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独行》观后感

合集下载

《自在独行》读后感(2篇)

《自在独行》读后感(2篇)

《自在独行》读后感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贾平凹的《自在独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

很久没有看完一本书了,懵懵懂懂看完也觉得没啥收获,本来不打算写读后感,但是喜欢写读后感强迫症的我(大学时候看一部电视剧,电影,书都喜欢说说自己的想法),突然意识到,没有收获也是收获,于是又开始叨唠两句。

没有收获,那是因为你可能没有认真去看,仔细去读,身心不在书本,体会从何而来。

确实,我都是挑着看的,有些写的很幽默,有韵味我边看边笑,忍不住念出来;有的文邹邹,一个石头写的多宝贝,感觉太矫情,就直接跳过。

我想这不也是看书的一种方法吗,不要纠结于收获,更不要纠结完完整整看完,享受过了便是。

也许某一日,你又会忍不住重新读起,又有不一样的体会。

读书真正的收获不是当下看完的时候,而是在未来某一日,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变成了你特有的容颜,散发出你独有的味道。

回过头仔细想想,整本书作者分为五个板块,分别阐述生命地睿智,人生的悲心,大地的魂灵,万物的情怀以及天空的禅意。

从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到后来成为作家经常独处的生活日常,在作者眼里,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个书桌,一把琴都是有生命的,与之对话,一起生活。

能够写的如此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作者肯定是用心观察过,研究过,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会努力去发现生活的美。

每一个在我们看来如此普遍,如此不值一提的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生命的象征,都是有使命的。

所以一个人的时候,作者不觉得孤独,因为陪伴他的已经太多。

我们之所以觉得作者矫情,只不过境界不同罢了。

我们也许应该向作者学习,学习如何独处,如何善待生命,如何热爱生活。

《自在独行》读后感(2)《自在独行》是一本由林俊杰所著的励志读物,讲述了他的音乐之旅和个人成长的故事。

这本书读后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让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被林俊杰坚持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所深深感动。

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最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贾平凹先生多年来创作的精选散文作品。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首先,我特别欣赏贾平凹先生在书中所展现的独立精神。

他坚守自己的灵魂,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追求潮流。

这种独立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各种信息和价值观所左右。

只有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才能在生活中保持清醒和独立,不被外界所左右。

其次,贾平凹先生在书中所描绘的孤独和行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孤独的真谛传达给每一个读者,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孤独时刻。

同时,他也通过行走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此外,贾平凹先生在书中所表达的对慈悲、玩物、天地、人事等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分享了许多关于生活、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这些感悟不仅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总的来说,《自在独行》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感悟的散文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
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陪伴我成长并给予我启示。

自在独行读后感3篇

自在独行读后感3篇

自在独行读后感3篇读《自在独行》有感1200字篇一刘方舟这本书是写给生命的行者,写给那些"任性"之人,书的封面便已经清楚地写出: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

这本书讲的是个人、群体、生活中琐碎的器物与文化的独行,是一本孤独而丰满的书,读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人活在世上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害怕孤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自在,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想要的东西都要学会靠自己去争取。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很有趣,作者总能以促狭之意来谈这样永不会过时的话题,也总是显得十分有趣。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气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所以平常心对待生活里的一切,就像看客一样,我们才不会累。

通过这部作品,可以让我去到没有到过的地方,体验我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作者用他朴实而隽永的'文字,也仿佛让我感悟到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朋友》一文中写道:"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

"解了我许多困惑,一个人要有所得就必有所失,要在独处和热闹的生活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看完书后我对孤独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身边来来往往人群络绎不绝,却毫无可说之人,尽管有一个人在,但也不是随时可说。

孤独是一种状态,不是一种心情,不是一种感受。

书中如此描述孤独:"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

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都说真正在某方面成功的人往往在某个时间段都是孤独的,我们要习惯和自己独处,习惯孤独。

但是在独行的路上难免会感到熬不下去的时候,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自在的独行者,享受孤独的快感,再把暗黑许下的承诺藏在心底默默守候,把每一天都过的充实。

自在独行1500字读后感

自在独行1500字读后感

自在独行1500字读后感自在独行1500字读后感(通用10篇)自在独行1500字读后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自在独行1500字读后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自在独行1500字读后感(通用10篇)】,供你选择借鉴。

自在独行1500字读后感篇1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被冠以“行者”称谓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殊荣,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却又未忘记在纷扰的俗世中的前行。

贾平凹应该算是一个,其实“先生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璀璨,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这些都是在《自在独行》中要告诉你的。

《自在独行》是一本散文集,展现的是贾先生独行的内心世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书中坦言“真正的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更是来自内心的安宁”。

孤独从来都是每个行者灵魂的真谛,或许都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韵味,然而从来又都是有“大隐隐于市”的畅快,然而真正的宽释与从容都是经历岁月的磨砺、大潮的激荡之后所获得的,贾先生就是,从那个特殊的政治时代穿越而来,练就了一份冷眼旁观的本领,在烦扰的时代中,用一份“任性”孤独地前行,极具叛逆却又不失淳朴。

玩风筝的是得不到心身自由的一种宣泄吧;玩猫的是寂寞孤独的一种慰藉吧。

我在我的书房里塞满这些玩物,便旨在创造一个心绪愉快的环境,而让我少一点俗气,对一些灵感。

日月交替的一年,树就长出一圈。

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

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自在独行1500字读后感篇2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也是可以自在的。

豆瓣好书排名第一的《自在独行》出自贾平凹先生笔下。

是贾平凹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他在这里谈感情、聊爱好、述人生、品社会、讲禅悟,笔法洒脱,情感细腻,娓娓道来。

谈感情,细腻柔软;聊爱好,万物勿志;述人生,包罗万象;品社会,有声有色;讲禅悟,持静守神;言而总之,“长河落日圆”、“悠然见南山”是对此书最好的诠释。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读完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独行之旅。

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寂静的夜晚与我促膝长谈,分享着生活的点滴感悟,让我时而沉思,时而捧腹,时而感慨万千。

贾平凹先生以其细腻且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景象与心境。

他写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而是那些贴近我们心窝、能引起共鸣的平凡琐事。

在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孤独的独特见解,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对人性的洞察与包容。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一段关于寻找自我、拥抱孤独的旅程。

那是一年前的夏天,我决定独自一人去旅行。

不是跟团游,不是和朋友结伴,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的旅行。

我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开往远方的火车。

一路上,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即将迎接未知的风景和挑战;忐忑的是,这一路上的孤独与寂寞该如何排解。

我来到了一个海边的小镇。

那里没有繁华的商业街,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只有安静的沙滩、碧蓝的大海和古朴的渔村。

我住进了一家靠海的民宿,房间不大,但推开窗户就能闻到海风的味道,听到海浪的声音。

第一天,我迫不及待地奔向海滩。

阳光洒在金色的沙滩上,闪闪发光。

我脱了鞋,光脚踩在细软的沙子上,感受着那微微的热度。

海浪一波一波地涌来,亲吻着我的脚丫,又迅速退去,像是在和我玩着捉迷藏。

远处,有几只海鸥在天空翱翔,时而俯冲,时而盘旋。

我沿着海滩漫步,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在堆沙堡。

他全神贯注,小手不停地忙碌着,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我不禁停下脚步,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他发现了我,抬起头冲我笑了笑,又继续埋头苦干。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孤独并不可怕,它可以让我更加专注于眼前的美好,更加珍惜这些不经意间的温暖瞬间。

傍晚时分,我来到了渔村的小集市。

那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渔民们在叫卖着新鲜的海鲜,大妈们在讨价还价,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

我买了一些海鲜,找了一家小店加工。

坐在简陋的餐桌前,品尝着美味的海鲜,看着窗外的灯火阑珊,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自在独行读后感(精选10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在独行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自在独行读后感1“圣贤庸行,大人小心”尘世上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

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这既是独行的自在安宁也是独行的推波助澜,一步步促使着自己向前。

这是一本处处都透露着作者的特有的处世态度、人生哲学的著作。

《舍得》一篇展现出作者对于世事的'洒脱豁达,“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小负之悲,得全胜之喜”。

在《吃烟》一篇中,俏皮的一面也淋漓尽致;“烟是自焚身亡的忠义之士,却不能让与的”;“忙忙人生,坐下来干啥?坐下来吃烟”,让读者为之莞尔,率真俏皮跃然灵动。

此类感悟态度屡见不喧,于生活之中诠释人生感悟,没有道理的空乏,不见生硬的观点。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透过作者的朴实精炼的文字,感受自在安宁的魅力,让生活更加从容豁达。

”自在独行读后感2毕业后,就一直用过这个“思考前行”的名字注脚!想要做个不断思考的智者,不停脚步的行者,可惜只做到一半这本书的无意间、冥冥之中被挑中的`,代表当下的一种诉求:有些孤苦、时而茫惑!用匆忙行者的速度挑战沉稳智者的深度,总是有许多的冲突!所以有时放纵、有时忧虑,有时焦躁。

四年时间,放慢脚步,学习思考,才慢慢入其门而不得道,开始感知生命、体味生活;茶器、花草、菩提、禅修、园艺、韵律、山水、石头、树藤、陶艺。

成为杂家,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了?不知也不想知。

自在独行读后感3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寥寥几个字,可能是我买下这本书最关键的理由之一。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像是被无形的手推着向前,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那扇紧闭的门,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角落。

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有的只是贾平凹先生对生活的点滴感悟,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真实而又亲切的力量。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孤独的阐述。

贾平凹先生说:“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我曾经也害怕孤独,总是想方设法地融入人群,害怕被孤立,害怕被遗忘。

然而,在那些看似热闹的场合中,我却常常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我发现,真正的孤独并不是身边没有人陪伴,而是在人群中,却无法找到那个能够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

就像那次旅行,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云南的旅程。

原本,我以为这会是一场孤独而又无聊的旅行,毕竟没有朋友的陪伴,没有熟悉的身影。

但当我真正踏上那片土地,我才发现,孤独也可以是一种享受。

我住在一家古色古香的客栈里,客栈的老板是一位热情好客的大叔。

他有着黝黑的皮肤,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

每天早上,我都会在他的招呼声中醒来,然后坐在院子里,吃着他亲手做的早餐,感受着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

白天,我独自漫步在丽江古城的石板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听着街边小店传来的悠扬歌声。

我走进一家又一家的小店,欣赏着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店主们闲聊着,听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有时候,我会在一家咖啡店坐下,点上一杯香浓的咖啡,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让自己的思绪随着微风飘荡。

傍晚,我会来到古城的广场上,和当地的人们一起围着篝火跳舞。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种纯粹的快乐感染了我。

我不再感到孤独,反而觉得自己融入了这个陌生的地方,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

《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

《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

《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自在独行>读书心得感悟》读完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心里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吹进了一股清新又带着点泥土味的风。

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堆砌的词藻,有的只是贾先生对生活中点滴的观察和感悟。

但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文字,却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让你的心慢慢静下来,跟着他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烟火气的世界。

书里有一篇写“玩物丧志”的文章,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贾先生说他自己喜欢收藏石头,各种各样的石头。

在别人眼里,这可能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和金钱。

可他却在那些石头里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到了岁月的痕迹。

他会为了一块石头,翻山越岭,满身尘土;会为了一块石头,和别人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

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荒唐可笑的,但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

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收集糖纸。

那时候,糖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美味。

每次吃完糖,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把糖纸抚平,然后夹在书里。

为了得到更多漂亮的糖纸,我会跟小伙伴们交换,甚至会去垃圾桶里翻找。

有时候,为了一张特别好看的糖纸,我能兴奋好几天。

大人们都不理解我,觉得我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

但他们不知道,那些五颜六色的糖纸,在我眼里就是宝贝。

每一张糖纸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都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和梦想。

就像贾先生在书里说的:“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

”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看似奇怪的爱好和行为,这些在外人眼里或许无法理解,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却是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是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源泉。

贾先生还写了他独自在乡间的生活。

他一个人走在田埂上,听着鸟鸣虫叫,看着风吹麦浪,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

他会在夜晚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满天的繁星,思考着宇宙的奥秘。

这种独处的时光,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如此珍贵。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我一个人去了郊外的一座小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在独行》观后感
《自在独行》观后感
原创:十一点质量人
小编近期应同事要求,写了此篇观后感,本人不善谈、不善辩、可能最擅长的就是安静,此公众号内的皆是朋友,故不扭扭捏捏的发布一下,读《自在独行》有感。

我不是个特别能读书的人,因为耗时、耗费精力、有时还会沉浸在书中的情节中无法自拔。

读书这件事,变成了某个公众号的一小段节选偶尔滋润下心田。

无意中购得这部《自在独行》,深深的被卷尾一行小字吸引:“人的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是的,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妥协、每一次努力是否真的是坚持了自己的喜欢,能否让自己心态平静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变化呢?
这部书是贾平凹先生在2018年出版的,一部四十年的散文精选。

主要讲述了个人、群体以及与生活中琐碎的器物与文化的独行。

主要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

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书中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孤独地走向未来、默默看世界、独自走一走、独处的安宁和自在的禅意。

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你在与贾老先生对话,亦或是已经变成了贾老先生,从他的童年、大学、写作、生活中走过,同他共同感受生活的经历。

当然,在书中也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贾老先生、他童年的
贫困、大学期间的孤独、对世俗的嘲讽、以及看透人世间的态度。

以下摘选出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

1
谈母亲与父亲
贾老先生的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

但这个女人了不得,虽普通却不认命,虽脚小却心宽得很。

父亲“改造”,日子不济,全家生计都压在母亲肩上。

而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书可读,日夜摇着纺车。

那辆纺车给了全家的希望,同时母亲的豁达乐观也为贾老先生性格做下了铺垫。

对于母亲,贾老先生即畏惧又佩服。

他母亲将父亲平反后补发的2000元工资,一半交了党费,一半给了救济过他家的街坊四邻和生产队。

这不仅是西北大地上一个女人的形象,更是中国千千万万母亲的化身,弱弱的身子里透着一股倔强执拗的秉性。

后来,他的父亲尽管平反,但一生却没有舒心的日子。

“父亲之所以在动了手术后延续了两年多的生命,他全是为了儿女要办完最后一件事,当他办完事了竟不肯多活一月就悠然长逝。

”贾平凹深深体会到父亲身心的奔波和折磨,一言一语道尽了对父亲的祭奠和追忆。

“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

”父亲戒酒后的一席酒话,也让当时遭到非议的他不再有烦恼,不再沉沦下去。

写母亲、忆父亲,贾平凹的心是细腻的,柔软的,敏感的。

2
谈生病
贾老先生患上肝病后,亲历了朋友的疏远以及恐惧。

他却一点没
有顾虑,遇到难缠的人和难缠的事,一句“我患了肝炎”,便是最好的遁词,那些敲烂了他门的人,再也不再踏破门槛,留了一方净土给他。

他认为,世界上的事,若不让别人尴尬,也不让自己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作践。

当然,人毕竟是群居动物,个人独处时也会感受到无限地孤独和寂寞。

这时,家人给予了他最大的容忍和包容,但生病的人总是痛苦的,所以他感悟:真是人生难得生病,西施那么美,林妹妹那么好,全是生病生出了境界,若活着没生个病,多贫穷而遗憾。

3
谈社会
谈社会复杂,但社会也很简单。

这有几分说得出,有几分可意会则不可说,有几分压根儿就说不出。

而谈社会,归根到底是谈芸芸众生。

而人呢,最自私,也最虔诚。

不过,看人,最好到街上去。

“最好的风景是在街头上看人。

”贾老先生看人自有一番风趣。

他说:这芸芸众生,众生芸芸,都是以各自的生存方式在体验人生,或悠闲,或匆忙。

敬畏所有人,也就消灭了等级差别、丑美界限,能静虚平和地对待一切。

这样,在街头上看一回人的风景,犹如读一本历史、一本哲学,心胸不狭窄,目光不短浅,不会为蝇头小利去勾心斗角,不会因一时荣辱而狂妄和消沉。

社会结成了网,纵横交错。

我们都要求让路,结果都在路上拥挤。

我们都想发出声音,结果无字无节,成了噪音。

而社会的有序却在于我们的节制。

“人不能圆满,圆满就要缺,求缺着才平安,才持静守
神。

”贾老先生道出了某种玄机。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了下来。

书中还有很多较为经典的段落和语句,每次读起来总会觉得非常过瘾,也会在书中不断的划满自己喜欢的句子,相比现在社会的速食文学,更喜欢这样的文章。

生活两字包含的太多,一辈子也要经历过很多事,或许在书中你看到了他人,也会看到自己。

最后用贾老先生在这本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摘录于2019年3月2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