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备考诗歌鉴赏知识

合集下载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2021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2021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2021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诗歌鉴赏考点分析(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属于“鉴赏评价”范畴。

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其次是词。

2.从诗歌的朝代来看:选材侧重于唐宋诗词,偶有古体诗及元曲。

3.从命题角度看:“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

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常见表达技巧上。

4.从题量看:仍以两个小题为主,分值固定为8分。

【高考预测】2017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有以下几个趋势:1.鉴赏范围应以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2.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对诗歌的形象把握以及观点评价也会偶尔出现在试卷中。

3.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不失为一大热点。

4.答案长度将进一步增加。

近几年,诗歌鉴赏命题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为适应这一考查动向,小论文性质的答案预计将在未来的考试中应运而生。

这样的答案能够很好地体现考生诗歌阅读的审美素养,字数可能在100字左右。

5.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高考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方法技巧】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

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

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

专题04 诗歌鉴赏——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热题材、新题型特快专递(新高考11月版)(原卷版)

专题04  诗歌鉴赏——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热题材、新题型特快专递(新高考11月版)(原卷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热题材、新题型特快专递(11月版)专题04 诗歌鉴赏【试题概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

(注)“骚人”句: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

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美妙的浅碧、深红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

C.写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是在衬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

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

2.花品即人品,从这个角度分析,你认为词人写桂花的用意何在?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3-4题。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苏舜钦嘉树名亭古意同,拂檐围砌共青葱。

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开户常时对君子,绕轩终日是清风。

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子以嘉树为名,意韵古朴深远;高树枝条轻拂亭檐,一片青葱。

B.烟霭之外,萧疏雨声中,亭内品茗、酣睡,悠闲自在,清雅可人。

C.终日清风绕窗,亭内与君子晤谈,侧面烘托出诗人高洁文雅的形象。

D.诗歌围绕嘉树亭,描写环境,叙写亭中生活,语言雅丽,境界开阔。

4.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高适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动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

远别无轻绕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诗②。

(注)①绕朝策: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

2021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寄江州司马》诗歌解析翻译及试题答案

2021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寄江州司马》诗歌解析翻译及试题答案

2021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寄江州司马》诗歌解析翻译及试题答案一、诗歌解析1、诗题及作者:寄江州司马(杨巨源)杨巨源:唐代诗人。

字景山,后改名巨济。

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五年登进士第。

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

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

长庆四年,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

杨巨源是从中唐前期到后期的重要过渡人物,曾与中唐前后期很多重要诗人有唱和,交情不浅。

其七律曾为白居易所推崇(见《与元九书》)。

王夫之曾称其“七言平远深细,是中唐第一高手”。

生平事迹见韩愈《送杨少尹序》。

有集五卷。

江州白司马: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题释意:寄诗给江州司马白乐天君。

背景参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传闻杨巨源与裴度私交深厚,宰相武元衡遇刺后,裴度代武元衡为相。

而白居易却因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杨巨源写此诗给白居易,在叙情当中,饱含规劝之意。

2、首联解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江州司马:指白居易。

2021届高考语文必背知识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解析word版)

2021届高考语文必背知识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解析word版)

2021届高考语文必背知识专题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一、思维导图1.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内容二、知识清单(一)考查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既要准确地理解有关词语的字面意义,又要准确把握重要诃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正确领会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要能够体会各种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在诗歌中的巧妙运用,品味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正确分析评价作者对所写的人与事的看法、倾向。

(二)命题探究1.考查重点: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为主要考查内容。

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常见表达技巧上。

2.考查形式:课标卷以往多采用简答题形式,近年则主要以l道多选题和1道主观题的形式。

3.命题趋势:①鉴赏范围仍将以唐诗宋词为主,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其次是词,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在复习中注意二、三线作者的作品。

②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对诗歌的形象把把以及现点评价也偶尔会出现在试卷中。

③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对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的比较阅读也不失为一大热点。

④是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来还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从古人的评价入手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三、复习方法指导如何应对古代诗歌鉴赏题,应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识常识:鉴赏古代诗歌,首先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常识。

它涉及到诗歌的分类,常用修辞方法,描写、抒情的种类及特征,议论与议理的方法,一般诗歌的语言特点,谐音、叠字的作用,包括起兴、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联想、想象、借古讽今、托物言志、讽刺、幽默、比兴等在内的各种特殊表现手法,诗歌意境,常见题材与内容,主要作家的风格与流派,常见典故,以及古代音乐曲调、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常识。

2021届高考复习备考语文专题复习 (30)(全国通用)

2021届高考复习备考语文专题复习 (30)(全国通用)

落花的无情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
相衬,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可见主
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形象。
•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 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 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 一、常用方法
•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 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 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 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 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类别
举例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
寄情山水、归隐 田园的隐者形象
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 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 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
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诗人前不见圣
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形象
可是无从知晓。颔联承接上文,描绘山泉的
脱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
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此联通过大
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
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 颈联从正面角度立意,写出了山泉具有满涧 平池之能。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 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 “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 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作品采用 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 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 说山泉的“长自清”,都在暗示人们:山泉 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 性。
•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 年长自清。

2021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2021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2021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决非一日之功。

语文素养得从小抓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一)炼字技巧: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二)表达技巧的内容: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1、修辞方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2021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诗歌鉴赏全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诗歌鉴赏全解析

2021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诗歌鉴赏全解析真题再现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一、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二、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6分)作品原文鹊桥仙·赠鹭鸶⑴溪边白鹭。

来吾告汝。

溪里鱼儿堪数⑵。

主人怜汝汝怜鱼⑶,要物我、欣然一处⑷。

白沙远浦⑸。

青泥别渚⑹。

剩有虾跳鳅舞⑺。

听君飞去饱时来⑻,看头上、风吹一缕⑼。

作品简介《鹊桥仙·赠鹭鸶》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上片写词人把白鹭招来,郑重其事地告诉它:溪里的鱼儿悠然自得,供人游赏,令人愉悦。

我爱惜你白鹭,你白鹭也应爱惜游鱼,不要去吃它们,要欣然相处。

表达了对游鱼的爱怜,抒发词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

下片写词人对“虾”“鳅”之类的厌恶。

全篇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与白鹭的对话,对鱼儿和虾鳅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明了词人爱憎分明的态度。

词句注释⑴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

此词为变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鹭鸶(lù sī):水鸟的一种,即白鹭。

颈细长,嘴长而尖,头顶后部有一缕白色的长羽毛,以食水中鱼虾为生。

⑵堪数:不堪一数,言溪里鱼儿已寥寥无几。

⑶主人:作者自称。

怜:爱。

汝(rǔ):你,指白鹭。

⑷物我:物与我,即白鹭和它的主人。

这两句是说请白鹭勿食吾鱼,应和主人欣然相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备考诗歌鉴赏知识
一、把握诗意
1、看标题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和主旨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感情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揭示作品的线索表明诗歌的题材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时间:夏日事件:游山家题材:山水田园诗感情基调:闲适愉悦
2、看意象意象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众多意象组成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

意象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看注释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相关诗句;介绍作者等
4、看句法1)省略:简洁明快,留下想象2)倒装:满足强调、对仗、平仄或押韵的需要柳色春山映(柳色映春山)香稻啄余鹦鹉粒(鹦鹉啄余香稻粒)一夜飞度镜湖月(一月夜飞度镜湖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3)词类活用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形容词“软”“轻”的意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

4)互文见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5)典故分为语典和事典,效果:含蓄、精炼、有文采、强调突出。

6)题材二、鉴赏诗歌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1)明确形象:思想性格特征(两字词或四字词)+人物身份(隐士、官员、文人、思妇、游子、征夫、农夫、渔夫等)(注:人物形象包括性格、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大于性格特征);(2)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3)概括形象的意义。

(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

两种题型:概括型(性格+身份)、简析型(先概括、再分析、后意义)概括型举例: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性格)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

2.鉴赏事物形象(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2)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
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侧面烘托),写出了物象的什么特点;
(3)指出象征意义,或作者借所写物象表达的思想感情(社会属性)。

3.鉴赏景物形象1)意象意象内涵:表层意、深层意意象作用:先描述意象,再分析作用(气氛基调、环境背景、表情达意、衬托人物、结构线索等)2)意境分析意境:先概述画面(一幅+修饰语<时、地、特点>+画面),再描
绘景物及氛围特点<四字短语>,最后分析情感<四字短语>。

比如:描绘了一幅初秋(时间)边关(地点)阴沉凝重(景物特点)的夜景(画面),表现诗人思乡苦战(情感)的心情。

意境特点: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
凄清冷落。

3)情景感情色彩: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情景距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4)作用交代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奠定基调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引出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调整节奏,舒缓情绪作为象征,突出主题三、
鉴赏诗歌语言1、炼字1)知识点: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并简述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分析其在描物、造境、写人、抒情上的表达效果。

2)示例: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
“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背”指“相向”或“相背”(释义)。

“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内容),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效果)。

2、诗眼
1)知识点:确定诗眼,梳理内容,表达情感,结构作用2)示例:“郡僻
官闲昼掩门”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诗眼是“闲”(诗眼)。

“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内容、结构),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
苦闷和孤独(情感)。

3、炼句句式:省略句(简练含蓄)、倒装句(满足
强调、平仄、对仗、押韵等之需)、意象组合、长短结合、整散结合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等。

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1、答题模式1)点明手法。

(用什么)2)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的内容。

(怎么用)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有何用)2、表达技巧的基本知识(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简练含蓄)(形象生动)排比、对偶、反复(有音乐美)、反问、设问、夸张(强调突出)、双关(含蓄
幽默)、顶真(连贯)、互文(工整简洁)、叠字(有音乐美)、通感(感觉互通)、列锦(即名词组合、意象叠加)等。

(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突出强调)、联想想象(丰富生动)、象征(托物言志)、渲染烘托(鲜明突出)、赋(铺叙)比兴、用典(含蓄蕴藉)、以小见大(凝练突出)、抑扬结合(摇曳多姿)、虚实结合(拓展意境)、对面落笔(突出情感)、
借古讽今(含蓄蕴藉)等。

(3)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诗歌运用得最多的是抒情和描写:A、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景与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用于诗歌结尾)事与情(理)----即事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伤己、寓理于事物与情(理)----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抒怀如:托物言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物喻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借物抒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描写方式①正侧结合(多
面立体)、虚实结合(拓展意境)、动静结合(生动活泼)、点面结合(详略结合)、视听结合(形神兼备)、白描(简笔勾勒)细描(细节描写)②
描写角度:感觉上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内容上分----物:形、声、色、态、味,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观察角度上分----远近结合、高低
结合、俯仰结合等示例:赏析这首诗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明月,多栽红药待春还。

)答: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
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明月、待春归)。

(4)结
构方式:总领下文、开门见山、起承转合、层层递进,伏笔照应、铺垫张本、重章叠唱、卒章显志等注: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
的包括修辞手法。

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

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
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五、鉴赏诗歌思想情感1、诗歌的题材类别:羁旅思乡诗:羁旅愁苦、思乡念亲对方着笔送别怀人诗:依依惜别、安慰劝勉想象别后边塞征战诗:保家卫国、怨战思归景物烘托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伤今伤己对比用典咏物言志诗:言志寓理、咏物讽世正侧结合山水田园诗:乐山乐水、隐逸之乐借景抒情即事抒怀诗:寄情山水、壮志难酬间接抒情2、把握诗歌
情感的方法看题目(确定题材)、看时空(时空转换层次)、看关键词(活用词、修辞词、情感词)、看描述对象(主体、客体)、看意象(人、事、
景、物)3、分析诗歌情感的答题模式1)情感概括题基于何种原因(或情
境)产生的+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

“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情感,如陆游《书愤》
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情感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2)情感分析题先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情感评价探究题
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

六、赏析整首诗或其中的佳句
1、答题模式(结合诗歌的四大考点——形象、情感、语言、手法分析)内
容上:分析用怎样的形象(人、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形式上:从语言(炼字、句式、语言风格)、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结构技巧等)等方面具体分析。

2、示例: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1)诗人借咏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表现了一种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形象情感)(2)
借景抒情、视听结合。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着天光山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
声。

山泉虽无名,却有映天照地、兴风作雨的奇观。

(表现手法)(3)抑
扬结合。

三、四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表现手法)(4)铺垫。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结构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