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在独行》有感——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
《自在独行》读后感

第1篇:《自在独行》读后感从未想过,一部散文,能让人在读第一段时就深感震撼,读了两三页时就湿了眼眶。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多么美丽的句子,韵意悠长,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感情和心绪。
“一看见她那凸起的颧骨,就觉得那线是从她身上抽出来的,才抽得她这般的瘦;”“尤其不忍看那跳动的线团儿,那似乎是一颗碎了的母亲的心在颤抖啊!”多么细腻的孝子!在本应大大咧咧、胡搅蛮缠任性而为、满身是泥的年纪,还是孩童的作者对身边绝大部分人熟视无睹的事物竟拥有如此细腻入微的感知,何其珍贵,又是何其让人心酸。
正如作者的母亲说的:“咳,孩子,你还不该这么懂事的呀!”父亲被文革,母亲日夜纺织,天灾欠收,母亲只撇稀饭上的.汤喝,父母同甘共苦的爱情,长子辍学挣钱填补家用照顾弟妹,母子情深,长子自学成才所有催人泪下的俗套的故事竟都汇聚到这篇小小的散文中,仅对自己生活中熟见的场景的描述,已让我感动得心中只剩下柔软。
我想贫穷和困苦中,并不缺乏幸福吧。
第2篇:《自在独行》读后感给你一篇《自在独行》读后感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自在独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
很久没有看完一本书了,懵懵懂懂看完也觉得没啥收获,本来不打算写读后感,但是喜欢写读后感强迫症的我突然意识到,没有收获也是收获,于是又开始叨唠两句。
没有收获,那是因为你可能没有认真去看,仔细去读,身心不在书本,体会从何而来。
确实,我都是挑着看的,有些写的很幽默,有韵味我边看边笑,忍不住念出来;有的文邹邹,一个石头写的多宝贝,感觉太矫情,就直接跳过。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贾平凹先生多年来创作的精选散文作品。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首先,我特别欣赏贾平凹先生在书中所展现的独立精神。
他坚守自己的灵魂,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追求潮流。
这种独立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各种信息和价值观所左右。
只有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才能在生活中保持清醒和独立,不被外界所左右。
其次,贾平凹先生在书中所描绘的孤独和行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孤独的真谛传达给每一个读者,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孤独时刻。
同时,他也通过行走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此外,贾平凹先生在书中所表达的对慈悲、玩物、天地、人事等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分享了许多关于生活、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这些感悟不仅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总的来说,《自在独行》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感悟的散文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
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陪伴我成长并给予我启示。
读《自在独行》有感

读《自在独行》有感读《自在独行》有感书籍不仅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治愈心灵的鸡汤圣药。
胡歌出车祸后,黄磊给胡歌开了一份书单。
胡歌曾说过:“如果皮囊难以修复,我愿意用思想去填满它。
”xx站响应管理处号召,开放图书阅览室,恰恰给了我更加深入地接触这份书单内容的机会。
借阅了一本贾平凹的散文集《自在独行》。
对家人的热爱。
纺车坏了,平凹想把父亲的藏书卖掉给母亲买纺车,母亲说贱着活也不能卖书,母亲对父亲的敬重让人肃然起敬。
平凹的作品引起了争论,父亲告诉他“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
对生活的热爱。
平凹在泾河捡到了一尊残佛,佛亲自经河寻到平凹,创造心绪愉快的环境,多一点艺术灵感,应了苏轼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对人生的热爱。
书桌上的年轮,感恩的云雀,不容污染的文竹,万物在天地间有着自己的生命轨迹。
大可不必为那些未知的光明抑或是黑暗而困惑,热爱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人这一生是一场自在独行的修为。
从2016年底进入光荣的收费岗位以来,在xx收费站各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已经很好地融入了这个大集体。
不可否认,收费员的工作是单调而枯燥的,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收钱,打票,找钱。
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话:“您好,请缴费。
”“谢谢,再见”。
面对单调的工作,我们恰恰需要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有一种主人翁的服务意识。
每一次的提箱上岗,整理着装,带着自己的热情走向岗亭,使用文明用语、唱收唱付到微笑服务、钱票收发,每个环节都要注意到不可忽略的细节,更快捷、更准确的为司乘人员服务。
收费员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xx收费站的形象,同时也代表青银高速的形象,有这样一种爱岗敬业的定义,就注定了我们的工作不会流于形式,不会仅仅止于脸上的微笑,在收费服务中坚持一张笑脸、一句问候,坚持用心、用情服务,让司乘人员感受到收费人员的个人魅力。
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收费工作,在平凡的收费岗位完成自在的修行。
读《自在独行》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自在独行》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读《自在独行》有感1000字刘方舟这本书是写给生命的行者,写给那些”任性”之人,书的封面便已经清楚地写出: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
这本书讲的是个人、群体、生活中琐碎的器物与文化的独行,是一本孤独而丰满的书,读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人活在世上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害怕孤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自在,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想要的东西都要学会靠自己去争取。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很有趣,作者总能以促狭之意来谈这样永不会过时的话题,也总是显得十分有趣。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气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所以平常心对待生活里的一切,就像看客一样,我们才不会累。
通过这部作品,可以让我去到没有到过的地方,体验我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作者用他朴实而隽永的文字,也仿佛让我感悟到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朋友》一文中写道:”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
”解了我许多困惑,一个人要有所得就必有所失,要在独处和热闹的生活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看完书后我对孤独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身边来来往往人群络绎不绝,却毫无可说之人,尽管有一个人在,但也不是随时可说。
孤独是一种状态,不是一种心情,不是一种感受。
书中如此描述孤独:”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
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都说真正在某方面成功的人往往在某个时间段都是孤独的,我们要习惯和自己独处,习惯孤独。
但是在独行的路上难免会感到熬不下去的时候,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自在的独行者,享受孤独的快感,再把暗黑许下的承诺藏在心底默默守候,把每一天都过的充实。
虽然这是一个喜欢群居的世界,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事都只能靠我们自己完成。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读完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独行之旅。
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寂静的夜晚与我促膝长谈,分享着生活的点滴感悟,让我时而沉思,时而捧腹,时而感慨万千。
贾平凹先生以其细腻且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景象与心境。
他写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而是那些贴近我们心窝、能引起共鸣的平凡琐事。
在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孤独的独特见解,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对人性的洞察与包容。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一段关于寻找自我、拥抱孤独的旅程。
那是一年前的夏天,我决定独自一人去旅行。
不是跟团游,不是和朋友结伴,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的旅行。
我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开往远方的火车。
一路上,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即将迎接未知的风景和挑战;忐忑的是,这一路上的孤独与寂寞该如何排解。
我来到了一个海边的小镇。
那里没有繁华的商业街,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只有安静的沙滩、碧蓝的大海和古朴的渔村。
我住进了一家靠海的民宿,房间不大,但推开窗户就能闻到海风的味道,听到海浪的声音。
第一天,我迫不及待地奔向海滩。
阳光洒在金色的沙滩上,闪闪发光。
我脱了鞋,光脚踩在细软的沙子上,感受着那微微的热度。
海浪一波一波地涌来,亲吻着我的脚丫,又迅速退去,像是在和我玩着捉迷藏。
远处,有几只海鸥在天空翱翔,时而俯冲,时而盘旋。
我沿着海滩漫步,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在堆沙堡。
他全神贯注,小手不停地忙碌着,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我不禁停下脚步,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他发现了我,抬起头冲我笑了笑,又继续埋头苦干。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孤独并不可怕,它可以让我更加专注于眼前的美好,更加珍惜这些不经意间的温暖瞬间。
傍晚时分,我来到了渔村的小集市。
那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渔民们在叫卖着新鲜的海鲜,大妈们在讨价还价,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
我买了一些海鲜,找了一家小店加工。
坐在简陋的餐桌前,品尝着美味的海鲜,看着窗外的灯火阑珊,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自在独行读后感(精选10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在独行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自在独行读后感1“圣贤庸行,大人小心”尘世上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
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这既是独行的自在安宁也是独行的推波助澜,一步步促使着自己向前。
这是一本处处都透露着作者的特有的处世态度、人生哲学的著作。
《舍得》一篇展现出作者对于世事的'洒脱豁达,“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小负之悲,得全胜之喜”。
在《吃烟》一篇中,俏皮的一面也淋漓尽致;“烟是自焚身亡的忠义之士,却不能让与的”;“忙忙人生,坐下来干啥?坐下来吃烟”,让读者为之莞尔,率真俏皮跃然灵动。
此类感悟态度屡见不喧,于生活之中诠释人生感悟,没有道理的空乏,不见生硬的观点。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透过作者的朴实精炼的文字,感受自在安宁的魅力,让生活更加从容豁达。
”自在独行读后感2毕业后,就一直用过这个“思考前行”的名字注脚!想要做个不断思考的智者,不停脚步的行者,可惜只做到一半这本书的无意间、冥冥之中被挑中的`,代表当下的一种诉求:有些孤苦、时而茫惑!用匆忙行者的速度挑战沉稳智者的深度,总是有许多的冲突!所以有时放纵、有时忧虑,有时焦躁。
四年时间,放慢脚步,学习思考,才慢慢入其门而不得道,开始感知生命、体味生活;茶器、花草、菩提、禅修、园艺、韵律、山水、石头、树藤、陶艺。
成为杂家,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了?不知也不想知。
自在独行读后感3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寥寥几个字,可能是我买下这本书最关键的理由之一。
《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

《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读完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心里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吹进了一股清新又带着点泥土味的风。
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堆砌的词藻,有的只是贾先生对生活中点滴的观察和感悟。
但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文字,却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让你的心慢慢静下来,跟着他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烟火气的世界。
书里有一篇写“玩物丧志”的文章,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贾先生说他自己喜欢收藏石头,各种各样的石头。
在别人眼里,这可能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和金钱。
可他却在那些石头里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到了岁月的痕迹。
他会为了一块石头,翻山越岭,满身尘土;会为了一块石头,和别人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
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荒唐可笑的,但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
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收集糖纸。
那时候,糖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美味。
每次吃完糖,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把糖纸抚平,然后夹在书里。
为了得到更多漂亮的糖纸,我会跟小伙伴们交换,甚至会去垃圾桶里翻找。
有时候,为了一张特别好看的糖纸,我能兴奋好几天。
大人们都不理解我,觉得我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
但他们不知道,那些五颜六色的糖纸,在我眼里就是宝贝。
每一张糖纸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都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和梦想。
就像贾先生在书里说的:“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
”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看似奇怪的爱好和行为,这些在外人眼里或许无法理解,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却是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是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源泉。
贾先生还写了他独自在乡间的生活。
他一个人走在田埂上,听着鸟鸣虫叫,看着风吹麦浪,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
他会在夜晚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满天的繁星,思考着宇宙的奥秘。
这种独处的时光,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如此珍贵。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我一个人去了郊外的一座小山。
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通用15篇)

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通用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篇1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家。
他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
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独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将带领读者走进贾平凹的独行世界,收获一份心灵的自在与安宁。
这本书是贾平凹40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精粹。
书中,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
贾平凹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
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
他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他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全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作家以一个自在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相处之妙,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的抚慰。
贾平凹是一位世间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独行者。
他说:“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
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也是可以自在的。
”贾平凹在灵魂中独行,哲理性的感悟随处可见。
这种感悟,不是对某种世俗思想的阐释,也不是生硬的哲理说教,而是来自鲜活的生活体验。
如在《说房子》中,他写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著不对,一切视做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了佛像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而在《看人》中,他写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妙谛。
贾平凹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书写人生的微妙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自在独行》有感——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的安宁。
不知为何,读着贾平凹,我总感觉这样人似曾相识。
要说用‚特立独行‛来描述贾平凹的话,或许有些过了,他的语言绝对不是让你听来振聋发聩,动辄要跟着起来闹革命的那种。
或许还有些絮叨,他会和你谈感情,但是绝对没有‚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会给你侃人生,但也绝对不是鸡汤、正能量,让你感慨不已。
平淡的如白开水,有时你读着,突然都不知道他说到哪了,天马行空,你得回头再把那句话重读一遍。
这样的人,其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说:你无论读到哪个年级,班上总有这么一个人,啥也不喜欢干,课外活动完全见不到他的影子,就爱呆在教室的一角,默不作声。
要不是偶尔这个人成绩排名正好在你前面,你都不知道班上还有这么个玩意儿。
倘使有一天你和他搭上一句话,噢,我的天啊!你会觉得你得到‚上天‛的眷顾,然后在你的小伙伴面前胡吹上一番,享受这个学期小伙伴对你的恭维。
最近正用些闲暇的时间读《自在独行》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很文艺‛的学妹和我分享了两句话:‚胸中有丘壑,自由即在高处‛,当然我更喜欢后面的一句,也就是本文的题目: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
我怀着好奇搜索了一下,是熊培云在自己思想国网站上问的一个问题: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回答者五花八门,但是千篇一律的回答:集中营是‚用来关押革命党人的‛、‚用来上政治课的‛、‚关押被视为死人的人的地方‛、‚集中关押人的思想,扼杀每个人的幻想……‛、‚集中营不过是把人生按了一个快进键而已‛、‚用思想体系杀人‛、‚孕育仇恨与敌意‛、‚让活人变成僵尸的场所‛,等等。
无可厚非,这样的答案无论再新鲜,都没有离开一个角度,那就是站在‚施虐者‛的角度,而忽视了‚被囚者‛,可能被囚者的回答是简单的: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
是的,我们总是站在群体(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的一方,去看待一些身边一切,将这些如贾平凹这般的独行者定义为:行为‚怪异‛,‚不合群‛,甚至是所谓的‚奇葩与怪胎‛,以为他们完全不能够走进他们那高贵的‚正常人世界‛。
进一步的来说,面对只有群体的语言和视角才被承认时,局限于对‚独行者‛批判,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而忽略了独行者的声音,以为独行者的生活是病态的、异样的、不合时宜的。
如果真是如此,至少这样是难以真实和积极反映这个世界,或说是不全面的。
《自在独行》贾平凹以他一个独行者的视角,再次让我们审慎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正如他所说的:
‚住楼就住顶层吧,居高却能望远,看戏就坐后排吧,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
‛
但是他还说:
‚我还是交朋友的,朋友多多益善,孤独的灵魂在空荡的天空摇曳,但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但同样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
‛
无疑,他的说法是没错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社会人,没有谁可以完全脱离谁做到真正的‚隐居‛,群体会让你感到安全和舒适。
倒不如《乌合之众》所说的: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但后半句我想是没有人会有反对意见,如果你反对,很好,你成了一个‚独行者‛。
你需要被承认,你甚至需要这些群体成为你的支持者,撇开这一切,你还是需要为活着的‚物质‛。
‚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我还是喜欢他的另外一层含义。
那就是群体或圈子是用来逃跑的,我相信学妹也是这样的一层意思,这也是为什么贾平凹素来喜欢安静,最怕人敲他的门。
与其做自己不擅长的与人聊天、兜售字画,他更愿意徜徉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诉说自己。
假使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或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拼命去做吧,而注定身边没有一起的同行的人,那么试着享受一场‚心灵的旅行‛。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
余华说: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
‚跑出了集中营了可就是一片茫茫的独行路了‛
‚跑出来后又会进入另一个集中营的,哈哈ps:画风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