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知识清单一、考点解析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二、炼字方法点拨1、找出关键字,并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故意在一些地方设置关键字,这些地方,往往就是全诗或全句中的“诗眼”,要详加分辨。

2、赏析影响诗意的关键字词。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

3、整体分析、综合后进行书面表达。

步骤:(1)、先整体分析全诗的意境,找出一些关键意象,明白诗的旨意和情感(2)、找出关键字,并思索其在整句和整首诗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意境、手法、表达、情感等几个角度进行思索、分析。

(3)整理并成文,注意表述的层次性、语言的简洁性,最好是分点进行总结。

四、知识清单(一)古典诗歌的炼字例说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数量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2、炼形容词。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鉴赏一首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诗歌的基本元素1. 诗歌的韵律: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表达方式,韵律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诗歌中常出现的韵律有押韵、格律、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化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3. 诗歌的修辞:修辞是诗歌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诗歌的体裁1. 温婉娴静的田园诗:田园诗是描绘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常用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2. 雄浑激烈的史诗:史诗是描写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长篇诗歌,具有叙事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3. 悲壮浪漫的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

三、诗歌的流派1. 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常见。

其中,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2. 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抒发爱情和婉约之美著称。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宋词的代表作。

3. 现代诗:现代诗是指近现代以来的诗歌形式,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

胡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等都是现代诗的代表作。

四、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1. 对景写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2. 抒发感情:通过表达内心的情感,使读者共鸣。

3. 借物抒怀:通过描写特定事物,抒发情感或阐述思想。

4. 比喻和拟人: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形容诗中的对象或情感。

五、名家名篇1. 《静夜思》-李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中思乡的情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壮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

实用文档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

照应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作用】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线索线索有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等。

【作用】有利于理顺内容,掌握其结构,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之感。

过渡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作用】“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

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

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技巧高考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场重要考试,而文学鉴赏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诗歌的鉴赏更是考查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

掌握好高考诗歌鉴赏的知识点并运用相应的答题技巧,对于提高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考诗歌鉴赏的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考试。

一、诗歌鉴赏的知识点1. 诗歌基本概念:诗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节奏、声音、形象等艺术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诗歌的形式特点:诗歌有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格式,如诗句的排列、诗句的长度、韵脚的使用等。

掌握这些形式特点有助于理解和鉴赏诗歌。

3. 诗歌的主题与意境:诗歌可以表达各种主题,如爱情、自然、社会等。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内涵。

4. 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加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学会发现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关键。

5. 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诗歌创作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解读诗歌。

二、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在答题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以及题目所涉及的诗歌内容。

只有完全理解题目,才能准确把握答题的方向。

2. 理解诗歌内容: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抓住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和修辞手法等。

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是解答鉴赏题目的基础。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表达往往具有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修辞手法,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在意义。

4. 注意题目的要求:每个鉴赏题目将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鉴赏题、解释题、比较题等。

因此,学生在答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针对题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

5. 给出明确的答案和分析:在作答时,要给出明确的答案,并运用文学常识和相关知识对答案进行解析。

同时,要使用恰当的文学术语和表达方式来回答问题,以增加答案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考查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体现。

在高考中,诗歌鉴赏通常占据较大的篇幅,因此了解并熟悉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深入探讨高考诗歌鉴赏的知识点。

1. 诗歌基本概念诗是一种以语言为表达工具,通过对感情、思想和形象的艺术处理而形成的文学形式。

它以高度浓缩、经过精心组织的语言塑造形象。

要理解诗歌,首先要了解韵律、格律、节奏、韵脚等基本概念。

韵律是诗歌的基本特征,格律是对诗体形式的约束,节奏是诗歌的基本节奏感,而韵脚则是诗句中结尾音节的押韵方式。

2. 诗歌意象与比喻手法在诗歌中,意象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形成的生动形象。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突出了诗歌的表达力和想象力。

熟悉常见的比喻手法,如拟人、象征、夸张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3. 诗歌主题与意境诗歌主题是指诗歌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情感。

了解诗歌的主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诗歌所营造出的意境也是重要的鉴赏内容。

通过诗歌的语言、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诗人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将读者带入诗歌中真实或幻想的情境之中。

4. 诗歌节奏与声音美诗歌的节奏是指诗句中的音节排列顺序,体现出一种韵律感。

通过掌握诗歌的节奏感,能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此外,诗歌中的声音美也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

通过押韵、变音、声势等手法,诗歌在朗诵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5. 诗歌流派与作家中国古代的诗歌流派有乐府、绝句、律诗等,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特点。

了解不同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

同时,了解著名的诗人及其作品也是诗歌鉴赏中的重要因素,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他们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作品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6. 诗歌的隐喻与象征隐喻是诗歌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间的联系隐藏起来,使得作品更加深沉和寓意丰富。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XXX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1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平(朴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寄义:表层寄义+深层寄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2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归纳综合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伎俩+抒发什么情感+评判(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题答题技巧: 1.点明特征:点出词性或情感色彩(有时需要解释 词的含义); 2.代词入句:把字词意思放入句中进行解释并展开 联想,描述景象。 3.分析意境: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字 词的情感或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例:“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②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③描写 a.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被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其更鲜明、突出。 b.正面描写。采用各种表现手法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对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5.草: (1)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3)报春信使,用来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4)寄托离别愁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 归,好友相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孤故
帆人
远西
影辞
碧黄
空鹤
尽楼
,,
孤帆远影碧空见花
长三
江月
天下 际扬 流州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物象(意象)。
人物形象包括: 1.诗人形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主人公形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物象(意象)包括: 1.自然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客观事物形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情感鉴赏一、强化重点,聚焦考场。

古人云:“诗言志。

”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其中一定蕴涵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阅读过程中首要而且是最重要的环节。

中国古代诗歌,就其表现的思想和情感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感时伤世、思乡怀人、羁旅愁绪、生活杂感等几大类,鉴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分析,分析时可抓住关键的情绪词切入。

【真题示范1】(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分 )【命题剖析】应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并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来理解:这首词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

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那么,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参考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词的上阕描写“莺语”、“微雨”、“草色”等景物,表现出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

下阕叙述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

全词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以及把握青春年华,尽情享受人生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真题示范2】(2011 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 分)【命题剖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他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参考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真题示范3】(2011 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释】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4 分)【命题剖析】应答出心情并能简析表现。

“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在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

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呵。

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中能看到诗人思念亲人却收不到音信的凄凉之情,下阕“寂静”、“孤灯”、“酒醒”、“夜永”表现了诗人想借酒浇愁却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把握诗歌感情,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把握诗歌的内容,感受意象,从而明确感情倾向。

(2)还要注意从一些细小的方面去分析:①看诗题,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感情等;②看作者,一般考题都会写出作者,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③看注释,不能忽略它所传递的相关信息。

二、查漏补缺,归纳提升。

案例一:只抓情感词,没有结合全诗【试题】(2011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晓至湖上①(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兔,泛泛逐清景②(选自《清诗选》)【注释】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3 分)【考生误答】从“人意静”可看出诗人喜爱幽静。

【误答诊断】该答案正确但不够全面,因为它仅就某一句来作答,没有“结合全诗”作答。

此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烙印的词语,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

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

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像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

【增分提示】对“作者的思想情感”题的考查,应结合全诗来答,而且诗歌往往会通过所选取的意象来表达情感,所以也不能忽视意象的特点及营造的意境氛围,有些诗歌的情感复杂,更不能“只看树木,不看森林”。

【参考答案】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逐清景”。

(意思对即可)案例二:忽视注解及作者背景【试题】(2010 年湖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宋)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释】①本词写于作者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 分)【考生误答】作者热爱祖国,因战乱四处漂泊,思念家乡,借酒消愁。

【误答诊断】该答案忽视注释及作者背景,应当结合诗后的注释来理解。

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好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题模板,就能很快解答题目。

【增分提示】诗歌的注释对于鉴赏诗歌是很重要的。

大多数命题者做注释都是为了提醒考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注释的内容包括作者简介、诗歌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等,这些都应充分利用起来。

【正确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案例三答案简单、粗糙、不规范【试题】(2011 年新课标卷)(诗歌见P32 强化三真题示范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 分)【考生误答】怀古伤今。

【误答诊断】题目要求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该答案只简单写出“怀古伤今”,这种答案是很不规范的。

作答时切忌空洞,要具体地回答。

【增分提示】考生在作答时,第一步要调动积累,读懂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要整理答案,准确表述。

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①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抒发了)什么感情( 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追求) ;②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词) +诗歌(词)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正确答案】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

第六章、实用类文本阅读综述1.近几年命题情况分析:自2007 年新课改之后,五年来,“选考”实用类文本部分先后考查了访谈、科普文、传记、新闻评论和传记。

分析命题形式,有以下特点:①较密切地结合实用类文本的不同文体特征命题;②分析概括层面考查的考点有分析表现手法(修辞)(2010 、2011 年),筛选概括信息(2007 、2009 年),分析文体特征(2008 年);③鉴赏评价层面考查的考点有分析评价作者(2008、2011 年)或文本人物观点(2007、2009 年),思考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2010 年);④探究层面考查的考点有探究写作意图(2009、2011 年),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007、2008、2010 年)。

这几年题目中没有直接涉及的考点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其中有些考点多年未考,应该和出题人选材、命题,考生答题,高考改卷有一定关系,毕竟高考命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2.2012 年考查趋势及二轮备考建议(1)报告阅读因为高考命题中选材和出题皆有一定难度,因此本“专题提升”暂不涉及。

(2)新闻和传记应该仍是考查的重点文体,尤其是新闻类文体,由于涉及的种类较多,如消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通讯、访谈等,更应作为备考的重点。

(3)历年选材应该有延续性,仍然会选择贴近现实社会,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人文关怀,且注重地域特色的文本。

(4)有些阅读的能力和方法是所有阅读共通的,如“整体阅读,把握文本主要内容”是阅读答题的基础,“联系文体特征,理清文本结构,分析事实材料,读懂关键词句,归纳文本主题”的阅读方法既适合必考的论述文阅读,也适合选考的文学作品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又如分析概括、筛选信息的方法;分析评价表现手法的方法;认真仔细审题,明确命题意图、答题方向等。

在第一轮备考的基础上,依然要强化这些能力。

(5) 强化题型意识和答题能力的指导(包括审题、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

实用类文本表层阅读理解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答题还是有难度的,很多同学一不懂题目问什么,二是不知道自己该答什么,该怎样答。

对此,二轮复习必须进行相应的方法指导和强化训练,从而做到读文审题形成思路,答题遵照模式,力求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