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学习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教师用书鲁人版选

合集下载

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李白诗二首练习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李白诗二首练习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李白诗二首一、积累运用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天姥.(mǔ)渌.水(lù)猿猱.(náo)金樽.(zūn)B.欢谑.(xuè) 馔.玉(zhuàn) 剡.溪(yǎn) 万壑.(hè)C.木屐.(jī) 石栈.(zhàn) 华.山(huà) 吮.血(shǔn)D.将.进酒(qiānɡ) 千金裘.(qiú) 扪参..(mén shēn) 訇.然(hōnɡ)解析:选B。

“剡〞读“Shàn〞。

2.以下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天姥连天向天横.横:直插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因为C.忽魂悸以.魄动以:而D.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解析:选B。

因:依据。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雨 B.洞天石扉,訇然中开C.湖月照我影D.栗深林兮惊层巅解析:选C。

A项,“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B项,“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D 项,“栗〞和“惊〞都是使动用法,使……栗,使……惊。

4.以下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会须一饮三百杯C.钟鼓馔玉缺乏贵 D.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选C。

A、B、D三项是夸张;C项是借代。

5.名句名篇默写。

(1)?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自信豁达、藐视金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一诗中抒发李白怀才不遇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傲视权贵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阅读鉴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6~7题。

【推荐】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课外自读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推荐】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课外自读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课外自读杨炯《从军行》【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艺术特色(1)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的风格诗人通过对书生从戎沙场事迹的描述和心理的刻画,反映了他“壮士耻为儒”,志在沙场建立功业的雄豪气概。

在初唐诗风萎靡的诗坛上,这种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的诗风很少见,它可谓是开盛唐诗风之先声。

(2)对仗整齐,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首联外,其余三联皆对。

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

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用“照”“辞”“绕”这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

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

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

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练。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宁愿当一名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了作者为国杀敌的爱国思想和昂扬的战斗豪情。

精品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课外自读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

精品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课外自读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

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课外自读杨炯《从军行》【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艺术特色(1)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的风格诗人通过对书生从戎沙场事迹的描述和心理的刻画,反映了他“壮士耻为儒”,志在沙场建立功业的雄豪气概。

在初唐诗风萎靡的诗坛上,这种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的诗风很少见,它可谓是开盛唐诗风之先声。

(2)对仗整齐,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首联外,其余三联皆对。

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

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用“照”“辞”“绕”这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

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

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

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练。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宁愿当一名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了作者为国杀敌的爱国思想和昂扬的战斗豪情。

【推荐精选】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单元导读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推荐精选】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单元导读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推荐精选K12资料
推荐精选K12资料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单元导读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辉煌。

唐王朝统治开明,民族心态健康自信,社会稳定繁荣,文化多元并蓄。

凡此种种,都是唐代诗歌艺术兴盛的背景。

国富、民殷,人们对文学艺术等的追求尤为强烈,对现实中缺失的美好格外地向往,这恰恰应当是盛唐文化大气蓬勃的根源。

唐诗既是唐代诗人生活的外在时空的再现,又是唐代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外在时空不断出现共振与落差,使唐诗呈现恢弘中回荡着悲壮、激扬中潜藏着隐忧的内涵。

本单元选取唐代8位诗人的18首诗歌,基本体现了唐代诗坛的精神风貌与写作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太白对天发问,将胸中的无限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忧国忧民,将百姓的无尽悲苦化为歌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孤篇盖全唐,创造了盛唐的传奇……
品读这些诗歌,感悟优美的意境,如同欣赏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如同观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又如同聆听一位位长者的教诲……我们如痴如醉,我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我们的心灵人格得到了熏陶,我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
亲近唐诗,就如同拥有了一位导师和朋友,她能够帮助我们健康成长!。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1李白诗二首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李白诗二首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辉煌。

唐王朝统治开明,民族心态健康自信,社会稳定繁荣,文化多元并蓄。

凡此种种,都是唐代诗歌艺术兴盛的背景。

国富、民殷,人们对文学艺术等的追求尤为强烈,对现实中缺失的美好格外地向往,这恰恰应当是盛唐文化大气蓬勃的根源。

唐诗既是唐代诗人生活的外在时空的再现,又是唐代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外在时空不断出现共振与落差,使唐诗呈现恢弘中回荡着悲壮,激扬中潜藏着隐忧的内涵。

本单元选取唐代8位诗人的18首诗歌,基本体现了唐代诗坛的精神风貌与写作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太白对天发问,将胸中的无限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忧国忧民,将百姓的无尽悲苦化为歌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孤篇盖全唐,创造了盛唐的传奇……品读这些诗歌,感悟优美的意境,如同欣赏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如同观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又如同聆听一位位长者的教诲……我们如痴如醉,我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我们的心灵人格得到了熏陶,我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亲近唐诗,就如同拥有了一位导师和朋友,她能够帮助我们健康成长!1 李白诗二首赋诗得名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认为儿子长大后能成为诗人,就想为儿子取一个好名字;但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诗,只想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

” 李白的母亲想了好一阵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

心想:这句诗中的“李”字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作者卡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其先祖在隋代末移居中亚碎叶城,李白即出生在那里。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课时分层作业1李白诗二首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课时分层作业1李白诗二首

课时分层作业1 李白诗二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00】A.天姥.(mǔ)渌.水(lǜ)猿猱.(náo) 金樽.(zūn)B.欢谑.(xuè) 酒馔.(zhuàn)岑夫.子(fù) 万壑.(hè)C.木屐.(jī) 石栈.(zhàn)华.山(huà) 吮.血(shǔn)D.将.进酒(jiānɡ) 千金裘.(qiú)扪参..(mén shēn) 訇.然(hōnɡ)C[A项,“渌”应读lù;B项,“夫”应读fū;D项,“将”应读qiā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冲波逆折豺狼当道峨眉巅悬崖绝壁B.枯松倒挂绵延不断雄奇险峻会需一饮三百杯C.百步九折地崩山摧钟鼓馔玉天生我才必有用D.诗的意景浪漫气息子规啼月跌宕起伏A[B项,需—须。

C项,才—材。

D项,景—境。

]3.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01】A.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黄金制作的酒杯B.将.进酒,杯莫停将:将要C.天姥连天向天横.横:直插D.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清澈C[A项,金樽:金属制作的酒杯。

B项,将:请。

D项,清:凄清。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烟涛微茫信.难求A.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C[例句中的“信”与C项中的“信”都是“确实、实在”的意思。

A项,信任;B项,实情;D项,随便。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导学号:61612002】(1)《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自信豁达、藐视金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word版本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word版本

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滟.滟( ) 汀.上( ) 青枫浦.( )扁.舟( ) 捣衣砧.( ) 芳甸.( )拂.还来( ) 碣.石( ) 霰.( )纤.尘( )【答案】yàn tīnɡpǔpiān zhēn diàn fújiéxiàn xiān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滟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宛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流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皎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摇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波闪耀动荡的样子。

(2)曲折。

(3)飞霜。

这里指空中月色朦胧、流荡。

(4)月光明亮的样子。

(5)穷尽。

(6)这里指月影移动。

(7)摇荡情思。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皎皎空中孤月轮。

(3)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4)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61612018】A.戏谑.(nuè) 场圃.(pǔ) 鸡黍.(shǔ) 鄜.州(fū)B.云鬟.(huán) 砧.上(zhān) 碣.石(jié) 凤阙.(què)C.潦.倒(liáo) 骁.悍(xiāo) 挂罥.(juàn) 布衾.(qīn)D.潺.湲(chán) 石栈.(jiàn) 猿猱.(náo) 崔嵬.(wéi)C[A项,“谑”读xuè;B项,“砧”读“zhēn”;D项,“栈”读zhàn。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C.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D.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尤忆李将军。

C[A项,尊—樽;B项,苍—沧;D项,尤—犹。

]3.下列诗句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61612019】候骑:侦察骑兵A.萧关逢候骑..B.荆门九派通九派:九条支流..C.玉筯应啼别离后玉筯:玉制的筷子..楼上月徘徊可怜:可爱D.可怜..C[C项,玉筯:思妇的眼泪。

]4.下列对诗词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将进酒》一诗借酒发挥,尽吐郁积在心中的不平之气,流露出施展抱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思想的矛盾。

B.李白很自负,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反映了他自信、乐观、豁达的一面。

C.《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D.《旅夜书怀》运用了比喻、反衬、拟人等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感情。

D[D项,无拟人手法。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李白诗二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将.进酒( ) 金樽.( ) 岑.夫子( )馔.玉( ) 恣欢谑.( ) 沽.取( )瀛.洲( ) 天姥.( ) 天台.( )剡.溪( ) 渌.水( ) 宿.处( )殷.岩泉( ) 霹雳.( ) 石扉.( )訇.然( ) 魂悸.( ) 恍.然( )千金裘.( ) 谢公屐.( ) 澹澹.( )【答案】qiānɡzūn cén zhuàn xuèɡūYínɡmǔtāi Shàn lùsùyǐn lìfēi hōnɡjìhuǎnɡqiújīdàn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会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径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摧眉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应该。

(2)默默无闻。

一说“被世人冷落”。

(3)只管。

(4)拿出。

(5)低头弯腰。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3)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_____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

(4)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_____。

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_____。

(5)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

(6)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

(8)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答案】(1)奔流到海不复回(2)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3)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4)斗酒十千恣欢谑径须沽取对君酌(5)势拔五岳掩赤城(6)迷花倚石忽已暝(7)青冥浩荡不见底(8)古来万事东流水(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作者名片]认识。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在“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安徽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古体诗,亦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按时间来判断,在唐以前的诗都被称为古体诗,唐之后的诗就是近体诗了。

但是自从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后,诗人们仍旧不放弃古代诗歌的形式,模仿古人写那种较少拘束的诗,如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

于是近体诗与古体诗成为两种不同的诗体,一直流传至今。

[探究——精研文本]《将进酒》【背景介绍】《将进酒》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一吐心中不平之气。

【整体感知】诗题意为“劝酒歌”,其实是诗人借劝酒,尽吐郁积在心中的不平之气,流露出施展抱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思想的矛盾:一方面有入仕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

【文本深读】1.《将进酒》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试结合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是:悲→欢→愤→狂。

2.怎样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思想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并且高度自信。

“有用”而“必”,这是何等自信!在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透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

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

所以这两句便成了全诗中最光彩夺目的诗句。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诗人的羡慕之词,还是另有所指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古以来,古代的圣贤们都得不到重用,可谓怀才不遇,“善饮者”才留下了美名。

看似是羡慕,其实是诗人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达自己对这种不公平的愤怒和批判。

4.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将进酒》的特色,请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起兴手法。

举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慨叹人生之短暂,尽吐胸中之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

夸张手法。

举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做了很好的铺垫。

5.《将进酒》一诗的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的“高堂明镜悲白发”首尾照应,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悲”一“愁”遥相呼应,余韵深远,强化了整首诗的悲愁愤激的氛围。

李白本欲借酒浇愁,但“斗酒难消块垒愁”,正像他自己所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无奈之下只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名句鉴赏】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鉴赏】此句把“明镜”拟人化,“明镜”有情,它以青春为喜,以迟暮为悲。

“朝如青丝暮成雪”,以极度的夸张形容人生的短暂,把人生之可悲形容到极点。

这种悲哀是强烈的,但并不给人以衰飒之感,因为悲的抒发是以上句的黄河从发源到入海这个无限广阔的空间为背景的,它给读者的艺术感受首先是豪迈奔放的气势,在这种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衬托下,悲哀只能是巨人的悲哀。

2.与尔同销万古愁。

【鉴赏】这个“愁”不是一般的愁,乃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通感的愁。

这个“愁”除了包含对人生短暂的慨叹外,主要指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与。

这个“愁”压迫着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几乎每个时代的诗人都采用这办法求得暂时麻醉,的确称得上是“万古愁”。

这个“愁”字呼应了开头的“悲”字,使“悲”的内涵显得更深,同时也表明前面的“得意”“尽欢”,分明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而不是樽前月下的寻欢作乐。

《梦游天姥吟留别》【背景介绍】《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开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间。

这时李白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整体感知】这是一首游仙诗,但不同于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作者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

全诗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憎恶,对自由乐土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文本深读】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把梦境与现实巧妙地融于诗中,请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虚实结合定义:“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