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考点解读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考点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考点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考点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诗歌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每首诗的主题、情感、意象等。

例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即“莫言下岭便无难”,表达了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常态,不能轻易满足和懈怠。

2. 诗歌赏析:学生需要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

例如,《观沧海》中曹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大海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胸怀和抱负。

3. 诗歌背诵:学生需要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并能够默写出来。

4. 诗歌背景:学生需要了解每首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历史背景等。

例如,《观沧海》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路过碣石山时所写,表达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综上所述,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的考点涵盖了诗歌理解、赏析、背诵和背景等方面,需要学生全面掌握。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诗歌内容:包括对诗歌的主题、题材、背景、作者等方面的理解。

2. 鉴赏诗歌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等形象的分析和鉴赏。

3. 把握作者情感: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

4. 理解诗歌语言:包括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理解。

5. 鉴赏诗歌艺术技巧:包括对诗歌的构思、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鉴赏。

在客观题中,通常会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以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如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对比分析等。

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思想感情与评价态度Fra bibliotek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 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 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 绪和人生态度。
答案:(1)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 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 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2)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 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 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 流的人生态度。
重点掌握:
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行香子 • 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 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 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 风。
【注】蛩:这里指蟋蟀。 槎:往于海上和天河 之间的木筏。
⑹、动静结合;
⑻、远近结合; ⑾、借古讽今; ⒀、用典。
⑼、抑扬结合——先扬后抑、欲扬先抑;
牛刀小试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注释: 韦庄(836 ——910),晚唐京兆杜陵 依旧烟笼十里堤。
(今陕西西安)人。 ①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②六朝:指吴、 东晋、宋、齐、梁、陈。
一、形象
(一)人物形象 诗人的形象 诗中描绘的形象
(二)事物形象
(三)景物形象
提问形式:
(1)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诗 人形象? (2)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

诗词鉴赏考点及解读O1知识链接(一)总结常见考点:1、理解诗意。

包括诗字、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哲理分析;思感情想2、感知形象。

要求考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背景,感知诗的景物、形象、意境3、品味语言。

字、词、句的推敲;名句的感悟4、分析技巧。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二)答题技巧1、原则: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3、方法:①研读题目。

②了解作者和时代。

③借助注释。

④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⑤细审题干。

(三)常见题型、答题格式1、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例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描写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的场面;全词抒发了满怀家国之愁,却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2、赏析语言型(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答案:这首词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巩。

你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答案:绿:春风吹绿,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T)(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例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语言特色(原卷版部编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语言特色(原卷版部编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语言特色(原卷版)一、知识点讲解梳理所学诗文,归纳语言风格大致类型。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晦涩等类型。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结合,语言清新生动。

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如白居易的诗等。

凝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八句皆为工整对仗,全用实词,意象密集。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华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还有李商隐、李贺的诗。

质朴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如李商隐的一些朦胧诗。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重难点20: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艺术手法(解析版)

重难点20: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艺术手法(解析版)

重难点20: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艺术手法(解析版)一、考情一览二、命题趋势①表达技巧过去在全国卷中是轮考点,而在2022年、2023年全国各卷中成为考查热点。

②就现有的考查题目看,其考法相对灵活:提问较宽泛,不聚焦于某一技巧,涉及技巧主要是抒情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与结构技巧,而且重在赏析其效果。

一.设问形式1.分析、判断全诗或某一联运用的结构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分析诗词写景/物的艺术/叙事的艺术。

3.某一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对全诗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的作用。

4.诗人怎样通过意象表达情感/诗人如何表达情感、志向、观点。

二.设问解读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旨时所采取的特殊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方面。

鉴赏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中的考查重点,更是考查热点。

当题目中涉及“艺术”“如何”“怎样”等词时,多是在考查表达技巧,且常与形象、主旨以及诗歌比较阅读等考点联系起来考查。

三.解题方法(一)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旨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二是表现手法,如象征、渲染、用典等;三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互文、顶真等;四是结构技巧,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首尾呼应、以景结情等。

(二)赏析表达技巧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点(点明技巧名称)+释(解释技巧运用)+效(分析技巧在塑造人物、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认真审题,精准判断表达技巧①立足整体。

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

②把握关系。

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的限制,所以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达技巧。

2.精准分析表达效果①紧扣目的。

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四个考点

诗歌鉴赏四个考点

诗歌鉴赏四个考点
1.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诗歌的形式和结构是鉴赏诗歌的重要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诗歌形式的特点,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以及诗歌的结构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是鉴赏诗歌的核心考点。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

3. 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的重要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运用方式和效果。

4. 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是鉴赏诗歌的重要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诗歌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以及这些因素对诗歌创作和意义的影响。

古诗词曲鉴赏技巧: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古诗词曲鉴赏技巧: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
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
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特点①山河沦丧、归家无望,对国家、民族命
运的担忧;②忧国之痛,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
③不畏挫折,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特点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青春易逝的
感伤;③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哀 方法指导 考点一
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②赞扬乡民淳朴、好客,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③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
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特点①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②别后的
孤寂和思念;③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④借送别
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抱负
考点一
特点①羁旅愁思,思亲念友;②边关思乡,闺
中怀人
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
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
01.
知识点一:遣词炼句
02.
知识点二:诗句赏析
考点二
知识点一:遣词炼句
知识速递
词性
作用
名词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传达作 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 营造一定的意境。
动词
巧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 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 Nhomakorabea 考点一
知识点二: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
• 一般答题格式
• (1)抒发情感:通过……(内容)+抒发(寄寓)了作 者……的情感。
• (2)概括主旨:通过描绘……的景物,抒发了作 者……的情感,歌颂了……品质,批判了……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语言 1、品味词语
(1)精炼传神的词 :抓炼字。所谓炼字, 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 精练、传神。 ①传神显旨的词。如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 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②以动衬静的词。如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歌的语言
③化静为动的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 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 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 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④以动写静的词。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 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⑤以实显虚的词。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 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⑥以乐衬哀的词。如杜甫《春望》: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
表达技巧(手法) 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咏史怀古)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正侧面结合 渲染 烘托(正衬、反衬) (以动衬静 以声衬静 以乐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 比喻 比拟 对比 夸张 借代 用典 双关 叠音
这首诗在抒 情上有何特 点?
赏析语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种内容多在怀古诗词中表现 如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缅怀古代英雄 表达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但又无人问津的悲愤。 (3)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 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 3.离愁别绪 写这类题材的多为惜别、送别诗。 如柳永《雨霖铃》描写了长亭送别的情景, 表达了离人对情人的离情别绪无限留恋 4.归隐自然 这类题材的多为山水田园诗或写景抒情诗。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歌形象
(2)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 (3)意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总之,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诗中的“景”和“物”是形 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即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 (包括诗人“我”的形象), 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写景
3.正侧面结合 作用:更有想象空间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描写手法
4.正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反衬 以动衬静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声衬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乐景衬哀情 作用:突出强调……
(2)叠音妙用的词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 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如《迢迢牵牛 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颜色渲染的词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 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 感情。如杜甫《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拟声形象的词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 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使诗文更 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白居 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呕哑嘲哳难为听。
描写手法 6.虚实结合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用:丰富内容,开拓意境,突出情感, 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修辞手法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5.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6.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d.咏史怀古
历史事件、人物、陈迹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描写手法
1.动静结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 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用:使画面具有生机。 2.远近结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 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用:使画面具有层次感。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抓住诗眼,领会观点态度 首先要理解这个字眼的本义、语境义和词 性变化等; 其次在语境中领会感受它的效果和精妙; 最后,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概括诗眼在 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效果。
如陆游《书愤》的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 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明了风格
(4)明快 语言直接、明朗、爽快、干净 利落。如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5)奔放 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 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 (6)清新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 以清风扑面之感。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 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修辞手法 1.比喻 表述:把……比成…… 作用:生动形象 2.比拟 表述:把……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感 情或行为 把人……当成物来写;把此物当成彼物 作用:生动形象
修辞手法
3.夸张 作用:形象突出 4.借代 作用:形象突出 5.用典 作用:精炼含蓄,内容丰富,增加文采 6.双关 作用:含蓄、耐人寻味 7.叠音 作用:音乐美、强化情感
把一盏清茶,浅酌慢吟
—— 诗 歌 鉴 赏 考 点 解 读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考纲阐释 1、鉴赏诗歌的形 象。 理解诗歌中 词语的含义。鉴赏 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 巧。
考点简析 考情分析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 1.从历年全国各地高考试 题中诗歌鉴赏考查情况看, 象、诗人形象、景 高频考点是评价古代诗歌 物形象、意象和意 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境。 语言包括品 态度,中频考点是鉴赏古 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语言 味词语、明确风格。 和表达技巧,低频考点是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2.诗歌体裁的选取正逐步 达方式、表现手法、 打破过去以唐宋诗词甚至 元曲为主的局面。具体而 行文结构、材料取 2.概括诗歌的中 言诗歌以律诗绝句为主, 舍、修辞方法等。 词以小令为主。五律、七 心思想。分析作者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 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 在诗歌中表现出来 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 的评价、思想感情 的思想倾向。 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 的评价、作者观点 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 态度的评价。
注意:手法不是单一的!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
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根据诗歌题材,把握思想内容 1.儿女情长 写这类内容的诗多为爱情诗、 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 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 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 如《静女》、《氓》、《孔雀东南飞》
(三)抓住典故,分析内容与观点 如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 文帝、佛狸、廉颇),词人借用这些历史 事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鉴赏途径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2.融入境界,体物察情 3.概括内容,分析目的
2.把握句法
把握句法主要指把握诗中的倒装句。 如王维《山居秋瞑》:竹喧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
3、明了风格
(1)含蓄 :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 虚幌,双眼泪痕干。 (2)平淡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于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 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3)绚丽 :语言追求华丽的词藻、绚烂的 文采、工整的对仗。如白居易的“日出江 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诗歌的表达技巧(手法)
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动静结合 比喻 直接抒情 远近结合 比拟 间接抒情 正侧面结合 对比 (借景抒情 渲染 夸张 托物言志 烘托(正衬反衬) 托物寓理 借代 (以动衬静 咏史怀古) 用典 以声衬静 双关 以乐景衬哀情) 叠音 虚实结合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1.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托物言志(咏物诗)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 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托物寓理(哲理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考点透析
一、形象 二、语言 三、表达技巧 四、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诗歌形象
(1)人物形象: 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形 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即诗人自己。有别于 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