.会议论文 樊滨.杨德义 亚健康检测评估的基本原则及评估的意义 2009
增强对亚健康检测和评估重要性的认识,中医认为它是“未病”、“欲病”的状态。是机体的“阴平阳秘”正常生理平衡的破坏,从而发生“阴阳 失调”。 人们在健康时期,对自己的健康并不重视出现认识误区。当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就需要对人们的亚健康状态进行定时或定期对自己健 康状态进行检测和健康评估。 在亚健康检测和评估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人体健康评估标准是亚健康检测评估的必要前提:应坚持中医辨证是 亚健康辩识评估手段中不可缺少的原则:坚持心理测试量表和生活方式问卷测量是亚健康状态评估中必不可少方法的原则:坚持运用现代医学检测技术 和设备是亚健康检测评估重要技术的原则:坚持亚健康检测与评估方法,应体现方法和指标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统一性的原则: 依据亚健康状态评 估指标,利用各种检测亚健康状态的手段和方法,对人们的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可以让我们知道人们的亚健康状况和某种疾病潜伏的发展趋势,让 我们更早地注意到自己的健康问题,针对隐患再作进一步体查,由等候治疗提升到主动预防,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0)提出了健 康的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四方面的完美状态”。
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 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苟子·荣辱》:“短绠
权衡规矩,而知病所;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 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皆以喻才学短浅,不堪承重 任,促犹短也。
原文中的“权”,本是秤锤;“衡”是秤杆;“规” 是圆规;“矩”是画方形用的工具,此分别比喻四季 的脉象。因此,“观权衡规矩”此不应直译,应译作 “观察四时的脉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xzyxyxb200806013.aspx 授权使用:沈阳大学(sydx),授权号:e01e8882-ffb7-4bee-82cc-9e000082ac19
下载时间:2010年9月29日
4.期刊论文 武月萍.刘爱华.周军丽 "治未病"与亚健康 -光明中医2009,24(2)
亚健康状态是中医所讲的"未病"表现之一.中医理论认为治病要"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的理念古已有之,<黄帝内经>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 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个层次,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
3.期刊论文 伦轼芳.雷龙鸣 推拿(按摩)调治亚健康状态文献概述 -按摩与导引2007,24(3)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 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的状态[1].中医则称之为"未病"和"欲病"等,但从症状上看,亚健康与中医"虚劳"的某些症状十分类似.
犬态称为“第一状态”,疾病状态称为“第二状态”, 翻
丽处在两者之间的是“第三状态”。所谓“第三状 【7】
圈 基”,也称“中间状态”、“灰色状态”或“游离(移)状
§”等,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 枣康低质状态。此时虽然不能明确诊断为某种疾 lj
巨署 寿,但身体和心理上的确有不适的感觉和症状,并呈 0_●
“红炉点雪”语见如明·龚居中撰《痰火点雪》,
总之,阅读中医古籍文献时,对名物如“药食 名”、“隐语”等,不得不考证其名实以明其义。此 外,对用典及比喻等,亦不可不知其来龙去脉及喻 义,否则便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
参考文献
又名《红炉点雪》。邓志谟序云:应园龚君,“出其纂 辑《痰火》一书行世,问序于余。余阅其著论立诀, 靡一不精;别门分类,靡一不详……所谓红炉飞片 雪,龙虎自相随。”又如清·叶向春《痘科红炉点 雪》。
(收稿日期:2008-04.15)
万方数据
·28·
中医调整亚健康状态探讨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杨东山 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蓬莱,265600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8,20(6) 0次
有积极的防患、防变意识,而不是单纯的、简单的、
段性的“治其未病”。
第二,基于上述,中医所治之“未病”与亚健
状态并不在一个层面之上,前者含义相对宽泛、偏
理念,后者含义相对明确、偏于具体。如果将二者
统地加以比附和等同,必然失之宽泛,针对性不型
无益于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把握,也无益于发挥

:】
医的特色和优势。应该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寻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1 2月第20卷第6期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2008 VoL 20 No.6
眨健康状态的关系。认为将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相对 既非“养(生)”也非“治(疗)”,而重点在于“调(理)”,即将
亚健康概念是由前苏联学者布希赫曼在上世纪 80年代提出的…,称为“第三状态”。他将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2条)
1.赵瑞芹.宋振峰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2(04)
2.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1955
相似文献(5条)
1.期刊论文 梅晓云 "欲病”探索 -河北中医2001,23(6)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1]欲,<辞海>作想要、需要、将要等解释;欲病,应指疾 病将要而尚未发生之前的状态,这与现代医学所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等观点,有着明显的相通之处.今拟就中医学的"欲 病”理论作一探索,共研于同道.

见出力不从心或对外界适应能力下降的一种状态。 k■戚
至我国,医学界习惯上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大论》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医家孙 思邈也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
强调用针时要“精心专一”。
“绠促汲深”语见《难经集注·杨玄操序》:“绠促
“权衡规矩”语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 汲深。”此原出古语,《庄子·至乐》云:“褚小者不可
第三,从方法上,治病与调整亚健康状态尽管有 许多相同之处,但治病手段通常更为精专,如采用药 物、针灸等方法为主;而调整亚健康状态通常更加综 合,如采用调整生活方式与药物相结合。二者各有 侧重,不应混而为一。
总之,不应将中医治未病或治病的理论、方法笼 统地与调整亚健康状态等同,而应该明确加以界定。 让我们重温一下孙思邈的名言:“古之善为医者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 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 矣。’’‘2]
504.
[3]启功.汉语现象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1997:8,12. [4 3薛风奎.中医文献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67. (收稿日期:2008-09-25)
万方数据
·27·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20卷第6期
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由于中医已经
确区分了“已病”与“未病”,而“未病”就相当于“
详“红炉点雪”,犹红炉上着一点雪,立即融化, 喻一经指点,立即悟解。《高子遗书·会语七八》i 。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1]张灿卵.中医古籍文献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591,593,595,617,596,196,213,598,209.
[2 3马继兴.中医文献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明确了欲病与亚健康状态的对应关系,调整亚 健康的任务、目的也就清楚了。如果将健康到疾病 划分为“无病一欲病一初病-既病-病愈”几个阶段,那 么,在无病阶段重点在于“养”,也就是养生;欲病阶 段重点在于“调”,也就是有效抑制欲病状态的发展 并调整成为无病状态;而初病和既病阶段则完全进 入治疗阶段,重点自然是“治”。 2.1 养生与调整亚健康状态 养生是指在健康无 病状态下,通过调畅情志、调理饮食、合理运动等达 到健康生活、却病延年等目的。其着眼点在于通过 调养以预防疾病。因为无病,则身体阴平阳秘,从养 生方法上来说以平和顺达为主,一般不需要医者介 入。欲病是指身体出现不适,阴阳始有所偏,气血始 有不调,但尚未达到已病的状态。这时需要医者介
2.期刊论文 宋为民 养生高招——治未病 -养生月刊2007,28(1)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治未病"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 ,下工治已病".人体的状态不外三种:健康状态、疾病状态以及二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健康状态可理解为"未病",疾病状态为"已病",而"欲病"则为亚健康 状态."治未病"者为"圣人"、"上工"--这里的"圣人"是指有智慧之人,也包括圣贤;"上工"本指好的医生,现多理解为"上等的措施"."治欲病"的"中工"系指 "较好的措施".而"下工"并不是不重要,当前"有病才去医院",给你看病的都是"治已病"的"下工",不是也"治病救人"么?孙思邈强调的是"早防",最好是在 没有病的时候就防,被认为"最先进"也是指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